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12個關(guān)于功高震主的歷史教訓(xùn)(2)

★教訓(xùn)12:一念之差丟性命——李斯藏私

據(jù)說扶蘇為人比較寬厚,不太滿意秦始皇制定的嚴刑苛法,以及大興土木、加重徭役等種種勞民傷財?shù)呐e措,所以始皇才把這個兒子趕去邊疆,想讓他好好歷練一番,從而了解父親執(zhí)政的苦心。正因為扶蘇的政治理想和秦始皇完全不同,也和與秦始皇思路一脈相承的趙高、李斯等人截然相反,所以讓扶蘇繼位的決定引起了這些人的恐慌——就此,一個巨大的陰謀開始秘密醞釀起來。

首謀者就是宦官趙高,他本是皇子胡亥的師傅,很想把年幼識淺的胡亥擁上寶座,自己就可以因此而把持朝政。趙高先說服了胡亥,然后斟酌道:“這件大事,如果不和丞相合謀,恐怕最終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去和丞相談?wù)劙伞!?

趙高找到李斯,先試探著問:“讓扶蘇主持始皇帝葬禮的詔書還沒有發(fā)出去,除了我們幾個,也沒人知道此事。現(xiàn)在詔書和玉璽都在胡亥手里,咱們該怎么辦呢?立誰做新皇帝,其實只由你我兩人說了算呀。”

當初秦始皇才剛駕崩,李斯為怕引起政局動蕩,就秘不發(fā)喪,假裝皇帝仍然呆在密不透風(fēng)的馬車里,只是命令隊伍加快前進速度,想等趕回咸陽后再詔告天下——所以趙高才會說“除了我們幾個,也沒人知道此事”。

14-秦始皇

李斯聽了趙高的話,大驚失色,責(zé)備道:“這是亡國之言,不是為人臣子所應(yīng)該說的話!”趙高冷笑道:“丞相認為自己的能力比蒙恬強嗎?功勞比他大嗎?智謀比他深嗎?人望比他高嗎?扶蘇更信任你還是他?我在秦宮中二十多年了,從來就沒見過秦國罷免丞相后還善待他及其后人,不僅如此,基本上全都誅滅!始皇帝二十多個兒子,你都是了解的,以扶蘇的性格,一旦繼位,肯定會任命蒙恬做丞相,到時候你的下場一定會很慘。我多年來教胡亥讀書,知道這位皇子非常仁厚,他如果登基,卻有望善待你。”

聽了趙高的這番話,李斯開始動搖起來。按照商鞅所制定的秦國的法律,最重軍功,大將在外建立了功勛,回朝就有資格擔(dān)任丞相,而李斯本人是沒有多少軍功的,他只是一直待在統(tǒng)治中心,輔佐秦始皇制定各種規(guī)章制度而已,所以非常害怕這個弱點被蒙恬所利用,奪去他丞相的位置。趙高的話,可謂正戳到了李斯的痛處。

可是這樣大的事情,李斯當然不可能一口答應(yīng)下來,他既沒有趙高的野心,也沒有趙高的膽子,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逐漸從一位政治家墮落成了一個政客,成為大秦帝國統(tǒng)治機器上一枚雖然重要卻并非必不可少的螺釘了。于是他半推半就,假意提出自己的擔(dān)憂,說害怕如果矯詔讓胡亥繼位,會引發(fā)天下的動亂。

趙高早就看穿了李斯的心思,繼續(xù)勸說道:“只要咱們同心協(xié)力,就不會出什么亂子。你扶助胡亥繼位,他必定對你言聽計從,那樣你的權(quán)力就能穩(wěn)固下來,世世代代成為國家的重臣。你還有什么好擔(dān)憂的呢?”

