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做人要辨明真假,辦事可弄假成真——把握真與假的分寸(1)
- 分寸:做人的火候和辦事的尺度
- 黃傳頌
- 5464字
- 2014-01-22 09:14:41
分寸的標尺:左手是真
在這個紛繁復雜的世界上,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真真假假的事情。哪個是真,哪個是假,很難辨別,但這又是現實生活中必須要面對的。我們常說,真心最能感動人,真情最能打動人。可見,真心、真情是有相當大的殺傷力的。但是,凡事都不是絕對的,真心、真情雖有殺傷力,但也要用對地方。如果我們只顧著自己用真心、動真情,而絲毫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在沒有看清楚對方的真實意圖時就信以為真,人家給個雞毛你就當令箭,這樣處世是很容易吃虧的。我們只有領會了對方的真正意圖,才可以根據對方的出牌情況予以應對,這樣做才能把事情辦得漂亮、圓滿。
分寸的標尺:右手是假
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與真相對應的另一面就是假。假農藥,假種子,假冒煙酒,這些假冒商品是我們能看得到的。其實,生活中還有一種假,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即是我們在社交處世時所運用的計策、謀略、關系以及某人的影響力。假冒商品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危害,但是處世關系中的假未必就一定也是壞的。我們在社交處世時,完全可以利用其中的“假”為自己辦成“真”事。
真情假意須分清
一般說來,領導在德、才、學識等方面要比下屬高一籌,具有一定的領導水平。如工作經驗豐富,有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政策性、原則性強,看問題有全局觀念等。也有一些上司有一些因人而異的個性方面的優點,如性格直爽、辦事果斷、工作細心、生活儉樸、思想開放、勇于改革等等,這些都值得作為下屬的我們尊重和學習的。當然,也有人可能這么講:我們的領導水平太低,無法令人學習。如果這樣想,實際上就不容易尊重領導,表面服從,心里不服,甚至經常頂撞上司,上司分配給你的工作也不愿接受,搞得上下級關系緊張。當然,我們也得承認,不是每位領導都具備高水平的工作能力,每一方面都能超越下級。但是,在關鍵時刻,作下屬的,還是得給足領導面子。否則,領導很生氣,后果很嚴重。
要命的勝棋樓
朱元璋平定天下,登上皇位后,封開國功臣徐達為中山王。朱元璋喜歡下棋,有一天同徐達在莫愁湖邊的樓上下棋竟連輸了三盤,朱元璋就把這座樓連同莫愁湖賜給了徐達,并讓人在這座樓上掛上“勝棋樓”的匾額。徐達對朱元璋感激萬分。可是,事后朱元璋暗想:你不謙虛推辭,竟掛上什么“勝棋樓”的匾額,這不是存心往我臉上抹黑嗎?常言說,下棋如同行軍作戰。你逼我輸了棋,唯恐天下人不知曉,還掛上一塊匾,這不是讓人家想到,如果我跟你真刀真槍兩相對陣的話,少不得也是你的馬前敗將哩!好,這份怨仇一定記下!后來,徐達后背生了一種毒瘡,這種瘡在醫學上叫背疽,據說這種病最忌吃鵝,朱元璋卻派人給徐達送去熟鵝一只。徐達明知這是要他自盡,也只好強咽肚里。但徐達直到臨死也不知道朱元璋為何要這樣對他。他哪里知道,就是為了那座“勝棋樓”,朱元璋才懷恨在心,他才招來殺身之禍。
其實,朱元璋輸棋后賜給徐達的樓上掛“勝棋樓”只不過是假客氣而已,徐達作為臣子不能僅存感激之心而默默接受,因為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他已習慣了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超越自己,更何況,下棋如同行軍作戰。徐達沒有看到這一點而遭殺身之禍,應該說也是必然。
無論我們在職場還是在官場,都要搞清楚對方的意圖,是真的讓你受領他的饋贈,還是虛晃一槍,給你名分上的優待,或者是另有他圖。
