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創新思維與創新方法
- 李瑞星 周蘇
- 652字
- 2020-06-29 14:32:08
1.1.2 發現與發明
發現(discovery)是對客觀世界中前所未知的事物、現象及其規律的一種認識活動。發現的結果本身是客觀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論人類是否對其有所認識,它都按照自身的規律存在于客觀世界中,對這種結果進行認識的活動過程就是發現。例如,物質的本質、現象、規律等,不管是否為人類所發現,它們本來就是客觀存在的,后來被人類認識到了,就是發現。科學研究的目的就是發現這些客觀存在的、還沒有被人類認識到的規律。發現也稱為科學發現(scientific discovery)。
發明(invention)是指具有獨創性、新穎性、實用性和時間性的技術成果。通常指人類通過技術研究而得到的前所未有的成果。這種成果包括有形的物品和無形的方法等,在被發明出來之前客觀上是不存在的。發明最注重的是獨創性和時間性(或稱為首創性)。我國的《專利法》中指出: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簡單地說,發現和發明的區別主要是:發現是認識世界,發明是改造世界。發現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能不能”等問題,屬于非物質形態財富;發明要回答“做什么”“怎么做”“做出來有什么用”等問題,是知識的物化,能夠直接創造物質財富。科學發現在我國是不授予專利權的。對于那些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發明,發明人可以申請專利,利用法律的手段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創造了燦爛的科技文化,在16世紀以前長達數千年的歷史時期內,中國人一直走在世界科技創新前列,為推動人類進步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中國的四大發明曾在世界文明史上寫下了一頁頁光輝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