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愛多拉都:為冒險家而存在的黃金國(1)
-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發現(大全集)
- (美)庫克
- 5501字
- 2014-02-13 11:14:13
引 言
人類究竟發現了多少古文明?這恐怕難以細數清楚。面對越來越多的發現與發掘,一些流傳下來的傳說甚至是神話相繼得到了印證。然而,更多的重見天日的遠古殘片令現代人疑竇叢生,即使絞盡腦汁也無法自圓其說。因此,考古學家處在一個尷尬的時代。
最早的考古發掘者,恐怕是那些甘愿以生命為代價去冒險、探險的人們。但在那時,他們探險的動機并不是為了考古發掘。自古以來,黃金就培育了人們原始的欲望與貪婪,黃金誘使舍命求財的人,展開了一系列的探險活動。在廣為流傳的探險故事中,最引人入勝的首推尋找黃金國。幾個世紀以來,這些尋金人踏遍了南美的蠻荒叢林和崇山峻嶺,為了黃金鼓起了無比瘋狂的冒險心,為了黃金不知犯下了多少殘酷的罪行。他們到底在找什么?黃金城?黃金國?黃金人?抑或只是在做黃金夢?
■掠奪與傳聞中誕生的黃金國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做黃金夢。一想起所羅門王和示巴女王的寶藏,就好像見到黃金閃閃發光似的。據說中古時代流經非洲普萊斯特·約翰王國的河里,黃金俯拾即是。馬可·波羅在游記中談到,他在一所大如城市、飾滿黃金的宮殿里覲見元世祖忽必烈,黃金的屋頂在寬闊如海的河流旁熠熠生輝。古代的西方人認為,黃金國就是日本和中國。
但在這一類的傳說中,最使人向往的寶藏傳說并不是來自亞洲,而是來自新大陸,那就是“愛多拉都”黃金國。許多人為了尋找那些金光燦燦的寶物,把財產、名譽,甚至性命也丟了,到頭來卻一無所獲,因為他們在追尋虛無的東西。那個黃金國不僅是一個傳聞,而且還是對一個傳聞的誤解。
1530年,身材粗壯而又目不識丁的西班牙冒險家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帶領著懷揣黃金夢的180人自巴拿馬出航,去掠奪秘魯印加王國的財寶。這批西班牙人,數目或許少得可笑,但是驍勇殘酷,紀律嚴明,并且武器精良,裝備齊全,還有個天才統帥。皮薩羅俘獲了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為了保全性命,印加皇帝愿以黃金白銀交換,答應用貴重金器堆滿那間3米高的囚禁自己的房間,再用白銀裝滿隔壁的另一個大一倍的房間。這些西班牙征服者即使再貪得無厭,似乎也該心滿意足了。
第一個房間長7米,寬6米,印加皇帝遵守諾言,真的用黃金、白銀堆滿了那兩個房間。然而皮薩羅卻因自己身在敵國孤立無援,不敢釋放印加皇帝。最后終于聽從了部下的建議,處死了印加皇帝。在秘魯境內的尋金故事,就這樣在殘酷、背信棄義中開始了,以后也一直離不開奸詐兇殘。
西班牙人找到的黃金越多,就越相信只要穿過蠶叢鳥道,渡過蠻荒河流,攀過崇山峻嶺,必定還有更大的寶藏。他們一心想找到那個遍地黃金如卵石的地方。他們俘虜的印第安人,更是或南、或北、或東、或西亂指一通,告訴他們只需再向前少許,便能發現他們夢寐以求的寶藏,這更使他們浮想聯翩。
這些故事在輕信傳言的探險隊之間輾轉傳述,添枝加葉也就在所難免。有些更是無中生有的誑言。有一個倒霉的西班牙探險隊,在一次探險中,全隊人員只有一個名叫胡安·馬丁·德·阿武哈的隊員生還。歸來后,他說出他是怎樣地被囚禁在印加帝國的秘密首都里,隨后印加人又怎樣贈他大量黃金把他釋放。但不幸在歸途中,他把黃金遺失了。
