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學理財108招(全圖解)
- 李建梅
- 711字
- 2020-06-24 16:39:39
招數3 將消費的支出變成你的投資
【案例】
小劉和小張2003年畢業,兩人學歷相同,工作收入也差不多,都屬于白領一族。2010年,他們都有了20萬元左右的積蓄。小劉用他的20萬元積蓄買了輛車,而小張用他的這20萬元作為首付,買了一個總價80萬元左右的小戶型房產(公積金+商業貸款的組合貸款形式)。小劉每個月的油費和其他用車相關費用的支出與小張每個月的房貸支出相差無幾。
現在,時鐘撥至2014年,小劉的車子已經折舊,剩余價值不到10萬元;而小張的房產已經升值至150萬元(除去貸款,相當于凈資產100多萬元)。
【案例分析】
故事中,小劉和小張學歷相同,工作類似,收入差不多,但是一個選擇了買車,而另一個選擇了買房。不同的財務決定導致了兩人此后的財富軌跡出現了截然不同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原因很簡單,小劉買車是純粹的消費行為,而小張買房不僅是消費行為,還是一種投資行為。單純的消費行為是只有支出的,收獲是自己的感官體驗(上面例子的感官體驗是用車的優勢與開車的樂趣);而伴有投資功能的消費行為則不但能讓自己獲得一定的消費的感官體驗(上面例子的感官體驗是擁有自己家的感覺及房租的免除),還能獲得投資的回報。一旦投資的回報是正的,如上面案例中所示,兩者的對比就極為明顯。因此,我們應該盡量減少自己的純消費的行為,適當增加具有消費和投資這兩重屬性的行為。
【建議】
每個家庭都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支出,這些支出有的是純消費的,有的是具有消費和投資雙重性的,有的則是純投資的。下面是某家庭的家庭支出比例圖:

家庭支出中,哪些屬于純消費?哪些具有消費和投資雙重屬性呢?我們在做家庭理財規劃時,如何盡量減少自己的純消費行為呢?下表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財務規劃進行了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