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整體思考法
整體思考法是一種全面思考問題的模型,它提供了“橫向思考”的工具,避免把時間浪費在相互爭執上。這種方法將思維方式分為6類,而每次思考時思考者只能采用一種方式,以有效地避免思維混雜。同時,可將一般爭辯型思維向制圖型思維轉化,從而形象地展示出思考的路線,有利于思維的展開和整理(見圖3-7)。

圖3-7 整體思考法的不同思維角度
1.整體思考法的內涵
客觀性思考:當進行客觀思考時,思考者要撇開所有建議與辯論,而僅對事實、數字和信息進行思考。通過提以下問題和回答羅列出已有信息和需求信息:已得到什么信息?缺少什么信息?想得到什么信息?怎樣得到這些信息?
探索性思考:是盡可能多地提出各類新奇建議,創造出新觀念、新選擇。探索性思考在創造性思維中是極其重要且最有價值的思考方式。盡管獲得的思考結果有些不一定立即可行,但其中所包含的價值通過其他思考方式加工處理后,可逐步變成切實可行的方案。
積極性思考:是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和看法思考事物的優點,基于邏輯尋找事物發展的可能性。例如,它為什么有利?它為什么能做?為什么它是一件要努力做好的事情?其中包含了什么潛在價值?有時一些概念所包含的優勢一開始并不是十分明顯,需要刻意地去尋找。
批判性思考:思考者要在事實基礎上對問題提出質疑、判斷、檢驗,甚至邏輯否定,并批判性地找到方案不可行的原因。例如,它起作用嗎?它安全嗎?它與事實相吻合嗎?這件事能做嗎?批判性思考可以糾正事物中存在的錯誤和問題本身,是非常有價值的思考。同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由于思考習慣而過度使用批判性思考,并下意識地將其帶入其他思考方式中,對事物過早地做出否定,從而扼殺一些看似荒謬實則很有價值的創造性想法。
總結性思考:對思考方案及時總結,對下一步進行安排。在進行總結性思考時,思考者要控制思維的進程,時刻保持冷靜,以決定下一個思考步驟所使用的思考模式,或者評價所運用的思維并及時對思考結果進行總結。
直覺性思考:這時,要表達出對項目、方法的感覺、預感或其他情緒,但并不要求給出原因。例如,覺得項目有沒有前景?使用這種方法能不能達到目的?直覺與感情可能是思考者在某一領域多年的經驗,在潛意識中進行的綜合判斷。盡管有時候沒辦法將直覺背后的原因說清楚,但它在思考過程中可能非常有用。同時,也應明白直覺并不總是正確,它也會出現錯誤。因此,在直覺思維之后還應用一些其他思考方法對其結果加以驗證。
2.整體思考法的實施
整體思考法是一種集問題分析、方案生成、方案評價于一體的創造性思考過程的集合。其應用的關鍵在于使用者用何種方式去排列思考模式,也就是組織思考的流程。幾種思考方式并不存在唯一正確的序列,因為序列會隨著思考內容的具體性質而改變。但如何選擇使用順序,也存在一定的指導原則。例如,在需要找出困難、危險或者考慮方案是否正確可行時,使用批判性;在經過邏輯否定后,允許使用直覺思考表達“我覺得這個想法仍有潛力”的感覺。下面是整體思考法的一般性的思考順序:
(l)客觀性思考:收集可加以利用的有用信息。
(2)探索性思考:對進一步探索和想出可供選擇的信息進行考慮。
(3)積極性思考:對每一種選擇的可行性和利益做出評估。
(4)批判性思考:對每一種選擇的危險性和弱點做出評估。
(5)探索性思考:對最富有前景的選擇進行進一步拓展,并做出決策。
(6)總結性思考:對目前為止已經取得的成果進行總結與評估。
(7)批判性思考:對所作選擇做出最后的評判。
(8)直覺性思考:找出對結果的感受。
在實際運用時,應針對不同的問題性質,結合思考方式自身的思維特點來安排其順序。
注意事項:
(l)合理組織思考方式的序列。幾類思考方式可按思考者的需要排序使用,任意一種思考方式也可隨思考者的需要重復使用或不使用。沒有必要每一種思考方式都用,可以連續使用兩種、三種甚至更多思考方式,也可以單獨使用某一種思考方式。
(2)遵守思考紀律。討論組成員必須遵循某一時刻使用合適的思考方式。思考方式引導思考的方向。
(3)控制思考時間。為了使人們更加集中精力來解決問題,減少無目的的爭論,一種思考方式的思考時間應盡量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