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戰前荊州——山雨欲來風滿樓

(一)嚴陣以待

北方的曹操磨刀霍霍,東面的孫權也蓄勢待發。兩人都在打荊州的主意。荊州的劉表又在干什么呢?

說起劉表很多人把他當作庸碌無能的平庸之輩,但從這位仁兄當年單人匹馬就搞定荊州這一點來看,這種觀點并不符合事實。之所以會形成如此觀點,還要“歸功”于羅貫中先生的小說。

劉表并不簡單,荊州也不是曹操、孫權想打就能輕而易舉打下來的。雖然不久之前,黃祖的一萬水軍被孫權消滅,但劉表仍有八九萬軍隊。

荊州軍實力強勁,此時正布防于各個戰略要點嚴陣以待。

荊州最富人口也最多的地方在長江以北以襄陽、江陵為中心的幾個大城市。

荊州北面門戶新野,守軍五千。荊州軍的主力,陸軍三萬五千集中于荊州治所劉表的大本營襄陽,同時還有水軍五千。荊州東北的門戶章陵也有五千。

荊州西部門戶夷陵留少量兵力,東部門戶夏口水軍一萬防備孫權。荊州重鎮江陵是荊州的水軍基地,駐有水軍主力兩萬五千人以及大批戰船。

劉表其實一直在密切注視著曹操的一舉一動,特別是曹操消滅袁紹勢力后,劉表就把陸軍主力集結于北方的新野、襄陽、章陵一線,目的就是防備曹操,而對東面的孫權,劉表只派了偏軍,因為他很清楚,對荊州威脅最大的人不是孫權而是曹操。

(二)蠶食荊州

事實上,曹操早在十年之前就對荊州動手了。曹操把漢獻帝弄到許縣后,就開始了對荊州的攻略。因為許縣距南面的荊州南陽郡實在太近,為了確保許縣的安全,曹操也必須拿下南陽。

建安元年(196)十月,漢獻帝移駕許縣。建安二年(197)正月,曹操就率軍開到了南陽郡的郡治宛城。此時的宛城并不在劉表手里,它的主人叫張繡,宛城是他剛剛從劉表那兒奪過來的。當曹操大軍南下時,張繡才發現原來自己是那么無助,他才奪了劉表的地,得罪了劉表,曹操又來了。張繡被一南一北兩大軍閥夾在了中間,左思右想,走投無路的張繡只好投降了北邊的曹操,交出宛城。不久,張繡又反悔了,對駐扎在宛城的曹軍發起突然攻擊,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曹軍遭遇突如的打擊,損失慘重,宛城之戰是曹操一生中為數不多的慘敗。但曹軍很快便穩住了陣腳,打退張繡。張繡在宛城無法立足,被迫退到宛城西南的穰縣。

建安二年(197),劉表、張繡聯軍與曹軍在南陽一帶對峙,反復拉鋸,不分勝負。

曹操派親信曹洪守南陽,但曹洪顯然不是劉表、張繡的對手,被打得節節后退。劉表、張繡聯軍一度打到南陽郡最北面的葉縣,這里距許縣已經很近了。曹操只好親自出馬帶兵反攻,連續攻占南陽郡的湖陽、舞陰,才穩住南陽的局勢。

隨著建安四年(199)底張繡的再次投降,曹操徹底占領了南陽郡。

建安十一年(206),曹操派大將張遼帶兵攻占了江夏郡在長江北岸的幾座縣城。這就為后面的赤壁大戰搶占了前進基地。

面對咄咄逼人的曹操,進入垂暮之年的劉表再也無力反攻,只是疲于招架。身處亂世的劉表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只想守住自己的地盤,過安穩日子,但天下形勢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你不吃掉別人就只能被別人吃掉,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三)二子爭位

讓劉表鬧心的事還不只是步步緊逼的敵人,他的家務事也讓他很鬧心。劉表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劉琦、小兒子劉琮。

起初,劉表也很喜歡自己這個大兒子,但自從原配正妻死后,劉表娶了荊州大族蔡氏續弦,而小兒子劉琮也娶了蔡氏姑娘后,事情發生了變化,劉表父子倆都成了蔡氏的女婿,“外戚”蔡氏的政治勢力就完全倒向了劉琮。蔡氏把持了荊州大權,劉表的小舅子蔡瑁、外甥張允等人手握兵權,按照槍桿子決定印把子的理論,劉表也不得不遷就蔡氏。劉琮與蔡氏成了一家人,蔡氏為了自己的利益,當然支持劉琮上位。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心協力排除萬難,努力排擠長子劉琦。

劉琦與劉琮為了爭奪接班人的位置明爭暗斗,各自拉攏一批忠心于自己的文武大臣,形成勢同水火的兩派,斗得不亦樂乎。

劉表跟他的盟友袁紹一樣,在立嗣問題上,始終拿不定主意。就因為在接班人問題上處理的失敗,直接導致了兩個集團的覆滅。在蔡氏堅持不懈的枕頭風的吹拂下,劉表的態度從猶豫不決變為偏向劉琮,來了一個大轉彎,劉琦在立嗣之爭中明顯處于下風。

劉琦、劉琮兄弟倆為爭奪未來的荊州之主反目成仇,但其實這哥兒倆大可不必這么費事,因為很多人都看出來了,兩位仁兄的能力平平,守不住這份家業。劉表不是曹操的敵手,而劉琦、劉琮也遠非曹操之子曹丕、曹植、曹彰的對手。不論兩兄弟誰上位,荊州都注定不會是他們的。

