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間詩畫:天才的唐詩和不老的古畫
- 慈懷讀書會編著
- 1258字
- 2020-07-01 18:10:52
盛唐
人們津津樂道的盛世,唐詩最為繁榮的時期。在初唐詩人改革詩歌形式和內容的基礎上,盛唐詩人更進一步,使詩歌創作大放異彩。在形式上,完成了五言、七言絕句和律詩的最終定型;在內容上,山水田園詩、邊塞詩都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流派。浪漫主義流派如李白,洋洋灑灑,飄逸豪邁;現實主義流派如杜甫,沉郁頓挫,寫盡社會百態。以“李杜”為代表的盛唐詩人,站上了詩歌藝術的巔峰,成為盛唐詩歌的“代言人”,為后人展現了昂揚向上、大氣磅礴、海納百川的盛唐風貌。
清淡派

張九齡
678—74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望月懷遠》
唐開元年間宰相,風度翩翩。文學和政事都很有成就,還提攜了很多大詩人(比如王維)。詩風清淡樸素,是“清淡派”的開創者。他也是唐代唯一嶺南出生的宰相,當時還十分荒涼的嶺南,在他的積極影響下逐漸發展起來。他的詩文,對后來明清“嶺南詩派”的崛起也有著重要的啟迪作用。
山水田園詩

孟浩然
689—740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田園隱士,愛好旅游。雖然偶爾有出仕的念頭,但都不長久,常常“說走就走”,遍覽南方山水風光。其在詩歌中擅長運用“興象”,把自己隱逸淡然的性格融入筆下的山水形象,使得山水也有了淡然的“性格”,這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情景交融”的高級境界。

王維
約701—761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竹里館》
多才多藝、參禪信道的雅士。他不僅是位詩人,還是書法家、畫家和音樂家,善于將不同的藝術門類融會貫通,蘇軾評價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對佛教、道教多有研究,詩中富有禪境、老莊的意趣。
邊塞詩

王昌齡
?—約756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出塞二首(其一)》
后世公認的“七絕圣手”,以邊塞詩和閨怨詩聞名。他的邊塞詩善于捕捉典型的場景,用最為貼切的典故、精練有力的語言,把意境與情景融為一體。他還在《詩格》中提出“詩有三境”(物境、情境、意境)等理論,為后世詩歌寫作貢獻了獨到的見解。

高適
約700—765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燕歌行》
豪氣凌云,立志“書劍”報國。他的邊塞詩雄渾蒼茫,直抒胸臆,鐵骨錚錚,在當時就很有名氣。后得名將哥舒翰賞識,安史之亂爆發后,討伐兵亂,終成一代將帥。

岑參
約715—770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初唐宰相岑文本的重孫,后家道中落,奮發讀書報國。兩度出塞,在西北邊疆生活了六年,描繪了許多瑰麗奇幻的塞外奇景和充滿樂觀主義的邊關生活,想象力豐富,色彩絢麗,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當時邊疆各族都流傳著他的詩歌。
詩仙

李白
701—762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將進酒》
算得是少年游俠,常縱橫江湖,飲酒交友,詩友都是當時名家。詩歌豪邁飄逸,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難有對手,杜甫評價他的作品:“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因詩作《蜀道難》,被賀知章譽為“謫仙人”,后人尊為“詩仙”。
詩圣

杜甫
712—770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春夜喜雨》
胸懷天下卻時運不濟,官職微末卻不忘民生,被后人稱為“詩圣”;詩作貫穿古今,沉郁頓挫,被稱為“詩史”。杜甫的詩格律精確完整,推進了唐詩格律的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