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訪山西古廟:晉中、晉北篇
- 連達
- 835字
- 2020-07-03 10:46:36
師屯北村向西北去不遠,有一個西劉屯村,村中部現存的一座鎮河樓吸引我專程前來尋訪。說起這個西劉屯倒也頗有意思,此村位于介休市區西數里,按正常規律,它的東邊應該會有一座東劉屯才對,可村東不遠就是滾滾汾河,并無村落。遍查介休地圖,竟然在市區東邊數里外又發現了一個東劉屯,兩者相距之遠也只能用重名來解釋了。可我看了鎮河樓下一通“大明嘉靖十九年(1540)歲次庚子”的《新建鎮河樓記》中第一句就是“介休縣西二十里有鎮曰劉同”,說明本村原來叫作劉同鎮,我想大概日久年深諧音成了劉屯吧。鎮河樓所鎮者必定是村旁的汾河了,碑中說此樓籌工于“正德辛未(1511)”,斷續多年,始成大功,樓上供奉有玉皇圣像。

介休市義棠鎮西劉屯村鎮河樓北側

介休市義棠鎮西劉屯村鎮河樓南側
這座鎮河樓造型頗為奇特,修建在村中一處十字路口中央,實際上是一座分為南北兩部分的過街樓,北高而南低。北樓平面呈正方形,為三滴水兩層歇山頂木樓閣,核心有四根貫通上下的金柱支撐,底部分設四組高大的石臺基,看現狀應是當代修繕時將柱礎也一并包砌進去,因而顯得柱子很短。一層分三間,當心間最寬大,以便通行人車,二層設平坐回廊,最上覆重檐歇山頂。一層檐設單翹三踩斗栱,二層檐無斗栱,頂層檐出重昂五踩斗栱,各檐上均覆翠綠剪邊琉璃瓦,五條脊上琉璃構件璀璨奪目,華彩流光。南樓與北樓緊連在一起,寬度相當,也是正方形格局,兩層歇山頂。下部開間極寬,跨在南北向的路上,亦有四根金柱承重,上部歇山頂山面朝向正南,檐下有“鎮河樓”匾額,南樓更像是整座鎮河樓突出的一個抱廈式結構。
在村莊里得見這樣一座結構復雜、裝飾華麗的樓閣,有大出意外之感。雖然在山西尋古多年,經常有這種體會,但還是每每感慨于這片土地對古建筑資源的蘊藏能力,令我由衷地欽佩和嘆服。整座鎮河樓以飛檐疊起、炫彩奪目的姿態屹立于平淡無奇的村中,引得我為之繪畫和贊嘆。環顧四周,夾樓而建的平直水泥民房、漫天雜亂的電線和緊靠樓前而立的線桿,都顯示著人們對這樣美好的建筑已經熟視無睹、漠不關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