在荊州的敵人曹操、孫權眼中,荊州唯一的勁敵,能對他們奪荊州形成威脅的既不是劉表,也不是劉琦,更不是劉琮,而是客居荊州的劉備。

說三國就不能不說劉備,這位歷盡坎坷屢經挫折卻百折不撓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始終斗志昂揚。永遠打不垮的劉玄德,荊州將成為他的龍興之地。

(四)客居荊州——劉備

自從被曹操趕出中原后,劉備就從逐鹿中原的各路諸侯的視野中消失了,漸漸淡出了公眾的視線,不再是輿論關注的焦點。來到荊州的這幾年,劉備一直過得很蕭條,很不得志。劉表對這位身負盛名的豪杰時刻小心提防,對劉備不能不用也不能重用,這就是劉表對劉備的使用原則。

從201年到207年,劉備在大部分時間里都無所事事,只能參加些社交宴會,跟大哥劉表喝酒聊天,以此消磨時光。這對于胸懷大志,一心要建功立業的劉備來說,內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一次,劉表請劉備到襄陽做客,哥兒倆在一起喝酒,中途,劉備起身上廁所,偶然看見大腿上的贅肉不覺悲從中來,難過得流下眼淚。俗語說“男兒有淚不輕彈”,更何況是劉備這樣的英雄,但這句俗語還有后半句,只因未到傷心處。

與羅貫中小說中的那個只會哭鼻子的劉備不同,歷史上的劉備是個堅強的硬漢。劉備曾多次被呂布、曹操打敗,但沒有看見他流淚,但如今看見大腿上的贅肉竟會淚流滿面,只因:英雄遲暮,壯志未酬。

劉備回到酒桌上,劉表發現劉備明顯哭過,這讓劉表大惑不解,因為自從認識劉備,他還從沒見劉備流過淚。追問之下,劉備凄愴地說:“我征戰半生,因為常年在馬背上的緣故,大腿上的肉被馬鞍磨得一點兒贅肉也沒有。如今多年不騎馬,大腿上已經長出了贅肉,歲月蹉跎,我已年近半百,卻遲遲未能建功立業,因此難過。”

劉表聽了也很感慨。

劉備雖身在荊州,卻心懷天下。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劉備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鼓動劉表出兵北伐,應該說劉備很有軍事眼光,這是劉表最后的機會了。可惜,劉表不聽,大好良機白白錯過。對這個結果,劉備的對手曹操卻早就料到了。

劉備很失望,劉表是不能指望了。但劉備注定是個閑不住的人,不甘寂寞的劉備又有了新的目標,既然不能上戰場,那就在社交場上一顯身手。

在荊州的幾年,劉備廣泛結交荊州豪杰,與地方大族相處融洽,跟荊楚的士大夫們打成一片。搞人際關系是劉備的長處,這段時間劉備認識了荊州大族馬氏兄弟的馬良、習氏家族的習禎、楊氏家族的楊颙等。

荊州人殷觀;荊州南郡人鄧方、馮習、張南;南郡枝江人霍俊,零陵人名士賴恭;荊州南陽人陳震、黃柱、張存;襄陽人向朗、輔匡;義陽人魏延、劉邕、傅彤;這些人都成了劉備的朋友。就連劉表的部下同鄉謀士山陽人伊籍也暗地里跟劉備往來。

劉備在荊州過于活躍讓劉表深感不安,這位老弟交朋友也忒積極了點兒吧。照這么搞下去,用不了多久,整個荊州就都叫他弄過去了,自己豈不成了光桿司令。

必須采取行動了,但劉備是客人,又沒干什么出格的事,人家除了交朋友積極了點兒,其他的也沒啥錯,又不好趕出去。劉表左思右想,覺得讓劉備住在新野有點兒遠,干脆把劉備調到距襄陽一水之隔的樊城,就近看管。

劉備在荊州這段時間用不著出去打仗,終于有時間思考問題了。劉備總結自己出道二十年來的創業經歷,在經過深刻反思之后,找到了自己屢敗屢戰的原因——缺少人才。

曹操手下謀臣勇將如云,曹氏宗族就有曹洪、曹仁等,武將有張遼、張郃、于禁、徐晃、樂進五大將;二流的也有李典、呂虔、臧霸等。謀臣就更不用說了,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已注銷戶口)、陳群等一流謀士為之出謀劃策。

孫權雖說不如曹操,手下也是人才濟濟,孫氏宗族就有孫賁、孫瑜等,武將周瑜、呂蒙、程普、韓當、黃蓋、蔣欽、周泰、甘寧、凌統、董襲、賀齊、全琮,文臣張昭、顧雍、步騭、諸葛瑾、魯肅等。

再看看劉備,武將只有關羽、張飛、趙云,謀臣幾乎沒有,麋竺、麋芳是大舅子和小舅子,幫閑可以,至于謀略水平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只能湊湊數干不了什么事。其他幕僚如孫乾、簡雍也只能當個說客。

孫乾,字公佑,青州北海郡人。劉備在徐州時追隨劉備,劉備投奔袁紹、南依劉表都是孫乾跟麋竺往來聯絡。

簡雍,字憲和,幽州涿郡人,劉備的老鄉,是從小玩到大的發小。劉備到荊州后,麋竺、孫乾、簡雍都以從事中郎的身份追隨劉備左右,給劉備跑個腿送個信。這些人也就是清談幕僚,靠這些人就算累死劉備,再奮斗一千年也干不成啥事,對此,劉備心里非常清楚。

