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太子參
Taizishen
PSEUDOSTELLARIAE RADIX
太子參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 Pax,又名孩兒參、童參,為石竹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塊根入藥,具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效,常用于脾虛體倦、食欲不振、病后虛弱、肺燥干咳等癥。主產于江蘇、山東、貴州、安徽、福建等地。太子參病害有病毒病、葉斑病、根腐病、斑點病、霜霉病、猝倒病、白絹病等,以葉斑病和病毒病發病最為嚴重。
一、太子參葉斑病
(一)癥狀
發病初期,病斑褐色圓形或不規則形,隨后病斑中央灰白色,周圍黃暈,病斑上產生顆粒狀小黑點,呈輪紋狀排列。發病后期幾個病斑匯合成不規則大斑,老病斑中央穿孔,造成整張葉片干枯,腐爛,嚴重時整株枯死。
(二)病原
太子參葉斑病病原菌Septoria sp.屬半知菌亞門、殼針孢屬。分生孢子器,扁球形,頂端有圓孔,暗褐色,在壁內下端半圓周的范圍內產生簡單的、不分枝的分生孢子梗,梗上著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多胞,細長至線性(針形)。分生孢子器成熟后吸收水分把孢子和膠質從孔口排出形成孢子角。
(三)發病規律
該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殘體上越冬,翌年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發病后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以分生孢子隨氣流、雨水傳播,從太子參葉片傷口、氣孔侵入。在3月下旬開始發病,5月上旬田間達到發病高峰,連作田塊發病重。
(四)防治措施
(1)種參消毒 播種前將參種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浸種30分鐘,洗凈后播種。
(2)加強田間管理 及時清除病殘體,發現病葉及時摘除、燒毀、深埋;建造良好的排水溝渠;避免太子參連作,選擇與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
(3)化學防治 每年在發病前,一般為3月中下旬,用1:1:150波爾多液或80%全絡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噴霧預防,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噴2次;發病初期,用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微乳劑或50%嘧菌酯水分散粒噴霧,每隔7~10天施藥1次,連續施藥2~3次。
二、太子參斑點病
(一)癥狀
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小葉斑,隨后葉斑慢慢地擴大發展成灰白色圓形小枯斑,周圍黃暈,病斑擴大后葉片長出黑色小點,并排列成輪紋狀,發病后期幾個病斑匯合成不規則大斑,老病斑中央穿孔,整張葉片干枯、腐爛,嚴重的整株枯死,常會造成大面積的傳染,導致整片區死亡,也稱為太子參葉瘟病。
(二)病原
病原為半知菌亞門、球殼孢目、莖點霉屬Phoma sp.真菌。
(三)發病規律
該病害是太子參葉部的主要病害。當氣溫在15℃~18℃時開始發病,20℃~25℃為發病最適溫度,從春到夏田間溫度漸高,病害愈易流行,因此常在大田中后期發生。
(四)防治措施
(1)種參消毒 為了防止種參帶菌,要求在栽種前對種參進行消毒,采用50%多菌靈500涪液浸泡種參30分鐘,瀝干后用清水漂洗殘留藥液,晾干待播。
(2)合理輪作 建立以太子參-水稻為主的耕作制度。同時要嚴格太子參殘體的管理,發現病葉及時摘除燒毀或深埋。
(3)藥劑防治 在發病前,即3月中下旬,選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噴2次;在發病初期用10%世高1500倍液噴霧,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三、太子參病毒病
(一)癥狀
太子參苗期主要病害之一。早期發病輕時,葉脈變淡、變黃,形成黃綠相間的花葉癥狀;發病嚴重時,葉片皺縮、斑駁,葉緣卷曲。苗期發病,會造成植株矮化,頂芽壞死,葉片不易擴展,病株塊根變小,塊根數量減少等癥狀。
(二)病原
目前鑒定到的病原有4種:蕪菁花葉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屬于馬鈴薯Y病毒屬,病毒粒體呈彎曲線狀,長680~780nm,寬11~13nm,病葉細胞內有風輪狀內含體;蠶豆萎蔫病毒2號(Broad bean wilt virus2,BBWV2),屬于蠶豆病毒屬,病毒粒子為球形,直徑25nm,在病葉細胞內形成晶格狀內含體;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屬于煙草花葉病毒屬,病毒粒體為桿狀;黃瓜花葉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屬于黃瓜花葉病毒屬,病毒粒體為正二十面體的球形,直徑20~30nm。
(三)發病規律
無性繁殖的帶病塊根是主要初侵染來源,病毒還能通過汁液摩擦傳毒或蚜蟲以非持久的方式傳毒,種子不傳毒。太子參生育期遇到蚜蟲爆發發病重,干旱年份發病重。發病期主要與溫度有關,不同種植區發病期也有不同,在貴州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開始發病,5~6月達到病害高峰期;在福建一般在2月中下旬開始發病,3月中旬以后達到病害高峰期。
(四)防治措施
(1)精選參種 選擇產量高、抗病強的品種種植,要求種參塊根肥大、均勻、芽頭無損傷無病害。
(2)種植脫毒種苗 通過熱處理技術脫除莖尖病毒,獲得太子參脫毒苗,在無病毒苗圃中快繁后用于大田種植。
(3)加強田間管理 及時清除田間雜草和病殘體,減少傳染源;建好良好的排水、排氣溝渠;避免太子參連作,選擇與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
(4)防治蚜蟲 在太子參生長期間,使用黃板誘殺蚜蟲,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10%醚菊酯懸浮劑噴霧,滅殺蚜蟲,以避免蟲媒傳毒。
(5)化學防治 發病初期用8%寧南霉素水劑均勻噴霧,隔5~7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2~4次。
(王蓉 丁萬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