通過趙高反復(fù)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李斯終于邁出了他這一輩子最不該邁出的一步,仰天長嘆說:“只要我能不死,那就隨便你吧。”

于是李斯、趙高兩個人合謀,假造始皇帝的詔書,勒令扶蘇和蒙恬自盡。同時三人加快腳步,匆匆趕回咸陽,扶胡亥登上了秦朝皇帝的寶座。可笑的是,當時因為天氣炎熱,載著秦始皇尸體的車輛通風(fēng)也不好,時間一長,始皇的尸體開始腐爛,臭氣陣陣往外發(fā)散。李斯恐怕事情泄露,就命令裝上一車鮑魚,跟著隊伍行進,用鮑魚的腥臭氣來掩蓋尸體的異味。這種欲蓋彌彰的辦法,實在很難想象出自素以精明著稱的左丞相李斯之手,這只能說明他當時已經(jīng)方寸大亂,手足無措了。

秦二世胡亥登基以后,立刻在趙高的慫恿下殺光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同時也濫殺了一批大臣。這個家伙性格之殘暴,比起他老子來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然而威望和能力卻又實在差得太遠,因而暴政激起了民變,天下從此再度動亂起來。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首先在大澤鄉(xiāng)揭竿而起,拉開了秦末大起義的序幕。

時局動蕩,李斯屢次進諫二世,要他關(guān)心國政民生,收斂自己奢侈放縱的行為。然而二世雖然荒淫,卻并非愚蠢之徒,他的小聰明足以拒絕忠諫,堵塞言路,競?cè)婚_口對李斯講了一番貌似有理的大道理。他說:“昔年帝堯節(jié)儉,大禹操勞,天下都說他們是圣君。然而富有四海的君主,誰真想節(jié)儉如同野外露宿,操勞如同奴隸婢仆呢?正是因為他們無能,所以才必須這樣勉勵自己,辛苦自己。真正的賢人,要能夠安定天下,治理萬民,如果自己都沒有能力享樂,還能夠使別人富足嗎?這才是我的志向呢!”

李斯的長子李由,此時正擔(dān)任三川郡的郡守,陳勝派出的西征軍經(jīng)過三川郡,李由沒有能力阻擋和將其擊破,于是以趙高為首的很多不滿李斯執(zhí)政的大臣,就以此為借口攻擊李斯。李斯已經(jīng)老耄昏聵,毫無銳氣了,他不敢為自己分辯,反而上書秦二世,大拍馬屁,想要挽回二世對他的信任。

李斯的這篇上書,徹底附和二世莫名其妙的思路,他竟然說:“真正的賢明君主,必須要能監(jiān)督和約束臣下的行為,這樣上下等級嚴明.臣下不得不竭盡忠誠地報效君主。所以君主應(yīng)當一人統(tǒng)治天下,他的權(quán)力不可有所制約,如此才能肆意享樂。”

二世看了李斯這篇狗屁不通的文章,大為愉悅,從此更加嚴刑苛法,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趙高看到這種情況,害怕李斯因為馬屁拍得響而得到二世的寵信,于是慫恿二世躲在后宮享樂,不要再隨便接見大臣們。他說:“陛下您年紀還輕,行為處事難免有不周全的地方,大臣們看在眼里,就會輕視于您。不如居于深宮,讓大臣們見不到面,自然他們無從質(zhì)疑您的決策。這樣您就會成為圣主了。”

二世聽從了趙高的意見,但他雖然躲人后宮,終究不能誰都不見,作為宦官的趙高成為二世和大臣之間的唯一聯(lián)系人,從此權(quán)勢日盛,把皇帝和宰相全都架空了。

雖然大權(quán)在握,趙高仍然很忌憚李斯,一心想置其于死地,因為只有這樣,他的權(quán)勢才能夠真正穩(wěn)固。于是趙高就設(shè)下了一個圈套,他故意對李斯說:“現(xiàn)在關(guān)東地區(qū)盜賊紛起,可陛下還在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阿房宮,搜羅狗馬等無用之物,我因為身份卑賤不敢進諫,您是宰相,怎么也不敢說話呢?”李斯上了當,還以為趙高支持自己,于是嘆氣說:“陛下躲在深宮里,也不上朝,我想說什么話卻找不到機會呀。”趙高回答說:“您如果真的愿意勸諫陛下,我可以幫助您。陛下的起居我最清楚了,等他什么時候空閑,我就通知您去覲見。”

