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作品反映了市民、商人在婦女觀念上的改變。歷來儒家的婦女觀是要婦女“從一而終”、“烈女不嫁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而作品中的王三巧雖犯了七出之條,人們卻對她寄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她和陳大郎之間應該是一種“丑陋的奸情”,可從作品對兩人的關系描寫來看,總覺得是一對般配的有情之人,情有可原。陳大郎臨別時,“兩人說一會,哭一會”,三巧送他珍珠衫,“陳大郎哭得出聲不得,軟作一堆”。從這些描寫來看...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這篇作品反映了市民、商人在婦女觀念上的改變。歷來儒家的婦女觀是要婦女“從一而終”、“烈女不嫁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而作品中的王三巧雖犯了七出之條,人們卻對她寄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她和陳大郎之間應該是一種“丑陋的奸情”,可從作品對兩人的關系描寫來看,總覺得是一對般配的有情之人,情有可原。陳大郎臨別時,“兩人說一會,哭一會”,三巧送他珍珠衫,“陳大郎哭得出聲不得,軟作一堆”。從這些描寫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