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力量
在這個幾乎都是黑人的居住區,沒有人不認識她。她是個白人女作家,不是和他們住在一起,而是住在前面三英里處。這兒有個偏僻小站,公交車每兩小時才來一趟,而且這些公交車司機們都有一種默契,有白人才停車。這個女作家的住處前面也有一個車站,可是為了讓這里的黑人順利地坐上公交車,她每天堅持走三英里來這里上車。
一個沒有太陽的冬日早晨,刺骨的寒氣悄悄地滲進候車人的骨髓,等車的黑人時而翹首遠方,時而抬頭望著哭喪著臉的天空。突然,人群騷動起來,車來了,一輛中巴正不緊不慢地開了過來。奇怪的是,人們仍站在原地,仍在翹首更遠的地方,他們似乎并不急于上車,似乎還在企盼著什么。原來,她還沒有來。這時,遠方隱隱約約出現了一個身影,人群又一次騷動起來。是她!她走得很急,有時還小跑一陣,最后,黑人們幾乎是擁抱著將女作家送上了車。她天天如此,風雨無阻。
因為她的心中有愛,一切都會純如天然。女作家正是因為這種愛的力量,才會如此自然地做著他人覺得不可思議的“難”事。
如果一個人能夠用愛心無償地給予別人服務和幫助,他的生命一定閃爍著光彩,充滿著喜悅和快樂。我們都不是偉大的人,但是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來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情。
沉寂的兩分鐘
他是這所中學最富經驗也是最受敬仰的一位老教師。曾經聽人講過他的一件事情,聽后感慨萬分,對這位長者倍添崇敬之情。
那是一次學校開展的教學觀摩活動,旨在促進老師之間的教學交流和提高教學水平。在他的觀摩課上,臺上老師談吐自如,臺下學生應答如流,靈活自如地引導、點題、穿插,再加上一些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使那堂課程進行得嚴謹而又渾然一體。
接下來是隨意提問。被點到的學生回答很好,老師稍一點撥,理想的答案就順口而出。當他又點到一個學生的時候,一個胖胖的女同學站了起來,站起來的時候身體似乎在微微顫抖,臉紅紅的,卻不說話。當時屋子里靜極了,分明能聽到每個人的呼吸聲,大家的眼睛都聚集在她的身上,只見她的喉頭動了動,卻沒有發出聲音來。一堂優秀的公開課因此而略顯瑕疵。然而老師并沒有及時讓那個學生坐下,以結束這個尷尬的場面。時間在一點一點地過去,就在我們感覺場面幾乎窒息的時候,再看向那個學生,發現她好像平復了一些,緩緩地開口了。大家一下子松了一口氣,她一字一頓地回答老師的提問,回答非常到位,老師很是滿意,點著頭,給了她一個溫暖的微笑,然后讓她坐下了。
后來談起課堂上的這件事情,他說:“她有些輕微的口吃,一直生活在自卑的陰影里,以致形成了膽怯和孤僻的性格。她是個女孩子,自尊心就會更強。是的,在這樣的觀摩課上,誰也不想讓這種情況出現。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她一定很著急,越是著急,越是說不出話來。然而,恰恰是這樣一個場面,對她是多么的重要,如果當時我斷然讓她坐下了,她失去的將是下一個在大庭廣眾面前開口的信心和勇氣,比起我的課來,一個生命的成長似乎更重要。所以,那一刻,我寧愿為她等待兩分鐘?!?