要明白領導的“心意”
戴季陶給人留下的印象總是瘋瘋癲癲的,做了許多怪事,但他精通政治權術,善于揣摩上意,很能體會蔣介石的意思,關鍵時刻總能幫蔣介石一把,因而在民國官場立于不敗之地。
1936年爆發了西安事變。后來,在國民黨五屆中央執委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蔣介石決定辭去行政院長之職,當時外界都以為宋子文救蔣有功,行政院長非其莫屬。果然,蔣介石推宋子文繼任,沒有人提出反對。此時,唯有戴季陶站起來說:“子文同志侃侃大才,黨國倚界正殷,將來必委重任。但在今日之情況,則天下將以為委員長以國家名器為私人酬庸之具,以為子文同志出處之玷,非所以愛子文之道”。這一番慷慨陳詞顯得堂堂正正,無可辯駁,弄得宋子文哭笑不得,眼看到手的行政院長一職白白地丟了。
雖然戴季陶的這番話不合宋子文的心意,但這卻正是蔣介石的心意。蔣介石怕讓宋子文出山,因為他太有才華,在英美方面很有影響,不愿對自己俯首聽命,這正是蔣介石不能容許的。因此,蔣就借戴季陶的“元老”地位阻止宋子文當行政院長。很多不明白內情的人都以為戴季陶是發瘋了,他說這些話既得罪了蔣介石,又得罪了宋子文。實際上,蔣介石是希望戴季陶這樣說的。無怪乎蔣介石說:“知我者,戴公也。”
官場黑暗,這是人所共知的。其實,生活中的很多小陷阱也是非常可怕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很輕易地就會相信別人,認為這世道還是好人多,根本就沒有那么多險惡之人。是的,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壞人只是極少數。但是,就是這極少數居心不良的人,足以把我們的生活弄得一團糟,把我們的工作弄得無法進行下去。
誤入“陷阱”的劉紅
劉紅是某化妝品公司的業務骨干,她的業績一直非常突出,與上司林佳的關系也很親密。新來的業務員李會被安排到劉紅帶領的這個小組。
李會很年輕,一副單純簡單的模樣,和劉紅很談得來,兩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一次,劉紅因為工作疏忽出了一點小差錯。要求嚴格的林佳嚴厲地批評了她。劉紅有些不服氣,一整天都板著臉不說話。吃午飯的時候,李會把林佳大罵了一頓,似乎早就看不慣那個“老女人”了。
這件事劉紅并沒有放在心上。但不久,她卻發現許多重要客戶都不再和自己聯絡了。最令人震驚的是,李會的桌上竟然擺著這些客戶的詳細資料。劉紅憤怒地找到林佳,沒想到林佳冷淡地說:“自己的工作沒做好,就不要抱怨別人。還有,有意見可以當面跟我談,不用背后議論。”
一瞬間,劉紅明白了一切,但氣憤和后悔早已于事無補。幾天后,她便離開了這家公司。
劉紅的錯誤在于,她沒有分清李會的真正用心,錯把李會的虛情假意當作是真情慰問,與之成為知心朋友。然而,在李會這“真情”之下,包藏的卻是陷害劉紅,奪取劉紅客戶資源的禍心。因為劉紅把李會當成了知心朋友,在李會面前毫無顧忌地說的話自然也就“傳”到了上司林佳的耳朵里,劉紅就留下了可以為人利用的“把柄”,掉進了李會挖好的陷阱里。
荀子在論人性時說:“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這固然有些偏激,但現實生活中的確要在與人打交道時謹慎小心一些,對交往不深的人不妨多點兒戒心,考慮一些防患對策,為自己留些“逃生”的余地,這樣才不至于在禍事發生之際追悔莫及。
做人辦事的尺度:
無論我們在職場,還是在官場,都要搞清楚對方的意圖,是真的讓你受領他的饋贈,還是虛晃一槍,給你名分上的優待,或者是另有他圖。
失語更有殺傷力
平時,我們總是自認為自己能說會道,很有語言天賦。但是,我們忽略了一點——說話不嚴密,經常會在別人面前說一些不該說的話。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失語”。一時的失語可能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麻煩。但是,事情總有它的正反面,只要把握好失語的分寸,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自己一時“無意”的失語為自己辦成大事。
