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可以說,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這個問題無可辯駁。但是,如果沒有左宗棠,新疆這塊土地,恐怕就成了他國的領土。正是因為有左宗棠一再的堅持,才打敗了分裂新疆的阿古柏,粉碎了外國侵略者的可恥陰謀,新疆才得以回到祖國的懷抱,同時,也成就了左宗棠封疆大吏的美名……
英俄爭利在新疆
新疆,古稱西域,位于中國西北邊陲,土地廣袤,少數民族眾多。天山以南是農業區,天山以北是牧區。千里戈壁,茫?;脑?,水源寥寥,人煙稀少。沙漠中的綠洲,雖然水草肥美,宜于耕種,但面積小,相互之間相隔甚遠。高大的天山山脈橫亙新疆中部,成為一座難以翻越的天然屏障。
新疆歷來是我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早在西漢年間,在中國的文獻中已把此地稱做西城。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西漢政權曾兩次派張騫通西域。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西漢政府又命鄭吉為西域都護,設都護府代表中央政府行使權力。唐朝時,中央政府就在新疆地區先后設置了行政單位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理東起阿爾泰山,西抵咸海,北至巴爾喀什湖及額爾齊斯河上游,南達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廣大區域。
及至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開始勘定西域,1755年至1759年,清乾隆皇帝派兵平定了準噶爾貴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亂,改兩域為新疆,意為甘肅的“新疆城”,從此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1760年,清政府正式在伊犁設官駐兵屯田,使荒涼空虛的伊犁河逐漸充實和興盛起來。1762年,清政府正式設立總統伊犁等處的伊犁將軍,管轄天山南北巴爾喀什湖以南廣大地區,伊犁成為統轄新疆的首府、“天山南北總會之區”。清政府為了鞏固在新疆的統治政權,實行移民實邊的政策,先后從內地和南疆遷移大批兵民去伊犁地區屯田游牧。
隨著清王朝的衰落和各種矛盾的激化,人民開始反抗清政府的統治。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期間,全國許多地區起義紛起響應,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各族人民也先后在庫車、烏魯木齊、伊犁等地舉行起義,打擊清王朝的腐敗統治。但起義的成果卻被各族封建主和宗教上層人物所據,新疆地區出現了五個封建割據政權:以喀什噶爾(今喀什市)為中心的金相印、司迪克政權;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妥得璘(妥明)政權;以庫車為中心的黃和卓政權;以和田(今和田縣)為中心的瑪福迪、哈比布拉汗政權;以伊犁為中心的邁孜木雜特政權。這些割據政權的混戰,給伺機入侵新疆的外國侵略者以可乘之機。
進入19世紀以來,新疆的西北是瘋狂向中亞腹地擴張的俄國,西南是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印度和受英國控制的阿富汗。與新疆周鄰的中亞緊挨沙皇俄國和英屬印度,新疆成了英俄角逐爭霸的一個重要地區。了解左宗棠時代新疆周鄰地區中亞的形勢,有助于人們加深對左宗棠收復新疆歷史功績及其深遠影響的認識。
