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故宮六百年
  • 祝勇
  • 3025字
  • 2020-08-05 08:40:28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蟄伏已久的朱棣終于走出燕王府,誓師起兵,南下討伐朱允炆,向自己的皇位挺進。

《明成祖朱棣像》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 藏

這場決定王朝未來命運的戰爭,史稱:“靖難之役”。

三年后,朱棣率領軍隊沖入南京紫禁城的時候,朱允炆去向不明。《明史》說:“燕兵入,帝自焚”;又說:“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不知所終”,似乎在暗示朱允炆并沒有死去。朱允炆是死是活,從此成為明朝最神秘的事件,一直爭論到今天。

隨著朱棣在龍椅上緩緩坐定,永樂時代的大幕,已徐徐拉開。

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下詔改北平為北京;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又下詔以明年(即永樂五年)五月建北京宮殿,分遣大臣采木于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清〕張廷玉等撰:《明史》,第56頁,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版。

圣旨宣讀完畢,我猜想宮殿上下一定會陷入一片寂靜,好似有一塊冰被放置在空氣中,空氣似乎變成一個巨大的固體。那時已是初秋,史書上寫,是閏七月,南京城最熱的時分,但當時在場的人,卻仿佛墜入了寒武紀,分明看到空氣中的冰塊凝結著新的空氣,一點一點地膨脹,變成一個龐然大物,重重地向每個人逼近。我猜想現場的每個人都屏住了呼吸,血流驟然停止,大腦嚴重缺氧,四肢變得麻木。時代的巨大變化,猶如一輛急劇翻轉的過山車,讓人猝不及防。

在北京營建新皇宮的原因,《明太宗實錄》里不著一字,以至于清朝康熙皇帝曾經不無挖苦地說:“朕遍覽明代《實錄》,未錄實事,即如永樂修京城之處,未記一字。”

在永樂皇帝以前,北京從來不曾做過漢族中央王朝的定都。

在永樂四年,明成祖永樂皇帝發布這道諭旨的時候,北京還是一座偏遠荒蠻的小城。那時的北京,雖然空氣清澈,沒有霧霾,但永定河經常泛濫,土地荒寒,更加上戰火不斷,往往幾百里不見人煙,以至于永樂皇帝登基之后,還要組織大規模移民。在中國歷史上,漢族王朝的帝都,始終不離黃河左右,在長安—洛陽的軸線上遷徙。隋代開鑿大運河,打通了帝國南北經絡,長江以南地區成為絲綢、茶葉、瓷器、冶鐵、鑄銅等重要產業基地,宋室南遷,更使長江以南成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成為“大中國經濟圈的主要生產基地”,明朝立都南京,亦基于此。

北京的古名叫幽州。在夏代,有一個偉人畫了一個圈,把北京(幽州)圈劃在“中國”的區域之內,那個偉人就是夏禹。夏禹治水之后,把天下分為九州,幽州就是其中之一。當然,有之前的一代代中國人歌于斯、哭于斯、聚于斯、合于斯,夏禹畫出那個圈,才不費吹灰之力。

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但歷朝歷代,北京都是中原王朝的邊陲之城,一直處于中原游牧民族與北方草原部落勢力的交叉點上。這座歷史上著名的“邊關”,仿佛一直停留在寒武紀,樓船夜雪,鐵馬秋風,千年的風雪,已將這座城池浸透,在磚石間凝結成一層又一層無法消融的冰花。唐代,一個名叫陳子昂的無名軍曹,面對這座古城,吟出一首《登幽州臺歌》,他詩里的那個幽州是那么的蒼茫、幽遠、悲愴,即使在繁花似錦、歌舞升平的盛唐,也讀不出一點安樂的味道。五代十國時,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當作禮物,畢恭畢敬地送給遼國,讓北方草原王朝的勢力范圍突破長城防線,拓展到長城以南,長城也歷史上第一次失去了防守意義。收回燕云十六州,從此成為宋朝皇帝最強大的夢想。石敬瑭這個大禮包,就包括了北京(幽州)在內,北京自此由大宋王朝的北方城市,變成了遼帝國的南方城市。

有意思的是,北方游牧民族,卻不止一次地把北京定為首都。北京仍然是戰略前沿城市,只不過這一次轉換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視角上。我們的視線,不再是中原北望,而是掉頭向南,自林海雪原出發,伸展向中原的千里沃野。北京,是他們駐足南望時最近的“瞭望點”,是他們臨近中原的“橋頭堡”“前哨站”——在今天北京房山良鄉,還有一座遼代磚塔(始建于隋代,遼代重建),朱棣發起“靖難之役”,就曾自它身邊縱馬馳過,然后,融入暮色蒼茫的荒野,殺向燈火繁華的江南。它雖為佛塔,但遼代以后,一直用于作戰。北宋據有北京(大名府)時,北宋軍人用它觀察遼國軍人,而遼國據有北京(遼南京)時,遼國軍人又以它觀望南方軍情。所幸的是,這座五層空心磚塔,歷經千年戰爭風煙而依然佇立,如今成為北京地區唯一的樓閣式空心磚塔。