大家都還記得《三國演義》中蔣干盜書吧,當時,周瑜要與蔣干同榻而眠,“不慎”失語與蔣干,引出一段故事。
周瑜“失語”殺二蔡
赤壁大戰前夕,曹操親率百萬大軍駐扎在長江北岸,意欲橫渡長江,直下東吳。東吳都督周瑜也帶兵與曹軍隔江對峙,雙方箭拔弩張,準備大戰一場。
蔣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謀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讀書,便向曹操毛遂自薦,要過江到東吳去做說客,勸降周瑜,免得大動干戈。曹操聞知大喜,親自置酒為蔣干送行。
這天,周瑜正在帳中議事,部下傳報“故人蔣干相訪”。周瑜聞訊,已經猜出蔣干來意,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連忙吩咐眾將依計而行,隨后帶著眾人親自出帳門迎接。二人相見,寒暄一番,周瑜挽著蔣干手臂同入大帳,設盛宴款待蔣干,請文武官員都來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劍交給太史慈,命他掌劍監酒,吩咐道:“蔣干和我是同窗契友,雖從江北到此,卻不是曹操的說客,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準共敘朋友舊交,有人提起兩家戰事,即席斬首!”蔣干聽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對蔣干說道:“我自領兵以來,滴酒不飲,今日故友相會,正是:江上遇良友,軍中會故知。定要喝它個一醉方休!”說罷,傳令奏起軍中得勝之樂,開懷暢飲。
酒至半酣,周瑜舉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東豪杰,今日之會,可稱作群英會!真是同窗契友會‘群英’,江東豪杰逞威風!”隨后,乘著酒興,起身舞劍作歌:“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直喝得酩酊大醉。
宴罷,蔣干扶著周瑜回到帳中。周瑜說道:“很久沒和子翼兄共寢,今夜要同榻而眠。”說著,朦朦朧朧地睡去。蔣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經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聽聽外面鼓打二更,哪里還睡得著?他見周瑜鼾聲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疊文書偷看起來。正翻著,忽見里面有一封書信。細看,卻是曹操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寫給周瑜的降書。蔣干看罷,大吃一驚,慌忙把信藏在衣內。再要翻其他文書,卻聽周瑜夢中囈語:“子翼,我數日之內,定叫你看曹操首級!”蔣干口中含糊答應著,連忙吹了燈,匆匆睡下。
清晨,有人入帳叫醒周瑜,說道:“江北有人來……”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蔣干,蔣干只裝熟睡。周瑜和那人輕輕走出帳外,又聽那人低聲說道:“蔡瑁、張允說,現在還不能下手……”聲音越來越低。蔣干心中著急,可又不敢亂動。不一會兒,周瑜回來躺下睡了。蔣干怕驚動周瑜,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來,徑直走出軍營,守營軍士也不阻攔。他來到江邊,尋著小船,飛一般馳過長江,回見曹操。
其實,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計謀。他知道曹軍中只有蔡、張二將精通水戰,便設下此計,想借曹操之手殺掉此二人。曹操果真上了當,斬了蔡瑁、張允。等到眾人將蔡瑁,張允的頭送上時,曹操才省悟過來,但為時已晚,曹操只好另換了兩個水軍都督。結果,赤壁一戰曹操水軍一敗涂地。
