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民間及神話故事精選(9)
- 中國孩子最愛讀的好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 雅瑟編著
- 5617字
- 2014-02-18 14:55:00
財主白音又驚又喜直發(fā)呆,他問巴拉根倉這是怎么回事,巴拉根倉說:“我的這條瘦驢是個神驢,我每天用好吃的東西喂它,它就給我拉金子。”財主白音說:“你把它賣給我吧,我給你一千兩銀子,五十匹好馬。”巴拉根倉說:“那可不行,我全家都指望著這驢過日子,你雖然給我這么多東西,可總有一天會用完的,可這驢能不斷地給我下金元寶,我永遠也用不盡。”白音說:“巴拉根倉,你如果不識好歹,我就報告王爺,到那時,你什么也得不到,王爺白白地牽走你的驢子。”巴拉根倉故作害怕的樣子說:“我答應(yīng)你的條件,千萬別驚動王爺。”白音給了巴拉根倉一千兩銀子,五十匹好馬,留下了馬拉根倉的瘦驢。臨走時巴拉根倉望著驢子對白音說:“你一定要好好伺候它、喂好它,十天后它就會給你拉金元寶。”
白音和他的老婆怕別人知道這驢子的事,也不敢對下人聲張,只好由他的老婆精心伺候這條驢。每天他的老婆都親自喂它最新鮮最嫩的草,打掃驢棚。幾天以后把這個一直好吃懶做的婆娘累得腰酸背痛,可為了得到金元寶,她還要每天硬撐著伺候這條瘦驢。財主也每天都來看驢拉屎。到第十天,他們急不可耐地來到驢棚,財主的老婆俯下身子死死盯住驢屁股,驢真的翹起尾巴來了,一下子拉出好多屎噴得財主老婆滿臉的驢糞。到這時他才知道上了巴拉根倉的當。
想一想:小朋友,通過故事,你知道巴拉根倉是一個怎樣的人嗎?他是用什么辦法使財主上當?shù)模控斨鳛槭裁磿袭敚?
梁山伯與祝英臺
古時候,常州有個奇女子,她自小喜歡讀書作文,聽說余杭地方文風最盛,就想前往游學。她的哥哥嫂子勸她:“你一個16歲的女孩兒家,外出游學,難道不怕被人笑話?”祝英臺卻自有主張,扮作男子模樣,哥嫂竟辨認不出,只好隨她去了。
祝英臺女扮男妝到余杭求學,同窗有個叫梁山伯的,是蘇州人,為人很真誠正派,和祝英臺互相尊重,結(jié)為兄弟。白天一起吃飯,夜晚一起睡覺,但同窗三年,祝英臺都衣不解帶,梁山伯有時也有疑問,但都被祝英臺用話搪塞過去了。
三年之后,學業(yè)期滿。梁祝二人感情深重,梁山伯就一路送祝英臺回家。相送路上,祝英臺幾次暗示自己是個女子,并愿以身相許,無奈梁山伯是個書呆子,竟然悟不出其中道理,反怪祝英臺盡說瘋話。臨別時,祝英臺向梁山伯托言介紹給妹妹做媒,梁山伯欣然允諾,祝英臺請他前來提親。
梁山伯和祝英臺分手后回到家中,因家中事情耽擱沒有馬上去祝家莊提親。而祝英臺的兄嫂已將祝英臺許配給富家子弟馬文才,約定來年二月娶親。祝英臺原想梁山伯速來就可以挑明,但久等不至,又恐哥嫂疑心,不敢推阻。
待梁山伯來到祝家莊,并無祝英臺這個同學。丫環(huán)請梁山伯到中堂相見時,祝英臺已是女兒裝扮了。染山伯大驚才知道祝英臺原是女扮男裝,自己竟未能認出,真是愚蠢到家了。談及婚姻的事情,祝英臺只哭訴已許配馬家。祝英臺稟告兄嫂愿意嫁給梁山伯,兄嫂因兩家貧富懸殊,又先許配馬家為由不答應(yīng)。梁山伯淚別回家后,自恨來晚,后悔不及,想到三年同窗的情誼,十八里相送的境況,就得了相思之病,病一天重似一天,到年底抑郁而亡,葬在與祝英臺分手之處。
