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幾歲必須要知道的1000個心理學常識(圖解案例版)
- 匯智書源
- 1830字
- 2020-06-28 16:55:16
四、為什么許多人上QQ卻喜歡“隱身”
QQ作為一種即時免費的聊天工具被很多人所喜愛,但是許多人即使在線也喜歡裝作“我不在的樣子”。是什么心理支持這些人變成了“萬年潛水員”呢?為什么點亮頭像對于他們來說會不舒服呢?
(一)暗處有種安全感
上QQ時喜歡“隱身”的行為有很多種原因,其中一種就是喜歡那種“我在暗處,別人在明處”的感覺。將自己“隱身”在暗處,有一種可以窺視其他人,但其他人卻看不到自己的安全感。這種感覺讓人覺得自己的隱私受到了保護,避免了將自己暴露在眾人視線中的緊張和不安。

熟悉張維的人都知道,她的QQ永遠是灰色的,并不是說她從不在線,而是即使在線也是“隱身”狀態。“我習慣了QQ“隱身”,也習慣了這種沒事兒深度潛水、有事兒出來冒個泡的感覺。只要我的頭像亮了我就有一種被圍觀的焦慮感,會覺得尷尬和緊張,這種感覺令我坐立不安,“我理解不了那些上QQ不“隱身”的人,感覺他們做什么大家都會知道,就像在大街上裸奔一樣。”
心理解讀
依靠暗處來尋找安全感是一種羞怯的、自我封閉的心理特征。這種人通常對自己缺少自信,與人交往時也常常會覺得緊張和不自然。
想要消除這種羞怯心理,首先,要克服自卑感,增強自信心。要讓別人承認自己,必須先得到自己的承認。不要對別人如何評價自己太敏感、太介意,要學會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自問一下:“我真的就這么見不得人嗎?”“我真的不能像他人那樣交談、處事嗎?”如果不是這樣,你就無須為此擔心;如果真是這樣,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今后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改進上即可。
其次,去除心理上的孤獨感。把自己融入你所在的環境中,相信自己可以在所處的環境中找到朋友。勇于把自己暴露在陽光下,讓更多的人認識你、了解你、喜歡你。
最后,多參加社交活動,千萬不能采取回避態度,要在實踐中掌握克服羞怯心理的有效方法。不要下意識地把自己藏起來,要努力提高自己社會交往和開放自己的意識。在社會交往中確認自己的價值,實現人生的目標,成為生活的強者。
(二)“隱身”是你為沉默打的掩護
我們不得不說,“隱身”為沉默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當我們不想說話時,可以用“隱身”的方式裝作自己不在線,這樣就避免別人講話而自己不回復所產生的人際風險。然而人際關系是需要維護的,QQ也正是這種維護關系、拉近距離的工具。一味地回避交流、拒絕溝通,只會讓你的人際交往越來越被動。
王銳平時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在QQ上也同樣很少說話。老朋友與他聯系、新朋友與他聊天,他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往往是寒暄幾句就不知道接下來要說些什么了。這種情況使他感覺很尷尬,慢慢也就不聊天了。他將自己的QQ設置為一登錄就自動“隱身”,除非重要的事,否則即使有人給他發消息,他也當沒看見。
心理解讀
很多人說起自己“隱身”的原因都是怕別人打擾,其實這只是逃避交流的借口。這種行為源于自己對同步交流的焦慮感。
想要擺脫這種交流焦慮感,首先要學會放松。并不是所有聊天都要圍繞工作,和醫生聊開刀、和商人談生意只會讓對方把你當作“無聊分子”,談話自然無法進行下去。比如,哪里新開了一家餐廳、什么地方最適合度假這類話題都是很好的開場白。
“沉默是金”在交際場合根本行不通,并且不禮貌。你以為你“隱身”了別人就會發現不了你在線,但是時間長了你的冷落一定會被別人察覺。你在線時如果遇到別人的交流邀請,如果時間允許就盡量不要回避,勇敢地面對,即使不知道聊什么也要有所回應,哪怕只是發幾個表情也能體現你友好的態度。
(三)上線是為了打發時光,“隱身”是為了躲避失望
有的人每天的大多數時間都在線,但是從來都是“隱身”,不是他們不喜歡與人溝通,而是害怕自己上線后卻不被重視,沒有人來找他們聊天。于是選擇了“隱身”這樣一個“掩耳盜鈴”的方法來安慰自己,告訴自己:大家不找我是因為找不到我。
心理解讀
人類是群居動物,有互相傾訴、交流的本能需要,當這種需要無法在現實中滿足時,許多人就會寄希望于網絡。所以有專家稱:“社交網絡就是為孤獨而生的。”因為忍受不了孤獨,所以頻頻上QQ時發現QQ上也沒有什么人找,于是就接著感受更深的“無存在感”。為了平衡內在和現實的矛盾,即產生了產生了折中的辦法——隱身QQ。
選擇隱身求得的心理平衡是對大腦的一種欺騙:不是別人不找我,而是我不想被別人找。然而這畢竟是治標不治本的,想要解決內心的孤獨感,必須尋找其他方式充實自己空虛的內心。寫日記就是很好的抒發情感的方式,也可以適當地增加戶外運動,多閱讀一些有意義的書籍、報紙、雜志,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實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