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訪山西古廟:晉中、晉北篇
- 連達
- 1000字
- 2020-07-03 10:46:34
馬和晉祠廟
靈石縣在呂梁山和太岳山交匯之處,縣城位于群山環繞的汾河谷地之中。這里早在隋開皇十年(590)便已置縣,據說是隋文帝楊堅“巡幸開道,得瑞石,遂于谷口置縣,因名‘靈石’”。但靈石縣古跡最多的地方不在縣城,而是在縣境東北方的靜升鎮一帶。這座鎮子處在晉中盆地最南端的狹窄處,所在的平原如楔子般嵌入了群山之中。早在新石器時代當地就有人類活動,歷史上曾有旌善、靈瑞等名字,鎮子北部的王家大院建筑群是明清兩代晉商輝煌歷史的重要見證。
靜升鎮南邊的馬和鄉馬和村面積很大,是馬和鄉的駐地。村里有一座晉祠廟,我一路打聽,最后在村子西北角、上鄉政府隔壁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找到了晉祠廟。晉祠者,晉王祠也,是祭祀晉國始祖唐叔虞的廟宇,最著名的晉王祠是太原晉源區的晉祠,想不到在這村落的一隅也隱藏著一座晉祠。
這座晉祠廟創建于元至正三年(1343),明清兩代屢經修繕,新中國成立后被改做醋廠使用,前些年又轉租到個人手中,繼續當作醋作坊,已經是殿宇傾頹,墻垣垮塌,只是在近幾年才得到了修復。
此廟是一座不小的四合院,坐北朝南,最前端為清代樓閣式山門兼倒座戲臺,兩旁配有鐘鼓樓。院子中央是一座體量龐大的四柱歇山頂獻亭,結構雄健,檐下的雙下昂五鋪作斗栱充滿了陽剛之力,造型上顯得端莊沉穩,在不施彩繪的質樸外表下有一種低調的雍容氣度。院子最北端是正殿,和太原晉祠一樣也供奉著唐叔虞的母親邑姜,叫作“昭濟圣母殿”,此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硬山頂,前檐下出廊,明間開木板門,兩次間設直欞窗,看殿內梁架構造和用材,有濃郁的元代風格,與前邊的獻亭都是元代創廟時所建,但其檐下斗栱之巨大和張揚,與光禿禿的硬山頂顯得極不協調,應該是清代將舊有的懸山頂兩端鋸掉后強行改成硬山的。
院子的東西兩側還建有硬山頂的配殿,其實就是兩排硬山大瓦房,這些房屋原是清代所建,做醋廠時曾被嚴重改造,現在又被修整一番,恢復其所謂原貌。經過了這么多滄桑變幻之后,卻顯現出一種僵直生硬的隔閡感。全廟各殿宇都空空蕩蕩,甚至院中也干凈平整,雜草不生,但卻是過于平淡,了無生趣,也只有院子中央這座獻亭還有些意思罷了。
現在許多古建筑一旦修繕之后就大門緊鎖,不再能輕易得見,因此就越來越缺乏生活氣息,無論最初的宗教功能還是后來的工廠應用,都有其歷史時代的烙印,有時間所留下的痕跡。現在這般與世隔絕,與人隔絕,廟宇也就僅僅是一個毫無生氣的標本,生硬冰冷,讓我覺得缺乏真實感。

靈石縣馬和鄉晉祠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