趙高嘴里這樣說,實際上卻專挑二世玩得最高興的時候通知李斯去求見。一回兩回還則罷了,這種事情多次發(fā)生,二世不高興了:“我有空的時候丞相總也不來,偏等我忙的時候要求覲見,他是故意的嗎?他是因為小看我所以想耍我吧!”趙高趁機進讒言說:“我明白了,因為沙丘之事,丞相出了大力,他已經(jīng)位極人臣,無法再加升賞,所以一心想要裂土分王,陛下沒搭理他,所以他心懷不滿。”

趙高同時還說:“陛下不問,我還不敢說。李由做三川郡守,陳勝等造反的家伙通過他的轄區(qū),他不但不派兵捕捉,傳說還和陳勝有書信往來。丞相的權(quán)力太大了,如果此事屬實,他和那些造反的家伙聯(lián)起手來,陛下您就危險了呀!”于是二世下旨,派人徹查李由通賊的傳言。到了這個地步,李斯才知道被趙高給耍了,于是就和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一起進諫,訴說趙高擅權(quán)枉法,有謀反之心,同時勸二世停止網(wǎng)房宮等浩大的工程。可是二世從還當著皇子,跟從趙高學(xué)習(xí)的時候起,就被趙高灌了大量迷魂湯,他最信任趙高,怎么會相信李斯等人所言?趙高趁機倒打一耙,反而說李斯等人執(zhí)政不力,恐怕皇帝責(zé)怪,所以才把罪過都推在自己頭上,他哭著對二世說:“丞相唯一擔(dān)心的就是我趙高,只要除掉了我,他就可以肆無忌憚,犯上謀反了。”二世下令,把這三位元老重臣全都下了大獄,嚴刑逼供。

李斯被押人大牢,不禁仰天長嘆說:“過去夏桀殺害關(guān)龍逢,商紂殺害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忠臣受戮。我的智謀不及這三位忠臣,二世無道,比夏桀、商紂、夫差更為荒淫,我合該被殺呀。二世聽信趙高的讒言,我遲早會見到盜賊殺人咸陽,宮殿被夷平,成為野獸的巢穴啊。”

李斯至死不悟,還敢自比龍逢、比干,他也不想想自己參與矯詔扶二世上臺,又寫下那么卑躬屈膝的奇談怪論來逢迎二世,他還能算是忠臣嗎?

趙高派親信嚴刑逼供,馮去疾、馮劫二人認為“君子不應(yīng)忍受這樣的侮辱”,全都自盡了,只有李斯懼怕死亡,茍延殘喘地還想等待翻案的那一天。趙高在他身上用盡了酷刑,李斯忍不了痛苦,被迫招供,同時寫下申辯的文字,向二世哀求活命,并且聲明自己并無反心。趙高怎么肯讓這樣的文字被二世看見,冷笑著說:“囚犯怎么有資格向陛下上書。”把李斯所寫的東西給扔了。

趙高此人實在狡猾,陰謀詭計層出不窮,他派自己的門客數(shù)十人假冒朝廷官員去審訊李斯,只要李斯膽敢講實話,立刻亂棍打下,施以酷刑。等到二世真的派大臣前去責(zé)問李斯的時候,李斯還以為是趙高的圈套,再不敢為自己叫屈了,乖乖認罪。于是二世下詔,把李斯腰斬于成陽市上,父、母、妻三族全都殺光。