1535年,遠征印加的老手、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城的創建人塞瓦斯蒂安·德·貝拉卡薩遇到一個印第安人,這個人向他敘述了那個著名的關于奇布查族部落的黃金人的故事。這個黃金人便是奇布查族的酋長。每年當部落舉行莊嚴的儀式時,酋長便將自己的全身抹上油,再在油上涂滿金粉,然后率領祭司乘木筏到山地圣湖里,把黃金和祖母綠寶石投入湖中。貝拉卡薩深深地被這個故事所吸引,他替這個酋長取了個名字叫“多拉都”——黃金人,后來人們又把酋長的領地稱為“愛多拉都”——黃金國。
愛多拉都——黃金國融合許多別的故事后演變成一個引人入勝的傳說,為了尋找愛多拉都,一代又一代的探險者,前仆后繼。
■魯莽而瘋狂的尋寶者步入魔障
早期陷入愛多拉都魔障的人中,有一位名叫貢薩洛·希門內茲·德·奎薩達的西班牙探險家。1536年,他率領900人從哥倫比亞北岸的圣馬爾塔向內地進發。奎薩達為人老成持重,是—位深受信賴的官員。圣馬爾塔省總督派給他的任務是沿馬格達萊納河南下勘探。
奎薩達探險隊在密不透風的森林里前進,每前進一步都必須用彎刀披荊斬棘開路,驚險重重。隊員涉越沼澤,水深及腰,蛇和短吻鱷又出沒無常。在熱病、瘧疾、敵對土著的侵襲下,隊員相繼死亡。就在他們精疲力竭的時候,突然柳暗花明,大地景色煥然一新:他們來到一處肥沃的山谷,這里遍植玉蜀黍、豆類和各種水果,原來奎薩達探險隊來到了奇布查部落境內。
這時全隊人數已減到不足200人。他們進入散布在哥倫比亞昆迪納馬卡高原上的奇布查村莊,見到了鹽,還聽說印第安人用鹽來交換愛多拉都的黃金。于是“找到鹽便找到黃金”成為探險隊激勵士氣的口號。
奇布查部落有3位統治者。西班牙人擊潰南部國王的軍隊后,發現若干黃金和少量綠寶石。但是一名印第安人告訴他們,若想找黃金和綠寶石,應該向北去,那里盛產這兩種東西。于是奎薩達率隊向北進軍,迅速擊敗了第二位奇布查國王,并且找到了很多那位印第安人說過的“小綠石”。奎薩達終于找到了幾千顆寶石。
這隊西班牙人在奇布查族的索加莫索村內,看到一座祭祀太陽神的廟宇。廟里存放著許多奇布查國王的木乃伊。所有木乃伊的眼窩里都塞著綠寶石,干燥的遺體上覆有黃金飾物。奇布查人自稱黃金是以鹽塊同另一個印第安部落換來的,這個說法正與他們沿途聽說過的一樣。印第安人還告訴西班牙人,距該地數日行程的地方有個湖名叫瓜地維塔,湖上每年舉行一次奇怪的儀式,那就是黃金人慶祝大典。
舉行儀式時,當地的國王全身灑滿金粉,戴上黃金飾物,乘上木筏,從湖岸出發。湖畔周圍的族人燒起野火,輕煙環繞全湖。群集的族人奏起各種樂器,國王便滑入湖水中,身上的金粉一洗而凈。祭司和顯貴也同時齊向湖中投下貴重的飾物,獻給太陽神。
那些西班牙人聽得目瞪口呆,心馳神往。于是,探險隊立即帶著一名印第安向導向該湖進發。他們看見的是幽深黑暗的一片水域,位于海拔近9 000英尺的死火山口中。那里有幾間小房子,卻沒有黃金人及其族人的蹤影。若是真有寶藏的話,怕也沉在湖底了。
奎薩達不僅是個尋金者,而且志在擴展疆域。再次動身出征前,他在海拔2 500米的地方建筑了一座波哥大城——那就是今天哥倫比亞的首都。那一帶使他想起祖國西班牙的格拉納達平原,于是就把該地命名為新格拉納達。
不過,有一件事頗使奎薩達感到意外。原來,他并非是到達波哥大高原的唯一的歐洲人。另兩批歐洲人也在向該地前進。一批是由征服厄瓜多爾并給黃金人命名為多拉都的貝拉卡薩率領的。大約在奎薩達自圣馬爾塔出發的時候,他也離開基多,取途巴斯多及波帕揚,直上考卡河谷。到達奇布查印第安人地區之后,他也搜尋過造筏披金沐浴的那位國王。
