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七已過,孫小德被弟子們安葬在了師門禁地翠云谷中。
仲春的夜風雖然仍舊殘留著幾分寒涼,但總歸是擔負起了喚醒生機的使命,沉寂的星空下,萬物正悄然滋長。
生命不息,卻總是在輪回。但總有人不想輪回,他只想要生命不息!
孫小德只是一個失敗者,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失敗者。
鄭賀年沐浴著星空下的微光,孤寂地站在臥房門外,仰望星空,眼中充滿著對一切的渴望。
他發現自己雖然如愿以償地坐上了掌門之位,但卻并沒有得到本應該屬于他的傳承,他師傅最信任的人并不是他,交給他的也不過只是一個軀殼,而真正的傳承卻另有其人。
孫小德幾乎不問世事的閉關了二百余年的秘密,到死都沒有對鄭賀年透漏出半個字,這讓鄭賀年自繼任掌門之位以來,幾乎夜不能寐。
馮海從翠云洞府取走的那個木匣子,成了鄭賀年揮之不去的念想。
鄭賀年身為新一代掌門人,擔負著師門崛起的使命,不但面臨著其他宗門的壓力,還面臨著自身修為瓶頸的窘境,唯有盡快突破瓶頸進入元神出竅境界,翠微劍派才有可能在洪川的事務上獲得真正的話語權。
翠微劍派急需一個具備威懾力的人來坐鎮山門,而在鄭賀年看來,這個人必須是他自己,也只能是他自己,否則,他這個掌門人便有名無實了。
——
清晨,翠微大殿。
鄭賀年手持翠微劍步上高堂,坐上了他夢寐以求的掌門之位。
陳橋生坐在右側首席,其余師兄弟們依照排位入座。
鄭賀年居高臨下望去一眼,將翠微劍放上了身前桌案,微笑道:“今日,是我繼任掌門之位以來,大家第一次坐在一起議事,師傅雖然將師門托付給了我,但師兄還是想先來聽一聽大家的想法,若是有哪位師弟對師傅的做法還心存異議,認為師兄還有什么不足之處,不妨說出來給師兄指正指正,也好讓師兄能夠改進改進。”
眾人面面相覷,都成了丈二和尚。
老四張云虎道:“掌門師兄,你這說的是什么話,你做掌門那是師傅定的,這還能有什么好說到的,就算是師傅讓大家伙兒憑本事爭,那我也打不過你呀。”話落,咧嘴一笑,四下望了一眼,見只有他自己在傻笑,漸漸收起了笑容,續道:“反正我是第一個服氣的。”
老三林松也嘆服道:“我也服氣。”
老十王德善道:“掌門師兄,你就別再謙虛了,你做掌門,既是師傅遺命,也是眾望所歸,咱們幾個,沒有不服氣的。”
陳橋生執掌師門戒律,身兼重任,靜默片刻,自覺應當有所表態,于是,也說道:“掌門師兄,師傅命我執掌師門戒律,那我便有監察之責,自會秉持公心,不容私情,師傅遺命,絕不可違,師門戒律,絕不可違。”
鄭賀年覺察出氣氛變得越發嚴肅,臉上一笑,對陳橋生道:“六師弟言重了,我的意思是,人無完人,任何人的身上都是有缺陷的,如果是以前的話,缺陷只是在我一人的身上,可現在不同了,如果我的身上存有缺陷而不自知,那我一個人的缺陷是會影響到整個師門的,所以,才會有此一問。”
鄭賀年話語中雖滿是公正之心,但聞到者的心中卻都十分清楚,這是鄭賀年在用這種方式來確立自己的威信。
王德善道:“師兄多慮了,有什么事情,你只管吩咐就是了,咱們都是支持你的。”
鄭賀年尋望一眼,見沒有人再說話,思忖片刻,道:“那好,咱們就開始說正事吧,師門事務繁多,都由我一個人來做,那我可實在是分身乏術,師門也不是我一個人的,還是你們的,你們也該為師門出點兒力,挑點兒事做才對,誰想負責什么事,什么事應該交給誰來負責,說出來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眾人聞言,都默不作聲。
師兄弟們人多,職務少,總有人能置身事外,樂享清福。
鄭賀年見此,嘆口氣,道:“既然你們都不說話,那我就只能點名了,丑話說在前面,點到誰可不能推辭。”
眾人依舊默不作聲。
鄭賀年只得開始點名,尋望一眼,目光落在王德善身上,道:“十師弟,廚房意下如何?”
王德善聞言一愣,不情愿道:“師兄,為什么是我?。”
林松笑道:“因為你的胃口最適合這個差事。”
四下聞言,大有忍俊不禁之人。
張云虎笑道:“不錯、不錯,掌門師兄這叫知人善用。”
王德善瞥一眼張云虎,心中憤憤道:“哼,廚房就廚房,只要你們不怕從今往后的一日三餐都吃白菜,我就拿你們當兔子養。”
張云虎絲毫不懼,說道:“你才舍不得拿自己當兔子養呢。”
王德善吃癟,只得忍下。
鄭賀年望一眼張云虎道:“十師弟的脾氣,興許真的能做得出來,依我看,四師弟,你就負責管理門中弟子在西山的農耕事務吧,離廚房近些,也好看著十師弟,別叫他亂來。”
張云虎臉上笑容頓時僵住。
王德善樂道:“好,好得很,哈哈。”
張云虎回過神道:“師兄,你還是給我安排其他事做吧。”
鄭賀年道:“就這么定了。”
眾人暗地里偷笑,都不敢再打趣說話。
鄭賀年隨后,將師門值守交給了老三林松安排,又將師門日常物品的倉儲交給了他的二師弟張伯望。
等一切都已安排妥當,老八齊鈺,老九趙寅,老十二王東,以及老十三李靜心,暗自松了一口氣,慶幸自己躲過一劫,得以樂享清福。
馮海雖然未被點名,卻也高興不起來。
鄭賀年將師門事務全部安排完畢,唯獨對師門買辦的事務卻只字未提。
不論鄭賀年是有意還是無意,只要師門買辦的事務無人接手,就意味著,這個責任還是在馮海的手上。可馮海早已經做好了遠離師門云游四海的思想準備,是絕不會默許這樣的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