以劉備的精明自然知道人才的重要,也不是沒做過這方面的努力,劉備在幽州招過后來的幽州名將田豫、到豫州征用過名士陳群、到徐州任用過名士袁渙,但每到一地,沒過多久就被人家給趕出來,根本來不及收攬人才。從幽州到豫州,從豫州到徐州,一路走來,劉備在哪里都待不長,就是有心投奔也找不著這位善于撤退的英雄。

(五)劉備訪賢

到了荊州,雖說還是寄人籬下,但總算生活安定,不用再東躲西逃。在荊州,劉備認識了幾個對他未來命運產生深遠影響的名士。

司馬徽,字德操,豫州潁川人。簡單地說,這是一位名士,大大的名士,飽讀詩書,精通古文經學。中原戰亂,司馬徽也隨著南下的人流來到荊州。此君最大的業余愛好跟許邵、許靖兄弟相同,也是品鑒人物,他們品鑒的對象當然只限于名流士大夫。司馬徽跟許邵是同行,論在行業里的資歷也僅次于許邵,不論在中原還是在荊州都有相當的知名度。大家還送了他一個雅號“水鏡先生”。

對如此知名的人物,劉備自然是要結識拜訪的。劉備見了司馬徽,就向司馬徽詢問荊州本地的人才,因為司馬徽干的就是“人事”工作,對于本地人才狀況自然了如指掌。

見劉備問到自己,司馬徽也不客氣:“那些只會死讀書的儒生俗士哪里懂得天下大勢,識時務者在乎俊杰。俊杰嘛,您也不必到遠處找,此地間就有兩位。”司馬徽的一番豪言勾起了劉備的好奇心,劉備忙問是誰?司馬徽見劉備上鉤了,不緊不慢地說:“伏龍諸葛孔明、鳳雛龐士元也。”劉備還想細問,司馬徽笑而不答。劉備于是牢牢記住了這兩位的名字。

其實,司馬徽這招就叫欲擒故縱,司馬徽恨不得當場就把兩位推薦給劉備,但那樣一來,顯得也太沒身份了,顯示不出人才的身價,這么輕易地主動送上門去,也不會被重視。精于此道的老狐貍司馬徽自然不會犯這樣低級的錯誤。所以才故意先吊足劉備的胃口,然后再慢慢來,先做好輿論宣傳工作,給劉備一個深刻的印象,再放長線釣劉備這條大魚。

司馬徽為何這么賣力氣向劉備舉薦這兩個人呢?很簡單,這兩人都可以算是他的學生。司馬徽煞費苦心地給自己的“學生”找出路推薦工作也著實不容易,可憐天下老師心。

司馬徽跟諸葛亮、龐統是師生關系,或者說是亦師亦友。諸葛亮經常向司馬徽請教學問,兩人交情深厚。

龐統跟司馬徽相識也有一段故事。龐統小時候長得有點兒呆頭呆腦,反應也不像其他小孩兒那樣伶俐,家族中的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個笨小孩兒,唯獨龐德公對龐統另眼相看,經常在外人面前夸贊龐統。

龐統長大后,為了獲取士大夫的認可,也去拜訪品人專家司馬徽。龐統拜訪司馬徽跟曹操拜訪許邵目的是相同的。這天,龐統到了司馬徽的家,正趕上司馬徽在樹上采桑葉,龐統就在樹下跟司馬徽聊起來。兩人越聊越投機,就這樣,一個站在樹上,一個坐在樹下,不知不覺從下午聊到天黑,相談甚歡的兩人這才依依惜別。自然,司馬徽對龐統的評價相當好。

司馬徽不僅在劉備面前這么說,在跟荊州各界精英頻繁往來之時,也總找機會宣傳介紹諸葛亮、龐統,以司馬徽在荊州士大夫圈子里的聲望,在他不遺余力的力挺之下,諸葛亮與龐統漸漸在荊州也小有名氣。

荊州名士之中,支持諸葛亮和龐統的不止司馬徽,襄陽名士龐德公對兩位年輕后輩也是贊不絕口。龐家是荊州大族。龐德公在荊州更是德高望重,劉表曾親自來請其出山,都被婉辭。對劉表不感冒的龐德公卻對諸葛亮、龐統兩個年輕人另眼相待。

與司馬徽一樣,龐德公也是無利不起早,他之所以如此賞識兩位青年才俊也是有原因的。

與司馬徽相比,龐德公與兩人的關系更近一層,因為他跟兩人是親戚,實在親戚。

龐統是他的侄子。而不久之前,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剛剛娶了諸葛亮的二姐,因為這層關系,諸葛亮經常去龐德公家走親戚,也是在龐德公家諸葛亮才認識的司馬徽,所以說龐德公比司馬徽更早認識并發現諸葛亮與龐統的才華。諸葛亮的臥龍與龐統的鳳雛雅號也是龐德公給取的。

