第185章 北方冬天的二月
- 村中的那些故事
- 妙語居士
- 3078字
- 2021-02-02 09:15:43
二月份,在十二個月中的第二月份,在我們北方,這個月份是比較熱鬧又有點忙碌的月份了。
二月份的氣候,在數九寒天里,打春前后的時期,北方特別的冷,又在臘月與正月之間,所以,天氣還是很冷的了。就是立春過了。氣候還是有點冷的感覺。
二月份的天氣里一出門就會感覺到冷風撲鼻的,真的是冷嗖嗖的了。特別是到了臘七,臘八這一天時,老人們常讓我們喝臘八粥,村里人還嘴里念叨著,臘七,臘八,凍掉下巴的嗑。就是說,臘月份,在我們東北是零下三十幾度的天氣,能不出門就不要出門的。太冷了。
可這個月份是在年前年后這段時間里,農戶門都忙著過年的東西,能不出門嗎,而且,再冷的天氣也要出門去置辦年貨的。因為,忙碌了一年的人們,該快樂的過個團圓年了。
二月份里,也就是進了臘月門里,家家戶戶就覺得是快過年了,殺年豬的,殺雞,都開籌備了,而那些粘豆包早在入冬時就包好了。餃子也包好了,都入大缸里凍上了。接下來的就是忙著打掃衛生,籌備足夠的柴禾,米面油鹽,都準備齊全了。過了臘八后,有的人家就開始早早的去上墳了,請家里供奉的老祖宗歸位了,都等著三十那天請回來供上了。
我最留戀的就是小時候過這個二月份了,快過年了,小孩子都在寒假里瘋夠了,野夠了。嚷著大人們給買鞭炮了。有的家里買鞭炮早了,被孩子們偷了些去,拿外面去放了。父母親還得再去買,我們女孩子都喜歡穿新衣服和扎紅頭繩的。我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弟弟妹妹多,過年時很少能年年換上新衣服新鞋的。如果過年了,家里把舊衣服補個新補仃,我們也都會出去在小伙伴跟前得意和炫耀的,最喜歡吃母親買的光腚糖了,特甜,放在嘴里含著一時半會兒都不化的。又十分的好吃,兄弟姐妹與父母親一家人坐在桌前吃上一頓年夜飯,好香啊,雖然,包的餃子里,都是菜,幾乎很少有肉星的。可我們也愿意吃,還吃得很香的。那時候的我們家里雖然很窮,可我們每一年過年都會覺得很愉快和幸福的了。
二月份里,在我們北方,特別是我們的小鎮上別有一番情趣的,
這個月份里,喜事很多,有在年底前辦喜事的,再冷的天里,結婚娶媳婦,嫁女兒,也都是最幸福的事情的。村里人都會去喝喜酒,吃喜糖的。熱鬧極了。可也有在這個月份家里有生病的老人去世的,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的,不論誰家有白事了,村里人也去捧捧場去看望的。只是這過年的時候,就看不到這戶人家門前掛春聯了,那就很忌諱了。有的有白事的人家三年門前都不掛紅的,也是為了告慰逝者的在天之靈吧。
在這個入臘月份的季節里,村里的老年人也是有很多忌諱的。進了臘月門也就算是快過年了,如果串門子,走親戚,都要說拜年嗑,說吉利嗑的。進人家要少說話,說多,不說少的嗑。不能惹人家不樂意的。
我小時候,就犯過這樣的錯誤,那是我十來歲的時候,臘月十幾了,我去村里與我年齡相當的一戶任家玩,去找他家的四女兒玩,正趕上,他家父母在炸丸子,炸好幾蘿筐吧,我無意中隨口說了一句,炸這么多丸子啊,這一句話惹得那家的老人十分的不樂意,我也看見他朝我瞪了眼睛,知道自己說錯了話,那天,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怎么回答的,自己怎么回家的不知道了。
回家后我沉默了。事后,又被母親罵了一頓。再過年時,我出去玩,都不敢去那個人家了。后來,母親給我講了些村里過年時要尊守的規矩,讓人最忌諱的事情。
后來,我長大了,成家了,也告訴自己的孩子,過年了,別亂說話,別惹老年人,別犯了他們的大忌諱。
