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呼百應的秘密——領導魅力心理學(1)
- 7天讓你讀懂管理心理學
- 牧之
- 5368字
- 2014-01-28 13:23:43
我們不得不承認:魅力遠勝于權力。優秀的領導者,往往可以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和獨特的性格品質征服下屬的心,所以,最高超的領導藝術是讓下屬“心服”,那么,掌握領導的心理法則就是塑造杰出領導力的關鍵。
1、南風法則——溫暖勝于嚴寒
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冽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御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春暖上身,始而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南風獲得了勝利。
“南風”法則也叫做“溫暖”法則,它來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的這則寓言。它告訴我們:溫暖勝于嚴寒。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南風法則要求管理者要尊重和關心下屬,時刻以人為本,多點“人情味”,多注意解決下屬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使下屬真正感受到管理者給予的溫暖。這樣,下屬出于感激就會更加努力積極地為企業工作,維護企業利益。
在使用南風法則上,日本企業的做法最引人關注。在日本,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很注重人情味和感情的投入,給予員工家庭般的情感撫慰。在《日本工業的秘密》一書中,作者總結日本企業高效益的原因時指出,日本的企業仿佛就是一個大家庭,是一個娛樂場所。這也正是日本企業所追求的境界。
日本著名企業家島川三部曾自豪地說:“我經營管理的最大本領就是把工作家庭化和娛樂化。”索尼公司董事長盛田昭夫也說:“一個日本公司最主要的使命,是培養它同雇員之間的關系,在公司創造一種家庭式情感,即經理人員和所有雇員同甘苦、共命運的情感。”
日本企業內部管理制度非常嚴格,但日本企業家深諳剛柔相濟的道理。他們在嚴格執行管理制度的同時,又最大限度地尊重員工、善待員工、關心體貼員工的生活。如記住員工的生日,關心他們的婚喪嫁娶,促進他們成長和人格完善。這種撫慰不僅針對員工本人,有時還惠及員工的家屬,使家屬也感受到企業這個大家庭的溫暖。此外,日本大企業普遍實行內部福利制,讓員工享受盡可能多的福利和服務,使其感受到企業對家庭所給予的溫情和照顧。在日本員工看來,企業不僅是靠勞動領取工資的場所,還是滿足自己各種需要的溫暖大家庭。企業和員工結成的不僅僅是利益共同體,還是情感共同體。正是通過這種方式,大多數日本公司的員工都保持了對公司的高度忠誠。
在諸多的日本公司中,松下公司的做法極富典型性。
與其他日本公司一樣,松下尊重職工,處處考慮職工利益,還給予職工工作的歡樂和精神上的安全感,與職工同甘共苦。1930年初,世界經濟不景氣,日本經濟大混亂,絕大多數廠家都裁員、降低工資、減產自保,百姓失業嚴重,生活毫無保障。松下公司也受到了極大傷害,銷售額銳減,商品積壓如山,資金周轉不靈。這時,有的管理人員提出要裁員,縮小業務規模。這時,因病在家休養的松下幸之助并沒有這樣做,而是毅然決定采取與其他廠家完全不同的做法:工人一個不減,生產實行半日制,工資按全天支付。與此同時,他要求全體員工利用閑暇時間去推銷庫存商品。松下公司的這一做法獲得了全體員工的一致擁護,大家千方百計地推銷商品,只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就把積壓商品銷售一空,使松下公司順利渡過了難關。在松下的經營史上,曾有幾次危機,但松下幸之助在困難中依然堅守信念、不忘民眾的經營理念,使公司的凝聚力和抵御困難的能力大大增強,每次危機都在全體員工的奮力拼搏、共同努力下安全度過,松下幸之助也贏得了員工們的一致稱頌。
松下以員工為企業之本的做法在獲得了員工們大力歡迎的同時,也為松下公司培養起了一個無堅不摧的團隊。二戰結束以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松下公司都十分困難。而在這種情況下,占領軍出臺了要懲罰為戰爭出過力的財閥的政令,松下幸之助也被列入了受打擊的財閥名單。眼看松下就要被消滅了,這時,意想不到的局面出現了:松下電器公司的工會以及代理店聯合組織起來,掀起了解除松下財閥指定的請愿活動,參加人數多達幾萬。在當時的日本,許多被指定為財閥的企業基本上都是被工會接管和占領了,工會起來維護企業的事還是頭一遭。面對游行隊伍,占領軍當局不得不重新考慮對松下的處理。到第二年五月,占領當局解除了對松下財閥的指定,從而使松下擺脫了一場厄運。正是因為松下幸之助始終貫徹以人為本、尊重職工、愛護職工的企業經營理念,才保證了自己的絕處逢生。
古語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只有真正俘獲了員工的心靈,員工才會為企業的發展忠心地工作。
2、斯登定律——善有善報
在你往上爬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潔,否則在你下來時很可能會滑倒。這個著名的原則是由哈佛商學院的美國管理學家藍斯登提出的,所以后來就被稱為藍斯登原則。
這是一個著名的關于人性的原則,它很好地闡述了中國那句古老的諺語“善有善報”,這個著名的原則不僅僅適用于管理方面,它可以適用于人生的方方面面,是一條通用的原則。
先來看兩個著名的寓言:
1. 忘恩負義的狐貍
一只狐貍不慎掉進井里,怎么也爬不上來。口渴的山羊路過井邊,看見了狐貍,就問它井水好不好喝。狐貍眼珠一轉說:“井水非常甜美,你不如下來和我分享。”山羊信以為真,跳了下去,結果被嗆了一鼻子水。它雖然感到不妙,但不得不和狐貍一起想辦法擺脫目前的困境。
狐貍不動聲色地建議說:“你把前腳扒在井壁上,再把頭挺直,我先跳上你的后背。踩著羊角爬到井外,再把你拉上來。這樣我們就都得救了。”山羊同意了。但是,當狐貍踩著它的后背跳出井外后,馬上一溜煙跑了。臨走它前對山羊說:“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別盲目地跳下去!”