龐德公、司馬徽兩位前輩可算是諸葛亮的貴人。但促成劉備與諸葛亮這對千古君臣的貴人不止他倆。

徐庶,字元直,豫州潁川郡人,諸葛亮的至交好友。徐庶也跟許多中原士大夫一樣為躲避戰亂南下荊州,并在這里結識了同樣在這里避難的徐州瑯邪郡人諸葛亮。

徐庶早在劉備剛到荊州駐兵新野的時候就投奔在了其麾下。劉備很器重徐庶,把徐庶當作心腹,徐庶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劉備極近忠誠。徐庶見劉備思賢若渴,再加上龐德公、司馬徽兩位老前輩之前的鋪墊,覺得時機已成熟,就向劉備推薦自己的好友諸葛亮。

一次,徐庶跟劉備兩人又在一處聊天。聊著聊著,徐庶看似無意地就說起了荊州士人,徐庶對劉備說:“荊州才俊雖多,但若論才干諸葛孔明當為冠首。諸葛亮雅號臥龍,將軍有意見一見嗎?”劉備說:“我早聞此人之名,那就請您帶他一塊兒來吧。”徐庶說:“此人還需將軍大駕親往,親自去請才可得見。”

于是,劉備決定親自去一趟,此時的劉備對諸葛亮的好奇心已經達到最高點。前輩司馬徽、龐德公,薦之在前,徐庶推之在后,劉備很想看看諸葛亮到底是何方神圣,眾人如此夸贊,此人到底有何韜略,必須去看看。

劉備十分想見這位隱居深山的高人,但拜訪的過程卻很不順利,前兩次去,都沒遇到。直到第三次登門,才終于見到了這位三國歷史上最杰出最優秀的謀士——諸葛亮。這就是被傳頌千古的三顧茅廬。

正史中對兩人見面過程的描述只有寥寥數語,反倒是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對此大加渲染、不惜筆墨,寫得十分熱鬧。

在見諸葛亮之前,劉備準備了很久,同樣,諸葛亮也是如此。

諸葛亮自幼就立志追求經世致用,十余年的寒窗苦讀為的就是能有朝一日出山入仕,入朝為官,匡君輔國,有所作為,成就一番事業,青史留名。

本來諸葛亮可以像很多世族子弟一樣,被舉孝廉,之后,一步一步,從地方到中央。這是常規的也是傳統的政治路線。但漢末大亂,徹底打破了常規。

諸葛亮不得不尋求新的政治道路。

諸葛亮一直在注視著天下大勢,等待機會。劉備的到來讓諸葛亮終于有了施展平生抱負的機會,三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請注意后面沒有之一,他就是最偉大的,他屬于這個時代,而這個精彩紛呈的三國也因為他的出現而更加璀璨奪目,熠熠生輝)即將隆重出場。

在正式出場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千百年來被無數人敬仰崇拜的這位歷史名人。盡管很多人對他十分熟悉,但還是要簡略敘述一下他的生平。

(六)臥龍諸葛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

漢靈帝光和四年(181),諸葛亮出生于徐州瑯邪郡陽都縣。父親諸葛珪時任泰山郡郡丞,地方高級干部。這么說,諸葛亮也算是高干子弟。諸葛亮還真是好命,托生在這么一個好家庭,但事實遠非如此。

諸葛亮出生之前,家里已經有了哥哥諸葛瑾,還有兩個姐姐。如此算來諸葛亮已經是家里的第四個孩子。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美好”時代,家族排行只算男孩兒,女孩兒是不算數的。因為女孩兒遲早是要嫁人的,是別人家的人。

諸葛亮六歲時遭遇了人生的第一次打擊,他的母親章氏去世了。小諸葛亮剛剛體味到母親的溫暖,卻再也感受不到母親的慈愛。就在諸葛亮沉浸在失去母親的痛苦之中時,打擊接踵而至,八歲這年,父親諸葛珪也撒手而去。諸葛亮兄弟從此失去了雙親,但并沒有成為孤兒,因為諸葛珪在章氏去世之后,又為諸葛亮姐弟續娶了一位繼母。孤兒寡母日子很難過,還好叔父諸葛玄及時伸出援手,承擔起照顧諸葛亮一家的責任。

諸葛亮的人生軌跡因為叔父諸葛玄的出現而發生改變。

諸葛家族是當地大族,但如果追根溯源,諸葛家族也是外來戶,他們的祖籍不在陽都而在諸縣。諸葛家最早也不姓諸葛而姓葛,他們的先祖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手下的大將葛嬰。葛嬰因為參與擁立襄疆被陳勝所殺。漢朝建立后,為了表彰葛嬰反秦的功績將他的后人封為諸縣侯。

葛嬰的后人世代住在諸縣。古人大都聚族而居,生活了上千年,直到近代才出現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古人還有一個習慣就是以封地為姓。項羽家族世代在楚國為將,被封在項地,項羽家族就以項作自己的姓氏。諸葛家也是,在葛姓之前加了一個諸縣的“諸”字,復姓諸葛。

以諸葛家在當地的聲望,諸葛玄本可以按當時的官場潛規則,被推薦做孝廉,走上仕途。但黃巾之亂后,東漢朝廷名存實亡,地方諸侯割據,傳統的政治道路已經走不通了。那就只能另尋出路。諸葛玄也只好耐心等待機會。

董卓入京,中原大亂,但瑯邪郡因為地處偏僻,反而比較太平。盡管中原腹地打得烏煙瘴氣、你死我活,但瑯邪郡仍風平浪靜,諸葛亮在叔父諸葛玄的教導下開始讀書學文。

可是平靜的生活還是被打破了,漢獻帝初平四年(193)的秋天,徐州被卷入戰火。提起這場兵災,就要說到曹操。不久之前,剛剛當上兗州牧的曹操成為一方封疆大吏,兗州與徐州接壤,而徐州牧陶謙跟曹操是分屬兩個陣營的敵人。曹操跟袁紹一伙,陶謙跟袁術、公孫瓚一伙,雙方經常為爭地盤大打出手。

