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型跨座式單軌交通設計導則
-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團體標準
- 561字
- 2020-06-28 17:37:11
8.3 線路縱斷面
8.3.1 線路縱斷面應根據沿線自然條件、工程條件和線路敷設方式,并結合線路平面、周邊建筑物和城市環境、景觀要求合理設計。并行地段上下行線宜按等高設計。
8.3.2 區間正線最大坡度不應大于60‰,出入線、聯絡線最大坡度不宜大于60‰。曲線上縱坡應根據車輛特性通過牽引計算確定是否考慮曲線阻力減緩縱坡。
8.3.3 最小坡段長度不應短于遠期列車編組長度。
8.3.4 車站站臺范圍內縱坡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地面站、高架站宜設在平坡上。地下站可根據車站及相鄰區間排水要求確定是否設置坡度。
b)當車站范圍需設置縱坡時,應設置在坡度不大于3‰單一坡道上,且豎曲線不得侵入車站站臺有效長度內。
8.3.5 豎曲線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a)相鄰坡段的連接宜設計為較小的坡度差,除相鄰坡度代數差小于5‰且設置豎曲線有困難的情況外,相鄰坡段應采用圓曲線型豎曲線連接。當平曲線半徑不大于400m時,豎曲線半徑Rv不應小于3000m。當平曲線半徑大于400m時,豎曲線半徑Rv不應小于2000m。困難地段及車站兩端Rv可減至1000m。
b)車站站臺計算長度和道岔范圍內不得設置豎曲線,豎曲線離開站臺端部和道岔端部的距離均不應小于5m。
c)兩相鄰豎曲線端的距離不宜小于40m,困難條件下不應小于20m。
8.3.6 當縱坡等于或大于30‰時,坡段連續提升高度不宜大于24m。當無法滿足該要求時,應根據車輛特性,結合故障運行能力及救援要求對坡段長度作適應性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