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里的郭書記,退休好多年了,他比我們父親年齡大,今年都八十歲了。
在我們村里,有時候,我們就能看見郭書記領著他的老伴在村邊溜達,他的老伴雖然比他年齡小,可眼睛不太好,中年的時候就愛流眼淚,看過眼病,說是青光眼。郭書記的老伴個頭矮,書記個頭高。這兩口子一高一矮的。走在村里的路上,見到村里的村民,打招呼,說說話,嘮嘮家常,有時,也就是一聲招呼而已了。
我有時也看見他們出來散步的。多半是夏天,晚飯吃完了。也沒啥事,就會出來在村頭村尾邊走走的。
郭書記家住在村的東頭,村里東頭的大片地都是六隊的,村東頭住著的農戶也都是六隊的多。浩良河村居戶很雜,哪個生產隊的都有。郭書記家是三間磚房,家里的大菜園子很大,家里分的地就在園子的前面,種地很方便的。頭些年,種的菜吃不了,他老伴也拿市場上去賣些,有的也都送給人了。郭書記不讓媳婦去賣菜,他的媳婦都是偷著把吃不完的菜拿去賣的。有時,摘了菜讓村里賣菜的人家給代賣,她還讓我的母親代賣過菜呢,有時有吃不完的西紅柿,茄子,摘了一筐就拿到菜市場便宜賣了,也換回來些零錢的。郭書記的媳婦也是個很會過日子的人。
雖然,她長得矮些,郭書記不太看好她,可聽說,他們的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郭書記家里窮,娶不上媳婦,那時候能找個矮個子的女人,不花錢的,在他們那個年代也是很不容易的了。
郭書記,在我們村上當領導幾十年,六十歲才退休的。他是一個老黨員,搬到我們村里居住這一輩子了。村民們對他們的評價還不錯的,特別是他對自己的老婆,那是很好的。他的老婆從家里窮時就嫁給了他,給他生了好幾個女兒,雖然沒有生個兒子,覺得很遺憾。可郭書記也沒有嫌棄她,在自己的事業很風光的時候,也沒有丟下糟糠之妻,
雖然,在外人眼里,覺得他與妻子不相配,早些年,他媳婦從來不敢與他一起出門走路的,怕人家笑話自己的丈夫,他媳婦在有些大場和上都不參加的。他的媳婦很明事理,從不給郭書記惹麻煩的。
郭書記在外面跑前跑后,忙碌著村上的工作,他的小個子媳婦盡心盡力的為家忙碌著,把他的幾個女兒養大成人到結婚出嫁。
村里只有大女兒,二女兒在村里住,那四個女兒都不在村里住。他們家一共六個女兒,如果她當初再生一個女兒,那就是七仙女了。村里人都這么背地里說的。
晚年的郭書記兩口子,很是清閑了。家里的地也讓他的大女兒種了,家里的院子里園子就很大,種的菜老兩口還是吃不了的。
想想年輕時候的郭書記家,他家那真是門庭若市啊,我念書那時候,大清早上從他家路過時,村里人都有去他家找郭書記處理事情的,為了能見到活郭書記,村民們早早的就去堵書記家的大門了。
書記家里住在村里,對村民來講是件好事,是件最有福的事情,大小事情找書記太方便了,如果等他去鄉里上班了,去大隊找他就很不方便的,大隊書記的工作太忙了,所以,村民們有一點小事都去找書記解決,村長也在本村里,有書記在,都不去找村長了。有時,書記家里,大清早上都有村民的嚷嚷聲,搞得書記家里吃個安靜的飯都沒有的。
那些年,村里外圍有水泥廠,化肥廠,都在工廠開工的時候,有污染地的,有污染農戶的,工廠的大煙筒冒出來的黑灰,粉煤灰都污染了家里的土地,村民們就得去找書記,讓書記去工廠里求個公道,評評理。給村民里的住戶一個補償。
書記,為這種事情也煩惱著,他也為村上出頭解決這些事情。
村里的郭書記家住村里,村民的家里不論大小事情都愛去折騰他們,搞得他家都很晚了都不得休息,郭書記,那些年當領導,那真是盡職盡責的,
也有的村民愛去給他家送禮,
可郭書記的老婆,別看她個矮,可是個懂理的人,她從不給自己的丈夫身上找麻煩,她在人情禮份上,特別的講究,她自己也常說,村里人家家過日子都不容易,她也不讓村里的給她家送禮,有些禮,收了,她就想辦法還回去,村上的紅白喜事,生孩子的,孩子考學的,過生日,過大壽的。她都去送禮還禮的。
村上有個張所家里的,他們家為人太不講究,郭書記當任時,家里不論有啥事情都去找書記幫忙,貸款,買種子,買化肥,都去郭書記的大女兒開的種子站里去賒賬,到老秋,手里有錢了也不愛還款,還讓書記當保人。有時他也給書記家送點禮溜噓書記吧,而每次讓他還款,他都吱吱唔唔的,很賴的樣子,手里有錢也不愛還款。張所是個油嘴滑舌的人,在村里,只有他愛去打擾郭書記,他不知道郭書記每天里都很忙嗎,他管著整個鄉政府的農村工作,村上有很多事物要忙的了。
郭書記退休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了。家里去找他辦事的就立刻減少了。以前的門庭若市,如今是冷冷清清了。
逢年過節,家里也沒有往年那么熱鬧了,去他家里拜年的農民也不是很多了。
論親戚講,郭書的大姐后來嫁給了我的爺爺,我還管郭書記叫舅爺呢,他本名叫郭相華,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隊書記,他這一生樸實無華,他不僅穿得樸素,吃的也普通,出門就是那臺破自行車。那輛自行車都陪伴他一輩子了。如今,年齡大了,老了,那臺自行車也不騎了。
退休后的老書記,除了種點菜園子的地外,就是散步,溜達。而村里那個姓張的人家,叫張所的,雖然也在我們家后院住,自己家的小日子過得不錯,如今村里有新村長當職了。張所又開始去新村長家的次數勤了。他早把老書記忘記了。在我們村里,他就是那種現用現交的會溜噓的人物。哪個村里能沒有這號人物啊,現實生活中,會溜噓拍馬屁的人還少嗎?一個當官的下去了,在重新拍馬新的官。我想郭書記是不會在意這戶人的。
郭書記那是寬容大度的人,有些村民也背地里對他指手畫腳的談論他家的事情,自己家的女兒的事情,他聽了就算沒聽見一樣,他曾經是當過領導,當過村民的書記,可他不是神仙,也不是個完人,他自己常說,自己是個老農,一個普通的農村人而已。
郭書記為人謙和,說話舉止都沒有架子,特隨和,很容易讓人接近他。
村路口,任金山他家那里是村里人的愛嘮嗑的聚集地,有時,村里的劉樹范,林大軍,他們常在那里下相棋,郭書記,也愛去那里看看熱鬧。聽聽那些男人,老爺們砍大山呢!
老年人,必竟是老年人,他也常我家里找父親嘮嗑,他們在一起,有話說,有嗑嘮,都是一定年齡的人了,與我們說話就有些代溝了。在我們眼里,他們都是很不容易的一代人,也是我們值得敬佩的一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