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順逆之心(3)
- 保持平常心大全集(超值金版)
- 王琳 春榮編著
- 5234字
- 2014-02-17 10:52:35
勇于面對,然后是懂得面對,這并非容易之事。實際上,身處逆境需要懂得面對。而順風順水的時候,也要為爭取領先或者保持領先而學會面對。總之,學會面對是極為重要的。因為重要,你可以將你的一生都看成是不停的各式各樣的面對。事實上,你要窮盡你的智慧和膽識去面對。學會面對,不懈地面對最終可把你帶向你期望的成功。
生活中出現挫折,也就意味著出現棘手問題需要處理。
如何面對問題?如果不能坦然面對它、接受它,就不能談到放下它、處理它。而事實上,事情出現后,首先要求我們的不是發牢騷,而是要能夠改善它。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抱怨。若不能改善,我們也要面對它、接受它,絕不能逃避。逃避責任,損失依然在那里,是不合算的,改善與處理糟糕的局面才是最聰明的。
經過計劃的事物也不一定完全可靠,也會發生意料之外的情況,這時候就更應該接受它,進而想辦法處理它。
所以,如果計劃好的事在過程中發生問題,不必傷心也不必失望,應該繼續努力,爭取將損失減到最小,不要輕易放棄希望;如果經過詳細的考慮,判斷預先的結果不可能促成,那也只好放下它,這和未經努力就放棄是截然不同的。
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的冷靜。我們要告訴自己:任何事物、現象的發生,都有原因。我們不需追究原因,也無暇追究原因,唯有面對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緊的。遇到任何困難、艱辛、不平的情況,都不能逃避,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
放下自己也放下別人,對事如此,對人也是如此。
放不下自己是沒有智慧,放不下別人是沒有慈悲。能作如此想,對一切人都會生起同情心與尊敬心。同情人家也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個,尊敬人家也有獨立的人格。
我們常常遇到一些好像正被困在火海中的人來向我們求救。通常我們會傾聽他們的問題,知道他們在焦慮什么,但不會將他們的焦慮變成我們自己的夢魘。
對感情的問題,宜用理智來處理;對家族的問題,宜用倫理來處理;即使發生了不得了的大事,也應用時間來化解、淡化;如果真是無法避免的倒霉事,那只有面對它、接受它;能夠面對它、接受它,就等于是在處理它,既然已經處理了,也就不必再為它擔心,應該放下它了,不要老是想著‘我怎么辦,’而是睡覺時照樣睡覺,吃飯時照樣吃飯,該怎么生活就怎樣生活。
如果你能做到這些,那就接近禪理了。平常生活中,禪如何教人安心呢?禪的態度就是:知道事實,面對事實,處理事實,然后就把它放下。無論遭遇任何狀況,都不會認為它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如果已經知道可能會發生什么不如意的事,能讓它不發生是最好的;如果它一定要發生,擔心又有什么用?擔心、憂慮不僅幫不了忙,可能還會令情況變得更嚴重,唯有面對它才是最好的辦法。
我們要告訴自己:任何事物、現象的發生,都有原因。我們不需追究原因,也無暇追究原因,唯有面對它、改善它,才是最直接、最要緊的。遇到任何困難、艱辛、不平的情況,都不能逃避,因為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只有用智慧把責任擔負起來,才能真正從困擾的問題中獲得解脫。
大不了從頭再來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逐一數過,并且不止一遍。后來,他又根據自己認真擬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卻沒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后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后,他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500家電影公司依然全部拒絕了他。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又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后,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應愿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后,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
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并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叫席維斯·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后紅遍全世界的年輕人皆榜上有名。
