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能為王:如何有效捕捉市場機會與牛股
- 胡勝華
- 2045字
- 2020-06-19 10:37:59
3.3 機構,是狼還是羊
與散戶同時活躍在資本市場的還有機構,在西方成熟市場,機構有相當的話語權,占據絕對地位。而在中國資本市場,對于機構有著較為兩極化的判斷。
在熊市,它們與散戶一樣,未能逃脫被宰割的命運;在牛市,它們如狼似虎,戰績赫赫。
3.3.1 蹭獨食與大鍋飯
如果一只股票,只有一只基金入駐,那么,這只股票或有大表現,這是吃獨食的緣故。另一個原因,只有一家機構建倉的股票,機構會不斷加倉,其他機構也會加入其中,因為不斷有機構建倉買入,股價自然水漲船高。十大流通股東從無到有的過程往往也是股價上漲的過程。
相反,如果一只股票基金眾多,十家流通股東全是機構的影子。那么,這類股票難有大作為,甚至連指數都跑不贏。機構云集,漲起來困難,游資往往敬而遠之。股票一漲,便有“叛徒”出現,往往會有拋售壓力。機構眾多的股票,屬于基金重倉股,股價一上漲,就會有基金開始減倉,從而影響股價。
如果某只股票,除了自然人,無機構進駐,且公司基本面并無大礙,股價處于近幾年低位,那么,它有成為牛股的潛質。機構總是在幾千只股票中尋找建倉機會,如果一只股票已經入駐了太多基金,它們總是試圖挖掘那些鮮有機構介入的股票,此時,所謂三無概念股倒成為“香餑餑”。
隨著機構入駐增多,股價也節節高升,此時,機構有拋售的沖動,這不是好的建倉價位,而是較好的賣出時機。
如圖3.2所示,安碩信息作為2015年的明星高價股,從2014年4月28日的低點27.17元,到2015年5月13日的高點474元,一年時間股價漲幅高達17.45倍。通過研究近一年來安碩信息的十大流通股東,可以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機構也有散戶思維,當股價處于低谷時,根本沒有任何機構去抄底,隨著股價上升,開始陸續有機構進駐。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安碩信息開始瘋狂之時,機構占據了十大流通股東。

圖3.2 安碩信息
3.3.2 機構魔咒
盡管機構們也會犯錯誤,但是,他們的專業度與視野,是散戶投資者望塵莫及的。因此,對于機構們的持倉情況有必要去了解,由于公布報表的時間與他們實際建倉的時間相去甚遠,這個時間差也必須引起重視。
比如公布年報,即12月31日之前四季度的機構情況,但也要等到3月以后才披露,披露之時離機構們建倉之時至少有兩個月的時間。如果公布之后,股價并未大漲過,對于我們就具有較強的參考價值。如果公布報表之后,股價早已漲上天花板,那么,機構們可能早已逃之夭夭。
牛市行情,特別是指數行情,大多數投資者很難跑贏指數,經常出現賺了指數虧了錢的現象。
那么,在牛市行情中,有什么法寶戰勝市場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關注基金前十大重倉股,因為基金重倉股在牛市中業績表現較為優異。你可以直接買進基金重倉的前十只股票,這樣可以節省研究的時間。
盡管前面說到報表有時間差,但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變化較小,相對比較穩定,它不像題材股,資金入駐時間短,換股頻繁。根據前一個季度的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也能大致知道下一季度的重倉股。
如圖3.3所示,2014年以來,股市暴漲,其中,上證指數取得36.84%的漲幅,深成指數為36.31%,創業板當季表現較差,跌幅為4.49%。

圖3.3 2014年第4季度基金前十大重倉股與各指數漲幅對比
基金十大重倉股中,僅有兩只跑輸指數,其他全部跑贏指數。其中,招商地產以114.73%的漲幅高居榜首。地產股表現好于其他股票,保險股漲幅好于銀行,周期性股票漲幅大于非周期性股票。
牛市行情,可以關注地產與保險,它們的表現好于其他股票周期性股票。要回避帶有防守傾向的消費類個股。
如果遇上熊市,基金重倉股將是投資的“魔咒”,它們的跌幅往往也大于指數。
由于牛市周期性股票表現優于非周期性股票,熊市則剛好相反,防御性較強的消費、醫藥表現較為抗跌。
機構們的哪些行為,可能成為市場的反向指標呢?
一般來講,機構們推薦越多的股票,多半不是牛股。好股票不會讓太多人知道,往往會自己悄悄買進,漲到目標位,才開始強烈推薦。
券商的研究報告,可以參考,但不要迷信,寫研究報告的人,也會有書生氣十足的,甚至剛從大學畢業的博士生,僅憑上市公司的數據完成一篇近乎學術文章的研究報告。這樣的研究報告,還不如多去跟企業相關人員打交道,獲取第一手材料。市場永遠是動態的,連上市公司的老板們都對未來充滿迷茫,何況一介書生呢?
研究報告都只寫上市公司的前景,幾乎都是買入與推薦評級,試想想,如果寫一份報告,就是讓大家賣出股票,那么研究員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基金對熱點的把握有時呈散戶化傾向,比起游資的嗅覺相距甚遠,往往具有滯后性,熱點主題投資炒作已經結束,相關主題基金匆匆發行。經過2014年下半年以及2015年第一季度的大幅炒作,一帶一路題材早就出現泡沫,個別股票已經嚴重透支股價,然而,到了2015年5月中旬,還有不少基金公司發行一帶一路主題基金,如安信一帶一路、鵬華一帶一路、中融一帶一路。
基金倉位在幾年前也曾成為頂與底的“魔咒”,當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在90%以上時,大盤調整的概率較大。當股票型基金平均倉位在70%以下時,大盤反彈的概率較大。由于產業資本的崛起,基金整體規模占滬深兩市的比重較小,失去歷史上曾有的話語權。不過,它們的倉位情況在一定時期仍然是市場重要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