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歷史讀本(全四冊)
- 吳晗主編
- 938字
- 2020-07-02 16:28:25
05 堯 舜 禹
公元前兩千多年時,是我國原始社會徹底瓦解、奴隸社會完全確立的時代,也就是“禪讓”制度被“傳子”制度代替(部落聯盟大首領推選制被王位世襲制所代替)的時代。

堯帝像
傳說中的堯、舜“禪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最后一次,也是最有名的一次推選部落聯盟大首領。在這以后,“禪讓”制度就被從夏禹開始的“傳子”制度所取代。
在遠古時代,我國黃河流域中下游地區,曾經存在過以黃帝族為主體的黃、炎、黎三族的部落聯盟。這一部落聯盟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是原始社會的末期。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在三族首領中推選。大首領有權祭天、各處視察、處罰有罪的首領、率眾攻擊敵對的部落。三族聯盟的大首領——堯,年歲漸大的時候,要尋找繼承人,炎帝族的“四岳”(管理四方事務的官名)推舉舜為繼位人。舜受到了各種嚴格的考驗,協助堯工作了二十八年。堯死后,舜讓位給堯的兒子丹朱,部落成員表示歡迎舜的領導,有糾紛的雙方都愿意找舜做仲裁人而不愿意去找丹朱,歌手們也不愿歌頌丹朱而愿歌頌舜,于是舜最后才接替了堯的職位。后來當舜的年歲漸大的時候,部落成員推舉禹出來兼管政務。十七年后,舜死,人們都不擁戴舜的兒子商均,卻愿擁戴禹為部落聯盟的大首領。及至禹死,情況便和過去有了不同。禹的兒子啟直接繼承禹位,并稱王號,建立了夏朝。這時候,與啟同姓的部落有扈氏不承認啟的統治者地位,起兵反對他,說他破壞了“禪讓”制度。啟打敗有扈氏,罰他做畜牧奴隸。經過這場斗爭后,“禪讓”制就被廢除,“王位世襲”制便開始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
相傳古代洪水泛濫,堯命鯀(gǔn)治理洪水,鯀治水失敗,堯便改命鯀的兒子禹繼續治理。禹在外治水八年,為公忘私,三次經過自家門口都沒有進去。后來禹治水收到了良好效果,建立起了變水患為水利的排灌系統——溝洫制度,大大有益于農業的發展,因之禹便為后世所歌頌并被夸大為戰勝洪水的神人。同時相傳禹的時代,用銅來做兵器和生產工具。根據這些傳說,可以想見禹在位時,生產力一定有了迅速的增長。

舜帝像

南宋·馬麟《夏禹王像》
另外,根據記載,禹時曾同苗族進行過戰爭,獲得大勝,苗族被迫退回南方。由于生產力的發展,生產有了剩余,戰爭中的俘虜不再像過去那樣隨便被殺掉,而是被當作奴隸來從事生產,生產出的產品絕大部分歸奴隸占有者所有。
(應永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