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節 麥冬
Maidong
OPHIOPOGONIS RADIX
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 Ker-Gawl.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塊根入藥,具有清心火、除肺熱、消痰生津等功效。主產于浙江(杭麥冬)、四川(川麥冬),廣西、貴州、云南、安徽、湖北等地也產。麥冬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炭疽病、根結線蟲病及灰斑病等。
一、麥冬黑斑病
(一)癥狀
病菌為害葉片。被害葉尖端開始發黃變褐,逐漸向葉基蔓延,病斑灰褐色,病健部交界處紫褐色。有時葉片上產生水漬狀褪綠斑,灰白色至灰褐色等不同顏色相間的病斑(圖7-78)。后期全葉發黃枯死。
(二)病原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的一種鏈格孢Alternaria sp.真菌。分生孢子梗單生或2~30根束生,暗褐色,頂端色淡,基部細胞稍大,不分枝,正直或微彎,無膝狀節,2~9個隔膜,15~90μm×45μm。分生孢子單生或2~3個串生,褐色,倒棒形;嘴喙短至稍長,色略淡,不分枝。孢身至嘴喙逐漸變狹,孢身具2~9個橫隔膜,1~6個縱隔膜,隔膜處有縊縮,大小23~52μm×9~12μm。嘴喙0~2個橫隔膜,大小5~20μm×3~4μm。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枯葉及種苗上越冬,翌年4月中旬開始發病。病害的發展與濕度關系密切,雨季發病較重。植株長勢差、衰老葉片易誘發病害。田間有明顯的發病中心,溫濕度條件適宜時流行快,常成片枯死。7~8月發生嚴重。
(四)防治措施
(1)農業措施 ①選用葉色翠綠的健株無病株做種苗。栽種前用1:1:100波爾多液浸漬種苗5分鐘后瀝干栽種。②雨季及時排除積水,降低田間濕度;科學施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發病普遍的地塊,可割去病葉的1/3,并增施肥料,待重新抽出新苗后噴施藥劑進行保護性防控;采挖麥冬后及時清園,減少菌源。
(2)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在清晨露水未干時每畝撒草木灰100kg;發病期間噴灑藥劑進行葉面噴霧,藥劑可選擇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4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劑1500倍液、430g/L戊唑醇懸浮劑2500倍液等,每10天1次,連續2~3次。
二、麥冬炭疽病
(一)癥狀
病菌主要為害葉片。葉上病斑圓形、長橢圓形至不規則形,黃褐色至紅褐色,有紫褐色云紋狀輪紋,后呈灰白色,上生刺毛狀小黑點,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葉緣上病斑呈半圓形。后期病斑上下擴展或相互匯合,造成葉片成段枯死,田間表現為成片枯黃。
(二)病原
病原為沿階草叢刺盤孢Vermicularia ophiopogonis Pat.,屬于半知菌亞門、腔孢綱、黑盤孢目、叢刺盤孢屬真菌。分生孢子盤初在寄主表皮下,后外露,圓形,黑色,有多數剛毛。分生孢子紡錘形,直或稍彎曲,無色,有隔膜1個,大小27μm×24μm。
(三)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盤在病葉上越冬,翌春產生分生孢子靠風雨淋濺傳播造成初侵染,生長季又不斷進行再侵染。夏秋季節雨水多,有利于病菌傳播與侵染;氮肥施用過量、植株生長過密易誘發病害。5~10月均可發生。
(四)防治措施
(1)秋后割取地上部葉片集中燒掉,并噴灑1次300倍液的硫酸銅溶液。
(2)多雨潮濕季節每15天噴灑1次1:1:120波爾多液、50%代森錳鋅6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等藥劑3~4次。
三、麥冬根結線蟲病
(一)癥狀
根結線蟲為害易于識別。麥冬根部被害初時細根端部膨大,后逐漸呈球狀或棒狀;在較大根部上則多呈結節狀膨大。結薯根被害常可造成根縮短,膨大。后期被害根表面粗糙、開裂,并呈現紅褐色。折斷根結節狀膨大處,可見其中有不少乳白色發亮的球狀物,如針尖大小、為根結線蟲的雌成蟲。
(二)病原
根結線蟲Meloidogyne spp.的幾種線蟲均可為害麥冬,如花生根結線蟲M.arenaria Chitwood、南方根結線蟲M.incognitaChitwood、北方根結線蟲M.hapla Chitwood。
(三)發病規律
連作地病害發生早且嚴重,輪作地則發生較遲且輕。在麥冬中套種芋頭的病害發生較重;套種花生的病害發生很輕;套種于早稻田中的則可大大減輕。移栽時麥冬種苗的老根若不剪除,則可攜帶根結線蟲,成為當年發生的病源。麥冬種類或品種之間抗性存在差異,以四川綿陽麥冬病害最重,廣西北流麥冬次之,其他幾種麥冬則受害較輕。
(四)防治措施
(1)輪作。在有條件的地區,可與水稻輪作,或套種于早稻田中,以避免土壤中的線蟲數量逐年積累,致使為害加重。
(2)合理套種。上半年可套種花生和大豆,但不宜套種芋頭;下半年則最好不套種其他作物;種植時應注意剪除麥冬老根,盡量不使用感染了根結線蟲病的植株作種苗。
(3)栽種抗耐病品種。在該病發生嚴重的地區,可改種大葉麥冬等較抗病的品種。
(4)生物防治。可使用輪枝霉屬真菌,或卵寄生的淡紫擬青霉菌。
(丁萬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