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章 千古生死名句——聚散有時,成敗有時(1)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出處】出自南宋·李清照《聲聲慢》

【釋義】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環境(空房內別無長物,室外是萬木蕭條的秋景);這種環境又引起內心的感傷,于是凄涼、慘痛、悲戚之情一齊涌來,令人痛徹肺腑,難以忍受。

【解析】原文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最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是李清照后期作品的名篇之一,是歷來人們所公認的她的代表作。這首詞成功地表現了李清照晚年的精神面貌,是她晚年生活的一幅縮影。全詞歸結到一個“愁”字上,的確,“愁”字是李清照晚年生活的一個核心,支配著她的思想生活的。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出處】出自北宋·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

【釋義】我常常怨恨,我自身沒有自由,什么時候才能忘卻名利,不再奔走在名利場面中?

【解析】原句是:“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這首詞是蘇軾在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九月作于黃州。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因有名的“烏臺詩案”被捕下獄,經多方營救,最后貶至黃州(今湖北省黃岡)團練副使。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貶所改遷汝州(今在河南臨汝)團練副使。詞中的東坡,本為黃州城東的舊營地。作者于本年春在此開荒植樹,仰慕白居易在四川忠州東坡躬耕之事,遂名此地為“東坡”,并取以為號。

在蘇軾現存的362首詞作中,“歸”字竟出現105次。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中說:“蘇軾一生并未退隱,也從未真正‘歸田’,但他通過詩文所表達出來的那種人生空漠之感,卻比前人任何口頭上或事實上的‘退隱’、‘歸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為,蘇軾詩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這種‘退隱’心緒,已不只是對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種對社會的退避。相傳當地官吏看了這首詞后,看見其中有“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馀生”的句子,大為驚慌,怕蘇軾真的逃走。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出處】出自唐·秦韜玉《貧女》

【釋義】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每天壓線刺繡,不停息地為別人做出嫁的衣裳?!盀樗俗骷抟律选焙髞韨鞒蔀榍Ч琶洹?

【解析】全詩為:“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嗪弈昴陦航鹁€,為他人作嫁衣裳?!?

“為他人作嫁衣裳”是千古名句。在《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后劉備取得了荊州,實際上就是周瑜“為他人作嫁衣裳”的結果。

公元208年11月,周瑜率領的大軍于赤壁擊敗曹操,又逆江西進,占領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入川的門戶夷陵),包圍江陵,與曹仁展開激烈的爭奪戰。起初,劉備、周瑜追擊曹操,一起向南郡進攻,周瑜、程普率領幾萬人馬與駐守江陵的曹操大將曹仁隔江對峙。雙方相持不下。周瑜部將甘寧率兵西上,想先取夷陵,結果被曹仁派兵包圍,形勢危急。周瑜、程普親自前去解圍,大破曹軍,得勝而歸。周瑜一鼓作氣渡過長江,駐兵北岸,對江陵形成包圍之勢,與曹仁進一步相持。經過多次激戰,曹軍傷亡慘重,曹仁不得不放棄江陵北走。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出處】出自北宋·蘇軾《水調歌頭》

【釋義】人有悲傷歡喜、離別相聚,月亮有陰晴和圓缺。

【解析】全詞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詞前小序說:“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曲?!备鶕@個小序,我們可以了解這首詩的背景: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當時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這首《水調歌頭》,是醉后抒情,懷念兄弟(子由)之作。

子由,也就是蘇軾的弟弟蘇轍。仁宗嘉二年(1057年)與蘇軾一起中進士。不久因母親去世,回家服孝。嘉六年,又與蘇軾同中制舉科。熙寧三年(1070年)上書神宗,竭力向皇上陳述法不可變,熙寧五年(1072年),出任河南推官。元豐二年(1079年),其兄蘇軾以作詩“謗訕朝廷”罪被捕入獄。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哲宗元四年(1089年)權吏部尚書,出使契丹?;爻笕斡分胸?。崇寧三年(1104年),蘇轍在潁川定居,過田園隱逸生活。他和蘇軾感情很好,從這首詞中就能夠窺見一斑。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出處】出自唐·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釋義】蘭花凋零時走在送故人去咸陽的路上,蒼天如果有感情的話那么它也會老去。

【解析】“天若有情天亦老”,作為名句,多少年來,一直在綿延不斷地流傳著。從一千兩百多年前的唐代“長吉鬼才”李賀原創以來,古今以來很多大文學家和偉人都曾經借用過,以此來表達對蒼天有情與無情的感慨與感嘆。北宋的石曼卿在贈友聯時寫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常圓?!?

