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引子
- 工作效率提高法:高效經理人時間管理
- 石偉
- 5356字
- 2014-01-28 09:15:45
在人們可以自由撥轉時間箭頭的方向之前,時間是白馬過隙、“逝者如斯”的愛恨交加之物。如何精打細算、善用時間,探索世界、享受人生,是非常寶貴的經驗。了解人類自身的時間限制、自身的成長特點,把握時間周期,預算時間和安排日程,是必不可少的。
人生幸福的本原涵義,只是能夠真切地感覺和把握時間、安排生命日程。如果你能把握生命,即使“失敗”也是幸福。把握時間、勤奮守時、刻守本分,社會才可以更和平、更富足、更豐富多彩,每個人才能享受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商場如戰場,瞬息萬變,誰能把握住先機,誰就能先聲奪人。作為經理階層的一分子,您是否經常有終日忙碌而一無所得的感覺呢?無論是從“成功”后的空虛中,還是從“挫折”后的迷茫中或者從“忙忙碌碌”的生活節奏中擺脫出來,時間管理都是一條有效途徑。在這本書中,我們來共同探討一下,企業管理人員究竟該如何有效管理時間,提高自身管理時間的技能,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企業管理者。
在此之前,我們不妨先看看現實中的幾個小故事,并細細體味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參悟時間管理的真諦。
故事1:
有家小型技術咨詢公司的業主,SteveWilliamson(威廉森)和AlanDrew(德魯),他倆每天都工作整整八九小時。德魯離開辦公室時,他的公文包中通常塞得滿滿的。他經常要花兩個小時來“完善”一份原本四十五分鐘即可完成的報告。一談到時間,它便成了自己最可怕的敵人,吃盡了按慣例辦事這種痼疾的苦頭。
相反,威廉森卻很少把工作帶回家。在上班的八小時內,他完成了德魯可能要花兩倍時間才能做完的工作。兩人工作的不同之處在于:德魯工作起來按部就班,把所有的工作都列出來,逐一去完成;而威廉森工作不僅得力,而且很有效率,他總是首先完成最緊要的工作,其余瑣碎的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授權下屬去做。
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德魯越來越覺得自己有些力不從心了,不但整天忙于工作,疲于應付,而且許多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相比之下,威廉森看上去倒是挺輕松,整天精力充沛,有的時候還能出去度度假、打打高爾夫球,而工作成果一點也不比自己差,甚至會超過德魯。去年,威廉森分管的業務增長迅速,增長率竟然是德魯的一倍還多。
俗語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是親愛的讀者,您能解釋,為什么威廉森投入工作的時間不多,而收獲的卻一點兒也不少呢?
故事2:
海恩利西·休利曼是以發現特洛伊的遺跡而聞名的。他小時候從父親口中得知古代希臘英雄敘事詩人荷馬“伊里亞特”、“奧德賽”等等的故事,這成為他發揮想象力的導火線。
原本,特洛伊戰爭被認為是一種傳說,但在少年時代,休利曼卻堅信它的存在。從此,他矢志發現其遺跡就成為自己的終生夢想。這個夢不斷上演在他的內心深處。
休利曼并沒有把他的夢想在幻景中結束,而是為了實現它,建立計劃,鍛煉自己,使自己一步一步向夢想接近。休利曼從小家里就很窮,所以中途輟學。在工作二十年后,成為一個成功的實業家。休利曼為了實現他多年的夢想,毅然地結束了他的事業,把資金投入發掘特洛伊的遺跡上。數年之后,他的夢想得到了相當的成功。這種休利曼的生活方式,有許多值得管理者學習的地方。其中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休利曼有自己的目標,并且為了這個目標而建立計劃,堅持不懈地把計劃付諸實施,最終就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休利曼就是將人生加以設計,付諸實施,并達到自管理者實現的典型。
中國有句古話:“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親愛的讀者,您是否經常遇到一些人,他們總是信誓旦旦地痛下決心,決定好好安排一下自己的時間計劃,但無一例外地都是以計劃沒有變化快而告終呢?如果管理者不能真正地下定決心去提高自己時間管理的技能,那么最終結果與從前又有什么分別呢?
