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老狐貍處世智愚經(12)

五代十國時,石敬瑭去世前,學習劉備白帝托孤,讓馮道輔助自己的小兒子石重睿登基。但是馮道并沒有那么做,反而出迎石重貴。在做人上馮道是有愧于石敬瑭的重托,但是在國家大義上馮道是絕對沒有做錯的。因為當時的后晉正是多事之秋,如果不迎立長君,很有可能引起內亂。況且那些地方諸侯各個都掌握著兵權,隨時都可能以奸臣當道為由,打著清君側的旗號來篡位。馮道明白石敬瑭愛子的苦心,希望愛子能夠登基為帝。但是他立一個小孩子,實際上是把這個孩子往火坑里推。如果地方諸侯謀反篡位,這個小皇帝只有被殺的命運。一個人擁有盛名,而沒有和他相匹配的地位,那么他就危險了。馮道明白這個道理,于是舍棄了幼主,從這點上來講,石敬瑭是應該感謝馮道的。

馮道是比較務實的一個人。當李從厚逃亡,李從珂進逼都城的時候,以封建朝代忠臣的標準來看,似乎在這個時候,馮道要么就應該追隨李從厚而去,要么就在李從珂面前自殺。但馮道這兩樣都沒有選擇,他知道跟隨李從厚去是沒有前途的,而在李從珂面前自殺于國家無益,于自己的家庭更是重大傷害,所以他同樣沒有選擇,在這一點上他是絕對明智的。

馮道從來沒有把自己想象成為救世主,認為國家有難,作為臣子的應該死節。在他的世界觀中,他堅持認為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就足夠了,至于君王弄權、胡亂猜忌而丟失了國家那是君王自己的事情。況且他承認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國家是百姓的國家,因此即使朝代更迭,所丟失的也只是君王的國家,而不會是百姓的國家,百姓的國家是永遠存在的。

有一些人總認為自己十分厲害,社會經驗雖然不足,但是把自己想象成救世主一樣。然而他們卻總是對小事不屑,而希望能夠做驚天動地的大事。在他們的意識中,有一種意念在作怪,他們認為別看那些用心工作的人表面上十分忠誠,一旦大難臨頭,他們往往就各奔東西,最后能留下來,支撐大局的只能是自己。這種想法是為自己不努力工作找借口。這剛好顛倒了一個事實。每個人都需要明白自己不是救世主,自己也不是英雄,而是整個社會運轉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人們要想在社會上生存,就必須有一種務實的態度,能做就是能做,不能做學著去做。千萬不要不能做卻偏偏要求扛大梁。曾經看過很多關于成功學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無一例外都是做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最后卻獲得了成功。這樣的事情都只是故事。如果哪個人真的為這樣的故事所煽動,真的去做自己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那么很容易會遭遇失敗。

當然人要勇于接受挑戰,但前提是正確地估計自己的實力和當前的形勢,如果確定自己能做,那么自然應該自告奮勇;如果確信自己不能做,那么就不要強出頭。

很多事情都是很難預料的,千萬不要過分自信,信心爆滿,很容易栽跟斗的。雖然信心和勇氣都是重要的,但是只能作為精神要素,最要緊的還是自己的實力。

如果覺得自己很出色,不妨冷靜地把自己出色的地方一一寫下來,然后找出這些地方出色的原因,這樣可能會讓自己冷靜。古代戰爭中,有很多將領都對敵軍不屑一顧,認為自己很英勇,但他們找不到自己英勇的原因,于是很盲目地領兵出征,甚至立下軍令狀。結果呢,要么兵敗被殺被俘,要么就是回來被殺。然后國人又將兵敗的責任全部歸咎到他的頭上。

在社會中生存,自我保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自己的安全都無法保障,那么就不用提在社會上如意了。保護自己的首要原則就是量力而行。向來是自不量力的人最快滅亡。把自己想象成為救世主是自不量力的表現。如果一個大廈倒塌了,難道是哪根鋼筋能夠支撐得住的嗎?

在社會中生存,人們不要有從一而終的思想。以做人而論,人這一生可以做很多大事的,何必要在一棵樹上用盡一生的精力呢?以做事而論,權衡利弊自然要選擇利多害少的來做。

人們應該明白自己的價值,要學會冷靜處理事情,而不是沖動或者頭腦發熱。其實在很多問題上,人們都要學會妥協,畢竟很多事情不是那么順心如意。不妥協的話,到最后吃虧最多的還是自己。應該把妥協當成一種藝術,而不要去逞強。

大道無道,圣人不仁

老狐貍認為人們應遵從大道無道,圣人不仁。大道和圣人并不代表一定要一味地當老好人。

在社會中不要當老好人,老好人難當。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首先,很少有人相信你的好心。人們往往會習慣性地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你,因為社會有利益的爭奪,有勾心斗角,有權利斗爭。你的好心很可能會被別人認為是有企圖,如果他們自認為看出了你的企圖,他們自然會十分得意自己的聰明;如果他們看不出,自然會十分提防著你,認為你有很大的陰謀。也許你僅僅是出于一片好心。在社會中絕大多數人都有著自己的利益目標,熙熙攘攘都是為了利來利往。如果你沒有自己的個人利益而僅為了做好事,別人會不習慣的,自然也會排擠你。

