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全防護百事典
- 吉林省全民閱讀活動民生讀本編撰委員會
- 4字
- 2020-06-19 18:13:29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安全生活
城市救助的含義和原則
城市社會救助,是指國家對由于各種原因而陷入生存困境的城市公民,給予財物接濟和生活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標準的制度。它在歷史上主要表現為臨時救災濟貧活動,直到現代才成為一種經常性的社會保障事業。社會救助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的社會保障目標。
進入城市以后,由于各種原因無法找到工作、基本居住條件無法得到保證的時候,可以到當地救助部門申請救助。
城市救助的原則:
實施救助時體現自愿原則,政府會盡全力幫助其渡過難關。如果不愿意接受救助,政府也不會強迫。如果受助人員自愿放棄救助,救助站不得限制。
至于沒有向救助站求助的流浪人員,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時,應當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對其中的殘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的人,要引導、護送到救助站。
在救助的時候,涉及民政、財政、公安及衛生等部門,各部門須保障職責的落實。比如救助站將站內患傳染病或者為疑似傳染病的病人送到當地具有傳染病收治條件的醫療機構治療,要采取必要的消毒隔離措施;提供符合食品衛生要求的食物;提供符合基本條件的住處;幫助與其親屬或者所在單位聯系;運輸單位對救助站發給的乘車憑證驗證后要準予受助人搭乘相應的公共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