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浩良河小鎮雖然不太大。可小酒房就有兩個。東大橋頭附近有一家小酒房是后開張的。主要釀六十度的高粱酒,化肥廠后山有一個小酒房,年頭比較長,我記得我念初中的時候,父親那幾年腿疼,就去后山那個酒廠買酒糟烘腿,把酒糟燒熱了,腿放在上面,熱氣一熏,腿上就出水珠,熏幾次后,我父親的風濕腿疼病就熏好了。別說,酒糟還真管事的了。
家里條件差,父親也不善喝酒,家里也就很少買酒的。從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后,各種小商小販就多了。做買賣的。開工廠,磨米房,酒房的就多起來了。我們東北地區,以大豆,玉米,高粱為主要的糧食做物的。而玉米,高粱,大米都是釀酒的好材料的。
我結婚以后,我去過這兩個酒房買過酒。都是高度數酒。
東大橋頭的酒房是離大橋頭很近的地方,建的酒房。那是開木器加工廠的老板王五家開的酒房,都是請師傅來做釀酒師的。他家釀的高粱酒是高度酒,香甜可口,有一種純香味道,都非常好喝,遠處的都打車來買酒,那時候釀的酒都是賣給自己鎮上的人喝的。散裝白酒,也叫小燒,后來,做買賣的小店,食雜店,都進他家的酒賣,王五家的酒房一直都開著,在后來也釀五十二度的酒,也很好喝,如今的酒房都是王五的兒子接管了。
后山的釀酒房是姓郭的一家人開的酒房,家里雇了好幾個工人干活呢,他們家釀的都是大米酒,也叫大米小燒,每年秋天,他家都會下屯來收糧食的。大米酒很好喝,度數不太高,有許多中年婦女都能喝這種酒的。
后山酒房和大橋頭的酒房,每年都上交國稅的。工商,管理費,衛生費,他們生意好了。也給我們鎮上居民帶來了好處,農民喝酒可方便了。
這兩家酒房也有竟爭力度。做買賣就是這樣的。家多,份多了,就得看釀酒的程度了。在質量上就要求就高了,為了釀出好喝的酒,這兩個小酒房都采取了優良的稻谷做原料,在技術上也更精進些,東大橋頭的小酒房不僅僅釀高粱酒,還釀玉米酒,玉米小燒也純涼可口,好喝。有些女同志都能喝的。度數也不太高。
北山后面的釀酒房,大米酒,度數低,小燒更好喝,為了擴大生意,他們送貨上門,訂購生意。外村的,有做買賣的。開店的,都去這兩家進酒賣的。
后來,后山的小酒房,又做醬油,散裝的。還做大醬,黃豆大醬,都用大缸裝著,可好吃了。大醬是東北人常用,常吃的家常食品。我們常去那里買大醬吃,我們這里的人幾乎每天都離不開咸菜和大醬的。吃三頓飯,幾乎每頓飯都得有小咸菜和大醬吃的。那是最好的下飯的菜了。
這兩個小酒房一直都開著,只是這幾年生意沒有那些年好了。
小鎮上的買賣人多了,開超市,小賣店的人家也多了。交通運輸又方便。有的店鋪都去外地進酒,各種酒都有,老百姓的需求量有限。小酒房也都是自己家人在干著,有的都不雇太多的員工了。小酒房那些年可真是火的。去買酒的人都要排隊。有的先訂購。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
人生也是如是啊,輝煌的時候過去了,也得承受蕭條的時刻了。人這一輩子干什么都是如此的。不過,這兩家小酒房,還是堅持著釀酒。這兩家的買賣都是他們的兒孫干著,
今年這疫情期間,這兩個酒房都沒有在釀酒,家里有陳釀酒賣著陳釀和小燒。其實,生活中,錢掙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人身體康健,平安就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