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交城奎星樓

交城縣是呂梁市東北部的一個縣,位于呂梁山東坡之下,距離太原市已經(jīng)很近了。這里北面為婁煩縣和古交市,東北為清徐縣,西面同方山縣毗鄰,西南為離石區(qū),南邊同文水縣接壤。交城有首民歌叫《交城的山來交城的水》,第一句便是“交城的山來交城的水,不澆交城澆了文水”,指的是發(fā)源于交城縣西南部大山深處龐泉溝的文峪河,匯集了南邊的四道川,和北面的西葫蘆河一路東下,在西社鎮(zhèn)附近又納入了西冶川的水,即將走出群山之時卻流出交城,進入文水縣境,發(fā)源于交城的大河為文水澆灌了良田。

隋開皇十六年(596),取汾河和孔河交匯處的漢代交城之名,正式設立交城縣,到了武周天授二年(691),縣城毀于洪水,于是遷移交城縣到了瓦窯河東岸與磁窯河西岸之間的今址。原來的舊縣城被稱作故交,即今天交城縣北面的古交市。

交城縣是個正在快速發(fā)展的縣城,給人一種充滿朝氣的印象,進入城區(qū)就看到許多挺拔嶄新的樓房,寬闊平整的街道,已經(jīng)有了點大城市的味道。令我頗為意外的是,在縣城的中部竟然還有大片舊城區(qū)存在——確切地說,除了城墻已經(jīng)消逝,老城和東關廂的大部分老街巷仍然保留下來了,這也是我在呂梁幾個市縣奔走中所不多見的。老城和東關廂被寬闊的新開路從南向北劈開,又被東西向連通的東關街和東正街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東關廂的老街區(qū)面積更廣,除了保有大量的古民居,甚至還有一些寺廟。西邊主城區(qū)保存的老街巷雖然不少,但被從南北兩面一起蠶食過來的樓群擠壓得已經(jīng)有全面瓦解的態(tài)勢,尤其在新開路兩側(cè)新搭建的工地圍擋上分明寫著又有新樓盤即將開工,這種改造和吞噬真叫人局促不安。

至少目前沿著東正街兩側(cè),尚有不少老宅大院仍然完整,窄窄的街道和相望的宅門浸透著百年的滄桑。在長街西段聳立著一座清秀的樓閣,這就是交城的奎星樓。此樓于明天啟五年(1625)遷建到此,明崇禎九年(1636)、清順治十八年(1661)、清同治五年(1866)和光緒二十七年(1901)都曾有過修繕。平面呈正方形,下部建在一座磚石高臺上,四周設石欄,臺下原開辟有南北向的拱門洞,是文昌祠的前門,已經(jīng)被堵死,目前后面是空蕩蕩的學校操場,文昌祠早已灰飛煙滅。臺頂上建一座重檐歇山頂?shù)膬蓪哟u木樓閣。一層深廣各三間,出回廊,南北向開門,二層為一間,出平坐勾欄,設隔扇門窗,造型端莊嚴謹,出檐深遠高挑,把老街點綴得更加多了些古樸韻味。奎星樓北邊的城內(nèi)完全小學是華國鋒兒時就讀的母校,現(xiàn)在操場寬闊,樓宇氣派,是在交城縣文廟和文昌祠的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奎星樓正好被砌到了學校圍墻的東南角上,但它卻把古香古色的身影留給了墻外的老街,這種仍然真實地活著的老街已經(jīng)越來越少了。

交城縣奎星樓

交城縣奎星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口县| 永宁县| 天镇县| 尖扎县| 上犹县| 民丰县| 奉贤区| 民权县| 丽江市| 静宁县| 中方县| 松潘县| 渝北区| 绥宁县| 湟源县| 交城县| 图们市| 郸城县| 广南县| 宜宾县| 延川县| 潼关县| 开远市| 广安市| 绩溪县| 扎兰屯市| 巴林左旗| 玉溪市| 大关县| 青岛市| 阳原县| 仲巴县| 南雄市| 南投市| 济宁市| 彩票| 株洲县| 高安市| 乡城县| 航空|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