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5 Arm Cortex系列處理器

Arm處理器發展到現在,其內核架構已從Arm v1發展到Arm v8。圖1-5所示為具有代表性的Arm v4到Arm v7架構的進化圖,其對應的內核命名也從Arm7、Arm9到了Arm11。Arm處理器內核進化到Arm v7架構后,已經不再沿用過去的數字命名方式,而是冠以Cortex的代號。

圖1-5 Arm內核架構的進化

雖然Arm7仍然是一款普林斯頓結構的處理器,但是從Arm9開始,Arm處理器已經成為典型的采用哈佛結構的RISC處理器。

Arm Cortex系列處理器是基于Arm v7架構的,分為Cortex-A、Cortex-R和Cortex-M三個系列。基于v7A架構的處理器稱為Cortex-A系列,基于v7R架構的處理器稱為Cortex-R系列,基于v7M架構的處理器稱為Cortex-M系列。

Cortex-A系列處理器主要用于高性能場合,是針對日益增長的運行Linux、Windows、Android操作系統的移動互聯設備和消費電子產品需求設計的。

Cortex-R系列處理器主要用于實時性(Real Time)要求比較高的場合,針對的是需要運行實時操作系統來控制應用的系統,包括汽車電子、網絡和影像系統。

Cortex-M系列處理器則主要用于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MCU)領域,是為那些對功耗和成本非常敏感,同時對性能要求不斷增加的嵌入式應用(如汽車電子、家用電器、工業控制、醫療器械、玩具和無線網絡等)設計的。

表1-1所示為Cortex內核推出的時間,其中Cortex-M系列已由2004年推出的M3內核發展到2016年推出的M33內核;Cortex-R系列由2011年推出的R4內核發展到2016年推出的R52內核;Cortex-A系列又分成了32位和64位兩個子系列,由2005年推出的A8內核發展到2017年推出的A55/A75內核。

表1-1 Cortex內核推出的時間

本書主要關注用于微控制器領域的Cortex-M內核,圖1-6所示是按照運算能力強弱排列的Cortex-M系列內核發展進化圖,注意內核的序號并不代表內核推出的時間順序。

圖1-6 Cortex-M內核的進化

Cortex-M3內核于2004年10月發布,是面向普通嵌入式市場的高性能、低成本的Arm處理器;

Cortex-M1內核于2007年3月發布,是專門面向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中應用設計實現的Arm處理器;

Cortex-M0內核于2009年2月發布,目標是打造極低成本、極低功耗的Arm處理器,M0內核并非M3內核的簡化版,與采用哈佛結構的M3內核不同,M0內核采用的是普林斯頓結構;

Cortex-M4內核于2010年2月發布,在M3內核的基礎上增加了浮點運算、數字信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功能,以滿足數字信號控制市場的需求;

Cortex-M0+內核于2012年3月發布,在M0內核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了功耗并提高了性能;

Cortex-M7內核于2014年9月發布,在M4內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計算性能和數字信號處理能力,主要面向高端嵌入式市場。

基于性能價格比考慮,目前市場上中端控制應用領域仍然以采用Cortex-M3系列處理器為主,其具有以下特點。

(1)Cortex-M3的速度相對早期用于控制領域的Arm7快三分之一,功耗低四分之三。

(2)Cortex-M3完全基于硬件進行中斷處理,具有更快的中斷速度。

(3)Cortex-M3擁有非常高的性能和極低的中斷延遲,支持多達240個外部中斷,內建了嵌套向量中斷控制器(Nested Vectored Interrupt Controller,NVIC)。

(4)Cortex-M3的低成本、高效率再加上強大的位操作指令,使其非常適合數據通信應用,尤其是無線網絡(如ZigBee和藍牙通信等)。

(5)目前在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基于Cortex-M3內核的處理器產品,最便宜的價格甚至低于1美元,非常適合對價格敏感的消費類電子產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桃源县| 浦东新区| 镇巴县| 同江市| 德钦县| 普安县| 南木林县| 晴隆县| 浙江省| 博客| 望江县| 平远县| 棋牌| 永善县| 手游| 邵阳县| 河北省| 九台市| 永春县| 平潭县| 新乡县| 阿勒泰市| 巫山县| 西华县| 扎兰屯市| 论坛| 榆林市| 察隅县| 庆云县| 泰宁县| 永胜县| 林周县| 蛟河市| 天全县| 遂溪县| 鹿泉市| 昌图县| 五台县| 仪征市|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