曹操在袁紹的支持下當上了兗州牧,很是得意,鄰居陶謙卻大為惱火。因為陶謙垂涎兗州已經很久了,被人搶了地盤的陶謙自然不能善罷甘休,總想找機會報復,機會說來就來。

曹操當上兗州牧春風得意,就派人去接自己的老父曹嵩來享福。兒子孝順,曹嵩自然高興帶著一家老小和一百多車財物去投奔兒子,路過陶謙的地盤,陶謙自然不會客氣,派兵劫殺曹嵩一家,大禍就此闖下。

曹操得知父親被殺的噩耗,驚怒之下,發誓要打進徐州報殺父之仇,順便占領徐州。陶謙想著曹操的兗州,曹操惦記著陶謙的徐州,大家彼此彼此。曹操也早就想對徐州下手,陶謙的魯莽給了他出兵的口實。曹操帶兵殺進徐州,所過之處,雞犬不留。陶謙惹的禍卻讓徐州的百姓深受其害。整個徐州都被卷入戰火。

諸葛亮一家在瑯邪也住不下去了。這時,叔父諸葛玄接到老朋友占據淮南的大軍閥袁術的邀請,請他到豫章去做太守。諸葛玄正想離開這是非之地,于是留下諸葛瑾陪著繼母在家留守,自己帶著侄子諸葛亮和兩個侄女南下去投奔袁術。

朋友多了路好走,諸葛玄廣交朋友這時收到了回報。說起諸葛亮的這位叔父還真不是個簡單人物。在諸葛玄的朋友里還有一個名叫劉表的人。荊州劉表也是一方諸侯。諸葛玄跟袁術、劉表都有交情,此人能量之大可見一斑。

袁術出身四世三公的豪門袁氏家族,袁術本人更是性情高傲,不是名家子弟人家根本不搭理,諸葛玄能跟袁術交上朋友,除了諸葛玄本人的能力,背后的家族勢力也是關鍵。

劉表就更不用說了,人家是根正苗紅的漢室宗親,也是有名的名士,人家那是上過名士排行榜的。

漢獻帝興平元年(194),諸葛亮隨同叔父諸葛玄南下,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過家鄉。

從徐州的瑯邪郡陽都縣到揚州的豫章郡,幾千里路,路上的艱辛自不必說,叔侄幾人歷盡千辛萬苦,總算到了豫章。

長途奔波之后,叔侄幾人本以為生活就此能安定下來,誰知,又出了變故。原來,諸葛玄這個豫章太守是不合法的!袁術自己的揚州刺史就是自封的,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朝廷自然是不承認的,就在諸葛玄走馬上任不久,長安的朝廷又派了一位叫朱皓的來當太守。

等朱皓來到豫章才發現有人比自己早到了,一打聽,比自己早到的這位仁兄是袁術的人。朱皓惹不起袁術但又不甘心就這么回去,于是找到同樣是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

劉繇這個刺史當得也是相當憋屈,本來揚州的治所在壽春城,但袁術比他兵強馬壯霸占了壽春,劉繇沒辦法只好搬到曲阿,心里憋著一肚子氣。正好這時朱皓找上門求救。兩人一拍即合,劉繇給了朱皓兵馬讓他打回去,武裝奪權,雖然打不過袁術,但欺負欺負一介書生的諸葛玄他還是很有自信的。

諸葛玄抵抗不住朱皓的進攻,退守南昌城旁邊的小城西城繼續堅守。要說劉繇很有意思,還怕朱皓搞不定諸葛玄,派丹陽人笮融帶兵增援朱皓。誰知這位笮融到了豫章沒幫朱皓卻間接幫了諸葛玄,到了豫章沒多久,笮融就把朱皓給殺了,自己當起豫章太守。劉繇聽說了,勃然大怒,又帶兵來打笮融。

就在這幫人忙著窩里斗的時候,諸葛玄見豫章也非久留之地,帶著諸葛亮姐弟溯江西上,去荊州投奔自己的另一個好朋友——荊州牧劉表。

從豫章到荊州的襄陽又是六百多里地。漢獻帝興平二年(195),諸葛玄帶著侄子諸葛亮等人來到荊州襄陽。這年諸葛亮已經十五歲了。兩個姐姐自然更大,古時流行早婚,一般女孩兒十四五歲就嫁人了。

諸葛亮的姐姐們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叔父諸葛玄為了侄女們的婚事,四處奔走,經過一番活動,終于成功把兩個侄女嫁入荊州豪門。

諸葛亮的大姐嫁入荊州大族的蒯氏家族,蒯祺成為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官做到了房陵郡太守。

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襄陽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山民后來在魏國做官,任黃門吏部郎。

客居荊州的諸葛家之所以能跟荊州豪族聯姻,全仗著諸葛玄跟荊州牧劉表的關系,這兩家愿意娶諸葛家的姑娘也是沖著劉表的面子。

蒯氏家族把持荊州大權,屬于當權派,龐氏家族雖不當政,在士大夫中也頗有聲望。如此一來,諸葛亮跟荊州的朝野人士都有了聯系,這為諸葛亮日后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諸葛玄為侄子侄女們設計了美好的未來,自己卻因操勞過度,病死在荊州。