有多少老師、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像他這樣細心地呵護那一顆顆怯懦和脆弱的心靈,那是對生命尊嚴最真摯的仰望。尊嚴無價!面對他人脆弱易碎的尊嚴,有時,無聲的呵護更勝過千言萬語,比如,那沉寂的兩分鐘。
最美的名字
在震撼中國、震撼世界的那場唐山大地震中,許多人在承受巨大災難的同時,更感受到人間濃濃的愛。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一個叫秦玲玲的小女孩,兩歲的時候發燒住進唐山市兒童醫院,不幸遇上了大地震。陪床的媽媽當時就被坍下來的一塊樓板奪去了性命。她和兩個阿姨被埋在廢墟下面。一開始,可憐的小女孩不停地哭鬧,喊著要媽媽,但很快就哭不動了。兩個阿姨輪流抱著她,她們在那被廢墟阻斷的狹小空間里,相互偎依著,企盼災難快點過去,好將她們救出去??粗傺僖幌⒌男∨ⅲ瑑蓚€阿姨心急如焚,她們試著往孩子的嘴里滴了些尿液,可那個孩子說什么也不肯咽,全都吐了出來。“這孩子的命怕是保不住了?!币粋€阿姨傷心地說。“是啊,哪怕有一滴水潤潤這小可憐的嘴巴也行啊?!绷硪粋€阿姨也絕望地說。突然,這個阿姨被自己的話提醒了,她俯下身子對著小女孩的小嘴喂了一點唾沫,另一個阿姨也在冒煙的口腔中艱難地積存了一點唾沫喂給了她……六十多個小時過去了,她們終于被解救出來。為了記住自己是怎樣過來的,這個“吃唾沫”的孩子從此改名叫秦沫沫。
在生死關頭,這是一種比甘露更為無私的滋潤,一種比乳汁更為偉大的喂哺……正是這兩位阿姨的善良和愛心挽救了這個弱小的生命。愛的努力能使社會變得溫暖,愛的耕耘能使荒原變為綠洲。當把真誠、善良、賜惠這些愛的因素變為熾熱的能量的時候,世界將會更加美好。
生命的意義在愛人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美國一位大學教授和他的學生來到黑人貧民窟搞調查,其中有一個課題是預測該地區的250名黑人孩子將來的前途。學生們認真地做著報告,幾天后,這份報告的結果出來了,但它令教授憂心忡忡。學生們在報告中預測,這250名黑人孩子將來無所作為,只能成為社會的負擔。
30年后教授去世了,他的一位同事從他的檔案中發現了這份報告。這位同事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來到了當年的貧民窟。他看到,事實并不像報告的結論那樣令人沮喪,相反,發生的一切讓這位同事佩服得五體投地。原來接受調查的250名黑人孩子中,除了18人離開故土,無最新消息外,其余的232人都成就斐然,他們當中有的成為了銀行家,有的成為了大律師,有的成為了企業家,有的成為了著名影星。
教授的同事逐個采訪了這232人,追問他們何以能成功。這些人說的最多的是:“我們應該感謝我們的小學老師。”同事費盡周折找到了那位小學老師,此時,她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說話不太清楚,可是有一句話同事能聽懂“我愛這些孩子?!?
這個故事讓人想到了英國偉大的詩人羅杰斯生前和朋友們談得最多的一個話題。一個女孩子人見人愛,有人問她:“為什么大家都這么喜歡你?”小女孩天真地說:“我猜,大概是我愛每一個人的緣故吧?!?
生命的意義在愛人。我們做人到底擁有多少成功和快樂,取決于我們付出了多少愛,又有多少人在愛著我們。
飄動的紅紗巾
他年輕時是一名火車司機。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他已兩鬢斑白。在他七十壽誕的家宴上,他給我們講了他和一個“瘋女人”的故事。
在他參加工作剛滿一年的時候,他的師傅因公殉職。師母是一個農村婦女,生性內向,意外的打擊使她更加沉默寡言。為了照顧她的生活,車站安排她當清潔工。于是,人們看見了一個整天不停掃地的機械而麻木的身影。而且,每當夕陽西下,人們都可以看見她站在丈夫遇難的山坡上,向丈夫生前開過的火車拼命地揮舞著一條紅紗巾。人們猜測她受刺激太深,神經已經錯亂。
就在這名火車司機光榮退休的歡送會上,“瘋女人”破門而入,恭恭敬敬地向司機深深地鞠躬。在人們疑惑的目光中,“瘋女人”從衣袋中鄭重地拿出一條火紅的紗巾,專注地系在了這名火車司機的脖子上,然后操著濃厚的鄉間口音對大伙說:“也許大家不知道,如果沒有他,沒有這條紅紗巾,說不定我就隨著孩子他爸走了,就是他和這條紅紗巾使我堅強地活了下來。記得在孩子他爸剛走時,我覺得天都塌了。我總覺得孩子他爸沒有走遠,總有回來的時候。于是,我就拿著結婚時孩子他爸給我買的這條紅紗巾,天天叫他回家。我每次揮動紗巾時,都看見他跟我揮手打招呼。這就更堅定了我的信心,發誓一定要把他等回來。我就這么天天地盼啊,一天一天地等啊,一等就等了三十年??!我知道每天都是你在給我打招呼!三十年啊,真難為你了!你就是俺的救命恩人呀!”
