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上古史(5)

何謂“巴比倫之囚”?

公元前586年,猶太國被巴比倫滅亡,耶路撒冷全城的猶太人都成了俘虜,被稱為“巴比倫之囚”。60年以后,巴比倫又被波斯征服了。波斯王居魯士釋放了囚禁在巴比倫的猶太人。但是,猶太人在回到耶路撒冷之后,并沒有過上和平的生活,不時地遭到外族的侵犯。猶太人在絕望中,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彌賽亞”(救世主)的來臨。在“巴比倫之囚”5個世紀之后的公元66年,羅馬總督提圖斯掠奪耶路撒冷神殿和宮殿里的寶物遭到猶太人的堅決反抗。斗爭持續了4年,到公元70年,整個耶路撒冷被提圖斯淹沒在血泊中,他屠殺了全城的猶太人,另外有9.7萬人被變賣為奴隸,有的送到礦山采礦,有的成了羅馬斗獸場的角斗士。

此后,猶太人便離開了耶路撒冷,散落到世界各地。有的甚至來到中國,居住在開封等地。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猶太民族仍然是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

古波斯帝國是怎樣衰亡的?

古代伊朗以波斯人為中心形成帝國。統治這個帝國的是阿契美尼斯家族,故又稱阿契美尼德帝國。

伊朗西南部法爾斯地區的波斯人約公元前1000多年自中亞遷來,曾一度臣服于西北部的米底。公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魯士二世滅米底;進而向外擴張,建立波斯帝國。公元前546年,居魯士二世滅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次第征服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各希臘城邦;公元前539年,滅新巴比倫王國。為了鞏固帝國東北邊境,他出征藥殺水(今錫爾河)流域的馬薩格泰人,公元前529年陣歿。

居魯士死后,其子岡比西斯二世(前529—前522年在位)繼位。公元前525年征服埃及,留駐埃及到公元前522年。等到得知有人奪取王位,倉卒趕回伊朗,中途被自己的劍誤傷,因感染身亡。這時,他的萬人不死軍總指揮大流士率軍奔回波斯,殺死發動政變的高馬達,即王位,是為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以嚴密的制度和立法鞏固他所繼承的帝國,進而向外擴張。在東面,鞏固了居魯士二世業已征服的領土,更將印度河流域并入帝國版圖;在西面,約在公元前513年,渡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親征黑海西岸和北岸的斯基泰人,為征服希臘做準備。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派米底人達提斯入侵希臘,但在馬拉松一役戰敗,被迫撤退。以后,其子薛西斯一世(前486~前465年在位)繼續執行征服希臘的計劃。結果,帝國的海軍敗于薩拉米,陸軍敗于普拉蒂亞,帝國在愛琴海上米卡萊角的戰船被希臘人焚毀。此后,帝國再無力西侵。侵希戰爭的失敗是波斯帝國歷史的轉折點,此后國勢漸趨衰落。薛西斯一世以后諸王都比較懦弱。他們在位期間,宮廷陰謀和各地叛亂迭起。只是由于希臘內部有雅典和斯巴達爭霸的矛盾,帝國利用金錢和外交手段時而支持一方,時而支持另一方,才得以保持對小亞細亞的控制。末王大流士三世(前337—前330年在位)雖非庸懦君主,但當時馬其頓業已崛起,他不能抵御亞歷山大大帝的東侵。公元前330年,帝國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國滅亡。

祆教的創始人是誰?

祆教的創始人瑣羅亞斯德,出身于波斯帝國建立前的一個波斯游牧部落貴族騎士家庭,20歲時棄家隱居,30歲時受到神的啟示,改革傳統的多神教創立祆教。但受到傳統教祭司的迫害,瑣羅亞斯德直到42歲時,大夏的宰相娶他女兒為妻,將他引薦給國王,祆教才在大夏迅速傳播。77歲時在一次戰爭中,瑣羅亞斯德在神廟里被殺身亡。

祆教曾是中東最有影響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國教,主要流行于波斯、中亞等地。最高主神是阿胡拉·瑪茲達(意為“智慧之主”),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創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創造等德行,也是天則、秩序和真理的化身。瑪茲達創造了物質世界,也創造了火,即“無限的光明”,因此拜火是該教的神圣職責,是祆教信徒最重要的祭祀。

