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你的心理健康嗎——18歲以后審視你的心理問題(2)

15歲時,母親將他接到自己身邊。就是在那一年,王林開始“收集”女性的內衣,每次“收集”的時候,他都伴有強烈的性興奮;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會把“收集”的內衣拿出來反復地撫摸和嗅,覺得很舒服,身體也很放松。一次母親在整理房間的時候,發現了王林“收集”來的很多內衣,就問王林是哪里來的。在母親的嚴厲訓斥下,王林承認了錯誤,并保證以后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流氓行為”。但每當欲念發作或看到晾在外面的女性衣物時,又身不由己,不能自制。

案例中的王林,專門熱心于異性的貼身物品,通過采取各種手段,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去行竊來獲得他想要的物品,并從這些物品上得到性心理滿足,這實在是難以啟齒的尷尬行為。

心理學家認為,這些專門伸手于婦女日用小物品的人,和一般小偷有很大的區別,他們實質上是一種性心理病態,也就是戀物癖。戀物癖是指對性愛對象的一種象征意義上的迷戀。戀物癖患者通過撫弄、嗅、咬或玩弄某種物品來獲取性快感。

患這種心理病癥的以男性為多,他們不是通過性接觸達到性滿足的目的,而是通過與異性穿戴或佩戴的物品相接觸而引起性的沖動和獲得性的滿足。他們偷取女性穿戴的內衣、內褲、乳罩、頭巾、絲襪等,加以撫摸,并收藏起來。

有戀物癖的人的表現大體都差不多,基本上是經常反復地收集異性使用過的物品,并將此物品作為性興奮與滿足的唯一手段。他們為了滿足自己不正常的心理與習性,會千方百計地收集自己偏愛的異性的物品,并不惜冒偷竊、名譽掃地、前途黯淡的危險。若拿不到這些東西,他們就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

戀物癖患者對異性本身毫無興趣,只是單純地把性欲專門指向物品,至于這些物品是什么人的則無關緊要。而正常的戀物心理則與此相反,是一種“愛屋及烏”的心理。

其實,戀物癖只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戀物癖患者在偷竊戀物的前后心理也是相當復雜、矛盾重重的,沒有得手之前,他們往往感到焦慮、緊張和不安,一旦得手,雖然性心理得到了滿足,但常常又會因憎恨自己的這種行為而產生自責、悔恨、憂郁、痛苦、自卑等心理沖突。

戀物癖一般起自青少年時期,且大多數患者都是異性戀者,但他們大多對性生活膽怯或者性功能低下,也很少有攻擊或暴力行為。戀物成癮經過專業系統治療后,一般會得到糾正。但由于戀物成癮等性偏好障礙乍一看對患者和家庭的危害并不明顯,因此沒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往往被認為是一類不良嗜好,錯誤地認為等到成年結婚后這些行為自然會消失,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如果任其發展而不及時糾正,最終可能會漸漸取代正常的性愛對象,從而影響他們將來正常的生活。

如果發現孩子有戀物癖的傾向,家長應該抱著平和的心態跟孩子溝通,教給孩子正確的性知識,避免青春期性壓抑,也可以到正規心理醫院尋求幫助。通常這種狀況發現越早,治愈效果越好。

潔癖:對環境的過分苛求

李江,男,28歲,某雜志社的行政助理。最近,他覺得自己得了一種“怪病”,老是覺得自己手上沾上了什么不干凈的東西。因此,每天必須多次、長時間地洗手、洗衣服,別人暗地里叫他“變態”,為此他非常痛苦。

不僅如此,李江還不能容忍辦公室和家里有不潔之處。每天他上班時,首先就是把辦公室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角角落落……打掃三遍以上,然后才能安安心心坐下來辦公。而且必須是他親自擦,清潔工阿姨擦他是不放心的,總覺得別人擦得不干凈。他最恨的事情就是:三遍清潔尚未做完,就有人進來和他商討或請示工作。他認為這樣的話就前功盡棄了,他就會重新做三遍清潔。