從建安二年(197)起,諸葛亮便獨自生活,這時哥哥諸葛瑾還在北方,諸葛亮身邊只有一個弟弟諸葛均跟著他。為了安心讀書,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搬到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這里環境清幽,松竹疊翠、溪水潺潺,是個修身養性的理想住處。

諸葛亮居住的隆中村,就在青山綠水之間、群山環抱之中,此地最高主峰在群山中心,因此名為隆中山,依山而建的小村因而取名隆中村。諸葛亮十分喜歡隆中的靜謐幽雅,就在這里造屋修園,建起隆中草堂隱居起來,這一住就是十年,直到十年后,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才走出這個亂世中的世外桃源。

諸葛亮每天在草廬中刻苦攻讀博覽群書,精研治國安邦之道。諸葛亮并不是一個隱士,雖處江湖之遠卻心憂廟堂。他時刻關注著天下大勢,隆中雖環境清幽卻不閉塞,這里距襄陽只有不到二十里的路,半天就能走到。所以但凡朝廷有何動向,諸葛亮都能及時獲知消息。

諸葛亮雖然把大部分時間用來讀書研究學問,但他并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呆子。諸葛亮很清楚讀書的目的就是能夠經世致用,讀書以外,諸葛亮也廣泛交游,之前提到的潁川名士司馬徽、襄陽名士龐德公就是諸葛亮的師友。

諸葛亮與兩位荊州長者交情深厚,因為有交情,兩位德高望重的名士才如此賣力地向劉備推薦諸葛亮。

受叔叔諸葛玄的言傳身教,諸葛亮深知廣交朋友對自己未來發展的意義。所以,諸葛亮與荊州本地以及中原流落到此的青年才俊也往來密切。

諸葛亮與來自名士之鄉潁川的徐庶徐元直、石韜石廣元,來自汝南的孟建孟公威、博陵人崔烈之子崔州平相交至厚。幾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國家大事。

有一次,聊到未來的發展,諸葛亮笑著對幾個朋友說,你們啊,將來可以做到二千石的太守,并對在場的每個人的前程仕途做了預測。大家于是就問你說我們能做到太守,那你呢?這時,諸葛亮卻笑而不答。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用回答。諸葛亮在隆中常常自比管仲、樂毅。只要看看這兩位的履歷就知道諸葛亮的志向了。

管仲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的相國,曾輔佐桓公九合諸侯雄霸天下。孔子曾經對管仲有過一個很中肯的評價,要是沒有這個人,恐怕我們這些人都要淪為夷狄了。能得到孔圣人的肯定,管仲的功績可謂彪炳史冊。

樂毅是戰國名將,曾幫助燕昭王復仇雪恥,以弱小的燕國打敗不可一世的齊國。樂毅曾親率燕軍聯合秦、趙、魏、韓,五國伐齊,在濟西大敗齊軍,后又率燕軍單獨進攻齊國,連續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幾乎滅了齊國。

諸葛亮拿這兩位歷史上的牛人自比,就是要出將入相,成就一番彪炳史冊的千秋偉業。

(七)孔明擇婦——婚姻背后的真相

不知不覺,諸葛亮也到了成家的年紀。此時的諸葛亮身高八尺,一表人才,滿腹經綸。那是遠近聞名的才子,再加上自己與荊州政界千絲萬縷的聯系,雖然這時的諸葛亮還是一介布衣書生,但沒人會懷疑,等待這位年輕人的必將是錦繡前程。

為諸葛亮說媒的人很多,但諸葛亮都不表態,不表態也就是不同意。大家議論紛紛,雖說這位大才子大帥哥要才有才、要貌有貌,不過,也忒挑了點兒吧。他到底要找個什么樣的姑娘?

就在人們紛紛猜測之時,荊州名士黃承彥主動找到諸葛亮說,我有一個女兒叫黃月英,容貌平平,皮黑發黃,但才學出眾足以配你,你愿不愿?諸葛亮馬上點頭同意。黃承彥一聽大喜過望,回去后馬上用車把女兒送過來,看架勢是生怕諸葛亮反悔。

諸葛亮與黃月英喜結良緣的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很快荊州人人皆知,在荊州轟動一時,成為百姓茶余飯后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人民群眾的八卦娛樂精神得到了徹底的發揮和釋放,關于諸葛亮和黃月英的各種版本的故事迅速在坊間流傳。

古人婚姻講究男才女貌,諸葛亮與黃月英的婚姻,男才是有了,女貌則成了問題。有好事者還編了一段民謠:“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丑女。”意思就是,找媳婦可千萬別學諸葛亮啊,挑來挑去卻正娶了阿承的那個丑姑娘。

很多人都用諸葛亮娶丑女來說明這位萬人敬仰的偉人是重才不重貌。事實果真如此嗎?