祆教的教義大概是,世界是善惡正邪不斷爭斗的場所,世事實際成為善神阿胡拉·瑪茲達(歐爾米茲德)與惡神安哥拉·曼紐特(阿里曼)之戰斗。善惡掐架12000年后,善勝為王,惡敗為寇。

祆教強調善行厚生。要生活富足,就必須努力農耕和畜牧,這是高尚的職業、宗教上的功德。祆教的理想生活是“成家立業,牲畜、妻室、子女都興旺。旱地灌溉,洼地排水?!膘旖谭磳S戒禁食,理由是“宇宙以食而生,以不食而死”。這些要求,主要是為了達到發展伊朗高原當地民族的生產和生活的目的。

祆教認為尸體為不潔凈物,故人死后,會被送至“天葬臺”,任由飛禽走獸啄食。余下骨殖被收入石壺,另外埋葬。

祆教宣揚“生命之樹常青”。人雖死,但還有五種不死之物:生命、信德、知識、靈魂和先知的諸魂。漢人也可能受祆教的影響,在墳頭栽植常青樹取意生命之樹常青。

波斯帝國為誰所建?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曾奉命處死居魯士的大臣哈爾帕哥斯便開始與他聯絡,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則約為內應。原來,當初國王發現哈爾帕哥斯未殺死居魯士,一氣之下,把這個大臣13歲的獨生子殺死,并烹成菜肴,讓哈爾帕哥斯當面吃下。據上面提到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這位大臣“沒有被嚇住,也沒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讓他冷靜思考如何報殺子之仇。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起義反抗米底。為了說服波斯人追隨自己,他命令全體波斯人帶鐮刀集合,讓他們在一天之內將超過3公里見方的土地開墾出來。在完成這項任務之后,居魯士發出第二道命令,讓他們在次日沐浴更衣后集合。居魯士宰殺了他父親所有的綿羊、山羊和牛,并準備了酒和各種美食犒勞波斯全軍。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盡情飲宴。此時,居魯士問他們是喜歡第一天的勞苦還是第二天的享樂。聽到大家都選擇了后者,居魯士說:“波斯人啊,如果你們聽我的話,就會享受無數像今日這般的幸福;如果你們不肯聽我的話,那就要受到無數像昨天那樣的苦役?!?

波斯人尊居魯士為領袖,起兵攻打米底。征服米底的戰爭持續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終于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國。居魯士屬于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創立的帝國也被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溫泉關血戰是怎么回事?

公元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親率波斯軍十余萬人、戰船一千余艘,渡過赫勒斯滂海峽,分水陸兩路沿色雷斯西進,迅速占領北希臘,南下逼近溫泉關。希臘聯軍統帥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聞訊后,急忙率領先期到達的希臘聯軍約7000人,扼守地勢險要的溫泉關。

起初,薛西斯一世以為憑著波斯軍人多勢眾就能把希臘守軍嚇跑。但一連4天希臘人始終嚴陣以待。薛西斯見威懾不行,便下令進攻。波斯軍雖人數眾多,但在狹窄的通道上施展不開,一連幾次進攻都被希臘守軍擊退。惱羞成怒的波斯王命令其精銳的“萬人不死軍”發起強攻也未奏效。希臘人越戰越勇,頑強據守兩天,波斯軍屢攻不克,死傷甚眾。

薛西斯一世一籌莫展,正在無計可施之際,當地一希臘人卻跑來指給他通往溫泉關背后的一條小路。薛西斯一世喜出望外,遂任命這位希臘人為向導,傍晚讓他帶領自己的精銳部隊從溫泉關背后包抄過去。守在這里的希臘部隊因為一連幾天無情況,以為波斯人根本不會知道這條小道,疏于戒備。待到波斯人的腳步聲把他們驚醒時,再組織抵抗為時已晚。