自遼太宗會同元年(公元938年)起,幽州就成為遼國的五個首都(五京)之一,稱“南京”。金朝時,中都設在北京。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亦稱“汗八里”。它的浩大與繁華,讓第一次走進它的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張大了嘴巴,然后用他的威尼斯口音轉告全世界,人世間居然有如此奇幻綺麗之城。體形碩大的元帝國,終于把北京養育成了一個國際大都會。

在這座城里,朱棣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時代,早已與這座城血肉相融。朱棣不喜歡南京,這座由父親朱元璋幾經猶豫之后選定的都城,雖依傍帝國的經濟中心、富庶之地,但它太小、太秀、太陰柔,容不下朱棣的野心。煙雨江南、吳儂軟語,那么容易瓦解一個帝王的意志,使他成為一個偏安一隅的井底之蛙。那時,朱棣的視野,已超越了以黃河、長江為中心的傳統“中國”地區,而放眼整個大陸。那時的亞洲大陸東段,蒙古帝國的殘余勢力盤踞在北方,它的版圖東起松遼平原,西逾阿爾泰山,南出燕山、陰山一線,勢力不可謂不強大。永樂初年,這個蒙古帝國又分為東西兩部,東部為“韃靼”,西部為“瓦剌”。建立未久的大明王朝,被迅速裹入這樣一個“三國鼎立”(即明朝、韃靼蒙古、瓦剌蒙古)的大陸格局中。在朱棣的心底,更想做唐太宗那樣的“天可汗”、忽必烈式的超級帝王。在資本主義海洋霸權建立以前,這一地區,一直是東西方世界的重要交通線。而北京這座城,雖遠不如南京繁華,卻是北方天際線下一座“眾多民族雜居”“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國際性大都市”[日]檀上寬:《永樂帝——華夷秩序的完成》,第210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況且,他也不愿在前兩位皇帝的陰影之下亦步亦趨,他要塑造一個全新的帝國——一個超越“華夷”的共同體、一個“四方來朝”的盛世,那才堪稱真正的“天下”。

我十分認同韓毓海先生的觀點:世界史并非是隨著西洋“發現世界”的航海才被揭開的,歐洲的海洋殖民和帝國主義活動,也并非世界史唯一的、根本的動力,——而在“歐洲中心論”的歷史敘述中又常常被忽略的,乃是橫貫歐亞的大陸強權之間的交往、交融、沖突和競爭,這些交融與競爭既構成了元、明、清三個中國王朝更替的大背景,也是世界史展開的另一個重要動力,其中:奧斯曼帝國、帖木兒汗國、金帳汗國、沙法維王朝與中國歷代王朝之間長期的交往與博弈,亦是世界史研究者們必須考慮的頭等大事,這也使得歐洲、西亞、中亞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影響深刻地嵌入到中國的地緣政治理念之中,使得中國的北方地區,成了一個被歐文·拉鐵摩爾(Owen Lattimore)稱之為“內亞洲”或者“內亞-歐”區域中發生的,清朝興起的根本原因,也只能從蒙古、東北亞和明朝之間的多方博弈中才能看出。韓毓海:《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第151頁,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

正如歷史學家許倬云先生所說:“成祖永樂頗有才能,只是除了奪取帝位及遷都北京的大動作之外,其他并無更張。”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第320頁,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但僅僅遷都北京一項,就足以奠定他的歷史地位,因為他的定都選擇,使邊緣成為中心,成為帝國的樞紐,才有三個世紀后(清代)東亞草原、高原地帶第一次的大統一,使中華帝國同時擁有了整合草原帝國與中原帝國的兩大平行體系,交互影響和運作,又進而成為一個跨民族、跨文化的共同體,使中華帝國成為東亞超級大國,它的實力甚至“超過了成吉思汗全憑武力建立的大帝國”許倬云:《萬古江河——中國歷史文化的轉折與開展》,第402頁,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英國廣播公司(BBC)在其2017年制作的紀錄片《紫禁城的秘密》(Secret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中說,朱棣定都北京,奠定了六百年后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西乌珠穆沁旗| 福鼎市| 靖远县| 喀喇| 武冈市| 达拉特旗| 渝北区| 景宁| 宜黄县| 页游| 扎兰屯市| 陇川县| 夹江县| 河西区| 嘉禾县| 吴忠市| 乡宁县| 晋州市| 阿拉善左旗| 漯河市| 象州县| 兰坪| 临夏县| 剑川县| 深水埗区| 科尔| 宣汉县| 肇庆市| SHOW| 内黄县| 高碑店市| 定远县| 久治县| 安福县| 都安| 龙井市| 嘉义县| 白城市| 庐江县| 白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