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不能總對別人好——距離與美感的關系(1)
- 心理操縱與反操縱
- 靳會永編著
- 3999字
- 2014-02-21 15:45:10
既相互取暖,又不彼此傷害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和體會:與某人的關系越親密,就越容易發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與初次見面者交往容易。家庭成員、情侶之間常常相互埋怨,正是這種情況的表現。按理說應該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處,相互之間的人際關系也越好,可事實上并非如此。
這種現象可以用心理學上的“刺猬法則”(也叫心理距離效應)來解釋。
“刺猬法則”說的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寒冷的冬季,兩只困倦的刺猬因為冷而擁抱在了一起,但是由于它們各自身上都長滿了刺,緊挨在一起就會刺痛對方,所以無論如何都睡不舒服。因此,兩只刺猬就分開了一段距離,可是這樣又實在冷得難以忍受,因此它們就又抱在了一起。折騰了好幾次,它們終于找到了一個比較合適的距離,既能夠相互取暖又不會被扎。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距離效應”。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例子舉不勝舉。一個你原來非常敬佩或喜歡的人,與其親密接觸一段時間后,對方的缺點就會一點點的暴露出來,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對其原有的感情,甚至感到失感,有時還可能會討厭他(她)。夫妻、戀人、朋友以及師生之間都不例外。
曾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大閱覽室中,當里面僅有一位讀者的時候,心理學家走進去坐在他(她)身旁,來測試他(她)的反應。結果,大部分人都快速、默默地遠離心理學家到別的地方坐下,還有人非常干脆明確地說:“你想干什么?”這個實驗一共測試了整整80個人,結果都相同:在一個僅有兩位讀者的空曠閱覽室中,任何一個被測試者都無法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著自己坐下。
由此可見,人和人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人人都需要一個能夠把握自我的空間,它猶如一個無形的“氣泡”為自己劃分了一定的“領域”,而當這個“領域”被他人侵犯時,便會覺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開始惱怒。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將軍曾經說過:“仆人眼里無英雄。”這也說明了人與人的交往過程中應該留有一定的余地——相應的心理距離,否則偉大也會變得平凡。戴高樂是一個非常會運用心理距離效應的人,他的座右銘是: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句話深刻地影響了他與自己的顧問、智囊以及參謀們的關系。在戴高樂擔任總統的10多年歲月中,他的秘書處、辦公廳與私人參謀部等顧問及智囊機構中任何人的工作年限都不超過兩年。他總是這樣對剛上任的辦公廳主任說:“我只能用你兩年。就像人們無法把參謀部的工作當做自己的職業一樣,你也不能把辦公廳主任當做自己的職業。”這就是他的規定。
后來,戴高樂解釋說,這樣規定有兩個原因。第一,他覺得調動很正常,而固定才不正常。這可能是受到部隊做法的影響,因為軍隊是流動的,不存在一直固定在一個地方的軍隊。第二,他不想讓這些人成為自己“離不開的人”。唯有調動,相互之間才能夠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夠確保顧問與參謀的思維、決斷具有新鮮感及充滿朝氣,并能杜絕顧問與參謀們利用總統與政府的名義來徇私舞弊。
戴高樂的這種做法值得我們深思。如果沒有距離,領導決策就會過分依賴于秘書或者某幾個人,易于讓智囊人員干政,進而使他們假借領導名義謀一己之私,后果將會非常嚴重。如此說來,還是保持一定距離為好。
在美國著名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看來,彼此間的自我空間范圍是由交往雙方的人際關系與他們所處的情境來決定的。據此,他劃分了四種區域或者距離,每種距離分別對應不同的雙方關系。
1. 親密距離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距離,甚至被叫做零距離,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親密無間”。它的近范圍是在6英寸(約0.15米)內,在此距離內,人們相互之間可以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于能夠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以及氣息;它的遠范圍是6~18英寸(0.15~0.44米),在此距離內,人們可以挽臂執手或者促膝談心,通過一定程度上的身體接觸來體現出相互之間親密友好的關系。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距離主要出現在最親密的人之間。在同性間,常常僅限于貼心朋友;在異性間,常常僅限于夫妻與戀人。所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倘若一個不屬于該親密距離圈中的人,在沒有經過對方允許時隨意闖入這個圈子里,無論其用心與目的怎樣,都是不禮貌的行為,都會引起對方的反感與彼此的尷尬。
2. 個人距離
這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稍有分寸感的距離。在此距離內,人們相互之間直接的身體接觸已不多。其近范圍在1.5~2.5英尺(0.46~0.76米),以能夠互相握手及友好交談為宜。這是熟人之間交往的空間。若是一個陌生人貿然進入此空間,就會構成對他人的侵犯。其遠范圍在2.5~4英尺(0.76~1.22米),所有朋友與熟人都可以自由進入該距離,但一般情況下,和比較融洽的熟人談話時,距離更靠近遠范圍的近距離(2.5英尺)一端,而陌生人之間交往時則更靠近遠范圍的遠距離(4英尺)一端。
