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尼采篇 不做“好人”做強者(1)

篇首語 關注我們的人生

人生問題是尼采關注的中心問題,他把這個問題看作是哲學的中心問題。他的這種傾向對當代諸多人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精神分析學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弗洛伊德與尼采的契合。在美學與文學領域,尼采更是一面旗幟性的人物……對尼采的探討不僅是對一種哲學的探討,而且還是對文明的思考,更為重要的是對我們的人生的追問。

尼采對自己的人生曾詩意地贊美:“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萬物臻于成熟,不僅葡萄呈現褐色,同時一束陽光射進我的生活:我向后望去,我從未看到如此之多和如此美好的萬物。今天,我并不白白地送掉我的第44年(尼采生于1844年),我有理由埋葬它——生活在這當中的東西已經得到拯救,是不朽的。重估一切價值,酒神頌歌和前去療養、偶像的黃昏——所有這一切都是這一年賜予的,甚至是這一年的第四季度賜予的!難道我不應該感謝我的全部生活嗎?”

尼采對人生的贊美是從叔本華的生存意志出發的。不同的是,他對生命意志持一種肯定的看法,把它看作一種詩一般的沉醉、勃發。這正是原始性的生命力,它充實而又強大。但是這種生命力在現代理性的壓抑下停步了,它得到的不是贊美,而是科學與占有欲的狂妄。

人們不再去過問人生了,對于這個萬物的奧秘不再是體悟與感受,而只是用知識去測量。虛無成為現代人的最大的痛苦,為了取代虛無主義,尼采要求對一切的價值進行新的估量。這新的標準就是生命力的強大與否。尼采的哲學是一種詩的祝福,他是用藝術的方式審視著科學,同時他用人生審視著藝術。

曾經有人提議尼采對他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做一些暗示性的解釋以便更好地令人理解,尼采勃然大怒。他認為這是一種無理的要求并斷然予以拒絕:“難道我應該屈從地扮演一個荒唐的角色?我想,將來某個時候總會舉辦講座,由教授們擔任這個角色。在此期間,對于查拉圖斯特拉來說,不會是漫長的。”

尼采的這段意見是如此的準確,在他的有生之年,人們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評價是貶多于褒,其中不乏誤解帶來的中傷。直到今天,人們對這本書和尼采提出的諸多的目標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

尼采表現自己的思想的手法比較特別,他不是用傳統的學術論文式的研究手法,運用概念與判斷作為其合理性的依據。因為后者正是尼采所反對的,在尼采看來,理性的方式是必要的,但是它只是一種工具,不能喧賓奪主地被“恩賜”以人生的意義,而是只能被寄希望于有助于這個問題的推進。尼采自己的著作當中,多數是箴言體的格式,特別是影響比較大的,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偶像的黃昏》等,只有少數的幾篇是論文的格式。

同時,尼采對自己的讀者是很挑剔的,這種挑剔可以理解為有深深的希望。尼采自稱他的書是“獻給所有的人和不獻給任何一個人的一本書”。這表面上看似矛盾的一句話為何會讓尼采掛在嘴邊呢?它的深層含義在于他的讀者必須是對人生關注并有所體悟的人。他的書關系到每一個人,因為他的問題正是每一個人都接觸到并困惑著的,這就是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自己的問題。讀者的正確的理解不是靠知識性的把握,而是要充分發掘自己潛在的生命力,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實現自我的超越,而這樣做正是在人生當中預示超人的到來。

一旦他這樣做了,那么這本書也就是多余的了。

最后,作者有必要提醒讀者的是,尼采是一個頗有爭議的思想家,他的鮮明個性,使他的思想也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其積極的和負面的影響都較突出。我們在為他那充滿人性的主張而狂呼吶喊的同時,也一定要注意他的貴族主義、強權主義和反道德傾向。讀者在閱讀時一定要注意批判地吸收。