列奧尼達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為保存實力,命令聯軍主力撤退,自己率領300名斯巴達人留下來拼死抵抗。第三天清晨,斯巴達人在列奧尼達指揮下與瘋狂進攻的波斯軍在中西門之間展開殊死搏斗。長矛斷了用劍砍,劍折斷了用石頭砸,用拳頭打,用牙咬。列奧尼達奮不顧身,勇猛殺敵,最終不幸陣亡。斯巴達人為了保護國王的尸體,擊退波斯軍四次沖擊。最后,斯巴達人在波斯軍的前后夾擊之下全部壯烈犧牲,以自己的生命掩護了希臘聯軍主力的撤退。波斯軍以損失2萬人的代價攻破溫泉關。

希臘人為了紀念陣亡將士,在溫泉關立起了石碑,上刻著:過客啊,去告訴我們的斯巴達人,我們矢忠死守,在這里粉身碎骨。

希波戰爭的結局如何?

波斯是古代西亞一個奴隸制國家,它是通過征服而發展起來的帝國。到大流士統治時期(前522—前486),波斯已成為世界古代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

波斯軍隊的主要成分是騎兵和弓箭手,有若干個擁有1萬人的師團。公元前6世紀中葉,波斯帝國侵占小亞細亞西部沿岸希臘人建立的各城邦。公元前513年,國王大流士一世進一步控制了黑海海峽和色雷斯一帶,直接威脅到希臘半島諸城邦的安全與利益。公元前500年,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米利都爆發反波斯起義,雅典等城邦相助。波斯帝國派重兵于公元前494年將起義鎮壓下去,米利都城被毀,同米利都一道舉兵起義的一些希臘城邦也遭殘酷洗劫。波斯帝國早有西侵野心,于是借口雅典和埃雷特里亞援助米利都,于公元前492年夏,發動了對希臘的戰爭。

公元前449年,希臘海軍在塞浦路斯島東岸的薩拉米斯城附近重創波斯軍,至此雙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權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蘇薩談判并簽訂了《卡里阿斯和約》。和約規定:波斯放棄對愛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認小亞細亞西岸希臘諸城邦的獨立地位。希波戰爭至此結束。

希波戰爭是亞洲與歐洲之間的一場規模大、時間長的戰爭。結果使希臘獲得了自由、獨立與和平,雅典一躍上升為愛琴海地區的霸主,控制了通往黑海的要道,奪取了愛琴海沿岸包括拜占庭在內的大量戰略要地。希臘在愛琴海上稱霸,對沿岸國家進行掠奪,獲得了巨大利益?!叭藗兯坪醵家恢卤粏拘蚜恕?,他們紛紛效仿希臘雅典,大造艦艇和商船,積極發展海上力量,爭奪海上霸權,向海岸國家傾銷商品、開辟市場、攫取經濟利益。

摩尼教是怎樣形成的?

摩尼教是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Mani)所創立的一個宗教。摩尼在波斯傳教時,與當時的國教瑣羅亞斯德教相對抗,結果被國王巴拉姆一世處死,并禁止國人信奉摩尼教。從此,摩尼教徒聞風而逃,將教義傳向各地,使摩尼教成為流行于伊朗、敘利亞、埃及、巴勒斯坦和北非、歐洲、小亞細亞、中亞細亞地區,以及中國內地的重要的世界性宗教。

摩尼教認為,在太初沒有天地之際,光明與黑暗、善與惡是互相對峙的兩個王國或存在。光明在上方,黑暗在下方。在光明或善的王國里充滿著愛、信、忠實、崇高(具足)、賢明、溫順(忍辱)、智慧、了解、秘訣、洞察等德行,主宰這個王國的最高神是大明尊(亦譯察宛,zarvan,意為“永恒的時間”),他是清凈、光明、威力和智慧四種德行的顯現者,因此摩尼教徒稱之為“四大尊嚴”或“四寂法身”。大明尊的僚屬有五明子(五種光明的分子或元素),即凈氣(妙空)、妙風、明力(妙明)、妙水、妙火和十二使者等;在黑暗的王國里,彌漫著愚癡、淫欲、自大(自譽)、亂他、嗔恚、不凈、破壞、消散、死亡、狂惑等罪愆。管理黑暗王國的是魔王及其所屬的五類魔(五種黑暗的分子或元素)即濃霧、熄火、惡風、毒水、黑暗(暗氣)等。在中際,魔王及其所屬的五類魔等黑暗力量侵入了光明王國,從此雙方展開了一系列的斗爭。大明神為了對付黑暗力量的侵入,首先召喚了他的使者善母,善母創造了人類始祖的形式──原人。