來到新格拉納達的另一些白人,是德國人尼可拉斯·費德曼率領的探險隊。他是應德國偉爾塞銀行之聘,專程來美洲尋找黃金國的。費德曼率領約400人,從偉爾塞銀行在委內瑞拉灣的殖民地科羅出發,深入偉爾塞殖民區的腹地進行勘探。他們在阿浦來河兩岸的山里和鄰近的平原上,搜尋了3年半,一無所獲。
3個探險隊在各地尋寶,搜尋了數年后,于1539年同一個月份,先后抵達昆迪納馬卡高原,不期而遇。更奇妙的是,這3個探險隊最初組成時規模雖然不同,而且遭遇各異——奎薩達和費德曼吃過大苦頭,貝拉卡薩則過得較為順利——但這時3隊人數都只剩下166人,不多不少。
3個領隊都小心謹慎,彼此派人互相致意后,各自保持相當的距離安營扎寨以示尊重,最后三方商議在波哥大會面。他們在會談中達成君子協定,奎薩達送給費德曼約40磅黃金和綠寶石(貝拉卡薩不索取補償)。3人同意返回西班牙,聽從“西印度委員會”分派他們擔任總督和管理土地的多少。然而他們3人沒有一個得到善終——費德曼默默無聞而死;貝拉卡薩返回了早期征服的地方,死時聲名狼藉;奎薩達在黃金國的悲劇中,還有另一幕要扮演。
兩年后,即1541年,由菲立·馮·胡頓率領的另一個德國探險隊從科羅出發。后來抵達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城市馬卡托。他們在那里獲悉,附近的奧瑪瓜部落甚為富庶。胡頓進入了他們的領地,對方箭如雨下。胡頓前進受阻,于是被迫停止了前進。他雖然鎩羽而回,心中卻很樂觀。他憑在該地見到的一些景象——富庶的城鎮、華麗的房屋,自信找到了黃金國。人算不如天算,那次竟成為他的最后一次探險。
查理五世曾把拉未拉岬與庫馬那之間的全部委內瑞拉領地贈與偉爾塞銀行。胡頓在內陸探險時,由于特許權問題,引起了爭執。當雙方律師在西班牙法庭上就偉爾塞銀行提出的訴訟案件進行辯論時,一名西班牙冒險家胡安·德·卡瓦哈爾奪取了殖民地的控制權。1545年,胡頓在前往科羅的途中,被卡瓦哈爾下令逮捕斬首。10年后,這項軍事占領行動在法律上獲得承認,偉爾塞銀行敗訴,失掉了其殖民領地。
基多是黃金國種種謠傳的總匯,也是出發搜尋黃金國的最佳出發點。1541年,即貝拉卡薩探險隊自該地出發后5年,秘魯征服者皮薩羅之弟貢薩洛·皮薩羅率領350名西班牙人和4 000名印第安人,自基多啟程。他不僅想尋覓黃金,也想尋覓肉桂。據說愛多拉都也盛產肉桂。這個探險隊翻山越嶺,進入東面的熱帶森林。不久,又有一位尋寶英雄弗朗西斯科·德·奧雷利亞納前來會合,一同來到一條叫納波的河邊,這時探險隊補給奇缺,于是再分為兩隊。奧雷利亞納率領的一隊乘兩艘獨木舟和一艘趕造出來的雙桅帆船,順流而下;貢薩洛則在河岸設營,等候他歸來。
其后數星期內,貢薩洛的隊員曾分批打獵和尋找野果,但未能緩解探險隊的饑餓之苦。小雨下個不停,在饑餓與熱病的侵襲下,隊員一個一個地死去。貢薩洛最后不得不踏上返回基多的道路,隊員之中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回到了基多,其他的不是餓死了就是病死了。
另外,奧雷利亞納順流航行,進入了一條更大的河。后又循河直抵大西洋。在浩瀚無涯的大西洋海面,奧雷利亞納繼續他的驚險航程,接著到達加勒比海。最后他抵達西班牙,覲見了查理五世,陳述了自己的英勇事跡。
查理五世聽了這位冒險家所述的探險經歷,反應頗為冷淡,因為他擔心奧雷利亞納所經過的地區是屬于葡萄牙的。不過他還是封奧雷利亞納為南美新安達盧西亞省總督。奧雷利亞納為拓殖該省籌募經費,遇到重重困難,未及再去探查該地,便去世了。他既沒發現黃金國,也沒發現肉桂。