尼采的行為與靈魂

我向你們說精神的三種變形。精神變為一匹駱駝,駱駝變為一頭獅子,最后獅子變為一個小孩。

——尼采

一、精神三變:解讀尼采的鑰匙

也許上帝錯誤地選擇了尼采的出生地,將他安排在一個幾代相傳、虔誠的基督教家庭。這個家庭信仰路德教。《圣經》是他們家庭的道德標準與信念的準繩。在這個德國牧師家庭中你可以找得到一切那個時代虔誠的人應有的一切道德和信念:敬畏上帝、正直。但是,家人不會想到這個家庭的寵兒竟會成為一個高喊“上帝死了”的叛逆者。他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一種不可阻擋的叛逆。怎樣理解尼采的這種轉變呢?這種轉變對于尼采的哲學又有何種的關系?“精神三變”的寓言會對我們有所幫助。

1.智慧之路:駱駝、獅子、小孩

在《查拉圖斯拉特如是說》的第一部分中,有一個著名的精神變形寓言。這寓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尼采精神上的危機與轉變,反映了尼采的思想軌跡。正如尼采所說的,在智慧之路上有三個必經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合群時期”,崇敬、順從、仿效隨便哪個比自己強的人;第二階段是“沙漠時期”,束縛最牢固的時候,崇敬之心破碎了,自由的精神茁壯生長,重估一切價值;第三階段是“創造時期”,在否定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肯定,然而這肯定不是出于我之上的某個權威,而僅僅是出于我自己。

那么就讓我們從這三次變形中開始對尼采的探索之旅吧——

我告訴你們精神的三種變形:精神如何變成駱駝,駱駝如何變成獅子,最后獅子如何變成小孩。

許多重負是給精神,給強壯忍耐而令人崇敬的精神擔載的。精神之大力要求重的和最重的負擔。

…………

這一切重負,勇敢的精神都擔載在身上,忙著向它的沙漠去,像負重的駱駝忙著向沙漠去一樣。

但是,在最寂寥的沙漠中,完成了第二變形:在這里,精神變成獅子;他想征服自由而主宰他自己的沙漠。

在這里,他尋找他最后的主人:他要成為這主人這最后的上帝之仇敵;他要與巨龍爭勝。

誰是那精神不愿稱為主人與上帝的巨龍呢?“你應”是它的名字,但是獅子之精神說“我要”。

“你應”躺在路上,偵候著獅子之精神;它是一個放射著金光的甲獸,每個鱗上有“你應”的金字!

千年來的價值在這些鱗上放光。這最有權力的龍如是說:“萬物之一切價值——它們在我身上閃耀。一切價值都已創造。而一切已創造的價值——那就是我,真的,‘我要’是不應存在的。”

這龍如是說。兄弟們,精神之獅子用處何在呢?那謙讓崇敬而能擔載的駱駝不已夠了嗎?

創造新的價值,獅子亦不足為此:但是為著新的創造和取得自由,這需要獅子的力量。

創造自由和一個神圣的否定以對抗義務:兄弟們,這是獅子的工作。

取得創造新價值的權利,這是崇敬而能擔載的精神最可怕的征服。真的,這于它是一個掠奪與一個兇惡的食肉猛獸的行為。

從前它曾愛“你應”為最神圣之物:現在它不得不在最神圣之物里,找到幻謬與暴虐,使它可以犧牲愛以掠奪自由:為著這種掠奪,我們需要獅子。

但是,兄弟們,請說,獅子所不能做的事,小孩又有何用處呢?為什么掠奪的獅子要變成小孩呢?