李賀是唐朝宗室的后裔,但早已沒落破敗,家境貧困。他才華出眾,少年時就獲詩名,但一生只做了一個職掌祭祀的九品小官,郁郁不得志,窮困潦倒,死時年僅27歲。宋代以來,不少學者、詩人常用“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來形容唐朝兩位著名詩人。宋人錢易曾在《南部新書》中說過這樣一番話:“李白為天才絕,白居易為人才絕,李賀為鬼才絕?!迸c錢易同時代的宋祁也有過“太白仙才,長吉鬼才”的評論,長吉是李賀的字,“鬼才”,并非只說他喜歡寫神仙鬼魅的題材,而主要是指他的詩想象豐富奇特,意境新穎詭異,富于浪漫主義色彩。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出處】出自北宋·蘇軾《江城子》

【釋義】(指結發妻子)離去已經十年,音訊渺茫,即使不想念,也自然難以忘記。

【解析】全詞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這是一首著名的“悼亡詩”,是蘇軾為悼念亡妻所作。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上烀鼰o常,王弗27歲就去世了。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王弗逝世后這十年間,東坡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在政治上受到壓制,心境是悲憤的;到密州后,又逢兇年,忙于處理政務,生活上困苦已極。蘇軾在《亡妻王氏墓志銘》里說:“治平二年(1065年)五月丁亥,趙郡蘇軾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師。六月甲午,殯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東北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熙寧八年(1075年),東坡來到密州,這時他才四十歲不到,已經“鬢如霜”了。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出處】出自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釋義】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向西而行,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了。

【解析】全詩為:“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币馑际牵涸缟系囊粓龃河暾礉窳寺飞系膲m埃,旅店四周青翠的楊柳被雨水沖刷得格外清新蔥綠。請你再干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向西而行,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了。王維的這首詩很早就被譜上曲子廣泛傳唱,被稱為《陽關三疊》。同時,這首詩更使陽關名揚千古。

陽關建于漢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關隘。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達陽關故址——古董灘。1943年,向達先生在這里考察時寫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灘,流沙壅塞,而版筑遺跡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時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錢之屬,其時代自漢以迄唐宋皆具。古董灘遺跡迤邐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龍首山,俗名紅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東西流沙湮沒,廣闊不甚可考?!惫糯栮P向北至玉門關一線有70公里的長城相連,每隔數十里即有烽燧墩臺,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為統轄西域地區而設的安西都護府的簡稱,治所在龜茲城(今新疆庫車)。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從長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別。渭城即秦都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出處】出自北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釋義】人生的種種經歷,在心坎上只留下短暫的印象,早晚會因雪融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解析】原文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鴻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君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軾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曾寫了一首《澠池懷舊》詩,蘇軾就以上面這首詩和他。蘇軾和蘇轍兄弟倆,曾到過澠池,也就是今天河南澠池縣,在洛陽之西,崤山之東。他們曾在那兒的一所寺院里住宿過,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閑還殷勤地招待他們,他們也在寺內的壁上題過詩。當蘇軾后來從蘇轍的懷舊詩回憶起這些情景的時候,奉閑已經去世,題詩的墻壁也可能已經壞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蹤,不由得感慨起來。

蘇軾的這首詩對后世影響很大,有時人們也把留作紀念的題贈詩文,稱為“雪泥鴻爪”。元朝戴良有首詩中就寫道:“世事已成鴻印泥?!?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出處】出自唐·白居易《長恨歌》

【釋義】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結,但這種遺憾啊永遠不會有消失的那一朝。

【解析】《長恨歌》是一篇長篇敘事詩,所詠的是唐朝歷史上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故事。但這樣一篇大家喜讀熟誦的作品的主題思想究竟是怎樣的,古人的評論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一種認為這首詩的主題是諷喻,唐汝詢在《唐詩解》中說是“譏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種則認為它只是在寫李、楊的愛情,張邦基在《墨莊漫錄》中說,“不過述明皇追愴貴妃始末,無他激揚?!币灿腥嗽谶@兩種觀點的激烈爭論中又產生了雙重主題說,即認為該詩既有對明皇的諷刺批判,又有對李、楊愛情的同情歌頌。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出處】出自五代南唐·李煜《相見歡》