2. 秦穆公的馬
《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穆公丟失了一匹良馬,被生活在歧山之下的三百多個鄉里人捉得,并把馬吃掉了。官吏抓住這些吃馬人,準備嚴懲。穆公說:“君子不因為牲畜而傷害人。我聽說吃良馬肉不喝酒會傷害人。”于是穆公賜酒請他們喝,并赦免了這些人。
后來,秦國與晉國之間發生戰爭,秦穆公親自參戰,被晉軍所包圍,穆公受傷了,面臨生命危險。這時歧山之下偷吃良馬肉的三百多人,飛馳沖向晉軍,“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不僅使穆公得以逃脫,反而還活捉了晉君。
良馬被食,秦穆公的惱怒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事情已經發生,殺了幾個鄉人,良馬也不復活,而且很可能激起民怒。順水推舟的寬恕這些鄉人不愧為最佳的選擇,而最終的結果也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寓言中的狐貍。狐貍是很典型的過河拆橋型的伙伴,但是山羊是不會再上第二次當的。如果第二次遇到類似的情況,很顯然,狐貍就不會有這種好結果的。寬容的人只會使自己的路子越來越廣,而心胸狹窄的人只會一步步走向死胡同。
在現實生活中,寬容對一個領導來說尤其重要。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是這樣的。
王力是藍天公司市場科的科長,曉東是他的下屬。王科長資歷比較深,但是能力一般。工作開始不久后,曉東已經讓科長領教了雙方的差距。舉一個最為簡單的例子為證:王科長的電腦水平不高,所以他對電子郵件等現代通信工具有一種莫名的恐懼感。有一次,他讓曉東往全國各分公司發一份國慶促銷通知,曉東領命后群發電子郵件三五分鐘就把事情搞定了。
但王科長并不放心地說:“假如有個別分公司沒有開機或開了機但沒有收到怎么辦?”
曉東回答說:“沒事的,我已經往每個分公司至少兩個郵箱發了郵件,確保萬無一失。”
“還是不行,”王科長仍然不放心,“你干脆給他們發傳真吧。讓他們簽收后再傳回來。這樣再出了差錯就是分公司的責任,而不能說我們沒通知到。”
于是一份兩頁紙的傳真發到了全國20多個分公司,整整一個多小時,曉東站在傳真機旁,機械地說著同樣的話:“喂,××分公司嗎?我是總部市場科的,請給個信號,我發一份傳真,一共兩頁,簽收后再傳回來一份……”然后聽到“嘀——”的一響,做著同樣的送紙動作……
曉東實在忍不住了,那天他跟王科長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曉東忿忿地說:“公司資源浪費和辦事效率不高就是被你這種人害的。”而王科長則回了一句:“你不想干可以選擇辭職。”
就這樣,在王科長的持續打壓下,后來曉東便憤然辭職了。然而,兩年后,當曉東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另一家公司的部門高級主管的時候,王科長卻下崗了。后來王力重新去人才大市場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業務相關的單位。當人事經理帶他去見部門領導的時候,面對他的卻是原來的下屬曉東。
王科長的失敗在于自身不加強學習的同時,對下屬缺乏一種寬容。
3、特里法則——承認錯誤比拒絕錯誤更偉大
歌德說過,最大的幸福在于我們的缺點得到糾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當問題發生時,應首先尋找解決的方法,而不是找代罪羊。改正錯誤是喪身正確的第一步。如果一味地遮掩、回避,只會使錯誤越犯越多,帶來更多的損失。
正視錯誤,往往會得到錯誤以外的東西。
下屬對領導的評價,往往要看領導是否有責任感,是否勇于承認錯誤。如果領導者有這樣的品質,那么不僅會使下屬有安全感,而且也會帶動下屬多反思自己的錯誤,從而增強下屬的責任感。
由此,美國田納西銀行前總經理特里提出:承認錯誤是一個人最大的力量源泉。這個原則后來就被稱為“特里法則”。
吃五谷生百病,人不是神,總有自己的缺點,誰都難免會犯一些錯誤。當我們犯錯誤的時候,腦子里往往會出現想隱瞞自己錯誤的想法,害怕承認之后會很沒面子。其實,承認錯誤并不是什么丟臉的事。反之,在某種意義上,它還是一種具有“英雄色彩”的行為。因為錯誤承認得越及時,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補救。而且,由自己主動認錯也比別人提出批評后再認錯更能得到別人的諒解。更何況一次錯誤并不會毀掉你今后的道路,真正會阻礙的,是那不愿承擔責任,不愿改正錯誤的態度。