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為“不走運”,于是伴隨我們的可能是消極抑郁、悲觀絕望情緒。“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事情的結局太出乎我們預料,對自己打擊太大,不妨反復吟誦“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的佳句,篤信“樂極生悲”、“苦盡甘來”的哲理,不要憂愁、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更不要凄凄慘慘戚戚。
應該知道,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是沒法盡如我們心意的。同時,我們個人的力量,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要把這些不盡人意的事情變成我們的困擾,學會把它們當成人生道路上必須要跨越的溝溝坎坎。
在這個世界上,有陽光,就必定有烏云;有晴天,就必定有風雨。從烏云中解脫出來的陽光比從前更加燦爛,經歷過風雨的天空才能綻放出美麗的彩虹。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多些順利,少些挫折。可是命運卻似乎總愛捉弄人、折磨人,總是給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此時,我們要知道,困境和挫折也不一定會是壞事。它可以使我們的思想更清醒,更深刻,更成熟,更完美。
別人的路不是自己的路,自己去走了,就有了自己的路。面對一些坎途不要退縮,不要氣餒,一次兩次走不過去也不要緊,要記住,大不了,我們可以從頭再來。
我們常說要有一顆平常心,其實平常心就在于選準自己的道路,然后持之以恒地走下去。選擇自己的道路,可以憑自己的興趣,或所學習的專業去選擇,也可以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去發現適合自己的道路。
下崗是創業的開始
如今的于娟,是貴陽市的名人。她有很多“頭銜”:國務院授予的“全國青年興業領頭人”;省“十大下崗創業明星”;省個協、私協美容美發委員會副會長。
可是,提起于娟5年的創業歷程,她自己都說:在開美容院之前,她是一個不成功的“商人”。
1996年,西南工具總廠進入困難時期,于娟與丈夫一起停崗待工,兩人的收入已不能支持家庭開支。
看著上學的女兒,多病的母親,正上大學的妹妹,于娟與丈夫商量后決定,自己下崗做生意,丈夫則繼續待工。
下崗后,于娟像很多下崗職工一樣,首先想到的就是擺地攤,批發小百貨來賣。
每天,她蹲在路邊,守著小攤,眼巴巴地盼著有人光顧。就這樣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守了一個月,連盒飯都舍不得買,一算賬,竟還虧了幾十元。
小百貨不好賣,就賣別的吧。于娟從家里擠出120元,從水果批發市場批發了櫻桃來賣。可這回,櫻桃一顆顆爛在家里,緊趕著處理,還是虧了50元。賣用的、吃的都貼錢,于娟又改賣穿的。東挪西借后,她去進了一批皮鞋,每天她把幾大捆鞋裝在蛇皮口袋里,用自行車馱著,四處叫賣。
一個秋雨蒙蒙的傍晚,她去賣鞋,艱難地在凹凸不平泥漿四濺的路上騎行。這時蛇皮袋絞入后車輪,她連人帶車栽入爛泥中,幾次想爬都爬不起來。
幸好一個釣魚的老人路過,將她拉了起來,還幫她把散落滿地的皮鞋撿攏來。
就這樣,皮鞋生意也半途而廢了。家里也沒有錢讓她再去“折騰”,經朋友介紹,她到雅芳公司當了化妝品推銷員。
由于長期的風吹日曬,東奔西跑,于娟患上嚴重的胃病和美尼爾氏綜合癥,臉部皮膚粗糙,還有大塊大塊的黃褐斑。
這樣的形象去推銷化妝品,就有顧客公開奚落她:“看看你自己的樣子,也來搞化妝品推銷。”
于娟沒有氣餒,她覺得很多人下崗后不再創業是因為不肯放下國企職工的架子,這對于她來說不算什么,生活嘛,誰還不都得過幾道坎,她一定能干好。
于是,于娟每天穿梭于大街小巷,四處苦口婆心推銷,終于讓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
但是,顧客的奚落一直是她胸口的病,也讓她看到商機——美容業。于娟放棄了已能養家糊口的推銷工作,到一家美容院當起一個月只有150元工資的“學徒”。
在美容院打工的三個月,是她學習的三個月,她全部的工資都變成了有關書籍,加上師姐的指點,她的技藝突飛猛進。
三個月時間,這家美容院已不能滿足她的求知欲,在丈夫支持下,她變賣了家中唯一的電器——電視機和部分家具,來到貴陽一家專業美容美發培訓中心學習,并拿到高級美容師職稱。
學成后,于娟借了1萬元,租了一間12平方米的門面,開了只有兩張美容床的“娟娟美容院”。
有了自己的目標,有了自己的天空,于娟更加努力,摸索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洗臉按摩手法,更在化妝上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從此,于娟的生活步入坦途,生意越做越大。
現在,于娟的美容院更名為美容美發形象中心,有240平方米,上下兩層樓,有員工10多人,美容床21張,有自己的美容美發培訓學校。
于娟成功了,其實奮斗之后迎來輝煌也是大自然的規律。
世上的路很多,歸根結底只有兩條:上坡路和下坡路。走上坡路,沿途可能會有荊棘刺破你的雙腳,你付出了汗水、淚水和血水,也不一定走得很高;走下坡路就顯得很容易,你無須把握自己,任他人把你帶向何方。