待到晚上要上床休息了,他的雙腳洗完之后是絕對不能讓它再落地的。怎么辦呢,一般是坐在床上洗,洗完后拭干,然后趕緊鉆入被窩睡覺。如果半夜里要上廁所,腳穿拖鞋落地后,那么這一雙腳就必須重新洗過。

他任何時候都擔心病菌侵襲,而且這種擔心逐日加重。在路上遠遠見到穿孝服戴黑紗的人,就想:他們家中死了人,他們身上必定有病菌,而且已經把病菌傳給自己了。他就會趕緊回家,回家后不但反復洗手洗頭,還要把外衣扔掉。

漸漸地,他已經發展到不敢出門,不敢聽別人談到癌癥或死亡的事,不敢到醫院去看病,因為醫院有各種病菌。妻子和女兒都不理解他,他們時常為此發生爭吵,弄得家庭關系很緊張。幾年來,兩次住進本市的精神病院治療,服過中西藥物,但都沒有什么效果。

你也許遇到過這樣一種女人:她總是把房間收拾得一塵不染,床單、桌布不得有一絲褶皺,櫥柜玻璃不能沾一星油污,地板、瓷磚上不可見一縷頭發,進出門必先換拖鞋……

為了保持這樣的整潔,家務勞動是她每天的重頭戲,不僅占據了她的大量時間,還要求家庭成員的同心維護。

或許你會說,一個人愛干凈、講究衛生是無可厚非的,于己于人都有好處。但是,如果一個人過分愛干凈,過于注重清潔以至于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那你還會支持她嗎?

過分愛干凈又叫“潔癖”,是一種常見而又頑固的心理疾病。

潔癖患者以女性居多,這同女性先天的體質柔弱和比較愛清潔有關。潔癖患者又大多是文化層次較高的人,連具有專業知識的醫護人員也不能完全避免。

潔癖者在講究衛生方面明知道沒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活得特別緊張,其生活目標就是講究衛生,整天關注的就是細菌、病毒,而無暇顧及別的。

這樣的人好像很衛生,卻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了緊張和痛苦。他們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講究衛生上了。其實,他們也能意識到過分講究衛生沒有必要,但是又從內心涌現出強烈的焦慮和恐懼,不得不采取某些行為來安慰自己,這也是一種強迫觀念在作怪,表現為頭腦中反復出現一些懷疑和聯想,卻又無法擺脫。

任由潔癖這種“病”發展,有可能會引起性格變異,變得敏感、固執、任性、狂躁,妨礙睡眠和飲食,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健康和人際關系,一旦因病臥床需要別人照料時,更會處處不適應,甚至失去自控而出現激烈的反常行動。而和嚴重潔癖的人生活,家人也會忍無可忍。

潔癖可以通過系統脫敏法得到有效的治療。首先,患者把自己害怕的東西和場景、經常做的事情,從輕度到重度寫出來,然后每天從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為,如逐漸地減少洗手的次數和時間。讓患者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教導患者改變思維方式,做事情先顧全重要的事情,一切慢慢來,穩步前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一顆開朗的心態對待自己,也許就不會再受潔癖的困擾。

自閉癥:星星的孩子不想長大

1943年,美國兒童精神病醫生Leo Kanner在一次研究報告中說到自己觀察到一個5歲的男孩唐納德的奇特癥狀:他旁若無人地生活在自己獨有的世界里,他記憶力驚人,兩歲半時就能流利背誦《圣經》23節以及歷屆美國正副總統的名字,但卻分不清你我,不能與人正常對話;他迷戀旋轉的平鍋和其他圓形物體,對周圍物體的安放位置記憶清楚,但對位置的變動和生活中的輕微變化卻不能容忍。

