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學超具人氣的理財課
- 韓布偉
- 1563字
- 2020-06-28 16:52:52
前言
坐落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是美國最早的私立大學以及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員。哈佛大學培養了8位美國總統,上百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文學、醫學、法學、商學等諸多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世界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
哈佛大學誕生于1636年,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由馬薩諸塞州殖民地立法機關創建。為了紀念學校成立初期給予學院慷慨支持的約翰·哈佛(John Harvard)牧師,學校被命名為“新市民學院”。1639年3月,新市民學院更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哈佛學院正式改稱哈佛大學。
哈佛大學被外界稱為“億萬富翁的孵化器”,在《福布斯》雜志評出的培養億萬富翁人數最多的美國14所大學排行榜中,哈佛大學以擁有62名億萬富翁校友而位列第一。這些億萬富翁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對沖基金大亨肯尼斯·格里芬(Kenneth C.Griffin)、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等。
當然,從哈佛大學畢業的人不一定會成為億萬富翁,但是很顯然,哈佛大學會為你成為億萬富翁提供助力。美國媒體報道,全球有52位健在的具有哈佛大學學位的富豪。報道稱,“在世界范圍內,只有20%的富豪是通過繼承獲得財富的。另外20%的富豪則是利用繼承的一小筆財富賺得一大筆財富,如唐納德·特朗普(DonaldTrump)。有60%的富豪都是白手起家,比如比爾·蓋茨、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等。
哈佛商學院就像哈佛這頂王冠上一顆耀眼的明珠。洛克菲勒家族成員、1969—1981年任大通銀行董事長的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彭博社創始人、前紐約市長邁克爾·彭博(Michael Bloomberg)都畢業于哈佛商學院。
據說,哈佛商學院的第一堂經濟學課會教給學生兩個概念:第一,花錢有投資行為與消費行為之分;第二,每月工資必須先儲蓄30%,剩下的再進行消費。哈佛商學院的教授是這樣闡述理財實質的:“理財是為了實現個人的人生目標和理想而制訂、安排、實施和管理的各方面總體協調的財務計劃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富人的錢多,需要理財,而窮人為了實現人生理想,更需要理財。
首先,理財具有調節收支平衡的作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因為由于缺少相應的理財計劃而增添了很多個人煩惱。例如,沒有記賬習慣的人往往沒有意識到錢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過度地消費行為與投資行為失衡便容易導致各種收支問題。比如,“月光族”就是指那些因沒有制訂合理的理財計劃,導致每月入不敷出的群體。
其次,理財可以幫助人們緩解生活壓力,減輕生活負擔。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偶爾有緊急情況發生的時候,人們就會急需用錢。有些人從來都不做理財計劃,每個月都處于過度消費的情況下,生活備用金也幾乎沒有。當有緊急情況發生,急需用錢時,就會為了籌錢而心力交瘁。理財的意義,并不只是錢生錢,還可以避免有錢時為了行樂而一舉花光。通過理財,我們會知道如何進行收益最大化的資產配置,迎刃有余地解決生活中用錢的窘境。
再次,理財可以幫助財富增值。理財包括投資,如果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就可以通過固定收益獲得一筆額外收入,推動我們追求財富的夢想。當前的理財產品五花八門,如何選擇理財產品需要結合自身的需求。比如,股票具有投資風險大、收益高的特點,適合心理強大的投資者;互聯網金融P2P網貸具有收益高、風險可控、低門檻的特點,適合穩重、頭腦精明的投資者。
最后,理財可以防范風險。很多投資者都會因為盲目跟風投資犯下重大錯誤,看見他人獲利就跟進投資,夢想一夜暴富。然而,很多人因此栽了跟頭,損失重大。所以,理財的正確順序應該是“先有理財,后有投資”。如此可知,理財是投資者的“風險防火墻”。投資者需先制訂合理的理財計劃,再進行投資。比如,在投資高風險項目時,用低風險項目作為打底,降低投資風險。
理財既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社會實踐。不管貧窮還是富貴,理財可以讓每一元錢發揮它應有的價值。讀者看完本書后,對自身的理財觀以及理財方法也許會有新的感悟。
作者
201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