祝英臺得知梁山伯病故的消息,非常悲痛。想不從馬家的婚事,兄嫂又不同意。第二年初,馬家迎親的人到了,祝英臺被抬進了花轎。迎新隊伍經(jīng)過梁山伯墓時,忽然刮起一陣大風,人馬都走不動了。
祝英臺來到梁山伯墓前,大哭不止。忽然一聲響雷,墓地裂開一縫。祝英臺一下子跳下去陷入墓中,隨行的人急忙拉她也沒拉住。裂口馬上又合上,天氣也清朗了,只見墓前飛舞著兩只蝴蝶,你追我逐的飄飄而去。人們這才知道這兩人生為兄弟,死為夫妻,這蝴蝶就是二人的精靈變化的。
想一想:這個中國民間故事,歌頌了熱情大膽的祝英臺和忠誠老實的梁山伯之間的愛情,用他們的愛情悲劇暴露了封建禮教的罪惡,也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榕神傳
這是一個古老的民間傳說故事:相傳在很早的時候,有一個大力士力大無比,每次比武總是奪得頭份。在一次龍燈會上,他與對手相持了很久很久才取得勝利。人們?yōu)樗麣g呼,而此時他那年輕美貌的妻子也為他生下一個強壯的兒子。
這孩子生下來就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他不是一年一年長大,而是一月一月,一天一天地長大,吃得也特別多,他媽媽不得不從各家去為他討取食物。當孩子一歲時,就和其他5歲的孩子一樣大了。這天,孩子坐在門口的小竹椅上,見到一個身背長號的傳令人來到這里找他的父親,原來是敵方的人馬入侵到附近。敵人人數(shù)很多,兵強馬壯,沿途燒殺過去。大力士和村民們立刻應(yīng)召去與敵人作戰(zhàn)。但是因為寡不敵眾,一去就沒有回來。敵人還在進攻,而孩子很快就長成了強壯的青年。他的力氣和勇氣超過了他的父親。青年讓人們做了一匹碩大的竹馬,運到榕樹下,轉(zhuǎn)眼,這匹假馬活了,青年人帶領(lǐng)著村民再次去迎擊敵人。戰(zhàn)斗中,青年人和神馬大顯威風,當他的棍子丟失后,他用榕樹枝橫掃敵人,使得敵人魂飛膽喪,大敗而逃。
取得勝利后,青年人告別鄉(xiāng)親,騎上神馬,握著榕枝,飛上天空,成為人們的保護神,后人稱他為“榕神”。
想一想:榕神從出生到升天,與平常人有哪些不同?后人為什么稱他為“榕神”呢?
老鷹和肝
有一次,納斯列丁·霍加買了一副羊肝,提著它興高采烈地往家走,想著能夠美美地飽餐一頓,那份高興勁就別提啦。
半路上,納斯列丁遇見一個朋友,寒暄半晌后,朋友問道:“你打算怎樣做羊肝吃?”納斯列丁·霍加回答:“就是普普通通的做法。”那個朋友卻大不以為然,說:“不,羊肝能夠做得非常好吃,要如此這般。現(xiàn)在我對你說一遍,你照這個做法做吧。!”納斯列丁·霍加說:“我怕我的腦子記不住你的說明,請你幫我寫在紙上吧,我一邊看著它一邊去做。”那個朋友就把烹調(diào)羊肝的方法寫下來,把紙交給了納斯列丁·霍加。
納斯列丁·霍加接過寫著烹調(diào)法的紙,與朋友道別后,一路往家走時,滿腦子都是新的烹調(diào)法,別的什么就顧不到了。這時一只老鷹俯飛下來,叼走了他的羊肝直飛上天。納斯列丁·霍加一點也沒有驚慌,也沒有懊喪,他揮著手里的紙沖著老鷹喊:“老鷹,你白白拿走了羊肝。你是無論如何也吃不到好滋味的羊肝的,要知道,烹調(diào)法在我手上呢!”
想一想: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有趣?納斯列丁·霍加丟了羊肝為什么還如此從容?而對老鷹來說,這是多么豐盛的一頓大餐!