其次,你的好心很可能辦錯事。如果一片好心把事情做對的,也許別人會對你有所感激;但如果把事情辦壞了,很多人就會以為你是故意的。與其承擔辦錯事情的風險,倒不如不要表現出自己的好心。

再次,好心會被認為是一種感情投資。如果感情投資過度會讓人對自己產生反感。好事做多了,人們會覺得虧欠你什么,如果不能回報你的話,他們自然會主動疏遠你。

最后,好心容易被別人當成一種習慣。你每天都給辦公室打水,大家開始也許會對你有些感激,但是如果形成習慣以后,如果你哪天不打水,大家會對你產生一種陌生感。他們會把打水的任務自然地當成是你的任務。

在社會中,不要過分好心,不要經常做好事,如果自己實在是愛心泛濫,可以選擇一些慈善機構當義工。曾經有一個人,十分好心,他看到自己的村莊和鄰村之間有一條河,但是沒有橋,人們每回來往都要走很多彎路,于是把自家的樹木砍了一些搭起了一座橋。開始大家對他的行為表示贊賞,但是后來由于橋太窄,偶爾有人從橋上摔到河里,于是大家開始抱怨,說這個人不知道安的是什么心,簡直是在害人。這個人覺得自己很委屈,于是要將這座橋拓寬,有個智者攔住了他,對他說:“橋即使拓得再寬,也很難保證人們不會從橋上摔下去,而且木橋很容易腐爛的。所以對于你來說,要想不挨罵,最好的辦法就是今天晚上把橋砍斷,然后當作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以后不要再這樣好心了。”后來這個人按照智者出的點子把橋砍斷。果然第二天人們到橋頭的時候又開始說起他的好話,認為再也沒有人像他那樣為鄉親著想了。

遵從愚道的人基本特征是貌似好人,從來不害人,追求個人利益,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讓人在社會中不追求個人利益是不可能的,每一個人都追求個人利益,沒有必要舍棄自己的個人利益而成全別人,千萬不要要求別人舍棄個人利益而成全自己,其實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人在社會中向別人表示自己不會害人,這樣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

有些人很注重自己的道德和原則,很多事情他們都覺得有違自己的原則,是辦不到的事情。比如說些好話,他們覺得他們做不到。他們在向領導提意見的時候,總是不知道變通,很多話都直通通地說出來,根本就不考慮領導是否能夠接受。別人向他們提意見,他們卻以自己不懂得阿諛奉承為理由拒絕采納。

曾經見過一個職場中的好人,所有的功勞都歸給別人,而將所有的過錯都攬到自己頭上,實際上很多功勞都是他取得的,很多過錯并不是他犯的。但領導很不喜歡他,認為他總是犯錯,而且從來不立功。是自己的功勞就是自己的,何必要歸給別人呢?如果不是自己的過錯,又何必要強出頭認錯呢?當然,如果有其他打算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世界上有一類人,心腸太好,對世界過于感恩,所以一直活得很壓抑。比如有個證券公司經理,他買的股票都上漲,而他所熟悉的人買的股票一個勁在下跌,他覺得心里不平衡;后來他錯過了一班飛機,而這班飛機正好失事,他更是覺得虧欠這個世界很多,于是自殺了。

這種人對這個世界有著一種過分的感激,他想當一個大好人,把好運給別人,但是最后好運都來到自己身上,于是他覺得心理不平衡,只好一死以謝這個世界。這種人確實存在,但這種為人處世的態度是不可取的。

大道無道,圣人不仁,有傷害別人的能力,但從來不傷害別人。有幫助別人的能力,但從來不把自己當成一個愛心泛濫的施舍者。你想得到什么,你也將得到什么。

一個人如果自己都保護不了,自己都無法維持什么,拿什么去幫助別人。只有自己先保證了生存和發展,然后才能幫助別人。當然不能為了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而去損害別人的利益。不要隨意去傷害別人,不做老好人,也千萬不要隨意去做個壞人。其實社會上,又有多少人是以好壞來判斷別人的呢?每一個人只要遵從自己心中的道,想得到什么,然后努力去爭取就可以了,確實沒有必要揠苗助長,把自己定位為一個無私的奉獻者。

不流世俗,方有豐功

老狐貍認為,人只有不流于世俗,才有可能做出豐功偉績。做人是需要講求變通,但同時也必須有原則。有些原則是人立身的根本,是絕對不容許修改的。即使有些時候受到別人的指責,也完全沒有必要太在意別人的說法。

