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做人不能太實在,凡事要多長一個心眼(2)
- 做人有心機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 陳榮賦 林墨敘
- 3288字
- 2014-01-22 15:59:34
為人處世要留一點心機
顯規則告訴我們,做人要老實安分,不要惹事生非。老實沒錯,人人都希望別人老實,喜歡和老實的人相處交往,因為和老實的人相處比較安全,老實的人寧愿自己吃虧也不愿意別人吃虧,老實的人從不算計別人。周恩來毫不吝嗇地夸贊“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就是最老實的人”。不僅是周恩來,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把老實作為君子必守的一道準則。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一旦過了火,事情就走向了反面。老實可以,但太老實就要不得了。太老實是一種木訥,一種保守,一種頑固,太老實的人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道規劃自己的人生,太老實的人只知道按部就班地生活,沒有創新沒有突破,從來不去想要主動干什么,只知道按照別人的吩咐去做事情,甚至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這樣的人,一生能有多大的成就?太老實的人一生都處于被動中,也注定一生都會平庸,不是沒有機遇青睞他,而是機遇來到他的面前他也看不見,更不用說主動去創造機遇了。
上帝告訴一個老實人,他將有機會得到巨大的財富,并在社會上獲得卓越的地位,還能娶到一個漂亮的妻子。
老實人信以為真,放棄了所有的努力,開始等待神仙給他的承諾。
可是這個老實人終其一生也沒有等到這個承諾的實現,他始終一無所有。
當這個人死后,就去質問上帝:“你為什么要騙我?你說給我一切,可我等了一輩子卻什么也沒有等到。”
上帝回答他:“我只承諾過要給你機會得到財富,一個受人尊重的社會地位和一個漂亮的妻子,可是由于你的等待,你讓這些機會從你身邊溜走了。”
這就是太老實的人,機遇站在他的面前他都不知道,非得有人親自告訴他:“這是機遇,快抓住!”太老實的人沒有主見,總是根據其他人——父母、親人、朋友的意見,選擇他們的職業和生活方向。尤其是當別人一再重復自己的意見時,老實人就更難以拒絕。于是,很多太老實的人選擇了一條不屬于自己的路,可想而知,在這條路上他能夠走多遠呢?
“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太老實的人不欺負別人也就算了,卻還要受到別人的欺負。這可以算是太老實的人最大的悲哀與無奈了。我們可以看到在職場上,太老實的人總是被其他員工使喚過來又使喚過去,有什么累活苦活或者吃力不討好的差事總是叫太老實的人去做,其他的人則坐享其成;如果事情做砸了,就把責任全推到太老實人的身上。而太老實人一般膽小怕事,安分守己,對人對事謹小慎微,從不會隨便得罪別人,即使別人得罪了自己,也不會記恨在心,更不會以牙還牙。這樣一來,太老實的人就常常被那些不老實的人欺負,而且即使自己吃了虧也認了,也不會向老板反映。
反過來,太老實的人對于別人的一點小小的恩惠,卻牢記心中,并時刻想著找機會給予報答,即使那些施與恩惠的人早已經忘記了這點事。如此看來,太老實的人是職場里的“冤大頭”。
老黃是公司里的老員工了,都快要退休了卻還是公司里最底層的職工 ,公司不重用他是因為他太老實,公司不辭退他也是因為他太老實,不忍心。
公司有自己的廚房,中午的工作餐公司自己做。廚房在一樓,二樓的員工中午吃飯的時候都應該親自跑下樓來拿屬于自己的那一份。老黃出于好心,總是在吃飯前十分鐘把二樓所有員工的飯提上來。第一次,同事們都非常感激。次數多了,同事們就習慣了,下意識里以為這是老黃應該做的。于是不但不感謝,有時候還吆喝:“老黃,該吃飯了。下去拿飯!”