【釋義】不能了斷,也不能理出個頭緒的東西,就是離別的憂愁

【解析】原文是:“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果是李煜早年的作品,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于他宮廷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后,此詞所表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

李煜于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國主,世稱李后主。他登位之時,宋已代周建國,南唐形勢風雨飄搖。他在對宋委曲求全中過了十幾年茍安生活。南唐為宋滅之后,他被俘到汴京。李煜在文藝上頗有成就,能書善畫,妙解音律,他創作上的主要成就在入宋之后。此時,他逐漸從醉生夢死中清醒過來,亡國使他丟掉了皇帝的寶座,卻使他在詞的創作上獲取了巨大的成就,如清代大學者王國維所說的那樣:“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無能,不修政事,縱情于吟詠宴游,笙歌燕舞。為了使宮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態竟至于讓宮女束腳,傳說中國女子裹腳陋習便起源于他。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出處】出自五代南唐·李煜《虞美人》

【釋義】問我的憂愁有多少,就好比那滾滾東流的春江水。

【解析】原文是:“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是南唐后主,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李煜都推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第二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宋太宗即位后,進封隴西郡公?!队菝廊恕肥抢铎系拇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42歲生日,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出處】出自唐·杜牧《清明》

【釋義】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

【解析】全詩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只要一到清明,人們掛在口頭上最多的恐怕就屬這首詩。他的這首《清明》可謂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但在杜牧的《樊川詩集》《別集》中卻沒有收錄,《全唐詩》中也未收錄。后來的一些專家和學者,大都肯定它是杜牧的作品?!督贤ㄖ尽份d: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本詩寫一個離鄉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綿綿的清明時節欲借酒澆愁的心情。詩中的景物構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煙雨畫”。后人曾經把這首詩進行多種多樣的修改,使其變成不同的詩甚至詞。其中有人覺得原詩啰唆,就把它改成:清明雨紛紛,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讀來雖然缺少原詩的韻味,但確實簡潔明快。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出處】出自唐·白居易《琵琶行》

【釋義】同樣是淪落天涯的人,能夠遇見又何必講求是否認識呢?

【解析】詩前的序交代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元和十年,我(白居易)被貶到九江當司馬。第二年秋季的一個夜晚,到湓浦口送一個朋友,聽見船中有人彈琵琶,那聲音,錚錚縱縱,很有京城里的韻味。問那個人,才知道她原來是長安歌伎,曾經跟曹、穆兩位名師學彈琵琶,年紀漸大,姿色衰退,只好給一個商人當老婆。我便吩咐擺酒,讓她暢快地彈幾只曲子。她彈奏完畢,十分憂傷。敘述了年輕時候的歡樂情景;可是如今呢,飄零憔悴,在江湖中間輾轉流離!我從京城里貶出來,已有兩年,心情平靜,安于現狀。聽了她的話,這天晚上,才感覺到被貶謫的味道,因而作了這首長詩送給她,共計612字(實際上全詩是616字),叫做《琵琶行》。

白居易也曾遭誣陷被貶,對于她的處境和心情,自然十分了解、十分同情。從白居易于元和十年被貶,離開長安去江州,直到元和十三年十二月,從江州改任忠州刺史,至少在這一段時間內,他一天也沒有忘記過被貶的事,“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是他對琵琶女同情的寫照。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出處】出自南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釋義】痛苦過去以后,再去追思當時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阳| 扎鲁特旗| 新平| 尼玛县| 万安县| 屯昌县| 承德县| 海城市| 邯郸县| 饶河县| 岫岩| 清原| 科尔| 体育| 丰宁| 礼泉县| 天峨县| 象州县| 瑞金市| 青阳县| 昌邑市| 陵水| 祁东县| 郎溪县| 轮台县| 田阳县| 阿克苏市| 衡阳县| 阿巴嘎旗| 越西县| 双辽市| 林州市| 三江| 大渡口区| 自贡市| 杭锦旗| 油尖旺区| 镇康县| 方正县| 郯城县|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