在斗爭中,光明與黑暗的分子相混合,構成了雜多的現實世界。光明之神在戰勝黑暗的力量之后,用從五類魔的死尸中擺脫出來的光明分子造成了日月,把那些受到污染的黑暗分子造作了天上的星群,把其中解脫不出來的分子的皮造成了蒼穹(“十天”),用他們的尸體造成了大地(“八地”),抽出他們的骨頭筑成了山岳和江海。后際就是光明戰勝黑暗,天地人倫從創造到劫滅而復歸于初際的過程。在后際中“真妄歸根,明既歸于大明,暗亦歸于積暗,兩宗各復,兩者交歸”。

示巴女王與所羅門王有著怎樣的關系?

所羅門王是猶太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據《圣經》記載,所羅門在20歲登基后,他在夢中向上帝祈求智慧,上帝不僅賜給他無比的智慧,還賜給他無盡的榮耀、財富,以及美德。

據《圣經·列王記》記載,示巴女王傾慕所羅門王的智慧,就帶著臣仆、香料、寶石和黃金來到耶路撒冷覲見。會面時,她向所羅門王提了許多問題,所羅門王一一作了令她極為滿意的回答。所羅門王的博學、其宮殿的豪華、其宴席的豐盛,甚至其臣仆的精美裝束,均令示巴女王“詫異得神不守舍”。

示巴女王美麗而聰穎,所羅門王威武而機智。兩人一見面,都被對方的容貌和才智所傾倒,油然而生愛戀之情。女王在回國途中生下一個混血兒,命名為埃布納·哈基姆,意為“智慧之子”。這個兒子后來繼承王位,稱做孟尼利克一世。孟尼利克一世知道自己的身世,登基后曾專門到耶路撒冷謁見自己的生父所羅門王。他離開耶路撒冷回國時,所羅門王派遣一些年輕的以色列人護送。這些以色列人后來定居示巴王國,并與當地人通婚。孟尼利克一世以及這些以色列人的后代成為“貝塔以色列”的祖先。

時間和角度的單位為何都用60進位制?

公元前2100年左右,巴比倫人由于生產勞動的需要,研究天文和歷法,涉及時間和角度。譬如研究晝夜的變化,就要觀察地球的自轉,這里自轉的角度和時間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為歷法需要的精確度較高,時間的單位“小時”、角度的單位“度”都嫌太大,必須進一步研究它們的小數。時間和角度都要求它們的小數單位具有這樣的性質:使1/2、1/3、1/4、1/5、1/6等都能成為它的整數倍。以1/60作為單位,就正好具有這個性質。譬如:1/2等于30個1/60,1/3等于20個1/60,1/4等于15個1/60……

數學上習慣把這個1/60的單位叫做“分”,用符號“ ′ ”來表示;把1分的1/60的單位叫做“秒”,用符號“ ″ ”來表示。時間和角度都用分、秒做小數單位。

這個小數的進位制在表示有些數字時很方便。例如常遇到的1/3,在十進位制里要變成無限小數,但在60進位制中就是一個整數。

這種六十進位制(嚴格地說是六十退位制)的小數記數法,在天文歷法方面已長久地為全世界的科學家們所習慣,所以也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河津市| 元朗区| 原平市| 承德县| 衡南县| 甘孜县| 甘德县| 漾濞| 马龙县| 兰州市| 永川市| 德钦县| 越西县| 武冈市| 怀仁县| 大宁县| 安福县| 平遥县| 水富县| 安徽省| 长顺县| 马鞍山市| 兴和县| 兴国县| 文山县| 河东区| 汝州市| 宁夏| 英吉沙县| 黄石市| 尼玛县| 河北省| 五指山市| 太保市| 原平市| 泊头市| 交口县| 拜泉县| 图们市|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