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路勞動工資管理概論
- 郭翼翔
- 2713字
- 2020-06-29 11:14:58
第一節 鐵路機構編制概述
一、鐵路機構編制含義
1.機構的概念
一般地講,機構是指行政管理領域中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職能、公益服務職能或其他管理、服務職能的機關、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機構與組織密切相關。任何機構都有共同的目標,任何機構中都有結合在一起的人群,從這個意義上講,機構屬于組織范疇,兩個概念有時可以通用,行政機構可以稱為行政組織。
2.編制的概念
編制,其本意是把細長的東西交叉編織起來,制成器物,比如用柳條編織框子。
引申意義有兩種:其一是作動詞用,根據資料做出規程(方案、計劃、預算),比如編制工資預算、編制施工方案等等,這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經常用到。但這不是我們所要研究的編制含義;其二是作名詞用,就是指一切法定社會組織內部的機構設置、組織形式及其工作人員的數量、結構和職務配備等方面的規定,這是我們要研究的編制含義。
3.機構編制概念
我們研究的編制含義,還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編制就是機構編制,是指各種機構的設置、機構職責任務確定及其人員數量定額、結構比例和職務配置。狹義的編制是指人員數量和職名。它對機構人員的實際配備工作產生指導和約束作用。
這里隱含有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領導職數。一個機構,無論什么層級,都必有一個組織領導者和若干協助組織領導者,是指編制部門核定的領導職務名稱、級別和數量。
二、鐵路編制管理的主要內容
鐵路編制管理的主要內容,是由鐵路編制管理的基本任務確定的,它通過進行行政管理體制、組織機構、職責范圍、人員定員、單位等級、管界劃分、職務名稱等一系列合理的組織設計和管理工作,達到在鐵路企業內部建立起精干、統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服務工作系統,保證鐵路職責任務完成目標。概括講主要有六個方面內容。
1.管理體制
鐵路管理體制是根據國民經濟管理體制和鐵路生產經營任務與特點,對鐵路的發展戰略和全部活動進行總體設計和安排,從而形成具有自己特點的能保證生產經營有效運行的管理方式。鐵路管理體制研究的是鐵路全方位的活動,其核心是縱向和橫向各組織之間職責和權限的劃分,主要是合理地劃分企業管理層次和部門,并確定其性質、隸屬關系、主要權責等。
2.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是鐵路內部在管理體制基礎上建立的各種組織形式。它是由鐵路內部執行管理職能的各種要素及相互關系構成的,是鐵路為了完成各項管理任務、實現更有效的組織領導而設置的一整套組織體系。它是鐵路提高管理效率、加強集中統一領導、促進職工積極性發揮、保障鐵路運輸安全生產管理正常進行的重要組織保證。
3.職責范圍
職責范圍是一種責任制。它是在合理地確定管理體制和組織機構設置的基礎上,劃清各組織機構及工作人員的職能、責任、權力的界限。這是一種正面清單,實際就是明確哪些事物歸你管,哪些事該你干。角色決定你的職責。
4.行政管理和服務人員定員
它是根據鐵路各種管理工作和服務工作的不同需要,按部門承擔的職責任務,規定各類管理、技術、服務人員的配備數量,通過編制機構定員表來確定。組織人事部門按照“單位機構定員表”選配合適合格人員,落實定員表。從這個意義上講,編制部門是組織人事工作的“龍頭”。
5.管界劃分
管界劃分是鐵路編制管理特有的工作項目。因為鐵路運輸生產是在一條條互相貫通的線路上,連續不斷地進行貨物和旅客的位移,生產過程靠多部門多單位的聯勞協作完成。所以,研究和制定管界劃分原則和條件,合理劃分鐵路局、站段、車間、工區等的管界,是鐵路編制管理特有的工作。
6.職名
職名是職工的職務名稱。它是勞動分工的產物,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勞動社會化程度的提高,由簡到繁逐步發展。鐵路職工職名,體現了鐵路職工在管理、生產等勞動中的分工,是實行責任制、制定工作標準和實行崗位技能工資制的前提。
上述鐵路編制管理的主要內容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管理體制是編制管理的核心,是組織機構設置的前提。而組織機構的設置是管理體制得以實現的組織保證。行政管理和服務人員定員是實現管理的主體,輔之以恰當的職責范圍、科學的職務名稱和體現鐵路企業特點的管界劃分,使鐵路編制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鐵路編制管理的特點
鐵路是全國性的現代化大生產聯合體,包括運輸、工業、基建等眾多部門。鐵路運輸企業的性質、特點和經營特征與其他企業有著明顯的不同,最明顯的就是鐵路運輸企業的產品是旅客和貨物的位移,而不是實物形態的產品。所以,鐵路編制管理不僅具有企業編制管理的共同點,還具有鐵路自己的特點。
1.整體性
整體性包括兩層意思。一是它涉及面廣。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對內對外都和編制工作有著直接聯系。二是它牽動面大。編制工作都是從企業整個生產與管理工作出發,統籌研究,綜合考慮確定的。好似一臺機器,動它某個零件都會影響機器的原有結構,往往還要對其他部分作適應性調整,所以說,編制工作“牽一發而動全身”。
2.科學性
鐵路企業編制工作的主要內容,集中地說明了編制工作必須適應本企業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的特點及需要,即編制工作是管理科學在組織生產與經營管理上的具體應用,絕不能違背規律隨心所欲,這就是編制工作的科學性。同時,編制工作還有它自身的特點,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性。一是涉及知識領域相當廣泛。編制工作是一種“管理的管理”,除了要掌握編制工作自身的科學規律外,還要對企業中其他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科學規律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二是客觀因素比較復雜。影響編制工作的客觀因素很多,不像自然科學可以用一定的實驗儀器予以測定,編制工作的正確性要靠較長時間的實踐才能證實。三是有一定的伸縮性。它不像自然科學精確度要求高,容許在一定的范圍內有所差別。
3.政策性
編制工作的基本職能之一是維護生產關系,完善上層建筑,以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黨和國家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政策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具體體現。編制工作必須遵守政策,并且體現政策的程度比其他的企業管理工作要高。
4.群眾性
企業編制工作的內容,與廣大干部職工的工作和利益密切聯系,體現了每個企業各級機構設置、職責任務確定、權限界定、定員配備、職名設立等。因此,編制工作又有很強的群眾性,必須認真再認真,嚴肅再嚴肅。
5.法規性
編制管理涉及的職權劃分、職能確定、定員分配等諸多方面的關系,只有通過系統的法律規范進行調整,才能保證編制過程的嚴肅性和執行過程的嚴格性。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增設機構、增加編制要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由一定的法定機關負責審批,其他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擅自決定。二是機構編制一經確定,就具有法規效力,必須嚴格遵守,任何部門不得擅自變更,非經編制管理部門批準的“機構定員”和超過定員表配備人員,勞動人事部門有權拒絕配人,財務部門有權不予列支。編制管理的法規性是搞好編制管理,保證鐵路各項事業順利進行的紀律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