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盤點:中國歷史上的歷次北伐

“北伐”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經常被提起的詞,一般指歷代南方政權試圖統一北方的行動。不過,歷史上的北伐多以失敗告終,其原因相當復雜,朱元璋的北伐卻是成功的。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一次著名的北伐。

一、東晉祖逖北伐

東晉政權剛剛建立之時,流亡到南方的北方人為了恢復家園奮起北伐。北伐人物首推祖逖,當時,東晉皇帝司馬睿并無北伐志向,他聽了祖逖意欲北伐的言論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但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而且不提供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

祖逖帶領自己的私家軍隊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于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兵器,又招募了兩千多人,然后繼續前進。

經過4年多的苦戰,祖逖率領的北伐軍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后趙石勒不敢揮兵南向。

太興四年(公元321年),正當祖逖抓緊練兵,準備進軍河北時,東晉朝廷派戴淵都督北方,并扼制祖逖軍后路。同時東晉統治者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內斗。這些情形,使滿腔熱忱的祖逖憂憤成疾,病死軍中。祖逖北伐功虧一簣,北方領土也被后趙石勒占據。

祖逖畫像

二、東晉桓溫北伐

東晉權臣桓溫為了建功立業、樹立自己在朝庭中的威信,也進行了北伐。

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他率軍入蜀,滅了氐人李氏的漢國,聲威大振。后來他曾三次北伐。第一次是在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他親率步騎四萬余人,接連擊敗氐族的苻健軍,直抵灞上(今陜西西安東)。當地人民喜迎官軍,史載“持牛酒迎溫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圖今日復見官軍!’”。但桓溫因軍糧不繼,未能攻克長安,退返襄陽。

第二次北伐是在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桓溫擊敗羌族貴族姚襄,收復洛陽。桓溫向晉穆帝建議還都洛陽,又建議自西晉末年南遷的土庶人等,一律返回故鄉。但上自皇帝下至達官貴人,均安于江南一隅,不愿北還。桓溫的建議未被采納。后來桓溫返回江南,洛陽和其他已恢復的土地又相繼失掉。

第三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溫率步騎五萬人大敗前燕軍,進抵枋頭(今河南浚縣)。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斷了晉軍的糧道,桓溫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晉軍遭到前燕名將慕容垂騎兵的追擊,死傷三萬人。

三、東晉劉裕北伐

東晉末年,北府將領劉裕控制朝政。占據山東地區的鮮卑慕容氏南燕政權,此時乘東晉衰亂之際屢次侵擾東晉邊境。

義熙五年(公元409年)二月,慕容超擄掠淮北,劉裕興兵北伐。四月,率水軍從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峴(今山東沂水北穆陵關),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廣固(今山東益都西北),收復青、兗兩州,追獲慕容超,將其斬首于建康。九年(公元413年),西攻譙縱,收復巴蜀。十二年(公元416年)后秦主姚興病卒,子姚泓繼立,兄弟相殺,關中擾亂。

劉裕乘機率大軍分兵四路北伐后秦,進攻關洛。途經黃河,擊敗北魏軍。次年進克洛陽,至潼關,命大將王鎮惡直趨長安,姚泓投降,后秦亡。晉軍收復長安,在少數民族統治下達百年的漢族百姓紛紛響應。這時留在朝廷坐鎮的尚書左仆射劉穆之病故,劉裕怕政權旁落他人之手,便留次子劉義真鎮長安,王修、王鎮惡等率兵萬余輔佐,自己倉促返回建康。

劉裕畫像

長安留守軍內訌,夏主赫連勃勃乘機奪取關中。劉義真雖被迫撤出長安,但自潼關以東、黃河以南直至青州已為南朝版圖,江淮流域得到保障,這是祖逖、桓溫經營百年所未能達到的。劉裕在朝廷中的聲望也達到極點,進而實現禪代,建立宋政權,取代了東晉。