我們不能借口一顆平凡的心就不去奮斗,那背離了自己生命的本質,是消極厭世。要以一顆平常心面對這浮躁的世界,踏踏實實地履行自己神圣的職責,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人生路。但人生路從沒有一帆風順的,所以,不妨有意發展,無意成功,鍥而不舍,功到自然成。
成功取決于缺陷
朱保國,曾任河南新鄉水性樹脂研究所所長、河南省飛龍精細化學制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深圳愛迷爾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深圳太太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深圳太太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他用短短5年時間,使太太藥業從一個地區性的新產品發展到目前銷售遍及國內200多個城市的全國品牌的民營企業。公司上市后,他的身價估算市值已達50億元人民幣。
朱保國的一個決策至為關鍵,即工作中心始終放在核心業務上。他認為,中國的很多企業盲目擴展固定資產,其實固定資產越少越好,你把錢全投到固定資產上,再想變現就很難了,你的應變能力就會變得很差。
他對家族企業的認識也別具特色。他并不認為家族對企業的影響是負面的。在太太藥業,管理人員除了他本人幾乎沒有家族的人,家族成員主要是占股。
朱保國談了這樣一種理論:一個人的成功往往取決于他的缺陷。比如桶,假設它的缺陷在底部,它就注定無法承擔一桶水,假如它的缺陷在頸部,它就可滿載。世上有滴水不漏的桶,但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假如缺陷在頸部,我們可以裝水,假如缺陷在桶底,那么可以用來種花。人的定位與產品和企業的定位是相同的。只有把自己的希望和夢想與企業的最高目標聯系在一起,你才有可能超越自身的缺陷;一個產品,一個企業只有把希望和夢想融入到更高的追求、更高的目標中才有可能超越自身的缺陷。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然而,有的人卻將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到自己身上的某些缺陷上,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他們萬般苦惱自卑,認為是因為有了那些缺陷而不能獲得人生的成功。其實,尺有所長,尺有所短,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身上都會有某種缺陷,關鍵看你怎么對待它。有些所謂的缺陷,對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并無什么妨礙,與其花大量的心思去討厭它,彌補它,不如將時間精力用來關注、發展、渲染自己的長處,開發自己獨特的天賦。當你的優勢被發揮渲染到極致時,你的劣勢就不再引人注目,你也就成功了。
成功取決于缺陷,其前提是你知道自己的缺陷并以此挑戰自己的潛能。而一旦你超越了自己的缺陷,你便同時超越了你自己,成功也便會尾隨而來。
被人稱譽為“樂圣”的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聾了,他指揮的交響樂隊在演奏,自己卻聽不到。聽眾向他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他也不知道,同伴向他示意的時候,他才猛醒地向觀眾致謝。
就在我們身旁,不是也有這樣的人物嗎?
一個先天性四肢癱瘓的青年,長年坐著輪椅,每動一步,都得靠人推著。他沒有讀過書,靠自學學完了小學和初中的課程。他闖到北京,想在歌壇有所發展。很多人替他擔憂:那么多藝術尋夢者都在北京拼搏,卻難以成功,以他的狀態,又能怎樣?然而,一年后,他在北京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并被特邀為中國殘聯藝術團的演員。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等各大媒體也相繼報道了他。這是很多闖北京的正常的藝術尋夢者都不能做到的。
缺陷既然已經屬于你,你就應該正確地面對它。善待缺陷,善待自己吧!如果擁有一顆晶瑩剔透、美麗善良的心,為什么還要奢求完美呢?不必太在意自身身體上的缺陷,努力地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使自己更充實,更有內涵,做一個開朗、善良,并且積極進取的人。我們無法使自己的外貌完美,但我們絕對有能力使自己的內心完美,不會被缺陷和完美的種種所累。
把“置身絕境”看成是“以身體驗”
松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他不是一個社會的幸運兒,不幸的生活卻促使他成為一個永遠的抗爭者。松下幸之助9歲起就去大阪做小伙計;父親的早逝使得15歲的他不得不擔負起全家生活的重擔,也讓他體會到了做人的艱辛。
1910年,松下幸之助來到大阪電燈公司做一名室內安裝電線練習工,一切從頭學起,后來,他誠實的品格和上乘的服務贏得了公司的信任。22歲那年,他晉升為公司最年輕的檢察員。就在這時,他遇到一次人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