在兩強相爭的格局中,總的情況是沙俄處于攻勢和優勢。沙俄早在16世紀80年代就越過烏拉爾山脈,迅速向東擴張,先后征服了西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到19世紀前期,沙俄已擴張到南哈薩克、錫爾河以北的草原;在東面正逐步侵入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中國境內;在西面侵入南高加索,威逼伊朗。在中亞方面,沙俄已將布哈拉、希瓦、浩罕等汗國作為重要的侵吞目標。因為俄國從彼得大帝時起,就一直以尋求出海口作為自己的國策。19世紀初期,俄皇保羅及亞歷山大一世都曾先后同法國拿破侖商議共同進攻印度,這項計劃雖未實現,但歷代沙皇始終試圖南下,取得通往印度洋口的出海。侵略和吞并中亞,正是沙俄南下總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當時,印度已經被英國掌控,英國對俄國任何一個南進的舉動都極為敏感,它想先下手為強,遏制住俄國,鞏固其對印度的統治。
英國完成對印度的征服后,企圖在印度和俄國之間建立一道屏障。因此,英國殖民主義者反對沙俄占領中亞的計劃,并為將這些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而加強了活動。首先它力圖以印度為基地,從北面通過阿富汗向中亞腹地滲透,使之成為反俄前哨。但是英國這種以攻為守的戰略,并沒有完全成功,在兩次英阿戰爭中,具有抗擊外國入侵悠久傳統的阿富汗人,多次打敗英國侵略者,英國始終未能把阿富汗變成一個像印度那樣的殖民地。從1855年起,英國開始用金錢和武器接濟阿富汗的封建王朝。直到1868年施爾阿里汗在印度安巴拉和英印政府談判,接受英國的軍事援助,英印政府從此便把阿富汗王國看做自己的附庸,總算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阿富汗??墒?,英國并不是每屆政府都積極過問中亞的事情,這就使英國抵抗俄國的南進,顯得力不從心。
在這樣的力量對比條件下,英國對中亞的政策是想讓中亞各汗國成為獨立的緩沖國或緩沖地區,避免英國同俄國在勢力范圍和疆域上發生直接接觸,以免俄國直接威脅英屬印度的安全。同時,也想與中亞地區通商,開辟那里的市場,向那里輸出自己的商品。于是,英國便向這些地區派遣考察隊、商業代理人等,目的是監視俄國人在那里的活動,或者扶持當地的反俄勢力,或者利用本地人為其提供有關俄國活動的情報。
總之,19世紀的俄國和英國各懷鬼胎:俄國想南下波斯灣,控制印度洋,實現彼得一世的“遺愿”;日不落帝國想維護既得的殖民利益,不許別人染指。到了19世紀中葉,雙方同時在向中亞推進,一北一南,在這一地區形成對峙的局面,甚至出現了劍拔弩張的形勢。這兩個貪婪的國家在加緊侵略中亞的同時,也都看到了另一塊肥肉——中國新疆。因此,他們把魔爪伸向了新疆。從地理位置上講,誰控制了新疆,誰就可以從側翼給對方以極大威脅,而且新疆“土沃泉甘,物產殷阜”,也使英、俄為之垂涎。因此,新疆成了它們的必爭之地。
