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有一個關于李小龍形體和肌肉的故事相傳了30多年。這個故事跟一個叫安·克洛斯(Ann Clouse)的女人有關,她是羅伯特·克洛斯(Robert Clouse),也就是李小龍為華納兄弟拍攝的最后一部電影《龍爭虎斗》(Enter the Dragon)的導演的妻子。有一天,克洛斯夫人來到電影拍攝現場,看到了當時衣服褪至腰間,身上汗涔涔的,正在香港炎熱潮濕的空氣中專心編排電影打斗鏡頭的李小龍。當她看到李小龍身上那令人難以置信的肌肉時,便著了魔。

在李小龍拍攝動作鏡頭的間隙,她鼓起勇氣朝這位年輕的巨星迎了上去,詢問是否可以“感受一下他的肱二頭肌。”“當然可以。”李小龍爽快地答應了,事實上,他已經遇到過不計其數這樣的請求了。他用力收縮手臂,鼓勵著她。“我的天哪!”她的手在觸到李小龍肌肉時不可思議地縮了回來,“我摸到的好像是有溫度的大理石!”

自從李小龍1973年7月逝世,幾十年過去了,人們仍然在談論著這位身高5英尺7.5英寸1英尺≈30.5厘米,1英寸=2.54厘米。——編者注(約1.72米),最重時也只有135磅1磅≈454克。——編者注左右(約61.3公斤)的男人的形體,這簡直不可思議。我說“不可思議”,是站在西方文化的角度來說的,因為在我們的觀念中,良好的形體應該是像那些強壯的橄欖球球員一樣,身高至少6英尺(約1.83米),體重將近300磅(約136公斤)。更不可思議的是,幾乎每一個人都在挖掘自己跟李小龍的不同故事,無論是口頭親述,還是通過電影、文章或視頻等媒介。武術家仍然推崇李小龍的形體、靈敏、力量、速度,以及他在徒手格斗領域中的重要影響;影迷們則著迷于他那矯健的身手,贊揚他單槍匹馬地在世界影壇開創(chuàng)了新的動作電影流派,為那些追隨他的人,如席爾維斯特·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s)、阿諾德·施瓦辛格等打開了一扇大門;而哲學家們則感慨他在消除東西方哲學思想的差異上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在融合這兩種曾經被視為水火不相容的純哲學理念上所取得的成就。

此外,還有另外一批人——健美運動員和健身愛好者們,也看到了李小龍不同的一面。同樣,不可思議但稍微帶點諷刺意味的是,李小龍從不認為自己是一位典型意義上的專業(yè)健美運動員,而他的健美形體卻始終被那些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健美運動員們所推崇,很長時間里都被認為是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形體。同時,李小龍為了自己的形體塑造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也令人印象深刻,無論年輕還是年長的健美運動員,都對此表示格外尊敬。健身健美界的杰出人物也無一例外地表示,李小龍的體格對他們的職業(yè)生涯均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也都表達了感激和崇敬之情。其中有“綠巨人”盧·費雷格諾(Lou Ferrigno)、蕾秋·麥莉什(Rachel McLish)、弗萊克斯·惠勒(Flex Wheeler)、肖恩·雷(Shawn Ray)、蘭達·穆雷(Lenda Murray)、多里安·耶茨(Dorian Yates)、李·哈尼(Lee Haney)等,幾乎都是健身領域的佼佼者。施瓦辛格對李小龍的形體和肌肉的印象一直都非常深刻,他最近告訴我:“李小龍的肌肉輪廓非常、非常、非常鮮明,幾乎沒有什么脂肪。我想,他可能是世界上脂肪含量最少的運動員。這讓他(在電影中)看起來非常令人信服。也有許多人,他們能夠做所有的動作,也擁有所有的技能,但看起來就沒有李小龍那么有說服力,也不像李小龍那樣令人印象深刻。李小龍是獨一無二的。”著實是相當高的評價!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一切難以置信。畢竟如果按照歐美的標準,李小龍的形體并不能令人滿意。但為何像施瓦辛格和費雷格諾這樣的巨星,都要承認李小龍的形體給了他們很大的激勵呢?答案就是一個詞:質量。我們幾乎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擁有如此完美的肌肉線條、令人喜歡的外形和清晰分明的輪廓的男人,他令所有人自慚形穢。他的動作迅捷、令人眼花繚亂,而一旦安靜下來,他又淡定如山,紳士般優(yōu)雅。許多健美運動員和橄欖球選手在休息放松的時候,一點都不像比賽時那么神采飛揚。他們走動時,身上的大塊頭肌肉就好像溶化的一攤果凍,軟弱無力且一點都不和諧。李小龍的形體則相反,他的肌肉時刻都是結實、緊湊、沉穩(wěn)、精致和清晰的——無論是在移動時,還是靜止時。