三國時代的婚姻(這里主要講的是上層社會)十之八九都是政治婚姻。比如劉備娶孫權的妹妹就是典型的政治聯姻,《三國演義》還把這段孫劉兩家的親事寫得繪聲繪色,為此,又編造了許多故事出來。

政治聯姻是當時各個政治勢力之間政治聯盟的一種形式,不僅是外部勢力之間,內部大臣之間娶妻嫁女也很流行,被認為是團結密切君臣、同僚關系的一種手段。古人比較看重血緣跟宗族,一旦兩家結成兒女親家,關系上就有保證了(雖然實際上未必如此,但大部分還是深信不疑)。

三國政治聯姻例子舉不勝舉,僅以劉備的蜀漢陣營而論,劉備先娶孫權小妹,后娶吳懿之妹,劉備的這兩次婚姻都是政治色彩濃厚的政治婚姻。到了他兒子劉禪,依然如此,傳統仍在繼續,劉禪先后娶了張飛的兩個女兒,兩女先后為皇后。劉禪又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將另一女兒嫁給關羽之子關統為妻。諸如此類的婚姻,在曹操、孫權陣營也為數眾多。

諸葛亮身為大族子弟,對這種大族聯姻、強強聯合的模式并不陌生。所以他從一開始就是這么打算的,對方的容貌如何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對方的政治背景,能不能在政治上對自己的仕途發展提供幫助,這才是諸葛亮所考慮的,而看看黃承彥的家世背景就一目了然了。

黃承彥雖然沒有出來做官,但黃家在荊州的勢力卻不可小覷。黃承彥的妻子是荊州最有勢力的名門望族蔡氏家族蔡諷的女兒。蔡諷還有一個女兒嫁給了荊州牧劉表也就是劉表續娶的那位。如此算來黃承彥和劉表是“連襟”。蔡諷的兒子蔡瑁是劉表最為倚重的大將。劉表能在荊州得勢靠的也是蔡家、蒯家等幾個荊州大族的支持。諸葛亮與黃月英結為連理,也就跟荊州上層有了更密切的聯系。

很多愛八卦的人士對諸葛亮老婆的長相始終抱有濃厚的興趣。這位備受爭議的女人到底是不是如謠傳的那么丑呢?我們可以從遺傳學的角度探討這一問題。朱子彥先生曾對此做過分析,蔡諷的小女兒就是因為長得漂亮因而深受劉表的寵愛。她的姐姐黃承彥的老婆應該不會比妹妹差多少,而據史料記載,黃承彥本人也是風度翩翩,儀表不俗,就算不是帥哥,也不會難看到哪里。這樣一來,他們的女兒也不至于有多難看。

而且這場婚姻很可能并不像上面所說,黃承彥上門求婚并主動把女兒送上門。要知道,人家黃家在荊州也是名門,黃承彥本人更是有頭有臉的人物,這么積極把女兒像送貨一樣送過去,還唯恐人家不要,這也太丟人了點兒。以黃家的勢力,就算女兒長得難看點兒那也是不愁嫁的,更不可能一點兒儀式都沒有。

要知道就是普通人家嫁女兒也有花轎、有樂隊,辦幾桌酒席,更何況是財大氣粗的黃家,嫁女兒也是要面子的。黃承彥是名士,名士是最講究禮節的,三媒六聘怎么能免呢!

(八)隆中對策

建安十二年(207),經過一番波折,在荊州前輩司馬徽、龐德公的極力推薦下,在諸葛亮好友徐庶的積極撮合下,劉備與諸葛亮,這對未來的黃金搭檔終于在隆中草廬相會。

兩人見面之后,先是禮節性地互致問候寒暄一番,在這些程序走完之后,劉備就示意跟來的隨從們可以去休息了。當草堂之上只剩下劉備與諸葛亮兩個人時,劉備終于說出了自己此行的來意。

劉備說:“黃巾猖亂以來,朝政廢弛,董卓、曹操先后專權擅政,上欺天子,下制群臣。如今曹操挾持天子,發號施令,漢家天下微如累卵,我身為漢室宗親,一心想要驅逐奸賊,伸張大義于天下,匡扶漢朝江山。怎奈我才淺智愚,屢遭挫折,但我拯救天下的決心依然未變,我久聞先生大名,還請先生教我!”

諸葛亮聽完劉備的話,沉思片刻后說:“自從董卓作亂,朝廷號令不行,各路諸侯擁兵自重,奪州占郡者不可勝數。曹操與袁紹比起來,名氣遠遠不如后者,實力更是相差懸殊,但兵微將寡的曹操最終卻以弱勝強打敗強大的袁紹。曹操能戰勝袁紹,不僅是因為曹操會把握時機,更重要的是曹操謀劃得當善于用人。如今曹操雄踞北方擁有百萬之眾,以天子的名義號令諸侯,勢力已成,此時將軍(劉備時任漢朝左將軍)切不可與之正面交鋒。

孫權父子跨據江東已有三代,據長江之險,百姓安居也樂于聽從其號令。孫權在江東禮賢下士,士大夫如張昭等傾心輔佐。江東可以作為將軍的盟友而不能奪取其地。荊州北據漢水,南盡海濱,東聯吳越,西通巴蜀。這是可有作為之地,而他的主人卻不能守住,這是上天把他送給將軍,將軍有意取之乎?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沃野千里,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時人比之天府。高祖憑之成就帝業,其主劉璋暗弱無能,張魯又在北面虎視眈眈,益州人都希望有賢明之主救其于水火。

將軍既是漢室宗親,又有賢德之名,如能占據荊、益兩州,守住險要,交好西南各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革新政治;一旦天下有變,派一員上將率荊州軍向宛城、洛陽進攻,將軍親率益州軍出秦川,百姓誰敢不用竹籃盛著糧食,用壺裝著美酒來歡迎您?如此,興復漢室指日可成,漢朝就可復興。”

劉備聽完諸葛亮的一番高論,興奮地拍手道:“先生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漢朝復興有望矣!”