跳來跳去的鳥
一個村莊里住著一對老夫婦。老兩口的日子過得很窮苦。有一次老婆婆打算點爐子,但是沒有細木柴,老婆婆就對老公公說:“去,到樹林子里砍一棵樹,我們要多貯存一些木柴過冬。”
老公公帶著斧頭走進樹林,挑選了一棵漂亮的白樺樹就砍。突然樹上有一個聲音在說:“老公公,請您不要砍這棵樹。只要您不砍我的家,您需要什么就會有什么。”老公公仔細看,原來是樹上一只跳來跳去的鳥在說話。
老公公非常驚奇,就真的沒有砍樹,回家對老婆婆說了這件怪異的事,老婆婆叫喊起來:“你為什么不向它要些劈柴呢?它要不給,就砍那棵樹。”老公公就又回到樹林里,走到那棵白樺樹前,鞠了一躬說:“神鳥,神鳥,我老太婆向你要一些生火用的劈柴呢?”那只跳來跳去的鳥出現(xiàn)了,告訴老公公一切會辦到的。
老公公轉(zhuǎn)回家去仔細一看,院子里堆滿了劈好的劈柴,老婆婆已經(jīng)生起了火,屋子里可暖和啦。但是老婆婆并不高興,她對老公公說;“這個笨老頭,我們連一點面粉也沒有了,你不會找它要面粉嗎?”老公公說:“你別著急,我們剛剛要完了劈柴。”老婆婆操起火鉤子,把老公公趕出了門。
跳來跳去的鳥對老公公說:“老爺爺,回去吧,您要什么就會有什么。”老公公回到家里看見面粉裝滿谷倉,一直堆到頂上。沒想到,老婆婆馬上又叫他去要新房子和成群的牛、馬、羊。老公公被老婆婆用扁擔打出來了。只得又去樹林里找那棵白樺樹,跳來跳去的鳥又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等老公公回家時,那破舊的木房已經(jīng)煥然一新,院里牛羊成群,還停著一輛大馬車,老公公想:“這下可好了。”
但是老婆婆過了幾天不滿足了,她要當貴族太太,穿上貴重的毛皮衣服,有許多奴仆伺候著,出門時老百姓向他們鞠躬敬禮。老公公沒辦法,只好又到樹林里的白樺樹上找那只跳來跳去的鳥。那神鳥雖然不太高興,但還是答應(yīng)給他們想要的一切。果然家中已是奴仆成群,新宅高聳了。
當了幾天貴族太太的老婆婆想:“這貴族太太還不如當王后呢。”就又逼著老公公去找神鳥要當國王和王后。跳來跳去的鳥臉沉下來,非常不情愿:老爺爺,回去吧,你想要什么就會有的。”老公公知道神鳥說過的必能做到,忙趕回家看,哪里有什么住宅,已經(jīng)立起了一片宮殿。老婆婆成了王后,無數(shù)的大臣簇擁著她。
“去,再到那鳥那里去,告訴它我要當至高無上的女王,讓那鳥到我的王宮里來,隨時聽我吩咐!”老公公又向神鳥提出了老婆婆的新要求。那跳來跳去的鳥嘆了口氣:“貪婪的老人,你們還是不要成為人吧。”果然,宮殿消失了,還是那間破舊的,沒吃少燒的小破屋,破屋前是老婆婆和老公公,不過他們一個變成了豬,一個變成了牛。
想一想:為什么老爺爺去砍樹?神鳥幫助老爺爺實現(xiàn)了什么愿望,到后來神鳥為什么把他們都變成了牲畜了呢?
大紅燈籠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一到陰雨天,手臂上的箭傷就隱隱作痛。這天他叫來心腹大將胡大海,吩咐道:“我的手臂是在攻打無錫時,被守軍射傷的。現(xiàn)在我命令你帶五百士兵前往無錫,殺它個三天三夜,為我報這一箭之仇。”
消息傳到謀臣張之齋那里,他急忙去見胡大海。問明原因后說道:“我的親朋好友都在無錫,你帶兵一路殺去,我的家族可怎么辦呀?”胡大海哈哈大笑道:“張大人盡管放心,我決不會傷害他們的。”張之齋皺起了眉頭:“這怎么可能呢!你又不認識他們啊!”
胡大海低頭思索了一會兒說:“有了,張大人,你趕緊捎信給無錫,叫他們在自家大門口掛上一盞紅燈籠,到時我只認燈不認人。”張之齋一聽,心中大喜,立即寫信通知了無錫的親朋好友。
胡大海帶著五百士兵趕到無錫時,只見大街小巷空無一人,而家家戶戶都在屋檐下掛起燈籠。后來,掛燈籠的風俗又傳向了四面八方。
想一想:掛紅燈籠的習俗直到現(xiàn)在還保留著,那火紅的燈籠代表著喜慶,代表著收獲。可當初朱元璋的決定是為什么呢?他的做法對嗎?為什么?
冬至吃餃子
東漢時期有個名醫(yī),叫張仲景。他的醫(yī)術(shù)很高明,不管什么病,他都能手到病除,人們都稱他是“醫(yī)圣”。
有一年冬天,張仲景從外面行醫(yī)后回家。一路上寒風刺骨,雪花飄飄。他看見一些為生活奔波的人們,由于沒有錢買衣服,仍然穿得很單薄,身上臉上都生了凍瘡,不少人連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心里很不是滋味。
張仲景回到家,心里還惦憶著那些凍爛耳朵的人們。他帶領(lǐng)弟子,在東關(guān)的一塊空地上搭起大棚,支起大鐵鍋,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qū)寒藥材放進鍋里熬。等熬好后,又把羊肉、藥材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耳朵形狀,再放進鐵鍋里煮。張仲景把這種治凍傷的藥叫“祛寒嬌耳湯”。
冬至那天,大棚前聚集了很多人,張仲景給每人一大碗湯,兩只嬌耳。人們吃下嬌耳,又喝了祛寒湯,只覺得渾身發(fā)暖,兩耳發(fā)熱,更神奇的是,那凍裂的耳朵,不出半月都好了。
后來,每到冬至這一天,人們就仿著“嬌耳”的樣子,做成餃子吃,說吃了冬至的餃子,就不會再凍耳朵了。
想一想:小朋友,冬至那天,媽媽包餃子給你吃了嗎?其實故事更說明了醫(yī)圣張仲景的什么精神?從中你學會了什么?