如果要探究李小龍的肌肉與那些健美運動員有所區(qū)別的內在原因,我想,就在于李小龍并非像那些健美運動員一樣,僅為了炫耀或展示而練習肌肉。引用李小龍在美國西雅圖的第一位弟子杰西·格洛弗(Jesse Glover)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他首先關心的是實用與否”。李小龍所塑造的超凡形體,只是這個訓練理念的副產品而已。騰空8英尺高飛踢擊破燈泡——這在李小龍客串的電影《丑聞喋血》(Marlowe)和主演的電影《猛龍過江》(The Way of the Dragon)中都有表演,又或者從3英尺開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出拳擊中對手,這些都應該歸功于力量和速度,而這才是李小龍長期勤奮努力鍛煉身體所追求的結果。盡管他的體格看上去毫無疑問是優(yōu)美的,但這并非他訓練最著重的目標。

我想之前從來沒有人,或許之后也不會有人,能夠將個人外形上的影響發(fā)揮到如此的程度。李小龍擁有閃電般的反應速度、超強的柔韌性、令人畏懼的勁力、強壯的肌肉和優(yōu)雅的動作,所有這些,都融合在他一個人身上。更重要的是,他的體格是勻稱而標致的,也許不是每一個人都會羨慕參加世界先生比賽的那些選手們,但是幾乎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都很羨慕李小龍的形體,這其中既有參加世界先生比賽的選手,也有大街上的普通男女。

李小龍一生中,從未參加過任何健美比賽,卻影響了那么多健美冠軍得主,從這個事實,我們可以看出李小龍的成就是如何的突出。他向來無意變成大塊頭。黃錦銘——李小龍最親密的朋友之一,也是最有奉獻精神的弟子回憶道:“李小龍訓練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發(fā)展力量和速度。”那些有幸見過李小龍的人,包括好萊塢的制片人和他的武術家朋友們,都說李小龍的肌肉具有相當大的勁力。當然,這也并不是說李小龍就壓根對塑造形體沒有任何興趣。木村武之——可能是李小龍最親密的朋友(他曾參加過李小龍1964年的婚禮)。說李小龍在振藩國術館的時候,總是會脫下身上的衣服,然后進行訓練,很多時候,這也是為了看看他旁邊的人們有何反應。“他的背闊肌(上背部的肌肉)是我見過最完美的,”他說,“他還很會搞笑,有時候假裝自己的大拇指是一個空氣軟管,然后把它放進自己的嘴巴里面,假裝是被這個‘軟管’弄得背闊肌膨脹了起來。當他這樣做的時候,仿佛是一條可怕的眼鏡蛇。”

實用的健身和超凡的力量

丹·伊魯山度是李小龍另一位親密的朋友,在1967—1970年也被李小龍選為洛杉磯振藩國術館武術課程的助教。他說李小龍最需要的,是能夠轉換為“勁力”的那種速度性力量。“有一次,我還記得我和李小龍在圣莫尼卡的海岸邊散步,不遠處就是“地牢”(The Dungeon)這個健身館以前歸“美國肌肉海灘健美大賽”冠軍維克·塔尼(Vic Tanny)所有,他是外籍居民。——編者注的原址,突然,從那個健身館里走出這位塊頭結實、很強壯的健美冠軍。于是,我對李小龍說:‘喔,瞧那個人的手臂!’李小龍的回答到現在還使我記憶猶新。他說:‘是的,他的確很壯碩,但是他的勁力又如何呢?他能夠高效運用那么大塊頭的肌肉嗎?’”勁力,在李小龍看來,就是個人能夠結合現實世界的需要,通過訓練將自己的力量快速而有效發(fā)揮出來的能力。

李小龍的力量,簡直可以用出神入化來形容。他可以用大拇指做俯臥撐;他能夠在體前用手臂撐起75磅重的杠鈴,并且鎖肘長達數秒;他著名的寸勁拳所發(fā)出的勁力,能夠將體重超過他100磅的人,擊出15英尺開外;他那在127~135磅徘徊的體重里,所蘊含的能量是驚人的,一個側踢就能夠將300磅的沙袋擊得飛蕩到天花板上。

