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倪瓚的畫,我最喜歡的一幅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容膝齋圖》[圖2-1]。容膝齋,是一位隱居者在河邊的齋名,這幅畫,應當是為他而畫的,但在這幅畫中,我們找不到“容膝齋”,因為在倪瓚的山水畫中,地點并不重要,他的畫不是為考據學家準備的,他是為欣賞者而畫的。

[圖2-1] 《容膝齋圖》軸(局部),元,倪瓚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的山水畫,水是主體,而山是陪襯,這一點與黃公望不同。黃公望,無論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富春山居圖》,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溪山雨意圖》,他的豐富筆法,似乎在描繪岸上景物時更能發揮——江水全部留白,而岸上卻是一個豐富而浩大的世界,既有沙洲片片的河岸,也有漸漸高起的山巒,山巒有遠有近,層次不同,在山巒的縫隙間,是疏疏密密的山樹,不同的樹種,參差錯落,使整幅畫卷充滿了透徹的植物氣息。

天地清曠,大地呼吸綿長。透過那一片的清寂,我們似乎可以聽到山風的聲音,裹挾著萬籟似有若無的鳴聲。這有些像《清明上河圖》,彎彎曲曲的江河,為一個迷離喧囂的岸上世界提供了鋪陳的空間,只不過黃公望把張擇端筆下的城市街景置換為回環往復的山林而已。與黃公望相比,倪瓚的山水畫飽含著氤氳的水汽,因為他把更大的面積留給了江水。江水留白,不著筆墨,與紙的質量相結合,仿佛天光在上面彌散和飄蕩,它加大了前景的反差,使那些兀立在巖石上的樹幾乎成為一道剪影,也使樹的表情和姿態更加突出。對岸的山,作為遠景,在畫的上方,山勢并不高峻,而是橫向鋪展的,舒緩的線條,可以使我們幾乎看到它超出畫幅之后的發展,誘使我們視線超出畫幅的限制,從有限中看到無限。

如果說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是全憑肉眼看到的景物,那么倪瓚的《容膝齋圖》和《秋亭嘉樹圖》[圖2-2]則是用“望遠鏡”觀察自然,它們放大了自然的局部,使我們的視線由黃公望的宏觀世界轉向倪瓚的微觀景象,與此同時,焦距的變化也模糊了兩岸之間的遠近關系,使遠近關系看上去更像是上下關系,從而使現實的世界有了一種夢幻感,在技法上,倪瓚“用相同的量感與構造來處理遠景與近景,達到黃公望在畫論中所說的‘遠近相映’的完美統一”[美]高居翰:《隔江山色——元代繪畫》,第126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版。。大面積的水,使倪瓚的畫面更加簡練、平淡、素凈,他在一個有限的視域里,描繪世界的博大無垠。

[圖2-2] 《秋亭嘉樹圖》軸,元,倪瓚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婺源县| 阜新| 金山区| 新干县| 嵩明县| 镇巴县| 镇坪县| 星座| 宣威市| 彩票| 武定县| 西乡县| 禄丰县| 肇源县| 米泉市| 林周县| 濉溪县| 绥化市| 江口县| 西和县| 德化县| 多伦县| 海晏县| 思南县| 呼和浩特市| 宁阳县| 无为县| 台北市| 平舆县| 称多县| 阿坝| 阳春市| 杭锦后旗| 莎车县| 广饶县| 盐山县| 大足县| 南涧| 巨野县| 永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