這一年,他報道了11名唐納德式的孩子。他引用了“孤獨”這個概念,把這些癥狀稱為“情緒交往的孤獨性障礙”及“嬰兒孤獨癥”。

案例中的男孩得的是一種特殊的病,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它在被發現后的幾十年中,人類一直找不到導致疾病的病因,找不到有效的治療方法。這些得病的孩子仿佛都經過上帝的遴選一樣,一個個都異常得純潔、漂亮。可是,他們卻對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缺乏應有的反應。

有視力卻不愿和你對視,有語言卻很難和你交流,有聽力卻總是充耳不聞,有行為卻總與你的安排相違背,人們無從解釋,只好把這樣的孩子叫做“星星的孩子”。醫學上稱為“自閉癥”,又稱兒童孤獨癥,是一種廣泛性發育障礙,這些孩子都有以下特點:

不會對親人微笑,如當他的母親要把他抱起時,他不會伸手做被抱的準備,也不會將身子貼近母親;

社交困難,特別孤獨,與人缺乏交往,缺乏感情聯系,即使對父母也毫不依戀,如同陌生人。但與陌生人相處,又不感到畏縮。正常兒童常以凝視對方表達自己的感情與要求,而患兒缺乏與人進行眼對眼的凝視,不會以這種方式表達感情與要求;患兒到5歲左右,常常無朋友,因為他們很少與小朋友一起玩耍,缺乏情感反應,常常說出或做出一些不合社交的事情來;

語言發育遲緩,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低下,無法理解稍微復雜一點的句子,不會用手勢表示“再見”。不會理解和運用面部表情、動作、姿態及音調等與人交往。缺乏想象力和社會性模擬,不能像正常兒童一樣去用玩具“做飯”、“開火車”、“造房子”;

儀式性和強迫性行為。由于缺乏變化與想象力,患兒常常堅持重復刻板的游戲模式,如反復給玩具排隊,總是拍手,重復性的蹦跳,對自己房間的任何變化都表示反對和不安,如家具的移位、裝飾品的變化等;

此外,有的患兒還可能有感知障礙,對視、聽、觸等多種感覺遲鈍或過敏。有的存在認知障礙,智力低下,抽象思維能力很差,少數患兒可能伴有癲癇發作。

盡管目前孤獨癥的病因仍不明了,在有關學者開展的極為廣泛的研究中,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生物學因素(主要是遺傳因素)和胎兒宮內環境因素在孤獨癥的發病中有重要作用,成為目前病因研究的熱點。其他因素包括免疫因素、營養因素等。綜合有關研究,目前認為孤獨癥是由于外部環境因素(感染、宮內或圍產期損傷等)作用于具有孤獨癥遺傳易感性的個體所導致的神經系統發育障礙性疾病。

有人說,一個孩子一旦被確診為孤獨癥,就意味著被社會拒絕和一個家庭痛苦的開始。患孤獨癥的孩子無法融入社會,勢必會給他以后的生存帶來不便,家長也會因為孩子而飽受折磨。

孤獨癥雖然很難診治,但并非沒有治療的辦法。孤獨癥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教育,重點應該教會患兒有用的社會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主能力,與人交往方式與技巧,與周圍環境協調配合及行為規范,對公共設施的利用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對孤獨癥患兒的教育訓練應以父母為主,通過訓練首先對父母與人感興趣,并且學會交往技能和技巧。教育需堅持與長期性,因為讓患兒掌握一種基本技能和習慣,通常需要半年或更久的時間。早期接受教育對患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神經衰弱:心有余而力不足

王剛讀完了大一,迎來大學的第一個暑假。由于大學里一般沒有暑假作業,所以王剛在暑假里幾乎是無所事事,每天都睡到很晚才起來,早飯也不吃。王媽媽白天要上班,就只能囑咐兒子自己買點吃的。王媽媽心里十分愧疚,所以在作息時間上對兒子有所遷就,沒有做嚴格要求。誰知道王剛竟然每天晚上通宵玩網絡游戲,一直到凌晨才睡覺,白天睡到很晚才起床,然后又接著玩。雖然王媽媽管過一兩次,但是王剛就是改不掉。