小孩是天真與遺忘,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游戲,一個自轉的輪,一個原始的動作,一個神圣的肯定。

是的。為著創造之戲,兄弟們,一個神圣的肯定是必要的:精神現在有了它自己的意志;世界之逐客又取得他自己的世界。

我向你們說明了精神之三種變形:精神如何變成駱駝,變成獅子,最后變成小孩。

尼采的變形學說是理解尼采的一把重要的鑰匙。也許,閱讀這些可能會使讀者第一次和尼采作如此親密的交流,對這種寓言式的手法會感到有些陌生。從另外的角度來說,這精神變形的內容與尼采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與他的生活息息相關。他的家庭狀況、受教育的經歷以及后來的創作都成為對“精神三變”的最好的注腳。

在10年的幼年和少年生涯當中,尼采無疑是嚴格的基督教家庭中的小修士。第一次的轉變從中學和大學開始,是從對基督教的信仰轉向叔本華的意志哲學。第二次的轉變,集中批判傳統的理性文化,批判基督教文化,是思想的蛻皮時期。10年的飄泊生活,促成了尼采的第三次“精神變形”,在這一時期,尼采思想獨立而成熟。他高喊“上帝死了!”“重估一切價值!”他的觀點驚世駭俗令整個世界戰栗。

2.從一個聽話的孩子到反叛者

(1)出生在一個虔誠的家庭

1844年10月15日尼采誕生在德國薩克森州洛肯小鎮。從曾祖父開始,或者還可以找得更遠,這個家庭就信仰路德教。祖父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路德維希·尼采就曾擔任教區監督,是一位勤勉的神職人員。法國大革命以及無神論思想擾亂德國的人心,祖父著書立說批評無神論者以表示他對宗教的虔誠和對國王的忠誠。形成對比的是,祖父所堅信的東西則被他的孫子加以破壞,而且是徹底的否定。路德維希·尼采的妻子死后,給他留下7個孩子。他又娶了一個年輕的寡婦,她也出身于一個牧師家庭。這次再婚以后又生了3個孩子,頭兩個是女兒,也就是后來在尼采的父母家里占部分統治地位的奧古斯特姑母和羅莎麗姑母。最后生的是男孩,叫卡爾·尼采,就是尼采的父親。

尼采的父親又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而且他對上帝的忠誠絲毫不亞于其父。他在為他兒子洗禮時的講話足以說明他的這種傾向:“你吉慶的十月,不同一般的年代的十月,發生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而今天我所經歷的乃是最重大、最美好的一件事情——我要給我的孩子洗禮!以主的名義為我祝福吧!我以十分激動的心情表示:我親愛的孩子使我能夠把他奉獻給主,我的兒子,弗里德里希·威廉,你在世就叫這名字,這是為了懷念我的恩人國王,你是在他誕生這天出生的。你要信奉上帝,忠于國王。”誰也不會預料到,出生并成長在這樣一個家庭的孩子,成人后會向世人宣布“上帝死了!”從信奉者轉為徹底的否定者。尼采——這位家族中最有才能的子孫在他的一生中卻遠遠地、堅定地背離了父輩的宗教。

尼采后來又有了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1846年妹妹伊麗莎白誕生,1848年弟弟約瑟夫出世,但是兩年后便夭折。1849年7月30日尼采的父親因患腦病逝世,這也預示著這個家庭不幸的開始。父親的去世不僅給這個家庭以沖擊,而且也極大地沖擊了幼年尼采生活的平靜,此時尼采還不滿5歲。在以后的生活當中他就在完全由婦女支配的家庭中長大。決定家庭氣氛的是祖母、姑母、母親和妹妹,而不可能是他。人們很難將“你到女人那邊去嗎?別忘了帶上你的鞭子!”這句尼采名言同這種氣氛聯系起來。在固執的祖母一個決定之后,小尼采和一家人一起遷往薩勒河畔的南堡。

(2)循規蹈矩的小學生

1858年,14歲的尼采是一位循規蹈矩的學生,可能是因為牧師家庭的關系,他有一個“小修士”的稱號。妹妹伊莉莎白的回憶表明了這一點:有一天正當放學時,忽然下起了大雨,所有孩子都發瘋似地朝家里跑去,而他慢慢地走著,帽子遮蓋著腦袋,小手絹又蓋在它們上面。當媽媽催促他趕快回家時,渾身濕透的小尼采卻一本正經地答道:“媽媽,我們的校規明文寫著:在離開學校時,孩子們不得在街上亂奔亂竄,他們必須安靜地、舉止文雅地走回家中。”也許,他的母親應該發現這正是叛逆先兆。

