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印文明:中國古代印刷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中國印刷博物館組編
- 1013字
- 2020-06-15 17:24:06
三、銅活字字體形制與韓國對比
根據曹炯鎮著《中韓兩國古活字印刷技術之比較研究》,有實物或印本存世的朝鮮古代漢文銅活字計二十七種,它們是:
高麗時代的銅活字(遺存單字“?”)。
高麗時代(宣光七年,1377年)興德寺鑄活字,即印《白云和尚抄錄佛祖直指心體要節》的金屬活字。
朝鮮時代的癸未字、庚子字、甲寅字、庚午字、乙亥字、丁丑字、戊寅字、訓辭字、乙酉字、甲辰字、癸丑字、丙子字、己卯字、再鑄乙亥字、戊午字(以上時期相當于明)、洛東契字、顯宗實錄字、韓構字、洪啟禧字、壬辰字、丁酉字、壬寅字、整理字、全史字、再鑄整理字(以上時期相當于清朝)。
在韓國刻本《國語》中有活字相關的記載:“我東活字印書之法,始自太宗朝癸未,以經筵古注《詩》《書》《左傳》為本,命判司平府事李稷等鑄十萬字,是為癸未字。世宗朝庚子,命工曹參判李蕆等改鑄,是為庚子字。甲寅,以《孝順事實》《為善陰騭》等書為字本,命集賢殿直提學金墩等鑄二十余萬字,是為甲寅字。英宗朝壬辰,正宗大王在東宮,仰請大朝以甲寅字所印《心經》《萬病回春》二書為字本,鑄十五萬字,藏于蕓館,是為壬辰字。正宗朝丁酉,命平安道觀察使徐命膺,以甲寅字為本,鑄十五萬字儲之內閣。又于壬寅命平安道觀察使徐浩修以本朝人韓構書為字本,鑄八萬余字,亦儲之內閣。壬子,命仿中國四庫書聚珍版式,取字典字本,木刻大小三十二萬余字,名之曰生生字。甲寅,命內閣銅字移藏于昌慶宮之舊弘文館,稱以鑄字所。丙辰,《整理儀軌》將印行,命奎章閣直提學李晚秀、奎章閣原任直閣尹行恁監董,以生生字為本,鑄大字十六萬,小字十四萬余,名之曰整理字。分儲七欌藏,藏于鑄字所。后六十二年,當寧丁巳,鑄字所失火。戊午,命奎章閣檢校提學金炳冀、奎章閣提學尹定鉉、奎章閣提學金炳國主館。鑄整理大字八萬九千二百三字,小字三萬九千四百十六字,韓構字三萬一千八百二十九字,與燼馀完字十七萬五千六百九十八字,藏于鑄字所。己未,命以整理字印《國語》。蓋鑄字成,試印一書,例也?!卑创税陷d高麗活字版始末極詳。


《資治通鑒綱要續編》甲寅字

《明齋先生遺稿別卷》蕓閣體銅活字本
從這批銅活字印刷出來的字體與我國雕版刷印的書籍字體及明代用金屬活字印書字體相較有相似之處,如與南宋浙本的歐體字或元代的字體相近。與明清活字及印刷字體有別。
從形制、規格、尺寸、字體等方面比對,這97枚銅活字,與以上27種銅字均不相同,所以不是朝鮮古代銅活字。

《大學章句大全》戊申字

《資治通鑒綱目卷八》韓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