就這樣,公元前208年七月,堂堂的秦朝開國宰相、幫助秦始皇建立大一統(tǒng)王朝統(tǒng)治架構(gòu)的李斯,就這樣可悲地喪了命。李斯之死,不僅可悲,而且可鄙,可以說,他是自己把自己逼到不得好死的結(jié)局上去的。

以史為鑒:

相權(quán)是對君權(quán)的制約,李斯的政策卻無異于主動放棄這種制約,把相權(quán)徹底交了出去,宰相變成了君主手下一個普通的辦事員。然而權(quán)力交了出去,二世耽于逸樂,根本不接,那么這權(quán)力又該由誰來掌握呢?野心家趙高趁機跳了出來,把權(quán)力一股腦地搶了過去,在這種情況下,李斯這種朝廷重臣還可能有活路嗎?李斯正是所謂的“授人以柄”,這個詞匯最初的含義是把寶劍倒過來,把劍柄遞給別人,趙高老實不客氣地抓住劍柄,接過寶劍,然后朝原本握有寶劍的李斯當頭劈下——李斯的悲劇,完全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教訓(xùn)13:叛是一死,不叛亦死——鄧艾鐘會的悲劇

有了最高權(quán)力就意味著擁有了一切,失去最高權(quán)力也就意味著失去了一切。在中國帝王的眼中,最高權(quán)力并不是管理國家、發(fā)展經(jīng)濟、造福人民的工具,而是獲得天下臣服,可以為所欲為。因此,最高權(quán)力不過是最高欲望的滿足,獲得權(quán)力不過是為了滿足欲望的奮斗。正是在這種貪婪的欲望的指使下,為了維護或者取得權(quán)力,可以不顧父子之情、兄弟之義,更別說那些跟隨他們出生入死的“難兄難弟”,那些人在專權(quán)者的眼中,只不過是一塊墊腳石而已。

蜀國滅亡,其中大將鄧艾、鐘會功不可沒。司馬昭拜鄧艾為太尉、鐘會為司徒,嘉獎他們的功績,但他對手握重兵的鐘會、鄧艾并不放心。早在魏軍將伐蜀時,有人曾對司馬昭說:“根據(jù)魏制,凡將領(lǐng)率兵在外,其家屬皆留京以為人質(zhì)。鐘會是個單身漢,讓他率十余萬人伐蜀,好像不妥當,不如換其他人。”司馬昭笑道:“我怎么會不知道?若鐘會叛亂,我自能辦之,你不要將此事告訴別人。”

滅蜀后,司馬昭首先向鄧艾開刀。鄧艾上書司馬昭,建議“暫緩伐吳,留隴右兵二萬人,原蜀兵二萬人,煮鹽冶鐵,籌集軍資,并造舟船,形成順流而下伐吳國的態(tài)勢。同時厚待劉禪,封他為扶風(fēng)王,封其子公侯爵位,賜以財物,安頓劉禪左右,以招降孫休。吳國畏威懷德,必定會不戰(zhàn)而降。若押送劉禪到京,吳國君臣會以為是放逐他,而堅定他們抵抗之心,這樣好像不太妥當”。司馬昭接信后,令監(jiān)軍衛(wèi)瑾警告鄧艾,說:“有事應(yīng)當報告請示,不要自作主張。”鄧艾很不高興,辯解道:“奉命遠征,制伏蜀國,為安撫人心,封拜劉禪及其百官,只是權(quán)宜之計。假如等待詔命,路途遙遠,吳與蜀相連,亦失時機。況且,古制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說,我不能因避嫌而損害國家利益。”但是鐘會、衛(wèi)瑾卻趁機密告鄧艾要謀反。景元五年正月,司馬昭下令用檻車囚禁鄧艾,將之押送洛陽。鄧艾仰天長嘆:“我是忠臣,竟落得如此下場,真是秦昭王殺白起的酷刑復(fù)見于今日矣!”