李小龍進行重量訓練主要關注的就是力量和其所產生的結果。慢慢地,李小龍開始將練習改進至某種接近于認知的極限——被健美領域的一些人稱為“本能”訓練。那些沒有跟李小龍一起訓練的人,如武術家/武術演員查克·諾里斯,盡管本身已經夠大牌,仍然將李小龍視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人之一。

李小龍的健美之路

李小龍潛心研究人體生理學和人體運動學,這使得他能夠快速地識別孰為有用的練習,孰為無用的練習,因而他的訓練時間都是用在那些能夠實際產生效果的練習上,從來不會浪費。李小龍認為運動科學專業(yè)的學生不應該局限于體格上的塑造,而應該注重發(fā)展強大的力量、速度、技巧、健康的體魄和優(yōu)美的肌肉外觀,從而真正與那些單純強調體格完美的人區(qū)別開來。同時,他認為我們每天都應該抓住機會來改進自己的身心,不進則退,如果不能抓住進步的機會來不斷挖掘我們的潛能并使之趨向最大化,而選擇忽視這樣的機會的話,便會停滯甚至倒退。

李小龍早就意識到,要充分挖掘自己的體能潛能,就要漸進式地進行練習,并且跟自己的惰性做斗爭,不要放棄自我而選擇背道而馳,窩在沙發(fā)里看電視,這樣就相當于關上了潛能的閥門,身體也不斷走向了萎靡。李小龍渴望不斷從身心上全面了解自己。他渴望知道自己真正能力之所在,而不滿足于已經達成的能力。在這樣的思維指引下,他將自己的每一次訓練課程都視為學習的機會,一個使自己可能提高到新層次的機會。也正因為如此,他能夠很敏銳地察覺到哪些人開始惰性發(fā)作,怠于訓練,而哪些人則是完全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斯特林·斯里芬特(Stirling Silliphant,李小龍的學生之一)就跟我們分享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李小龍告誡斯特林不可低估自己的體能潛力,從而可以明顯看出李小龍對于漸進式進行心血管練習的意識。

李小龍讓我每天和他以較快的速度跑3英里。我們大概花21~22分鐘跑完,每英里大約不到8分鐘1968年,李小龍獨自跑步的時候,每英里大概只需6分半鐘。——編者注。有天早上他對我說:“今天我們跑個5英里吧。”我回答:“朋友,我可跑不了5英里。我年紀比你大,而且跑5英里對于我來說實在太困難了,我絕對不行。”他說:“我們已經能夠完成3英里了,5英里也就是多了2英里而已,你可以做到的。”我讓步了:“那好吧,我試試。”當我們跑到3英里,朝4英里跑進并堅持了3~4分鐘之后,我感覺還好。但很快我就開始想放棄了。實在太累了,而且心跳很劇烈,我覺得真的再跑不動了,于是對他說:“朋友,如果……”——當然我們還在繼續(xù)跑著步——“如果,我還繼續(xù)跑的話,可要心臟病發(fā)作死掉了。”他說:“那就死掉吧。”這句話簡直讓我抓狂,但我最后堅持跑完了5英里。訓練完成后,我來到淋浴間跟他討論剛才的問題。我對他說:“你為什么要那么說?”他回答:“因為每個人最終都會死的。你的問題是,你總是對自己明明能做的事情卻人為設限,無論是體力上的,還是其他方面。這種弱點會影響到你生活的其他方面,包括你的工作、道德觀,甚至會影響你整個人生。事實上,并沒有任何限制。的確人生路上總會有一些停滯的時候,但是不能止步于此,而要不斷努力去超越。如果因選擇超越而面臨死亡的話,那就讓其殺了你吧。一個人應該時刻追求進步,不要故步自封。”

毫無疑問,“無限”正是李小龍的哲藝思想和截拳道的核心思想。在截拳道陰陽標志的四周環(huán)繞著一圈中文:“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還有一次,李小龍在寫給“跆拳道之父”李俊九(Jhoon Rhee)的信中說:“低估自己是一個人最易犯的錯誤。”這再次強調了他反對自我設限的思想,無論是在練習中,還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

李小龍堅持不斷地去提升和表達自己全部的身體潛力。通過研究,他發(fā)現一個人體生理學的事實——強壯的肌肉往往都是大塊頭的。這一發(fā)現引導他不斷從肌肉練習中去收獲健康。但是,要想單單通過正常和專門的訓練方法來練成“鐵金剛”或“銅墻鐵壁”般的身材,還是需要很大努力的。