王剛是在大一的時候迷上網絡游戲的。剛開始還沒什么,后來慢慢迷上了。為了能痛快地玩游戲,他決定晚睡晚起,來躲避爸媽的“督察”。但是,由于長期熬夜,導致生物鐘和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再加上時刻提防父母的檢查,精神高度緊張,王剛慢慢出現了失眠、頭暈等神經衰弱癥狀。

等到開學到了學校,王剛才發現自己的這些癥狀越來越重,簡直不能正常上課了。最終,在媽媽的陪同下,王剛去醫院做了檢查,醫生確診為“神經衰弱”。

很多人都可能聽說過神經衰弱這個名稱。有的人說睡眠不好是患了神經衰弱;有的人記憶力差就懷疑自己患了神經衰弱;也有的人認為自己精力不足,也是患了神經衰弱……

眾說紛紜,讓人覺得似是而非。但究竟什么是神經衰弱呢?

我國精神病學家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認為,神經衰弱是一種神經癥性障礙,主要表現為病人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情緊張難以放松,特別容易煩惱、激動或發脾氣,無法安心工作,受一點刺激都難以忍受。早期征兆包括入睡困難、睡眠淺、多惡夢,甚至失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頭昏腦脹,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甚至渾身疲乏、體力不支等。

神經衰弱是一種輕度的精神病,是神經癥的一種,病人無器質性病變。與嚴重的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癥患者相比,神經衰弱的病人沒有嚴重的行為紊亂。一般認為,神經衰弱不會發展為精神分裂癥,兩者是性質完全不同的疾病。

中醫認為,神經衰弱的致病病因多種多樣,不過比較公認的還是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對于不良情感誘發疾病,古書上有不少記載。如狂喜可致精神病,“范進中舉”這個故事,說范進一心想中舉,幾次考試都落榜,由于勤奮學習,終于實現他多年來的愿望,過分興奮而患了“癲狂病”。這就說明任何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都會引起身體疾患。

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多失意之事,如失戀、夫妻關系不合、上下級及同事間關系不好、意外打擊、高考落榜等。如不能正確對待,均可引起這種病的發生。如果不及早重視,就會影響到身心健康。

這種“病”是可以治愈的,并不是什么絕癥。

首先,要認識到,這是一種信號,它告訴你:“大腦太累了,壓力太大了,需要休息調整了。”分析一下,這種情緒緊張和心理壓力來自何方。

其次,要注意勞逸結合,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堅持鍛煉身體,適當參加文娛活動,既注意消極的休息(睡眠,安靜的休息等),更要注意積極的休息(文體活動等)。

再者,要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注意生活有規律。

只要保證你的神經能夠得到放松,神經衰弱的癥狀很快就能得到緩解和治愈。

社交焦慮癥:害怕別人注視的眼光

錢強,某工廠技術工人。他從小就十分害羞,用其母親的話說是:“投錯了胎,前輩子一定是個女孩。”錢強上學時也不太主動跟同學交往。父母根據他的性格,讓他干了技工這一行,因為這一工作跟人打交道的機會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县| 乐安县| 温州市| 浪卡子县| 卢氏县| 浦城县| 黄骅市| 额敏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上林县| 万年县| 三江| 壤塘县| 防城港市| 浦城县| 邛崃市| 南和县| 浦北县| 黑龙江省| 台东县| 铅山县| 礼泉县| 大荔县| 开封市| 石嘴山市| 萍乡市| 剑河县| 土默特右旗| 汉阴县| 扶余县| 嘉黎县| 浦城县| 平南县| 九寨沟县| 唐山市| 甘南县| 治县。| 敖汉旗| 虹口区| 东阿县|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