故事3:
美國有個鋼鐵廠的廠長,非常的忙,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那么怎么辦呢?他找管理大師杜拉克先生,向他訴苦:“我太忙了,如果誰能讓我把每天的事情做完,我當場就付他2萬5千美金。”
杜拉克先生思考了一下,說:“你能不能分析一下你自己所做過的每一件事情,什么是你想做而且做了的,有多少事情是你沒計劃做但卻也做了的,這兩類事情所占的比例是多少?”廠長說:“你說對了,我經常被突來的事情把我的時間安排打亂,我不想做的接待,但卻去接待了,我不想參加的儀式也不得不去參加,使我沒工夫來思考我該干什么。”杜拉克說:“這樣吧,你每天上班的前5分鐘,把你想做的事情寫下來,標題叫:今日主要事項,然后按照重要性順序排列,所謂重要性是根據你對目標的理解來定,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第二重要的事放在第二位,依次排列,然后你開始做第一件事,在完成第一件事之前,不再做其他任何事情,如果你完成了所列的5件事,再考慮做其他的事情。”
廠長依照杜拉克先生的建議去做,每天如此,經過一段時間,他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而且效率極高,每周也如此,把一周的5件事列出來,一件一件去著手完成,每月也如此,在當月的第一天,把全月的主要5件事寫下來,再依照執行,而且從不間斷。效果終于出來了,他欣然付給杜拉克先生2萬5千美元。經過幾年的實踐,他成為了全美的鋼鐵大王。
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膾炙人口的古詩:“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它說明的是“處理問題應當先抓住要點”的道理。親愛的讀者,您現在是否已經知道鋼鐵大王安排處理事情的訣竅了?
故事4:
有一對夫婦在鄉間迷了路,他們發現一位老農夫,于是停下車來問:“先生,你能否告訴我們,這條路通往何處呢?”老農夫不假思索地說:“孩子,如果你照正確的方向前進的話,這條路將通往世界上你想要去的任何地方。”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可能已經在正確的道路上,如果站著不動,你就好像迷路了。
俗語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親愛的讀者,或許您現在已經走到正確管理時間的路口上了,而您自己尚未意識到。那么,請您不要再猶豫,勇敢地踏出那一步,成功就在不遠的前方。
故事5:
一個城市里的有錢人,到鄉下收田租,到了佃農的谷倉,有錢人東看看,西看看,不知何時把自己的懷表弄丟了。有錢人心急如焚,于是翻遍谷倉,可懷表依然不見蹤影。天色漸漸晚了,有錢人一臉失望的神情,但他仍不死心,便出錢雇全村的人,點著火把到處尋找。終于,他們在一個角落里發現了那只懷表。有錢人欣喜若狂,為懷表的失而復得沾沾自喜。然而,時間已是夜半子時了。
有句成語說得好:“得不償失”。有錢人不但支付了大筆勞動報酬,而且更重要的一點,他找回的是懷表,丟掉的卻是時間本身。
親愛的讀者,您是否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呢?比方說,為了親自草擬一份文件而浪費了半上午的時間,從而失去了本應與一位重要客戶面談的機會?
故事6:
富蘭克林報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猶豫了將近一個小時的男人終于開口問店員了:“這本書多少錢?”
“一美元。”店員回答。
“一美元?”這人又問,“你能不能少要點?”
“它的價格就是一美元。”沒有別的回答。這位顧客又看了一會兒,然后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嗎?”
“在,”店員回答,“他在印刷室忙著呢。”
“那好,我要見見他。”這個人堅持一定要見富蘭克林。于是,富蘭克林就被找了出來。這個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能出的最低價格是多少?”
“1.25美元。”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25美元?你的店員剛才還說一美元一本呢!”
“這沒錯,”富蘭克林說,“但是,我情愿倒給你一美元也不愿意離開我的工作。”
這位顧客驚異了。他心想,算了,結束這場自己引起的談判吧,他說:“好,這樣,你說這本書是最少要多少錢吧。”
“1.5美元。”
“又變成1.5美元?你剛才不還說1.25美元嗎?”
“對。”富蘭克林冷冷地說,“我現在能出的最好價錢就是1.5美元。”這人默默地把錢放到柜臺上,拿起書出去了。這位著名物理學家和政治家給他上了終生難忘的一課:對于有志者,時間就是金錢。
這是為成功學大師所普遍推崇的美國著名的思想家本杰明·富蘭克林的一段名言。它通俗又直接地闡釋了這樣一個道理:如果想成功,必須重視時間的價值。
俗語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對于經營企業來講,時間更是無價之寶,浪費時間就等于給競爭對手付錢。親愛的讀者,您能體會到商場競爭的激烈性嗎?那么就請您從自我做起,在整個企業里掀起一場時間管理的革命吧。
故事7: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大江東去,星移斗轉,諸葛孔明火燒新野、鏖戰赤壁、三氣周瑜、智取西川、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的故事至今仍是膾炙人口。古往今來,多少志士仁人,騷人墨客,無不為其雄才大略和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所折服。
諸葛亮的工作作風可謂是世人皆知。比方說李嚴,在劉備眼中是僅次于孔明的人物。劉備臨終時,“嚴與諸葛亮并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督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目的很清楚,劉備是讓諸葛亮在成都輔劉禪主政務,讓李嚴屯永安拒吳并主軍務。孔明秉政,本應充分發揮好李嚴等人的作用,然而仍是“事無巨細”,惹得李嚴不高興,兩人矛盾日益加深。后孔明以第五次北伐為借口,削了李嚴的兵權,調漢中負責后勤工作。因運糧事件,孔明抓住了李嚴的把柄,“乃廢嚴為民,徙梓潼郡。”廢了李嚴,孔明就親自抓起了運糧事宜,耗費了無數精力,搞出了“木牛流馬”。不善授權,終將累及自我。五丈原對峙,曠日持久,士兵中有些松懈,確需整頓軍紀,本應授權眾將管理部屬,可孔明卻是罰二十以上,皆親自處理,忙得沒日沒夜。司馬懿聞后斷言:“亮將死矣。”果如其言,不久,孔明就累死在陣前。
漢語中有句成語:“事必躬親”。說的是無論大事小情,都要親自去辦理,最初的意思是贊揚領導者辛勤為政,后來就逐漸轉變成“不會授權”的代名詞了。親愛的讀者,您是否經常為瑣事纏身而苦惱?那么,如果考慮將其中的一部分工作交給下屬去做,想象一下結果會怎樣?
