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科學核心素養套裝(全十冊)
- (阿根廷)伯納多·A.胡伯曼 (英)約翰·格里賓等
- 1933字
- 2020-06-19 19:15:30
前言 無處不在的網絡
在很短的時間里,互聯網不僅成了億萬人獲得信息的媒介,而且它那巨大的規模、各組成部分之間復雜的關系,以及遍及全球的空間特性也引起了許多科學家的巨大興趣,成為他們研究的對象。這種興趣植根于這樣一個事實:盡管網絡的增長是自發、隨意的,但它背后隱藏著很強的規律,包括其中的信息的連接結構和組織方式,以及億萬人使用它的模式。很多實驗室正在努力發現和解釋這些規律。盡管這些研究主要只是試圖解釋現象,而且也只能部分地說明一些問題,但這已經對實踐有了指導意義。人們在從事這些探索研究中獲得了新知識,并能將之應用于設計有巨大潛力的新機制以及提高網絡的使用效率之上。
這些研究所發現的若干規律,包括網絡上信息存儲和連接的方式、個體利用它們的模式,以及人們在這種新媒體中尋找信息時產生的大規模的相互作用。有些研究結果是通過采用標準的在線調查而獲得的,與其他社會研究領域的研究方式沒什么不同;還有一些研究則有賴于統計學和經濟學方法。基于物理學和統計力學的理論模型,人們預測出了網絡的一些定律。
我和一些合作者對大規模的分布式系統展開了持續的研究,包括經濟系統和互聯網,通過應用統計力學和非線性動力學的方法,我們獲得了一些重要認知和有趣的定律。但遺憾的是,可能由于表達這些研究結果所采用的是技術性語言,因此它們沒有得到廣泛關注。不過,有些人已經看到了這些研究成果在其數學形式之外的意義,因此,他們一直希望我能下些功夫來闡釋這些定律,特別是針對非技術背景的讀者。
《人人都該懂的互聯網思維》就是這一努力的結果,它以互聯網作為討論這些定律的載體,或者說是關注的焦點。互聯網已經無處不在,大多數人對此都很熟悉;互聯網也是一個便利且獨特的實驗室,人們可以在其中研究網絡自身的增長和結構。但是,容易研究并不等于容易將用數學公式表達的概念轉換為大眾語言。然而,我堅信從任何領域產生的概念都應該有通俗的解釋。在本書中,基于日常生活中的體驗,我會通過簡單的例子來傳遞其中的一些主要思想。
這樣做的結果便是,一些本來用幾個公式就可以表達的內容可能會變成一段長長的解釋,除此以外,我不知道還有什么更好的方式來傳遞這些定律的風格和力量,使其既能引起讀者的注意,也不要求他們事先花時間來學一些技術領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相信,雖然探索和解釋這些定律會有某些技術上的難度,但任何人,只要他對這個主題有足夠的興趣,都可以認識到它們的重要性和影響力。關于這類話題,我做過多次報告,聽眾也非常多元化。那些經歷讓我意識到,非專業人士提出的問題和評論是我不斷產生新想法的源泉,可以激勵我將工作做得更好。
針對非技術類讀者寫一本關于互聯網的定律的書,最初是鮑爾多·費耶塔(Baldo Faieta)向我提出的建議,他很早就被書中描述的定律吸引了。盡管他的建議很誘人,但我還是有些畏縮不前,因為只有付出很多的努力,才有可能生產出有良好邏輯的內容,并且足夠凝練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后來,一些人堅信這樣一本書擁有很大的潛在價值,并向我保證至少他們會成為我的讀者,這些人包括斯科特·克利爾瓦特(Scott Clearwater)、艾坦·阿達(Eytan Adar)、納塔莉·格蘭斯(Natalie Glance)、我的妻子梅特(Mette)、我的孩子勞拉(Lara)和安德魯(Andrew),還有馬克·盧里(Mark Lurie)和克里斯托夫·洛赫(Christoph Loch)。最后,在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的羅伯特·普賴爾(Robert Prior)耐心和有說服力的激勵下,我在巴黎開始寫作,而當時我正在訪問歐洲商學院。在歐洲商學院的講學經歷以及和同事的討論,幫助我進一步提煉了一些論點,而早期與格蘭斯和拉達·阿達米克(Lada Adamic)在一些科普刊物上發表的文章,教會了我如何用平實的語言來闡釋最初采用技術術語表達的論點。
盡管《人人都該懂的互聯網思維》這本書是我的努力成果,我對它負有責任,但它的內容卻是長期與許多同事和學生合作的結果,若沒有他們,我將無從寫起。從我最初從事這方面的研究開始,塔德·霍格(Tad Hogg)在許多方面就一直是伴我同行的伙伴。格蘭斯、拉簡·魯克斯(Rajan Lukose)、拉達·阿達米克、艾坦·阿達、吉姆·皮特考(Jim Pitkow)、塞巴斯蒂安·莫勒(Sebastian Maurer)、馬特·弗蘭克林(Matt Franklin)、亞歷山德羅·阿奎斯蒂(Alessandro Acquisti)、彼得·派羅利(Peter Pirolli)和阿米特·普尼亞尼(Amit Puniyani)在我研究的過程中曾給予了許多幫助,與我分享了他們的見解和激動之情。塞巴斯蒂安·多尼亞克(Sebastian Doniach)以一種真正的學者所應持有的審慎的懷疑態度,讓我對每個新結果都一一進行了解釋,從而使書中所表述的內容經得起進一步推敲。
如果沒有一些支持我的讀者能夠客觀地評論這本書的內容和風格,以及提出改進建議,它是不可能完成的。我非常感謝普賴爾出色地發揮了編輯的作用。我特別感激我的妻子梅特,她不僅審讀了初稿,告訴我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而且最要緊的是,她理解寫作本書所需要付出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