沙俄在19世紀60年代以后大舉南進,瘋狂向中亞和中國新疆地區擴張。在中亞方面,沙俄把侵略矛頭指向中亞三個獨立汗國:浩罕、布哈拉和希瓦。同治四年五月(1865年6月),沙俄占領浩罕的塔什干城,迫使浩罕成為它的附庸。同治五年,俄軍又侵略布哈拉,并于同治七年(1868年)占領撒馬爾罕城。同治六年(1867年),沙俄在塔什干城設立土耳其斯坦總督府,下轄七河?。ㄝ爡^主要是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侵占了中國領土)和錫爾河?。ㄏ瞪扯硇抡鞣闹衼喐骱箛I土),考夫曼被任命為總督。1873年,沙俄又征服希瓦汗國,1884年攻下馬雷,占據謝臘赫斯,1885年又推進到佐勒菲卡爾山口。通過這一系列的征服,到80年代沙俄實際上消滅了中亞的浩罕、布哈拉和希瓦三個汗國,并把自己的勢力推進到了阿富汗的北門口。在新疆方面,沙俄對我國邊境領土采取蠶食政策。早在1847年,沙俄在巴爾喀什湖以南建立科帕爾堡,1852年強占托烏楚別克和雅爾,1854年強占古爾班阿里瑪圖。1858年,沙俄脅迫清政府簽訂中俄《天津條約》,該條約有一特殊規定:“中國與俄國將從前未經定明邊界,由兩國派出信使大員秉公查勘,務將邊界清理,補入此次和約之內。”這就為沙俄以“勘界”為名侵吞我國更多的領土埋下伏筆。1859年春,俄外交部訓令其駐北京公使,如果條件具備,俄國準備把滿洲和喀什噶爾“置于我們保護之下”。1860年,沙俄又在誘脅清廷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中,迫使清廷接受了由俄國片面提出的西部邊界走向,所謂“西疆尚在未定之交界,此后應該應山嶺大河之流及現在中國常駐卡倫等處……為界”。1864年,沙俄就根據《中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上述有關規定,脅迫清政府簽訂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了我國西北邊疆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60年代最后幾年,沙俄叫囂:“俄國邊界要向東推移三百俄里到五百俄里”,加緊策劃“對東干區的兩個主要中心——伊犁和烏魯木齊實行軍事占領”。
沙俄通過中亞向南推進的總計劃中,就包括了向中國西北邊疆的進犯。新疆的葉爾羌和中亞以南的印度盛產黃金,早在俄國彼得大帝時,俄國統治者就聽說過。他們當時就派布赫戈列茲前往西伯利亞,企圖溯額爾齊斯河而上修筑堡壘逐步擴張到新疆。另外,徹爾卡斯基公爵別可維奇被派往中亞的希瓦,企圖從那里前往印度。但兩者都以失敗而告終。19世紀以后,沙俄始終不忘侵略中亞和新疆,以南取印度。
當時俄國人波格丹諾維奇甚至提出要修一條鐵路,從土耳其斯坦、費爾干納進入新疆,經喀什、和田通往拉達克,這既有利于發展商業,又有利于進軍印度。在整個19世紀,中亞諸國的遭遇同中國西北邊疆遭到的侵略是密切相關的。如果俄國不征服中亞諸汗國,就不可能有力地對中國進行侵略和抵制英國的勢力;如果不在新疆方面取得立足點,沙俄也不可能毫無后顧之憂地去進攻中亞各汗國。為此,沙俄不僅瘋狂地向我國北疆迅速擴張,而且早就覬覦著廣大的南疆地區。到19世紀,沙俄已逐漸形成了奪取喀什噶爾的基本構想。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俄國外交部認為:“喀什噶爾作為商業中心,有許多超過恰克圖的優越性;此外,就其地理位置而言,它具有極其重大的政治意義?!边@里所謂“政治意義”,無非是說俄國控制了這一地區,就有利于它同英國在中亞角逐。在軍事上,這是個非常重要的位置,因為它進可攻,退可守。進可以經帕米爾、克什米爾威脅英屬印度,退足以遏制英國向北擴張。十年后,俄國亞洲司司長科瓦列夫斯基在一份題為《喀什噶爾的時代和我們的態度》的報告中重申,喀什噶爾“在政治上,不論對俄國還是對英國,都有重要意義”。因此,他力圖在那里建立一個在俄國庇護下的脫離中國的傀儡政權。