古時候有個將軍在國家危急存亡之秋起兵,為了避免自己的將士過于驕橫,失去民心,他三令五申要求大家遵守紀律,同時還派一個官員負責監管。后來他的侄兒違反了他的法令,這個將軍很是為難,他并不想殺自己的侄兒,但是那個負責監管的官員絲毫沒有顧及將軍的感受,依照軍令將他的侄兒給殺了。將軍十分生氣,于是要將這個官員殺掉。但是過了不久,這個將軍突然醒悟到,侄兒已經人死不能復生,現在殺了這個官員也無濟于事。而且這個官員正是按照自己的軍令來辦事的,絲毫沒有違規。如果殺了他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于是他不但沒有殺這個官員,反而格外尊重他。

官員堅持了自己的原則,沒有徇私枉法,最后贏得了尊重。我們試想一下,如果官員不殺他的侄兒,有意放他一馬。這個官員以后的工作該如何開展?肯定是沒有辦法繼續執法,而且將軍也肯定會因此而罷了他的官。

做有原則的人哪怕不討人喜歡,但一定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我們如果能夠恪守一些基本的原則,自然會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相處得很好。這些原則不僅包括做人方面的,還包括做事方面的。

做人方面的第一原則就是一定要有尊嚴。也就是說要想讓別人看得起自己,首先自己要尊重自己。如果自己沒有尊嚴,那么別人也就不會來維護你的尊嚴。人應該是個獨立的人,應該有自己的獨立觀念,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不應受到別人觀念的左右,也不會因為要迎合別人而放棄自己的主張。

做人還必須自信和信任別人。相信自己的人往往也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是強大的,他能做到的事情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他有毅力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也是值得別人去信賴的。一個人如果特別自信,必然會成為領導者。這些都可能成為他以后成功的基石。相反,如果一個人過于自卑,總是不相信自己能將一件事情做好,那么自然什么都做不好,也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大家都喜歡和能夠讓自己有安全感的人交往。同時信任別人也是很重要的,對別人信任,別人自然會對你有一種責任感,會為你的利益著想。當然首先要明確的是這個人本身不是十惡不赦的人。信任別人往往讓別人覺得特別的榮耀和自尊。

做人還需要有一種義氣,需要有一種敢于擔當的精神。這并不是說拉幫結伙,而是說要學會去幫別人分擔一些憂患,當然,這種分擔要在自己能夠承受的范圍內。人應該有一種擔當的精神,在家庭里要擔當起家庭一分子的責任,在班級里要擔當學生的責任,在單位要擔當員工的責任,在社會上要擔當公民的責任。義氣只是擔當精神的一個表現,也可以將擔當精神通俗地理解為講義氣。

沒有原則的人是可怕的。倒不是他們讓別人感到可怕,而是他們自己的前途可怕。他們什么都不會去敬畏,什么事情都能做,不道德的,不遵紀守法的,都不憚于去做。這種人往往也找不到自己。

講原則,很多時候是一種毅力。

拿破侖讀三年級的時候,經常受到一個六年級大孩子的欺負。有一天那個六年級的孩子無緣無故地打了拿破侖一頓。拿破侖越想氣越大,于是上午剛上了兩節課,就跑到六年級的教室去找那個大孩子。大孩子這回不由分說地又把拿破侖給打了一頓。拿破侖的左眼圈被打成了熊貓眼。中午的時候拿破侖又跑去找那個六年級的大孩子,六年級的大孩子這回又打了他一頓,這個時候他的右眼又成了熊貓眼。到下午課一上完,拿破侖又去找那個孩子,這個時候那個孩子有點害怕了,于是問拿破侖到底想做什么?拿破侖回答說:“你必須向我道歉。”這個時候,那個六年級的孩子只好向拿破侖道歉,因為他被拿破侖的毅力給征服了,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敢欺負拿破侖了。

每一個人都有一些自己需要遵守的東西,這種東西或者隱晦,或者明顯,但總該是有的。人們常常會談到底線問題,其實正是一條條底線才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人。拿破侖的故事并不值得效仿,但是它至少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一個人比較有毅力的話,這種頑強的毅力表現出來的原則往往會征服比你更強大的人。

老狐貍認為,很多人都有十分害怕的人,在這些人面前他們往往沒有原則可言,自己也認為沒有尊嚴可言,只有服從,而從來不知道據理力爭,這或許是很多悲劇發生的源泉。

處世心經

品行,老狐貍也講究。老狐貍并非狡猾的代名詞,而是一種人生智慧。擁有大智慧的人是深藏不露的,于是有了老狐貍的名。為人處世,不一定偉大,但是一定能做到崇高。一個人的品行應該朝高尚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持久。要學會有責任感,在責任感的驅動下,人的生命才會沉重,也因此有了分量。

擔責任,方能遠行

老狐貍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团风县| 札达县| 珲春市| 平谷区| 弋阳县| 华容县| 台南市| 宝鸡市| 五寨县| 星子县| 海城市| 思南县| 河北区| 鸡泽县| 荥经县| 义乌市| 洪洞县| 林芝县| 上犹县| 威海市| 淳安县| 元朗区| 大理市| 突泉县| 长宁区| 耒阳市| 南阳市| 安义县| 左贡县| 龙江县| 饶河县| 娄烦县| 大理市| 文安县| 平泉县| 崇仁县| 明星| 宿州市| 长春市| 白玉县|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