豆腐的來歷
傳說戰(zhàn)國時期,燕國有一個孝子叫樂毅,他的父母都很喜歡吃黃豆。
一天樂毅正在煮豆?jié){,準備給父母喝。老人家從鍋里舀了一勺,嘗了一口,搖著頭問:“這豆?jié){怎么什么味也沒有啊?”樂毅一拍腦門,哎,原來是忘了放鹽。鹽罐里只剩一些鹽鹵水,他就全倒進了豆?jié){鍋里。一會兒,水煮開了。樂毅揭開鍋一看,不由得愣住了:原來鍋里的豆?jié){,全凝成了白嫩嫩的乳塊!樂毅的父母看了連說:“真奇怪!真奇怪!”樂毅嘗嘗,感覺滑嫩可口,別有一番滋味。他又請父母和鄰居品嘗,大家都說:“真好吃!。”樂毅很高興,第二天就請私塾先生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豆腐之玉”。
樂毅幾乎天天做“豆腐之玉”給父母吃。有一次,樂毅的母親病了,請來大夫一看,原來是經(jīng)常吃黃豆上火的緣故。大夫開的頭道藥就是涼性藥——石膏。以后,樂毅在做‘豆腐之玉’,都放些石膏,這樣再吃,就不會上火了,而且味道比以前更鮮嫩。
后來,樂毅專賣“豆腐之玉”,生意很興隆,“豆腐之玉”也被人們簡化成了“豆腐”。
想一想:故事聽完了,小朋友,現(xiàn)在你知道豆腐的創(chuàng)制過程了吧?豆腐是誰做給父母吃的?他為什么這么做?
張小泉剪刀
張小泉剪刀全國聞名。據(jù)說,在很多年以前,張小泉是杭州有名的鐵匠。他家附近的巷子里有口大井,井水很深,也很清甜,附近人家都喝這里的水。可是有一天,兩條黑蛇鉆進了井里,井里的水就變黑了,沒法再吃了。張小泉力氣大,人又聰明,決心要除掉井里的毒蛇。這天,張小泉喝過酒,提著大鐵錘跳進井里。沉到井底,他睜眼一看,果真有兩條漆黑發(fā)亮的毒蛇,正頸纏著頸,盤繞在一個角落里。張小泉眼明手快,不等兩條毒蛇分開,掄起大錘,把兩條毒蛇的頸砸得扁扁的,粘在了一起。張小泉一手提著大錘,大手拎著毒蛇,慢慢浮上水面。等人們七手八腳把他拉上來時,再看那兩條毒蛇,已經(jīng)變成鐵的了。
張小泉把變成鐵的毒蛇拿回家,心想這塊鐵可以干什么呢?他想了又想,畫了又畫。后來,他在蛇頸相交的地方安上一枚釘子,把蛇尾巴彎成把手,又把蛇頸上面的一段敲扁,磨得非常鋒利。他給這種工具起名叫“剪刀”。
人們用剪刀裁衣剪線十分方便,從此,張小泉的剪刀就出名啦。
想一想:難怪這剪刀如此有名,原來有這么久遠的背景。是什么使張小泉如此勇敢,下井殺了兩條毒蛇呢?
貼對聯(lián)的傳說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個大學問家。一次,他走到一個叫陳蔡的地方,帶的干糧吃完了。孔子把學生子貢叫到跟前,讓他去向一個叫范旦的人借糧食。范旦是當?shù)仄蜇さ念^領(lǐng)。子貢找到范旦,說明了來意。范旦說:“聽說孔子很有學問,只要他能說一句話,把‘好壞多少喜歡惱’這七個字都包含進去,我就借糧食給你。”
孔子聽后說:“你去告訴他:天地間好人多,壞人少,借時喜歡還時惱。”范旦聽了很滿意,就裝了一筆筒米給子貢。子貢不好意思再多借,就回去把筆筒的米全倒進鍋里。沒想到,竟煮了一大鍋米飯,吃也吃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