故事8:
米開朗基羅當年曾受托于國王,為一座教堂的天庭繪畫。繪畫工作進行一段時間后,他自己感到不滿意,納悶之余,米開朗基羅走進一冢酒館,正巧有一位酒客抗議酒已經發酸了,此時酒館老板拔掉所有酒缸的軟木塞,當場宣布:“酒酸了,就倒掉!”
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看在眼里,突然有所頓悟,他立刻跑回教堂,將畫好的圖案全部涂掉,而按自己的新構想完成了舉世不朽的巨畫。猶豫不決曾經使他憂慮苦悶,而決斷力卻為他帶來了成就和快樂。
中國有句古話:“魚和熊掌不可得兼”,說的是許多人都面臨著選擇的困境,常常是猶豫不決,而往往在猶豫不決時就喪失了天賜良機。親愛的讀者,您是否也有過這種經歷,擺在自己面前的有許多事情要做,可是到底該先做哪件事卻無法決定,結果就在猶豫不決當中浪費了時間呢?
故事9:
在某一堂課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玻璃罐,然后拿出一袋鵝卵石放進罐子里,問學生說:“這罐子裝滿了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是”。“真的嗎?”教授接著拿出一袋碎石子倒進罐子里,再問學生,“這罐子裝滿了嗎?”這次學生們猶疑地答道,“可能沒滿。”接著,教授再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倒進罐子里,倒完后他問學生,“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學生學乖了,都回答“沒有滿”。最后,教授拿出一大瓶水,倒進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的罐子,然后問學生:“我們從這件事,學到什么重要的功課?”班上一陣沉默后,一位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多忙,行程排得多滿,總是可以再擠出時間做更多的事。”教授聽完后,點了點頭,微笑道:“答案不錯,但這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點。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石子放進罐子里,也許以后就沒機會放進去了。”
如何分配時間,才能夠在有限的時間中,依序放進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和水,是這堂課的重點。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占績效的很大比重,時間管理沒做好,忽略事情輕重緩急的順序,就如同把鵝卵石留到最后,卻放不進罐子里的道理是一樣的。
人們常說:“事分輕重緩急。”親愛的讀者,您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您把許多瑣碎的事情都處理完畢之后,卻發現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呢?這實際是管理活動中一個十分常見的現象,看了這則故事之后,您知道該怎么做了么?
無論做什么,只要在管理或行政工作中擔任角色,就會用到大量資源。人力、金錢、物質,等等,所有這一切資源都至關重要,他們在任何一種工作中都占居重要的支配地位。但是,有一種資源是大家所共有的:那就是時間。今天,人們不僅把時間稱為管理者的資源,而且稱之為最重要的資源。時光不能倒流,無論做什么事都需要時間。我們幸運地擁有大量的時間,但是往往不懂得珍惜,經常浪費它,為此才常常感到時間太少。彼德·德魯克說過:“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如果我們不去管理時間,那么其他任何東西都沒有必要加以管理了。”是的,時間就是機遇,珍惜時間會有豐厚的報答,反之會受到挫折。而一個管理者若時間安排失當則會使自己陷入異常紊亂的境地。
因此,時間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與必要了。時間管理可理解為自我管理,這需要戒律,而戒律往往由習慣補充而來。換句話說,對有好習慣的人來說,時間管理簡單易行。好習慣在制定計劃、執行管理的過程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另一方面,壞習慣難以摒棄,它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所以,了解自己目前的時間管理習慣、狀況,是學習如何管理時間所必須經過的第一步。
你的時間管理技能如何呢?你有時間感嗎?你目前工作中的時間管理是否合理?你是否浪費了時間呢?
讀完本章并做完測試之后,您就會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