這名火車司機說,其實剛開始時,他完全是憑著一份同情心在安慰師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深深地被師母對師傅的那一份執著和真愛打動了。于是,每天和師母打招呼就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儀式。
是的,有時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小小舉動,說不定會影響別人的一生。讓我們做一輪明月吧!每當皓月當空的夜晚,既照亮了星空又美麗了自己!
她們之間
不知何故,此次看腦神經科的人特別多。一大早來掛號,卻已排到第一百多。等候的時間,足夠讓一個人煩躁到極點。然而此時……
一位中年婦女推著輪椅匆匆趕至??戳碎T診室上亮出的號碼燈,說一聲“糟糕。號已經過了”,隨即叩著診室的門,未等應門,自己便進去了。
當她報到完出來,長長地吐了口氣,還把松散的頭發往后攏齊,把暫停在通道的輪椅推向角落。她弓著身和輪椅上的老婦低語。老婦的鼻孔垂下一條胃管,肥短的身子塞滿了座椅,樸實的衣著干凈而整齊。她雙手擱在把手上,眼睛緊閉,根本不理會外界的干擾。中年婦女不斷對她說著話。她沒有任何反應,幾乎任性得有些霸道。
中年婦女耐心十足,像哄孩子般在老婦臉頰上撫摸、逗弄,輕輕地跟她說著話。一會兒又握了握她蒼白的雙手,似乎擔心醫院的冷氣會使她凍著。這些關心的動作,仍舊沒有打動老婦的心,看得我都有點替中年婦女打抱不平。
這時,中年婦女把老婦擁在懷里,讓她的頭舒坦地靠在腰腹間。片刻后,她搖動老人家,見她無動靜,便把老婦的臉捧住,用自己的額頭抵住她的額頭,磨蹭起來。終于輪到她們看診了,中年婦女在老婦嘴角親了一下,然后推動輪椅……目送她們,當門關上時,我的視線突然“落單”了。極目張望,幾位同是坐輪椅的患者,照顧的人和病人同樣冷漠,其他人的神情不是茫然,便是無奈。
中年婦女對老婦的親昵舉動,更緊緊扣住我的心弦。這么溫馨的場面,是來自怎樣的關系?看護?媳婦?女兒?