奧雷利亞納沿著大河航行時,曾遇到一個部落,那里的長發女人射箭技術勝過任何男人。這次巧遇實實在在地把神話帶到了現實地域中來。奧雷利亞納替那條大河命名為亞馬遜納斯(后改為亞馬遜),因為這些善射的女人使他想起希臘神話里的亞馬遜族女戰士。
黃金神話有時對殖民地統治者相當有吸引力,秘魯總督烏爾塔多·德·門多薩的事例,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1560年,秘魯境內叛亂紛起,到處都是冒險的軍人,門多薩想要重建秩序。出于遏止不滿分子搗亂起見,他贊助組織新探險隊,尋覓傳奇黃金國愛多拉都。因此,在貢薩洛及奧雷利亞納失敗后的第20年,另一個探險隊又出發去追尋這個虛妄的目標了。
探險隊由佩德羅·德·烏爾蘇亞率領,自秘魯的利馬城啟程。他們采用奧雷利亞納走過的部分路線:沿支流航行,到達亞馬遜河后,便踏上漫長的旅程。不久,這隊西班牙人發生內訌。一名野心勃勃、生性魯莽的隊員洛佩·德·阿吉雷陰謀推倒烏爾蘇亞,唆使同謀分子刺殺了烏爾蘇亞。叛變中約有80名隊員死亡,都是因為阿吉雷直接或間接唆使造成的。該探險隊最后經奧里諾科河進入委內瑞拉。
我們暫且先放下這支探險隊,來講講哥倫比亞的事。在哥倫比亞,搜尋黃金國的前輩奎薩達,仍念念不忘那個他以為必有珍寶深藏水底的湖。1568年,垂垂老矣的奎薩達奉西班牙國王的命令,再次率隊探險。舊日伙伴幾乎全部去世,但奎薩達對黃金國的狂熱絲毫未減。他率領2 800人離開波哥大。經過3年的追尋,毫無收獲,奎薩達才頹然放棄。
返抵波哥大時,出發時的1 300名西班牙人僅64人生還,1 500名印第安搬運夫僅剩4人,1 100匹馬僅剩18匹。財力損失驚人,達20萬金比索。
40余年來,各探險隊縱橫南美北部——從安第斯高地(即今天的秘魯、厄瓜多爾及哥倫比亞)起,到委內瑞拉及巴西森林。每次探險費時2—5年不等,人財損耗龐大,但是誰也沒有發現寶藏。
16世紀末期,愛多拉都黃金國的誘惑力從南美的西部轉移到東部,即從哥倫比亞轉到圭亞那。
1584年,亞馬遜河與奧里諾科河之間的廣大地區(當時人們相信這一帶就是黃金國所在地)的總督安東尼奧·德·貝里奧,從哥倫比亞中部的通哈出發,深入圭亞那腹地探險。他深信在群山環繞的湖里,才能找到黃金人。貝里奧進入圭亞那東部,到達奧里諾科河,造了一艘船,率領部下及牲畜渡河,朝遠方的山區進發,他相信這就是當年印加人躲避皮薩羅的劫掠,攜帶部分財寶而逃往的地區。據當時謠傳說,逃難的印加人建造了一座黃金城名叫孟諾。那就是貝里奧要尋找的城市。貝里奧那次探險毫無成就,1585—1588年的第二次探險也失敗了。第一次探險時,印第安人告訴他,在美塔河與奧里諾科河匯合處的西面,有一個山湖。
1591年,貝里奧第三次探險,沿奧里諾科河下行。這段旅程相當艱險,印第安人時不時來襲擊,需要加倍防范。貝里奧終于自西而東穿過了圭亞那,然后駛向特立尼達島,在島上建立了殖民地,作為以后探尋愛多拉都黃金國的基地。
1595年,貝里奧在特立尼達遇到勇猛的英國探險家雷利爵士。雷利正替伊麗莎白一世尋覓新的財富來源。雷利跟這些西班牙人一起豪飲幾次后,已完全取得了貝里奧探險圭亞那、奧里諾科河及前往黃金城孟諾的資料。此后貝里奧下落不明,很可能給雷利軟禁了,因為這樣雷利便可以循著他闖過的舊路自行出發探險。不過,貝里奧后來再度出現,大概是雷利把他釋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