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散逆襲 :手把手教你做量化定投
- 萬磊
- 886字
- 2020-06-29 11:14:10
三、對模型一的說明
下面我就模型一涉及的問題做如下說明。
1.為何選擇上證指數(shù)做測試
眾所周知,我們的A股有兩大交易所,分別為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兩大交易所的代表指數(shù)為上證指數(shù)和深綜指。下圖為上證指數(shù)全歷史走勢圖。

下圖為深綜指的全歷史走勢圖。

從上述圖形中我們不難看出,2008年后,代表了中小盤股票的深綜指走勢遠遠強于上證指數(shù)。如果我們用深綜指這種過去大漲的指數(shù)來作為模型的測試樣本,那么就有可能使我們的模型無法經(jīng)受住大跌、長跌的考驗。
我們必須對我們所測試的模型提出更加苛刻的測試條件,如果能在上證指數(shù)上賺錢,那么深綜指一定不在話下。就好像,能在大海中游泳的人,放在游泳池中一定沒問題,反之,則可能被海浪淹死。這一點,請大家深入思考。當然,在本書的后面,我依然會對深綜指等主流指數(shù)進行測試,以證明模型的有效性。
2.測試時間為何是2002.01.01-2016.12.30
如果說前面選擇上證指數(shù)就像選定一個戰(zhàn)場的話,那么測試時間段的選擇就好比給模型選一個好的“對手”,一個最能體現(xiàn)出模型價值的對手。定投是一個長期的理財計劃,時間短了肯定測不出來好壞,選單純的上漲行情或者下跌行情也不行。A股的歷史上有三次牛市行情,分別為2000年、2007年、2015年,能從中看出點兒“規(guī)律”嗎?7年一次大牛市。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所以我們的測試時間段起碼要有10年以上的時間。仔細觀察上證指數(shù),我認為2002-2016年這15年作為測試時間段還是很合適的,2000年之前的股市由于當時各方面條件并不成熟,參考價值比較小。所以,我最終選擇了2002-2016年這個時間段。
3.為何每月只買2000元
定投金額的確定就比較主觀了。一般來說,定投金額是和個人經(jīng)濟情況掛鉤的。存款多、收入高,定投金額當然水漲船高。在實際定投中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酌情而定。
我們做模型測試,考察模型的優(yōu)劣基本都是用比例,比如絕對收益率、年化收益率等,這些數(shù)字和定投的絕對金額沒有關系,所以不管我們設定定投金額是2000元也好還是5000元也好,并不會有差別。之所以選擇2000元這個數(shù)字是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的定投金額和此比較接近,計算出的結果大家從直觀上更好理解。為了更好地做對比分析,本書以后所有的模型,基本上將年定投金額設定在20000元-30000元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