當她們推門出來時,老婦雙眼已睜開,嘴角微微上揚,顯得精神奕奕?!澳銊偛潘煤锰?。怎么叫都叫不醒?!敝心陭D女的口氣略帶調皮。老婦笑著,露出靦腆的歉意。原來,被我認為刁蠻難服侍的老婦,只是我的誤測。
我陪丈夫看診完,已是中午時分。當我推著輪椅走過醫院休息室時,發現她們尚未離去。中年婦女正替老婦按摩,而老婦聚精會神地看著電視。
電視播放著宣傳廣告:“目前社會上,每五個老人,就有一個缺乏照顧者……請加入我們,幫助他們?!贝藭r我正經過她們身邊,中年婦女轉過來向我一點頭,笑問:“你們看完啦?”我隨即含笑回答:“是的,要回家了。”我不由抓住這機會問她一下:“那是你媽媽?”“不,我是義工,我只見過她兩次面。”一路上,我為之喟嘆良久……
用行動奉獻一份愛意給天下的弱者,你的生命價值便得到了延伸;用你的目光呵護道旁的每一株無名小花,你的生命就是原野上的一株大樹;用你的心靈去感應樹上的每一片綠葉,你的生命從此便獲得了安寧與清靜。
生命的幽香
同學的記憶深處有這樣一個最溫柔的故事。
當時,他的家里很窮,為了省電,他每天晚自習后十一點鐘才回家,學校的大門也是在他走后一段時間才緩緩地關上。他一直以為大門是要到那個時候才關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從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鎖在校園里過了一夜,他才知道學校大門是十點鐘就關的,而原來關門的老大爺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時他才明白,老大爺一直在默默地為他開著方便之門。當他流著淚買了一大堆禮物去看望老大爺時,老大爺已經去世了……
每每回憶至此,他的眼睛都是濕漉漉的,為了那個默默行善的老人。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個人,在為我們開著方便之門,他們悄悄地釋放著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他們的生命不張揚,卻為我們帶來生命的幽香。
生命的再現
路易斯·勞斯是星星監獄的典獄長,那是當時最難管理的一個監獄。可是二十年后勞斯退休時,該監獄卻成為一所提倡人道主義的機構。研究報告將功勞歸于勞斯,當他被問及該監獄改觀的原因時,他說:“這都是由于我已去世的妻子——凱瑟琳,她就埋葬在監獄外面?!?
凱瑟琳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勞斯成為典獄長時,當年,每個人都警告她千萬不可踏進監獄,不僅因為那里是很危險的地方,而且對孩子的成長會有非常不好的影響。但這些話攔不住凱瑟琳!第一次舉辦監獄籃球賽時,她帶著三個可愛的孩子走進體育館,與服刑人員坐在一起。她的態度是:“我要與丈夫一道關照這些人,我相信他們也會關照我,我不必擔心什么!”
一名被定有謀殺罪的犯人瞎了雙眼,凱瑟琳知道后前去看望。她握住他的手問:“你學過點字閱讀法嗎?”“什么是‘點字閱讀法'?”他問,于是她教他閱讀。多年以后,這人每逢想起她的愛心時還會流淚。凱瑟琳在獄中遇到一個聾啞人,結果她自己到學校去學習手語。許多人說她是耶穌基督的化身。在以后的十八年間,她經常造訪星星監獄。
后來,她在一樁交通意外事故中逝世。第二天,勞斯沒有上班,代理典獄長接替他工作。消息立刻傳遍了監獄,大家都知道出事了。接下來的一天,她的遺體被放在棺木里運回家,她家距離監獄不遠。
代理典獄長早晨散步時驚愕地發現,一大群看來最兇悍、最冷酷的囚犯,竟如同牲口般齊集在監獄大門口。他走近去看,見有些人臉上竟帶著悲哀和難過的眼淚。他知道這些人愛凱瑟琳,于是轉身對他們說:“好了,各位,你們可以去,只要今晚記得回來報到!”然后他打開監獄大門,讓一大隊囚犯走出去,在沒有守衛的情形下,走幾里路去看凱瑟琳最后一面。結果,當晚每一位囚犯都回來報到,無一例外!
愛人者,人恒愛之。愛把溫暖和幸福帶給親人、朋友、家庭、社會、人類。愛有永恒的主題,持久的構思,多彩的內容。我們不能看到罪惡,就否定這個世界沒有愛,就像不能看到礁石就厭惡海洋,看到死亡就否定生命一樣。富有愛心的人,不但自己的生活充實快樂,而且能感染別人。你富有愛心,雖然可能并不富有,沒有高貴的地位,沒有顯赫的聲名,沒有令人艷羨的財產,但是在精神上,你卻是天使。
傳遞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