14-鐘會

15-鄧艾

(掃描圖像三國志48、49人物)

鐘會在滅蜀后,獨統(tǒng)大軍十余萬,威震西土。他感到自己功名蓋世,猛將銳卒皆為自己掌握,遂萌生謀反的念頭。他向司馬昭密告鄧艾謀反,清除后患,并計劃與蜀國降將姜維合作,由姜維率蜀兵五萬出斜谷,自己率大軍隨后攻長安。正在此時,他收到司馬昭的信:“我擔(dān)心鄧艾反抗,今派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人斜谷,我自率十萬大軍駐屯長安,不久我們就要會面了。”他驚恐萬狀,感到事已泄露,對親信說:“收服鄧艾,我的力量足夠了,這是司馬昭知道的。今派大軍前來,必定是察覺我的行動有異。事到如今,只有立即起兵。事成,則可得天下;不成,退守蜀地,還可做個劉備。”

景元五年正月十五日,鐘會至成都,以為剛死的郭太后發(fā)喪的名義,召集護軍、郡守、牙門騎督以上將吏及原蜀國官員于朝堂。他偽稱郭太后有遺詔,要他起兵廢黜司馬昭,并要在場的官員簽名同意反叛。在此同時,他關(guān)閉城門,把與會諸將吏分別軟禁在各衙門,嚴加看守,派親信去城外統(tǒng)領(lǐng)各軍。護軍胡烈見勢不妙,派親兵趁取食物之機傳話給他的兒子,謊稱:“鐘會已挖好大坑,準備了數(shù)千根大棒,要坑殺城外的兵將。”話一傳出,魏軍官兵人心惶惶。有人勸鐘會,快把牙門騎督以上將吏都殺掉。鐘會猶豫不決。十八日中午,胡烈的兒子胡淵率城外士兵,擂著鼓沖出軍營,架梯登城攻打城門。各營將士皆擂鼓響應(yīng)。亂兵沖進城內(nèi),到處火光沖天。鐘會聞變大驚,馬上給姜維鎧甲兵器,說:“士兵好像叛亂了,怎么辦?”姜維說:“擊殺他們。”于是,鐘會派人去殺關(guān)押著的將吏。諸將吏聞訊,用柱子頂住門,不讓進。不一會兒,城外士兵殺到,門內(nèi)諸官沖出與士兵會合。姜維、鐘會揮刀亂砍,左沖右突,無奈亂兵太多,終被亂兵所殺。

以史為鑒:

對于想做或已經(jīng)做了帝王的強權(quán)者來說,他們是不會讓任何人對自己的權(quán)力有“非分之想”的,你以前的功勞越大,那么你使我遭遇不幸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由此可見,當今社會無論是為官還是從政,如果“功高蓋過主”,難免會引起上司或領(lǐng)導(dǎo)的嫉恨,所以做人就要有一點心機,要將自己的功勞推到上司或領(lǐng)導(dǎo)的身上,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無論如何也不能做一個居功自傲的人。

★教訓(xùn)14:幼稚糊涂,死得冤枉——孫琳專權(quán)

強權(quán)者總是以奪取權(quán)力和保持權(quán)力為目的,為了達到目的,他們總是可以不擇手段。必須要記住,那些強權(quán)者都是“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享樂”的,為了維護自己的最高權(quán)力,他們可以不顧手足之情、朋友之義。他們展示“仁義”的時候,也是他們舉起屠刀的時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图什市| 东山县| 丰城市| 曲松县| 南漳县| 鹿泉市| 九江县| 南投县| 枣阳市| 开江县| 专栏| 崇仁县| 武山县| 万载县| 苍南县| 常德市| 宁蒗| 定襄县| 宿松县| 萍乡市| 当阳市| 尼勒克县| 宜兰市| 昔阳县| 乐亭县| 迭部县| 台中县| 崇州市| 公安县| 满城县| 达尔| 万州区| 高密市| 庄河市| 莎车县| 资源县| 丽江市| 汝阳县| 晋中市| 富民县|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