新墨西哥州阿布庫克市的布魯士·哈威,錯誤地核準付給一位請病假的員工全薪。在他發現這項錯誤之后,就告訴這位員工并且解釋說必須糾正這項錯誤,他要在下次薪水支票中減去多付的薪水金額。這位員工說這樣做會給他帶來嚴重的財務問題,因此請求分期扣回多領的薪水。但這樣哈威必須先獲得他上級的核準。“我知道這樣做,”哈威說,“一定會使老板大為不滿。在我考慮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這種狀況的時候,我了解到這一切的混亂都是我的錯誤,我必須在老板面前承認。”
于是,哈威找到老板,說了詳情并承認了錯誤。老板聽后大發脾氣,先是指責人事部門和會計部門的疏忽,后又責怪辦公室的另外兩個同事,這期間,哈威則反復解釋說這是他的錯誤,不干別人的事。最后老板看著他說:“好吧,這是你的錯誤。現在把這個問題解決吧。”這項錯誤改正過來,沒有給任何人帶來麻煩。自那以后,老板就更加看重哈威了。
勇于承認錯誤,為哈威帶來了老板的信任。其實,一個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不只可以清除罪惡感和自我衛護的氣氛,而且有助于解決這項錯誤所制造的問題。
勇于承認錯誤和失敗也是企業生存的法則。市場不是兩軍對壘的戰場,企業不是軍隊。承認失敗,企業可以避免更大的市場損失,可以重新調整自己的市場策略,也就可以重新取得市場機會。
2001年11月17日,TCL總裁李東升在“企業家理論與企業成長國際研討會”上反思TCL六年成長中的“兩大失誤、五大不足”。兩大失誤是指多元化準備不足,戰線拉得過長,真正形成有競爭力的行業不多;國內通訊產業的發展機遇沒有抓住。五大明顯不足分別是綜合規模實力不足、研發能力不足、國際經營管理經驗的不足、營銷能力不足、企業體制不足。
但是,事隔不到兩年,我們就看到,在中國通訊市場上,TCL已經成為中國移動通訊制造商中位居前列的本土企業。這靠的是什么?就是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并對癥下藥。
再看看世界那些百年企業的發展歷史,它們沒有一個沒有經歷過失敗,重要的是他們都能夠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2001年,沃爾瑪首次位列世界500強榜首。但據德國《商報》2002年3月報道,這個世界最大的連鎖商進入德國市場四年來卻連遭敗績,不僅損失超過1億美元,而且它在財務上遮遮掩掩的做法,無法蒙混過德國法律這一道關,它將不得不對外公開2000年和2001兩年度的財務情況。沃爾瑪在德國擁有17萬職工,設有95家分店,但是,沃爾瑪并沒有因為在德國的受挫而灰心喪氣,而是勇敢承認錯誤,采取整頓措施,在德國市場上再搏一次,后來終于取得了成功。
肯德基是個成功的企業。殊不知肯德基在進軍香港時也經歷過慘重的失敗。1973年肯德基將目光瞄準了香港,同年6月,第一家肯德基店在香港開業,1974年數量已達到11家。聲勢浩大的廣告宣傳,加上獨特的烹調方法和配方,使得顧客們都很樂于一試,可以說肯德基在香港前途光明。但是,到了1974年9月,肯德基公司突然主動宣布多家快餐店停業,到1975年2月,首批進入香港的肯德基全軍覆沒,紛紛停業關門。肯德基承認了貿然進入香港市場的策略是失敗的。
并不是失敗了,它們就不成功。正是因為勇于承認失敗和錯誤,它們才能歷經百年而不倒。達爾文曾經說過:“任何改正都是進步。”歌德也說過:“最大的幸福在于我們的缺點得到糾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敢于承認錯誤,汲取教訓,才能以嶄新的面貌去迎接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挑戰!
4、杜利奧定理——失去熱忱等于失去生命
沒有什么比失去熱忱更使人覺得垂垂老矣,這條著名的定理的提出者是美國自然科學家、作家杜利奧。它告訴人們:精神狀態不佳,一切都將處于不佳狀態。
成功人士的首要標志,就在于他們有熱情積極的心態。一個人如果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人生,樂觀地接受挑戰和應付麻煩事,那他就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