四、宋文帝劉義隆元嘉北伐

劉宋先后于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和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兩度大舉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軍趁春夏雨季北進,并迅速攻占黃河沿線的重鎮,然后沿河列戍置守,元嘉七年占領河南后還設立了河南四鎮;但是等到秋高馬肥的時節,北魏鐵騎南下,沿河的防御便很快崩潰,所以兩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

因宋文帝的年號為元嘉,故這場大規模北伐被稱為“元嘉北伐”,又因為此戰中,拓跋燾兵臨長江北岸的瓜步山,所以也叫“瓜步之戰”。后世大詞人辛棄疾曾作《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內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之句,說得正是這段千古教訓。

陳慶之畫像

五、南朝梁武帝時期陳慶之北伐

南朝梁武帝蕭衍欲以魏圖魏,于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9年)派將軍陳慶之率7000白袍騎兵擁北魏北海王元顥北上。陳慶之率軍連克滎城(今商丘東)、梁國(商丘)、大梁(開封)、滎陽、虎牢,遂入洛陽。魏主元子攸北逃,元顥在洛陽登位。時北魏主政者為爾朱榮,爾朱榮坐鎮晉陽,遙制洛陽朝廷。

爾朱榮聞洛陽有變,當即火速南下,邊行邊部署各部迅速南下集結,然后擁魏主進兵洛陽。陳慶之扼守河陽河橋,以拒爾朱榮之軍。爾朱榮縛材為筏,渡過了黃河。元顥及陳慶之軍潰敗,元顥被殺,陳慶之逃回南朝。魏主重回洛陽。“陳慶之入洛之戰”為劉宋以后南方對北方較為深入的一次用兵,與劉宋時期的北伐一樣,其進兵也速,潰敗也速。

六、南宋高宗時期岳飛北伐

岳飛于宋紹興四年(公元1134年)擊敗叛將李成,收復襄陽;又乘勝北進,從偽齊手中收復鄧州、唐州及信陽。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岳飛自襄陽大舉北進,相繼收復穎昌(今河南許昌)、淮寧(今河南淮陽)、鄭州,又配合敵后抗金的李興收復洛陽等地。七月,岳飛在郾城大敗金元帥宗弼之軍,又在穎昌大破金兵的反撲,乘勝進至朱仙鎮(距汴京四十五里),與金軍對壘,準備渡河收復失地;由于岳飛的勝利進軍,河東、河北人民紛紛響應,襲擊金軍,斷其歸路。金人大恐,準備退回北方。

就在這時,秦檜與高宗合謀放棄淮河以北之地,與金人求和,急詔岳飛班師,岳飛被迫退兵,所復諸州再次喪失。宋高宗殺岳飛,自毀長城,也毀掉了岳飛北伐的成就,南宋以屈辱的代價換得了暫時的和平,這就是“紹興和議”。

張浚畫像

七、南宋孝宗時期張浚北伐

孝宗在經過和主和派的激烈斗爭后,決定派張浚北伐。張浚坐鎮揚州,派手下將領李顯忠和鄒宏淵北伐。宋軍初戰告捷,收復了靈壁和宿州。但金國很快在河南調集了兵力,進行反攻。因為李、鄒不和,宿州失守,接著宋軍又在符離潰敗,北伐失敗。主和派看到戰爭失敗,又重開求和論調,于是主和派開始占上風。主戰派不甘妥協,堅決作戰。

孝宗試探了金國的議和條件,覺得太苛刻,不能接受。但此時,宋在北伐失敗后,已無力再打下去了。金又乘機繼續進攻宋,宋岌岌可危。最后,孝宗答應了金國稍做退讓的議和條件,就是將完顏亮入侵后,宋收復的唐、鄧、海、泗四州還給金國;改宋對金稱臣為稱叔,將歲貢改為歲幣,數量比以前減少20萬;將秦、商二州的土地割讓給金。這就是歷史上的“隆興和議”。