轉折點

據李小龍的遺孀琳達·李·卡德維爾說,當他們夫婦住在加州奧克蘭的時候,有一天,丈夫收到了一封華麗的、以粗體中文寫的通牒信,信上說,要么他停止向非中國人教授功夫,要么就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跟他們最頂尖的高手一決高下。20世紀60年代初期的奧克蘭,在唐人街向非中國人傳授中國傳統(tǒng)“秘籍”,在當時的華人武術家群體中被視為大逆不道。

李小龍有許多美德,但他不會選擇愚蠢地忍耐。因此李小龍選擇了接受挑戰(zhàn),而不愿意屈從于狹隘的門派或種族意識的支配。他用自己的行為(扔了一只拳套到那個所謂挑戰(zhàn)者的腳邊)表明了應戰(zhàn)的態(tài)度。于是,在約定的時間,一群華人武術家在他們公認的高手和推選的首領的帶領下,來到了李小龍位于奧克蘭的振藩國術館。琳達當時正懷著他們的第一個孩子李國豪,已經8個月了。她和嚴鏡海等人共同在場,見證了接下來發(fā)生的一切。

這次比武開始不久,李小龍就迫使這個初始還自以為是“高手”的人滿場亂竄,幾番追打之后,李小龍把他放倒、控制在地并最終令其俯首認輸。這些華人武術家們最終遵照通牒中的承諾全部離開了。但李小龍卻感覺非常沮喪,因為他發(fā)現自己在比武中耗費了大量體力。“他對自己所表現出的體能狀況很意外,也很失望,”事后琳達回憶,“盡管整個比武只花了3分鐘,但他認為時間還是太長了,原因就在于他的體能欠佳。當比武結束之后,他感覺自己都快上氣不接下氣了。”

這次比武令李小龍開始轉換體能訓練的思路,他發(fā)現單純進行武術訓練并不能保證他在高強度、高速度的格斗中的體能需求。他還發(fā)現,如果他渴望讓自己的體能潛力得到更大限度的發(fā)揮,那么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提升自己肌肉的力量和心血管系統(tǒng)的功能。

當時,關于健康和力量訓練的唯一資料來源就是那些肌肉健身類的雜志。李小龍訂閱了當時他所知道的所有健身健美出版物。他認真研究出版物中的每一篇文章,并在自己的實驗室——也就是他自己的身體,檢驗書中的言論和訓練理論,他還頻繁出入二手書市,專門購買那些關于健美和力量訓練的書籍,甚至包括19世紀的相關書籍,比如他曾購買被稱為“現代健美之父”的尤金·山道(Eugen Sandow)于1897年出版的《力量及如何獲取力量》(Strength and How to Obtain It)。

李小龍對于這些知識的渴望非常強烈,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的信息來源,從最新的訓練課程,到久遠而經典的體能鍛煉理論。一旦他付諸實踐,這些知識便能為其帶來力量、速度、勁力和耐力的增長。

李小龍關于上述所有健身健美和體能鍛煉的知識的理解,都將在本書接下來的章節(jié)中有所闡述。值得一提的是,本書還會為大家揭示李小龍是如何通過訓練,來發(fā)展自身每一塊肌肉和每一組肌肉群的。另外,還有李小龍所發(fā)現的最為有效的訓練系統(tǒng)及類型、與之相關的訓練理論,以及他為自己的弟子們制定的訓練課程等。此外本書還將提供兩個附錄給讀者,是關于李小龍的統(tǒng)計數據和他的“肌肉訓練器”。書中所有內容都來自李小龍自己的手稿,而非那些關于李小龍傳奇式的“神話”傳說或對他的錯誤解讀。最后,讀者能夠了解到強壯肌肉的塑造過程,其訂立了健康體魄的標準,相信這些一定可以供大家思考并付以實踐。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南| 芮城县| 瑞丽市| 柘城县| 玉树县| 淮北市| 无棣县| 柘荣县| 监利县| 商南县| 尉犁县| 贵定县| 武乡县| 天气| 方山县| 五莲县| 和平县| 晴隆县| 会同县| 淅川县| 兴国县| 庆元县| 司法| 阳山县| 辽宁省| 梨树县| 章丘市| 宣化县| 龙里县| 杭锦后旗| 海兴县| 民权县| 工布江达县| 恩施市| 五家渠市| 横峰县| 山西省| 湘潭县| 文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宜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