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用植物保護學
- 陳君
- 1805字
- 2020-06-19 13:09:32
第二十七節(jié) 地榆
Diyu
SANGUISORBAE RADIX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為薔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藥。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主產(chǎn)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山西、甘肅等地。病害主要有黑斑病、白粉病、斑枯病。
一、地榆黑斑病
(一)癥狀
病菌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莖枝。葉片病斑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12mm,紫褐色至褐色,具輪紋,上生黑色小點,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圖7-65)。發(fā)病嚴重時病斑布滿全葉,造成葉片枯黃脫落。
(二)病原
病原為薔薇放線孢Actinonema rosaer Fr.,屬半知菌亞門、殼霉目、放線孢屬真菌。分生孢子盤葉面生,多聚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黑色,枕形;分生孢子橢圓形,無色透明,單胞,大小5~8μm×2.5~4μm。
(三)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以菌絲體在枯枝和病葉上越冬,翌春雨后產(chǎn)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蔓延。葉面有水滴、溫度適宜時,分生孢子經(jīng)8小時即可萌發(fā)侵入寄主組織。8月中旬至9月上旬為發(fā)病盛期。
(四)防治措施
(1)冬季清潔田園,徹底掃除枯枝落葉,集中燒掉或深埋。
(2)加強栽培管理,增施有機肥,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抗病力。
(3)發(fā)病初期噴1:1:100波爾多液或50%代森錳鋅600倍液,每10天1次,連續(xù)噴2次。
二、地榆白粉病
(一)癥狀
病菌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莖枝、果柄及花序。葉片兩面生或莖枝上先長出白色粉狀斑,后期上生小黑點,為病原菌的閉囊殼。發(fā)生嚴重時果柄扭曲、葉片早枯(圖7-66)。
(二)病原
病原為葎草單絲殼Sphaerotheca humuli Burr.,屬于子囊菌亞門、單絲殼屬真菌。病菌葉兩面生,閉囊殼聚生或散生,黑褐色,球形或扁球形,直徑76~102μm,附屬絲12~26根,線形,大小19~272μm×4~6μm,暗褐色,頂端不分枝,0~5個隔膜;閉囊殼內(nèi)僅1個子囊;子囊橢圓形,無色,大小51~82μm×38~62μm,內(nèi)含6~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橢圓形,無色,單胞,大小16~24μm×10~16μm。
(三)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以閉囊殼隨病殘體在土表越冬。翌春雨后吸水放射出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生長季可形成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萌發(fā)需要高溫高濕條件。植株過密、田間濕度大或干濕交替則發(fā)病嚴重,7中旬至9月上旬為發(fā)病盛期。
(四)防治措施
(1)秋后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加強栽培管理,施行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發(fā)病初期噴25%粉銹寧1000倍液、62.25%仙生600倍液或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等藥劑,每7~10天1次,連續(xù)2~3次。
三、地榆斑枯病
(一)癥狀
葉片上病斑近圓形,直徑2~3mm,中央灰白色,邊緣紫紅色,后生黑色小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發(fā)生多時病斑匯合,葉片局部枯死。
(二)病原
病原為薔薇殼針孢Septoria rosae Desm.,屬于半知菌亞門、球殼孢目、殼針孢屬真菌。分生孢子器主要葉面生,聚生或散生,初埋生,后突出表皮,球形,器壁暗褐色,直徑64~84μm;器孢子針形,無色透明,正直至彎曲,基部近截形,頂端較尖,具2~4個隔膜,大小19~40μm×1~1.5μm。
(三)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病斑上產(chǎn)生孢子引起初侵染,分生孢子借風、雨和農(nóng)事操作傳播,又引起再侵染。生長季節(jié)可發(fā)生多次再侵染。潮濕、多雨的天氣有利于病害的發(fā)生。7~8月發(fā)生。往往造成嚴重為害,使葉片早期枯死。
(四)防治措施
(1)冬季徹底清除田間病殘體。
(2)發(fā)病初期摘除病葉,噴灑1:1:15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每隔7~10天噴施1次,連續(xù)噴2~3次。
四、地榆瘡痂病
(一)癥狀
植株地上部均可被害。葉片上病斑圓形,直徑1~3mm,中央白色,邊緣紫紅色,往往數(shù)個病斑匯合一起,病斑中央可鉆孔脫落;莖上病斑橢圓形,色澤同葉斑,中央稍凹陷,發(fā)多時病斑密集,互相連接,呈瘡痂狀,病部后期生小黑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盤。
(二)病原
病原為薔薇痂圓孢Sphaceloma rosarum (Pass.) Jenk.,屬于半知菌亞門、痂圓孢屬真菌。分生孢子盤葉面生,多聚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黑色,枕形,較??;分生孢子橢圓形,無色透明,單胞,有時內(nèi)含2個油球,大小5~8μm×2.5~4μm。
(三)發(fā)病規(guī)律
病原菌以菌絲體在病組織中越冬。春季多雨潮濕的環(huán)境下產(chǎn)生分生孢子,由風雨傳播,直接穿透接觸部位的表皮侵入為害。新病斑上不斷產(chǎn)生分生孢子,形成重復(fù)侵染。氣溫到25℃以上時病害停止流行。若夏、秋季連綿陰雨,病害還會發(fā)生流行。一般7~8月發(fā)生較嚴重。
(四)防治措施
(1)秋季清潔田園,將病枝集中燒毀,減少病菌來源。
(2)噴藥保護,可選用1:1:100波爾多液噴霧。防治效果較好的藥劑還有50%退菌特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等。
(丁萬隆 劉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