于是劉備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諸葛亮早有出山之意,又見劉備出于至誠,也就答應了。諸葛亮留下弟弟諸葛均看家,自己隨劉備回樊城。

劉備自從得了諸葛亮,兩人朝夕相處,形影不離,經常在一處談論軍國大計,每每談到深夜方罷,兩人大有相見恨晚之感。

劉備與諸葛亮常在一處,跟關羽、張飛在一起的時間也就少了,這讓關羽、張飛心生“醋意”,因為諸葛亮沒來之前,劉備與二弟關羽、三弟張飛朝夕相處。

時間一長,劉備也看出關羽、張飛的不滿,心說你們懂什么,之前屢戰屢敗就因為身邊沒有軍師為我出謀劃策,如今得到諸葛亮如虎添翼,何愁大業不成,跟你們整天除了喝酒還能干什么正事。

一天,劉備找來關羽、張飛,對兩人說:“我得孔明如魚得水,你們不要再有情緒怨言了,聽到了嗎?”關羽、張飛這才不鬧了。

(九)必爭之地——荊州

就在諸葛亮與劉備在隆中的草廬里對著地圖指點江山時,劉備還是身無片瓦、地無一壟,將只有關、張,謀臣只有諸葛亮,處于寄人籬下、客居荊州的狀態。而北方的曹操占據中原數州,謀臣如云、武將千員;此刻的曹操也正在地圖上對著荊州做著標注。而同樣在打荊州主意的江東孫權也有六郡地盤,十萬精兵。

此刻,劉備、曹操、孫權幾個老狐貍小狐貍都在盯著荊州這塊肥肉,垂涎欲滴。諸葛亮勸劉備找機會占荊州,曹操則早就在不聲不響地蠶食荊州了,更是把南陽郡搶到了手里。孫權雖說“家里”的山越一直在鬧騰,但這位仁兄在搶地盤方面也不甘人后,興師動眾折騰了好幾次,三征黃祖,總算搶到了江夏郡東部的幾個縣。

大家為何對荊州如此感興趣?大家擠破頭拼死都要爭荊州,只因為這塊地盤實在太重要,不能不爭。

東漢時的荊州大致范圍包括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的南陽以及廣西、廣東的部分地區,其中人口財富最集中的地方在長江以北。

荊州共有七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長沙郡、武陵郡、零陵郡,州治所在漢壽(今湖南常德)。

荊州七郡橫跨長江,江北的南陽郡、橫跨長江的南郡最為重要。南陽地近中原,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南郡控制長江水道,南郡的治所江陵更是荊州的水軍基地與財富聚集地,囤積著大量軍用物資。

漢獻帝初平年間,又分出一個章陵郡。曹操占領荊州后,從南陽郡、南郡分出一部設置襄陽郡。這樣荊州就有了九個郡,這就是“荊襄九郡”的由來。

東漢時從北方到南方去,都要走荊州、揚州的路線,古代南方的交通主要依靠長江走水運,而荊州處于長江中游,起著連接西南益州與東南揚州的交通樞紐,總之南北陸路與東西水路的交匯點都在荊州,荊州的戰略地位由此確立。

正因為荊州如此重要,曹操、劉備、孫權才會為爭奪荊州不惜大打出手,陰謀陽謀層出不窮,狠人猛人輪番上陣,打得那叫一個熱鬧。先是曹操要獨吞,劉備、孫權不干,兩人聯手打曹操。曹操被打跑,這哥兒倆瓜分荊州,又因為地盤劃分不均鬧矛盾,彼此扯皮好幾年,最終反目。孫權殺了關羽,劉備又帶兵來打孫權,來回拉鋸。孫權趕走劉備,曹丕又來搶。孫權又跟曹丕打。就這么打來打去,才成就了一個精彩紛呈的三國。

從荊州往西北走武關,即可進入關中平原的雍州。從荊州一直北上穿越伏牛山余脈,即可到達京城洛陽,帝國的首都。從荊州往東北走,經方山可達豫州。

荊州防御北方的第一道防線據點是宛城和葉縣,這道防線早已不復存在,宛城跟葉縣早就是曹操的地盤。曹操的地盤自然曹操做主,他當然不會讓荊州人來自己這里布防。

劉表只好退守第二道防線。荊州的第二道防線以漢水為屏障,襄陽為中心,由劉表親自坐鎮,集中荊州軍的主力布防,新野、章陵作為前進據點。

由荊州向東,可以順流東下直取江東。孫權哭著喊著拼命要奪荊州,除了搶地盤,很主要一點也是為了自保,對孫權來說有了荊州才有安全感。從荊州南下,還可到交州。

荊州溝通南北交通,長江北岸的江陵城實際上成為連接東西南北的軍事要塞。守荊州,必守襄陽、江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襄汾县| 海南省| 海淀区| 黎城县| 武乡县| 株洲县| 龙江县| 临夏市| 兴化市| 陆丰市| 南平市| 民县| 马关县| 乳源| 光泽县| 修武县| 汝阳县| 石狮市| 昆山市| 西藏| 孟村| 会理县| 平顶山市| 神农架林区| 镇远县| 光泽县| 常宁市| 白朗县| 巴林右旗| 海南省| 永靖县| 龙口市| 剑河县| 宣威市| 平安县| 阿拉善右旗| 平原县| 双鸭山市| 武山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