八、南宋寧宗時期韓侂胄北伐

開禧二年,韓侂胄進行北伐,結果很快失敗。(“侂胄”讀作“托宙”)。北伐的失敗讓韓侂胄成為眾矢之的。他的政敵史彌遠借此與主和派和反韓派結盟。而金人又以殺韓侂胄作為和談條件之一。開禧三年十一月三日,史彌遠等在楊皇后支持下,偽造密旨,將韓侂胄殺死,并將他的人頭函首送到金國。

金國人對韓侂胄的態度令人尊重,他們將韓侂胄的首級予厚葬,并給了一個恰當的謚號“忠謬侯”,稱其“忠于謀國,謬于謀身”。意思就是,他為國家考慮得太多了,對自己考慮得太少,這個評價是公道的。

九、明朱元璋北伐

朱元璋北伐作為歷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北伐,實在應該大書特書一筆。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北進,明軍在攻占山東之后,即向西旋轉,攻取河南,西抵潼關,阻關中之軍東出,然后進軍河北,攻元大都。大都既下,再逐山西擴廓帖木爾,進軍關隴、巴蜀,最終統一天下。

朱元璋畫像

北伐之前,朱元璋已確定其北伐方略:“吾欲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振動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樞。天下形勢,人我掌握,然后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而克。既克其都,走行云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卷而下矣。”(《明史》卷二太祖本紀)

朱元璋開創了歷史上由南到北統一天下的先河,不愧為我大明朝的開國之君。

十、太平天國林鳳翔、李開芳部北伐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金田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1853年3月19日太平軍占領南京,改南京為天京。定都天京后派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元等率兩萬多人北伐。1853年5月北伐軍從揚州出發,經安徽、河南等地,進入直隸,逼近天津,咸豐帝宣布京師戒嚴。八月北伐軍進攻天津失利。

1855年3月林鳳祥在連鎮突圍被俘。4月3日在北京就義。李開芳退守山東茬平馮官屯。被俘后被押解北京,6月11日被凌遲處死。太平軍北伐,孤軍遠征,長驅六省,雖為精銳之師,但后援不繼,終不免全軍覆沒。北伐的廣大將士英勇奮戰,震撼清朝心臟地區,牽制大量清兵,對南方太平軍和北方人民的斗爭客觀上起到了支持作用。

徐達將臺

十一、國民政府北伐

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國民政府先后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軍閥,在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后,基本實現了全中國的統一。

知識鏈接

張浚

張浚(公元1097~1164年),字德遠,世稱紫巖先生。漢州綿竹(今屬四川)人。南宋名相、抗金名將、民族英雄、學者,西漢留侯張良之后。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登進士第,歷樞密院編修官、侍御史等職。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提出經營川陜建議,出任川陜宣撫處置使,在川陜三年,雖于富平之戰中大敗,但張浚訓練新兵,任用賢人,江淮也賴以安寧。后除同平章事兼知樞密院,都督諸路軍馬。部署沿江、兩淮諸軍為防御計,并謀求北伐,于淮西軍變后引咎求罷。秦檜及其黨羽當權時,被斥十多年。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帝完顏亮率大軍征南宋,張浚再獲起用。宋孝宗即位后,除樞密使。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封魏國公,督師北伐,初戰告捷,收復宿州(今安徽宿州市)等地,后因將帥不和,于符離戰敗。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病卒,葬寧鄉,贈太保,后加贈太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英县| 呼伦贝尔市| 景泰县| 富平县| 岳普湖县| 巴彦县| 惠水县| 商洛市| 壶关县| 浦东新区| 长岭县| 克什克腾旗| 大宁县| 交口县| 延安市| 聂荣县| 鹰潭市| 延庆县| 汉川市| 绥滨县| 时尚| 武汉市| 故城县| 普兰店市| 乌海市| 高州市| 武宁县| 崇信县| 四平市| 孟州市| 伽师县| 平邑县| 德令哈市| 菏泽市| 永昌县| 定襄县| 北宁市| 开封县| 岱山县| 枞阳县|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