李林甫“失語”除對手
唐玄宗時,有李適之和李林甫兩位宰相共同輔政。二人面和心不和,互相勾斗,但表面上還很和氣。
唐玄宗荒于酒色,窮奢極欲,弄得國庫日見空虛,滿朝文武都很著急,日夜思謀開源節流之計。最后,皇上也感覺到了財政威脅,下詔讓兩位宰相想辦法。
形勢所迫,二人都很著急。但李林甫最關心的卻是如何斗倒政敵,獨攬大權。看著李適之像熱鍋上的螞蟻,李林甫計上心來。
散朝之后,二人閑扯,李林甫裝作無意中說出華山獲金的消息。他看到李適之眼睛一亮,知道目的達到了,便撇開這個話題說別的。李適之果然中計,忙不迭回家,洗手磨墨寫起奏章來,陳述了一番開采華山金礦、以應國庫急用的主張。
唐玄宗見到奏章大喜,忙召李林甫來商議定奪。李林甫裝出欲言又止的樣子,玄宗急問:“有話快講!”李林甫壓住了聲音裝作神秘地說:“華山有金誰不知?只是這華山是皇家龍脈所在,一旦開礦破了風水,國運難測。”玄宗聽罷點頭沉思。
那時,風水之說正盛行,認為風水龍脈可澤及子孫,保佑國運。而今聽得李適之說出了這樣的餿主意,玄宗心中當然不高興。李林甫見有機可乘,忙說:“聽人講,李適之常在背后議論皇上的生活末節,頗有微辭,說不定,這個開礦破風水的主意是他有意……”玄宗心煩意亂,拂袖到后宮去了。李林甫見目的達到,心中暗喜。
自此,玄宗見了李適之就覺得不順眼。最后,找了個過錯把他革職了。朝廷實權便落在了李林甫手中。
由于李林甫裝作無意中露出的信息讓李適之深信不疑,并且向皇上進諫,由此而埋下后患。可見,無意中向人透露的信息的殺傷力之強大。
在恰當的時候,故意露出破綻給別人,則可達到以露丑制勝的目的。說話時有意識地通過看似失語的語言形式,“無意”地透露給聽話者某種虛假的信息,從而使對方信以為真,以致正中說話者的下懷。當然,用此計策去謀害別人、做壞事是不可取的,我們要把它用在正道上。
計賺借款條
張某的妹妹一張借款給人的字據找不到了,非常著急。張某給她出了一個主意,其妹依計行事。幾天后,妹妹笑嘻嘻地說:“借據補來了。”原來,妹妹照他的主意發了封電報,要借方快速寄還2I00元。然而,借方實際只借了1200元,看電報后很生氣,回信說“我只借你1200元,正準備還你。你不要昧著良心瞎說……”妹妹故意把1200元寫成2100元,露出破綻,讓借方更正,也就等于補寫了借據。妹妹有了“借條”后,便寫信道歉,說寫成2100元是筆誤,請求諒解。
因為一時“筆誤”把1200元寫成了2100元而補上了借條,這是奇巧的一招。
現實生活中,總是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正面接觸,那就不妨用這種“無意”間失語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做人辦事的尺度:
在恰當的時候,故意露出破綻給別人,則可達到以露丑制勝的目的。說話時有意識地通過看似失語的語言形式,“無意”地透露給聽話者某種虛假的信息,從而使對方信以為真,以致正中說話者的下懷。
找準時機,自我貼金
在現代人際關系中,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為自己“評功擺好”,即使肚子里再有真才實學也是枉然。為人處世,不但要實干,還要會往自己臉上貼金。貼金術的核心技術有如下幾點:閃光不太經常,卻能總有新鮮才華示人,讓人覺得你是不可多得的寶貝;有粉向臉上抹,平時便多找機會,看似不經意地露一手,或敢于說一鳴驚人之語;既然得不到的東西是最好的,我們就應該深居簡出,保持神秘,不隨便允諾請求,讓他人“胃口”常開;發掘自身特點,所謂“不沾富貴就講品味”揚己之長,避己之短。
往自己臉上貼金的方法有很多。有些人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便屢數祖上的榮耀,如果祖上實在是沒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光榮歷史”,就干脆自編家譜,聲稱是名門之后,富貴血統,這樣也可以為自己的臉上貼金。
我是孔子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