都說,歲歲平安,可在這個月份里,是最忌諱打壞東西的,特別是碗和瓶子之類的物品,怕一年不吉利的。有一年,也是這二月份,臘月天里,我那時還是個不到十歲的孩子,洗碗時不小心就打碎了好幾個碗,都是瓷碗,掉地上就碎了。母親看見了,罵我沒有用,連個碗也洗不好,母親是心疼買碗得用錢的。過年時,每年,母親都買幾個碗,筷子都買,我雖沒有問過她,為啥快到過年時都買新的筷子和碗,但是,那次打碗是我無意碰打的啊,母親罵過我,把碎碗片放到水缸里一片,我心里有委屈又不敢說,母親又不讓我哭,說哭了,在臘月天里,流眼淚,怕是一年都不好。
她也是聽老人們這么說的。也邊罵我,邊說我。
那次打碗后,再到年節時,我干活就會輕拿輕放了。真的怕再打壞東西惹母親發怒的。
在以后的成長的歲月里,只要是在快過年的這個歲月里,我自己做事,拿東西都會輕拿輕放的,有時也叮囑家里人做事也小心慎重些,別破了過年時那些村里的規矩,也別犯了那些村里老年人的忌諱的。
二月份的天氣里,也是在立春前后的時節里,天氣變得有點長了,這個月份里,村上也是比較忙碌的。村上開始組織人編排秧歌隊了。組織人選活動了。村里的村干部也開始給村上的孤寡老人,五保戶送米送面送柴禾了。這幾年,村里到了六十多歲的老人都能領到錢了,還給各種福利待遇的。我的父親就領錢了。父親也覺得老年過得也很有意思的。
村上在這個時候,開始做護林防火工作了,怕家里有放鞭炮的孩子不小心惹起了火災,那是最讓村長上火和撓頭的事情了,一切都是安全最重要的,防火問題是村里人人都要記住和尊守的紀律啊,
二月份里,小鎮上的一條街上就開始擺貨攤賣些年貨了,快到小年前,就開始賣春聯了,那些瓜子,花生,小吃,凍梨凍柿子,都擺在大街上出賣了,天氣雖然還是很冷,可逛街的人很多,特別是農家戶里,冬天也沒有啥活可干,幾乎每天都去街上夠物的,年貨不是一天能買齊的,一天買點,想起了啥缺的,就去買。一直夠物到大年三十的上午,有時還買不全的。
這個月份可有意思了。人們忙碌著,孩子快樂著。最讓我留戀的就是小時候在這個月份里度過的時候了。
那時候快過年的時候,大街上也沒有賣對子春聯的,都得去買紅紙,去會寫毛筆字的人家去請人帶寫春聯的。
在我們村里,張秀才,也就是張秀山家里圍了很多農戶排隊讓寫對聯的。還有村里仇隊長家里,村民們都把紅紙放到了他家,等待著隊長給寫春聯。那時候的我們孩子們幾乎每天都你家她家的串門子,玩著,男孩子把鞭炮愛往我們女孩子身上扔,嚇得我們女孩子都直躲他們,有的女娃子穿個新做的棉鞋也出來顯示,我也同她們一樣,穿個新補仃的大花褂子也在小伙伴們跟前炫耀。那時候的我們啊,一家里孩子多,掙著搶著吃家里父母炸的果子和年糕。那時候的我們啊是那么的無憂無慮,那么的知足,那么的友好和快樂的。
如今,也是這樣的二月季節里,我們都大了,也成家立業了,家家都在顧著自己的家庭忙碌著,兒女與父母之間,兒女之間都忙得幾乎拉開了距離。與親朋也少聚了,家里人更少聚了,在一個村的,不在一個村的,都是忙忙碌碌的,匆匆的過著日子。
在小鎮上也有偶然相遇的,見到面的,都是互相問候一下,也沒有更多的話語可以嘮嘮了。不論是親人還是老鄉和朋友之間,沒有了以往的那種熟識感了,再想找回小時候的感覺就很難了。
在這樣的二月里,也是近鄰過年的歲份里,在小鎮上節日的氣氛還是很濃厚的。賣貨的小商販,早早的就在大門上掛起了紅燈籠,增添節日的氣氛的。再沒有錢的人家,也要辦置些年貨,買點好吃的過年的,不論男女老少,不論有沒有親人兒女在家的,孤獨的人也要買點好吃的過個年的。
這就是我們東北小鎮上的生活,一年當中屬這個月最熱鬧了,菜市場上,一條街上也最繁華了。過年了,人人都圖個好心情吧。
這兩年雖然受疫情的影響,大街小巷上雖然沒有往年熱鬧,雖然有點冷靜些,可該賣的年貨還是要出攤的。該買春聯的人家還是要買的,這是一種風俗,這是古老的風俗。鞭炮買的少了。可大紅燈籠還是要掛的。現在家庭里都人口少了,一家就一個孩子的多了,有的兒女如果在外地的回不來過年的,也就父母在家過年了。浩良河小村鎮上雖然比往年冷清些,可還不到過年的時候,一進了這個臘月份天里,偶爾的就能聽到一兩聲鞭炮聲了,這就預示著要過年了。真的要過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