3. 社交距離
它和個人距離相比,無疑又遠了一步,體現的是一種社交性或者禮節上的比較正式的關系。其近范圍是4~7英尺(1.2~2.1米),人們在工作場所與社交聚會上通常都保持這種空間距離。
一次,一位主辦人在安排外交會談座位的時候發生疏忽,在兩個并列的單人沙發中間未擺放茶幾。結果,坐在那兒的兩位客人一直都盡可能靠在沙發的外側扶手上,而且身體也經常后仰。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情境和關系下,人們就需要調整不同的人際距離。倘若距離和情境、關系不對應的話,就會使人們出現明顯的心理不適。
這種社交距離的遠范圍是7~12英尺(2.1~3.7米),它被認為是一種更正式的交往關系。在公司里,經理們一般使用一個大而寬闊的辦公桌,并在離桌子一段距離處擺放來訪者的座位,這樣就能和來訪者在談話時保持一定的距離。同理,在企業領導人之間談判、工作招聘面試、教授與學生的論文答辯等時候,也常常都要隔一張桌子或者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便可能增加莊重的氣氛,也增加了雙方的適應程度,顯得更得體與正式。
4. 公眾距離
這種距離是在公開演說時演說者和聽眾之間保持的距離。它的范圍一般在12~25英尺(3.7~7.6米),其最遠范圍在上百英尺以外。這是一個基本上能夠容納所有人的“門戶開放”空間。在此空間內,人們是可以相互之間不發生任何聯系的,甚至人們完全可以對處于此空間內的其他人“視而不見”,不和他們交往。
在人際交往時,空間距離是彼此之間是否親近、友好的重要標志。人與人之間選擇正確的空間距離非常關鍵。
有了距離,才有了效果
有的時候人們常有這樣的感覺,每天和愛人朝夕相處的時候,不覺得愛人很重要,一旦對方出差很長時間,就會感覺對方在自己的生命里尤為重要。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
有時候,我們經常在影視劇里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男孩一直苦苦追求一個女孩,在追求的時候對她無比關心,可是女孩卻總不領情,當這個男孩喪失信心停止追求之后,女孩往往會突然發現,自己好像愛上了這個男孩。這種感覺也是“距離產生美”的心理效果,它不一定是真的愛,卻肯定是心理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用“距離”來操縱對方的心理,實現自己的目標。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可以避免下屬的防備和緊張,可以減少下屬對自己的恭維、奉承、送禮、行賄等行為,可以防止與下屬稱兄道弟、公私不分。適當的距離既可以獲得下屬的尊重,又能保證在工作中不喪失原則。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這才是成功之道。
著名的酒店之王希爾頓深諳此道。
希爾頓為自己的旅館王國立下過一條原則:最低的收費和最佳的服務。他要求飯店的所有職員一定要做到和氣為貴,顧客至上。不管誰違反了這一規定,都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在平時的工作中,希爾頓總是和藹可親,他愛與員工們談天,關心他們的生活,熱心幫助解決員工的困難,所以員工們與他的關系都很融洽。和希爾頓聊天,就像是和一位長輩談心,不用拘束,也不用擔憂,因為他是把每個人都當作酒店的主人來對待的。
但是在原則問題上,他是絕不含糊的。在工余時間,他從不要求管理人員到家做客,也從不接受他們的邀請。
一次,飯店一位經理與顧客發生了爭執,居然還大吵了起來。希爾頓知道這件事后,立刻辭退了這位經理。雖然這位經理業務能力很強,為飯店作出過不小的貢獻,但希爾頓并沒有姑息他,而是嚴格的執行了規章。希爾頓這種說一不二的性格,使得許多員工都認為他是一個特別嚴肅的人,所以都很尊重他,希爾頓在酒店中的威望與日俱增。
正是這種保持適度距離的管理,使得希爾頓的各項業務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
與員工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會使你高高在上,也不會使你與員工互相混淆身份,這是管理者的一種最佳狀態。距離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則來維持,這種原則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既可以約束領導者自己,也可以約束員工。掌握了這個原則,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訣之一。
除了在管理上這樣,做生意也是如此。有的時候對人過度熱情,不但起不了什么效果,反而會招來反感嚇跑客戶。
比如美容店、理發廳給愛美的女士極力推薦美容新產品,推銷辦理各種會員積分卡、消費卡;影樓拍攝照片,店員極力推薦所謂的“優惠套餐”,并想盡辦法讓你增加洗片數量;到銀行辦理貸款,柜員費盡口舌要你辦理某種理財業務;進入超市購物,服務員極力推薦某種洗發產品等等。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對商家來說,顧客是上帝,你必須提供熱情的服務。但是,倘若“熱情”過度了,便會使消費者覺得毫無真誠可言,甚至引來反感。這種看似的“熱情”,實則比冷淡還難以令人接受。
熱情過度的服務,難以收到商家預期的效果。隨著廣大消費者對產品認知的心理越來越成熟,絕大多數人已不會憑一面之詞的夸贊就相信某一種產品了,他們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越來越成熟,選擇商品更加理性。
從消費者的心理來說,人往往都具有一種天生的逆反心理。你越講得好,越吹得天花亂墜,他反而會產生懷疑,最終導致對這一產品不信任甚至厭惡。
所以,不妨改變一下策略,有的時候創造“熱情”,不如創造點“距離”,保持點“神秘”。我們來看一個經典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