這樣還不算,同事們得寸進尺,吃完飯后都把自己的碗放在老黃的工作臺上,要老黃帶下去。老黃也沒多想,反正自己也要下去,多帶幾個碗沒什么大不了的。
這一天,同事們吃完飯照舊習慣性地把碗交給老黃。按照以往,老黃吃完飯喜歡打一下盹,然后再把碗送下去。可今天不知道怎么搞的,沒小心睡過了頭。恰恰在老黃睡覺的時候,老總和另外一家合作企業的老板來視察工作,看到老黃桌子上堆滿了碗筷,合作企業老板皺了皺眉頭,心想,這個公司員工素質這么差,想必公司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拒絕了和公司合作。公司老總就把氣全撒在老黃身上,老黃有口難辯,最后,公司把老黃辭了。
讓老黃感到心寒的是,竟然沒有一個同事替老黃說好話。
這就是太老實的下場。老實人在群體中基本上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沒有什么實際影響力,也很難出類拔萃成為領導者。老實人的這種生存狀況與其本身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特性是分不開的。
首先,老實人不善于表現自己,盡管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也不去爭取,會覺得不好意思,自己的優點與能力常常不為人所知,給人的印象很平常,甚至常常被人遺忘還有這樣一個人存在,很難引起他人的重視。
其次,老實人不知道為自己的將來計劃和打算,他們的觀念是湊合著過日子,沒有什么大的理想,也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么,一生糊里糊涂,或許偶爾也有自己的想法,卻沒機會表達,一旦有機會表達又沒有信心,所以即使把想法說出來也不會得到他人的重視。可以說,太老實的人是沒有話語權的。
再次,太老實的人不懂得交際,不會運用社會資源,總是單打獨斗,在處理各種關系上原則有余、圓通不足,很難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太老實的人個性也往往比較孤僻,不主動和別人交往,不主動和別人接觸,本來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還不主動,還期望別人主動結交嗎?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太老實的人往往沒有多少朋友,也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
最后,老實人不加入任何的利益團體,只知道過自己的生活,也沒有給別人帶來好處的能力,而給別人帶不來任何好處的人在整個利益關系的鏈條中就會處于不被人重視的地位。
所以,做人不能太老實,要有一點心機。俗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為人處事留一點心機,是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需要。心機是謀略的一部分,善于謀劃的人都是有心機的人,不要以為有心機就是要算計別人,更多的時候,心機是為了自己的生存。心機是智慧的流露,也是自保的象征,沒有心機的人會受到來自外界的不同種類的傷害。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社會中的事情錯綜復雜,面對這樣的世界不留有心機,怎能正當地維護自己的利益呢?
把心機用在正確的地方
心機其實就是聰明、智慧的原型,正是每個人行動力的基礎,也是競爭力的指標,更是做人做事是否圓滿、漂亮的依賴。
美國作家埃默森曾說:“成功者并非比失敗者有腦筋,只不過他們比失敗者多了一點心機。”
的確,在人性的這條高速公路上,“心機”絕對是讓你避免受重傷的“安全氣囊”。
其實,有心機,并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重點是你如何將心機用在正確的時機。
背后被人指指點點,說是“心機重”或“心機深沉”,表示這個人心思復雜,甚至是陰險、奸詐、陰陽怪氣、捉摸不定,讓人敬而遠之!
如果被人認為“沒有心機”,就表示這個人心思單純善良,不記仇、不記恨,好相處,沒壓力。
“心機”這兩個字湊起來,似乎不是個好字眼,讓人馬上浮現小人、算計等負面的聯想。事實上,“心機無罪,算計有理”!心機,不過是做人做事的一種盤算,可以說是聰明、智慧的另一個代名詞。
在“心機”的光譜上,凡是說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而且喜歡來陰的,從背后吃人的,概屬“心機重”的族群。
這些人,有些天生就是一副獐頭鼠目模樣,雖然惹人厭,卻不難預防。有些則是一副道貌岸然的君子模樣,令人防不勝防,甚至讓人吃了虧,還要向他道謝。
這些“心機”的重度使用者,盡管人人討厭,卻能將人耍得團團轉,讓人起戒心,當然不能說沒有幾把刷子。
在光譜的另一端,就是屬于“沒有心機”的族群。這種人,說好聽一點的是生性淡薄、不與人爭,是個好好先生。不過,要往壞處想,就難免有點隨波逐流,甚至是不分是非的“爛好人”了。
沒有心機的人,或許比較不容易招惹是非,不易成為別人的假想敵,但卻是有心機的人最佳的利用對象,也往往是“心機大戰”中,交戰雙方最好的攻防跳板。或許,“吃虧就是占便宜”,但要在復雜的環境中永保安康,恐怕需要的是一點運氣了。因為沒事就好,一旦有事,這種單純的人,通常受傷最重。
事實上,人既然號稱是聰明的動物,每個人的腦袋瓜里,就不可能沒有心機。也可以說是,心機人人都有,只是輕重深淺各有不同。
除非一個人的心智有問題,或者是自愿過著一種隨波逐流、靠運氣渡日子的生活,否則,即使想要過一種自得自足、與世無爭的日子,都仍然需要高度的心機運用,才足以高枕無憂。所以嚴格說來,有心機,并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