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老家東北,我從小到大都愛吃油條的,特別最愛吃張奶奶炸的油條。
張奶奶炸的油條,好吃又柔軟,特別有食欲。
在我們東北,炸油條都是用大豆油炸的。炸出的食品,顏色好看又有食欲,
吃油條和麻花是我們老家從大深山里搬到浩良河小鎮上后,我每次上學的時候,路過鎮上那時候唯一的一個飯店,那時炸油條的油味散發到了大街上,那真是讓人感覺好餓啊,有時饞得我們都流口水的。
我小時候家里很貧窮,家里有五個姐弟,人口多,我又是家里的大孩子,手里是沒有零花錢的。有時候也只能路過飯店聞聞香味罷了。
我念小學時,我們鎮上有大食品商店,有糧食局,鎮上一條街道上就一個大集體的飯店,里面有早餐,中餐和晚餐,那里的員工都是按時上下班的。都不貪晚。這個飯店一直到八十年代末,商業都解體了,大商店,連我們鎮上一條街上的飯館也不干了,都解體了。那里的員工都下崗的下崗,買斷的買斷了。
我去過鎮上的餐館買過幾次油條和爐壁子,我們小時候都叫那個發面餅在上面切兩道印,再過油后,炸得紅通通的,像燒過的爐壁紙一樣,吃起來特別柔軟,好吃,那時候買吃的都要排隊的,餐館的工作人員邊干活邊給客人打餐,而炸油條和爐壁紙的是一個年齡比我母親還要大些的婦女,大家都叫她張奶奶,她中等個頭,短發,穿白色工作服,帶白色帽子,手里拿著夾子,聽說,油條面都是她和的,她是店里的面點師傅,后來我才知道,她家也在一街住,離我二叔家不算遠。
我小時候買油條和爐壁紙,都是花不多少錢的,幾毛錢就能買到爐壁紙和油條吃了??赡菚r幾分錢都沒有啊,有時,我就自己一分錢一分錢的存下來,想吃油條了,就在早上上學的路上買。
鎮上的餐館解體后,張奶奶有手藝,就自己租了一個小門面,在鎮醫院下坎出,一個小房間里,開了一個早點小吃部,
有粥,豆腐腦,豆漿,油條,在我們東北,油條叫大果子,那個小吃部可火了,早餐賣到中午就關門了,張奶奶的油條那是鎮上出名的好吃啊,
我成家結婚后,來到鎮上,也愛買些大果子回去吃,那是論斤要的。到她的小吃部買油條的村里人,鎮上的人早上都排隊,她現炸現賣有時都供不上的。
這些年看不到張奶奶了,她的小吃部也不干了,聽說她年齡大了,也退休了。街上又有幾家開小吃部的,有的也炸大果子,我也去給我的老父親買過幾回,可都吃的感覺沒有張奶奶的油條好吃了。這些年,家里條件都比以前好多了,在吃穿上都可舍得又很浪費了。每天的飯菜都是吃肉的,也就不饞肉吃了。
就像吃餃子一樣,現在平時想吃水餃就能吃上的,不比我小時候,過年過節都很少能吃上一頓餃子的。那時候的我們可是真饞啊。如今,生活水平,物質水平都提高了,人的嘴也不饞了,可吃啥都沒有味道了。就如同,我愛吃油條一樣,怎么吃都吃不出以前的口感了。
人往往就是這樣的,愛留戀以往過去的歲月,想想當年自己小的時候到如今也是大半輩子了,從苦日子到如今的不缺吃不缺穿的日子,可還是手里沒有錢花,小時候,一根冰棍三分,五分錢的。如今買一根雪糕幾塊錢,可也覺得貴啊,
生活還是要向前看的,人還得適應生存而活著,與有錢人比不了,可與窮人比也是一樣窮啊,
這幾年,我聽說,張奶奶去世了,她的油條手藝就這樣失傳了,她的兒女也沒有干餐飲這一行的。
我的好想吃張奶奶炸的油條啊。那是真的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