從寧靜的鄉村生活到小城的生活使他感到很不適應。他不喜歡這里擁擠的街道和喧鬧的人群,懷念著他在美麗的大自然當中去自由的呼吸和奔跑。當他遵照祖母的吩咐到南堡的市立小學上學以后,情況更加令他失望。同那些愛游戲、打鬧的伙伴在一起,尼采不能很好學習,他也不愿意同這些孩子交朋友。轉到私立學校之后他才覺得好一些。尼采在這里結交了他最初的朋友:威廉·平德爾和戈斯多夫·克魯格。他們是兩位法學家的兒子,父輩們是和他的祖母相認識的。尼采8歲時同他的朋友一起入學,他在這個學校里也不是那么輕松的。學習種種規則和任何溫順服從,從根本上使他反感,但在這一時期,這個敏感的孩子的巨大才能已經顯露出來。

尼采的身體從小就與疾病為伍,各種病苦并不因為他的幼小而仁慈。他眼睛近視,6歲時就有頭痛癥。病弱的身體令他經常缺課。尼采喜歡音樂,音樂可以減輕他身體的痛苦。他對音樂的愛好是從父親那里繼承過來的最重要的遺產,這種天賦很早就得到發展。好友戈斯多夫的父親赫爾·克魯格是位私人律師。他擁有包括門德爾松在內的許多音樂界的朋友,對尼采進行了啟蒙性音樂教育并使他可以欣賞到貝多芬的音樂。母親還專門為他請了女鋼琴手教他演奏。莫扎特、海頓、舒伯特、門德爾松、貝多芬、巴赫和韓德爾是他在南堡時期音樂修養的構成要素。對于柏遼茲或李斯特的未來音樂,這男孩采取懷疑的態度。音樂不僅成為尼采一生中最為持久的朋友,而且也是他的哲學的靈感所在。

朋友威廉的父親使尼采第一次接觸了歌德的作品并了解了優秀的德文作品的韻律之美。他學習寫詩和戲劇創作,并以莎士比亞為榜樣,“莎士比亞向你展現了如此眾多的強者,他們粗獷、剛強、有力,而且意志堅定。我們的時代正是缺少這樣的人。”詩歌和戲劇的學習和創作,表現出這位少年對自由與力量的由衷的景慕,“我決不受空間的限制,也不受時間的約束,我要像蒼鷹一樣自由自在。”

幼年的尼采以他的才華與過早顯露出來的對孤獨的偏好贏得了同伴的注意。對于當時的情形,好友平德爾這樣寫道:“他做他自己想出來的種種游戲,這一點證明他有一種活躍的、善于發明的獨創精神。而且他也領導各種游戲,定出新的游戲方法……”但是其中也有這樣一些話:“從很小的時候起,他就喜歡孤獨,專心思考,他在一定程度上躲開人們的集會,尋找大自然用非凡的美景裝點的地方。”

但是除去與同伴游戲時的歡樂以外,一個嚴肅的、善于思索的孩子正在成長。他誦讀圣經的時候虔誠得足以使人感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德市| 十堰市| 卫辉市| 蕲春县| 富宁县| 读书| 孝感市| 阜阳市| 白山市| 即墨市| 合山市| 福泉市| 察隅县| 鄂伦春自治旗| 库尔勒市| 资中县| 巴彦淖尔市| 曲沃县| 托克逊县| 温州市| 德江县| 霍山县| 定兴县| 丹阳市| 文化| 礼泉县| 邵阳市| 万山特区| 深圳市| 浑源县| 岫岩| 大悟县| 和田市| 长汀县| 文化| 沂源县| 锦屏县| 左权县| 平利县| 镶黄旗|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