相比之下,英國在里蓬侯爵任印度總督期間,卻采取了一種孤立主義的政策,不愿過問印度邊境以外的事務,在中亞方面無所進展,幾次侵略阿富汗的戰爭均遭失敗。英國欲使整個中亞成為介于英俄之間的緩沖地帶,也因俄國吞并中亞諸汗國而成為泡影。直到俄國占領馬魯,兵臨阿富汗邊境,直叩印度的大門時,英國才感到危機臨頭,才忙于同俄國劃定阿富汗的邊界。其目的也是想最后能保持阿富汗為緩沖國的地位。為了使當時已擴張至帕米爾的俄國不與英印直接接壤,它們在劃定阿富汗北界的東段時,將阿姆河上游兩岸某些地段的歸屬作了調整,留出一個瓦罕走廊,并私分了帕米爾。英俄協定表明,它們在中亞腹地的爭奪將趨向緩和,中國的新疆將成為雙方角逐的重要目標。與此同時,新疆在英俄角逐中的作用更被英國看重,它迫切地希圖在新疆造成一個獨立的緩沖國或緩沖地區,以免俄國直接威脅英屬印度的安全。
當然,它也看重這一地區的商品市場和財富。早在英國征服印度得手后,就開始派人到喀喇昆侖山北面的中國南疆地區進行活動。同治四年(1865),印度測量局的英國官員約翰遜從列城潛入和田,同和田割據政權相勾結。隨后,又有一個叫海沃德的英國人偷偷溜到葉爾羌和喀什噶爾搜集情報。同治七年(1868年),英國人羅伯特·沙敖在英印政府支持下進入南疆活動。而且史料證明,1820年到1828年,在新疆爆發的張格爾和卓暴動,就是直接受了英國殖民主義特務的煽動,張格爾身邊還有一個名叫圖烈罕的英國軍事教官,并有“五人經常在和卓身邊,處理他的全部事務”的現象。但是,這次英國企圖通過張格爾和卓叛亂,把新疆從中國分裂出去,作為它的殖民地的陰謀沒能得逞。正當英俄在中亞和新疆的角逐日趨激烈之時,阿古柏匪幫竄入我國南疆,此事引起了英俄兩國的極大關注,它們都力圖把這個政權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作為自己戰略棋盤上的一個棋子。
阿古柏野蠻生長
同治三年十二月(1865年1月),位于我國新疆西面的浩罕汗國利用金相印、司迪克向其求援的機會,派阿古柏帶領侵略軍進入新疆,先后攻下天山南路的英吉沙爾(今英吉沙縣)、喀什噶爾、葉爾羌(今莎車縣)、和田等地。同治六年(1867年),阿古柏又攻占烏什、阿克蘇和庫車。阿古柏在喀什噶爾悍然宣布建立哲德沙爾汗國(意即七城汗國),自立為汗,據有南疆。同治九年(1870年),阿古柏勢力又向天山北路擴展,在北疆打敗妥得璘政權,占取烏魯木齊、瑪納斯等地。新疆幾乎淪為異域,阿古柏野蠻勢力浸染天山南北。
1820年,阿古柏出生于塔什干附近的一個村子里,他的族屬一直都不清楚,有人說其是烏茲別克人,有人說他是塔吉克人。其父伊斯邁特·烏拉,在村中負責替病人誦經祈福,其角色類似于巫醫。出生后不久,其父母離異,幼小的阿古柏跟隨改嫁的母親,其繼父是村中的屠夫。數年之后,其母親死去,阿古柏成為孤兒,流落塔什干街頭。
少年阿古柏面容姣好,被街頭藝人收留,學到了精湛的舞藝。大約10歲的時候,他成為“巴特恰”,也就是男扮女裝的舞童。不久,一名路過塔什干的浩罕官吏看中了他,將其收為自己的孌(luán)童,帶回首都浩罕城,并將其轉送給穆罕默德·卡里姆·卡???,馬達里汗的侍從官。
1842年,馬達里敗于布哈拉汗國,戰死沙場。布哈拉進占浩罕城,全國一片混亂。時任浩罕阿奇木伯克的卡??ㄒ布尤雽刮坏慕侵鹬?,最后失敗,丟掉了性命。阿古柏隨即回到家鄉投奔塔什干伯克納爾·穆罕默德·庫什,并將妹妹獻給了庫什。這樣,他獲得了成為庫什副官的機會。不久以后,庫什派其出任五百人長,負責鎮壓塔什干境內的哈薩克人起義。阿古柏驍勇善戰,屢立戰功,1860年左右,晉升為阿克麥吉特(今納羅夫斯基)伯克,成為擁有自己勢力的一方諸侯。從此時起,人們尊稱阿古柏為“雅霍甫伯克”。
1864年,新疆民亂,庫車、和田、喀什、吐魯番等地先后建立了地方割據政權,與清兵互相攻伐,局勢混亂。占據喀什舊城的柯爾克孜伯克司迪爾自立為“帕夏”,為了樹立威信,他決定派手下金相印去浩罕城迎回大和卓曾孫,號稱“圣裔”的布素魯克,立為傀儡。1865年春,浩罕阿力木庫爾汗派阿古柏率領50名騎兵護送布素魯克去喀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