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二 創新思維的開發與訓練
學習目標
【認知目標】
1. 認識妨礙創新思維的幾種常見障礙;
2. 理解發散思維的含義與特點;
3. 理解聯想思維的含義與特點;
4. 理解想象思維的含義與特點。
【技能目標】
1. 在遇到問題時能夠突破自己的思維障礙;
2. 能在實際學習、生活、工作中靈活運用發散思維、聯想思維、想象和靈感等思維模式,解決實際問題。
【素養目標】
1. 讓學生認識到創新并不神秘,通過主動訓練,提高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自信心;
2. 改變學生原有的思維模式,拓寬思路,提高認知水平。
教學建議

故事時間
“非常小器”的創新之路
小小指甲鉗,能干出什么大名堂?聚龍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廣東非常小器日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梁伯強,把這個“夕陽”制造業,硬是辦成了紅紅火火的“朝陽”產業。
梁伯強是中山市小欖鎮人,后移民澳門,1986年在香港注冊了聚龍工藝制品有限公司。1992年,中山市政府邀請梁伯強先后成立了兩家合資企業,做旅游紀念品、首飾等。剛過而立之年的梁伯強如魚得水,成了小欖鎮的名人。
1997年10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镕基,在中南海會見出席全國輕工集體企業第五屆職工代表大會代表時說:“我經常講輕工是搞小商品的,像這個指甲剪,我國并不是沒有,但我沒用過好的指甲剪。這是別人送給我的兩個。我們的指甲剪剪兩天就剪不動了,你看人家這個是臺灣產的,用起來很靈便,剪后指甲都掉到袋子里去了……你們要下功夫,動腦筋,在這方面大有可為。”他一邊說,還一邊拿出別人送給他的臺灣指甲鉗,給大家看。
1998年5月的一個中午,梁伯強在整理家中包東西的廢報紙時,無意中從報紙上看到題為《話說指甲鉗》的文章,他從事小五金行業的職業敏感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意識到了指甲鉗的商機。他當即找來一起創業的五金模具專家及幾位骨干,圍著一張報紙商討起來。很快他們統一了認識:這個項目可以干。于是,從那一天起,梁伯強便一門心思“咬”定指甲鉗。
主意已定。梁伯強通過廣告征集將指甲鉗定名為“非常小器”,并于當年成立了聚龍集團旗下子公司——中山圣雅倫非常小器日用制品有限公司。可到底怎么干?梁伯強腦子里還是一片空白。經過市場調研,“非常小器”想成功,就只能走精致和細化市場的產品路線。梁伯強也很清楚,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這個原本“普通不能再普通”的日常用品“煥發青春”。就是這個最常見的指甲鉗,讓梁伯強在創新的路上不斷探索,通過模仿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標準創新四大創新手段,實現了業績創新,把一個小小指甲鉗做成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的大產業。
現在,梁伯強已經擁有了全球最大美甲用品生產基地,將大企業不愿做、小企業做不來又做不好,讓老百姓煩惱的“小不點”指甲鉗做成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三,年銷售額16億元的“巨無霸”。銳意進取、不斷創新的梁伯強會在“非常小器”的創新之路上越走越遠!
(資料來源:劉秉君.思維的力量.管理者從優秀到卓越的秘籍[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5.)
思考導向
創新融會在管理的方方面面,管理者只有克服自己的思維定式,使自己對問題的認識進入客觀化、系統化、全面化的狀態,方能對問題做出符合客觀的深刻、到位的分析。
在深刻認識和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思考出具有創新性的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而提出具有相對新穎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達到運用創新思路解決問題的目的。
為什么有人創新成果精彩不斷,而有人卻創新愿望難以實現?為什么有的人既能創新想法思如泉涌,又能創新實戰捷報頻傳?究其根源,就是因為成功者不僅具有創新思維的世界觀,也擁有創新實戰的方法論。
腦力熱身
不安心本職工作的員工
一位經理抱怨:“小張不管對誰加工的產品都愛評頭論足,挑人家毛病,常常與人發生爭吵,影響團結。小王一天到晚老擔心車間會發生事故,一會兒說這里缺這個,一會兒又說那里該換那個。小李則和小張、小王不同,他不關心車間的事,一有時間就上街溜達,去注意廠里的產品在市場上有些什么反應,哪樣好銷,哪樣賣不出去。這三個不安心本職工作、不務正業的人,我不想再留,打算辭掉他們。”
如果你是管理者,你會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