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是華人首富,在事業上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人,同時,在生活中,他也是為人稱道的好丈夫。李嘉誠于1963年結婚,時年35歲,夫人莊月明女士,早年畢業于香港大學,專攻經濟,后又到日本明治大學深造,兩人情愛深篤,攜手共創偉業。無論在事業、學識、相夫教子、生活諸方面,李嘉誠每每都能得到夫人的相助相幫。
莊月明是李嘉誠的表妹,他們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傳聞,舅父莊靜庵極力反對女兒下嫁李嘉誠。李嘉誠是如何征服表妹的心?表妹出身名門名校,他們門不當戶不對,地位不般配,世人眾說紛紜。
李嘉誠與莊月明喜結良緣,并非他人之功,他們是通過自由戀愛走到一起的。
香港《明報周刊》曾刊登過一篇《李嘉誠與莊月明愛情故事》的文章,開篇道:
“在香港的潮州人圈子里,流傳著這樣一段佳話:系出名門的表妹,不顧父親的極力反對,與窮表哥戀愛、結婚。在表妹的鼎力支持與鼓勵下,表哥奮發圖強,終于出人頭地。之后,他的事業更蒸蒸日上,成為本埠富豪。”
“佳話中的表哥,正是當今香港富豪李嘉誠,而表妹者,就是李先生的結發妻子莊月明女士。”
李嘉誠素來不提私事。常有記者和好事人問及李莊兩人的戀愛經過和岳丈莊先生的態度,李嘉誠總是回避,從不談私事的李嘉誠,當輿論有關他的報道和傳聞嚴重偏離事實、有損本人或他人名譽時,他也會站出來反駁、澄清。
李嘉誠對有關他戀愛婚姻的私事,一直持緘默態度。
1940年冬天,為避戰亂,李嘉誠的父母帶領全家投靠舅父莊靜庵。莊家算得上香港華人社會的富裕人家,莊家的一切,都使來自貧窮老家的李嘉誠感到新奇和拘束。
11歲的李嘉誠,認識了小他4歲的表妹莊月明。月明是莊家的長女,父母視她為掌上明珠,對她呵護備至。月明從小嬌生慣養,伶俐可愛,她那時已是教會辦的英文書院的學生。身穿一套嶄新的校服。
出身富家名門的月明,一點也不嫌棄窮表哥嘉誠。李嘉誠隨家長途跋涉,加之原來就營養不良,來舅父家時瘦得像柴棍,在舅父家吃飯,難免現出“食鬼相”。李嘉誠母親曾與潮州老鄉談到過,月明那時天天都要送吃的給李嘉誠,弄得他很不好意思。李云經給兒子講“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李嘉誠才堅決不受表妹的饋贈。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這是嘉誠和月明童年時代的真實寫照。
李嘉誠初來香港,李云經明智地要李嘉誠學做香港人,學廣州話,于是,年幼的表妹成了李嘉誠學廣州話的老師。香港的殖民教育,無視中國的傳統文化,眷戀中國文化而又忙于商務的莊靜庵,敦促女兒向李嘉誠學念古典詩詞。李嘉誠轉入香港的中學念初中,深為英語而苦惱。而表妹已進英文書院讀了半年書,上學前還跟家庭教師學了一年英語。她當仁不讓地做了表哥的家庭教師,幫表哥補習英語。
1943年,李云經去世。從此,表哥表妹走上了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莊月明的家境寬裕,且她深得父親寵愛。莊靜庵是個具有新思想的商人,重視子女教育。更加之莊月明聰明好學,她以優異的成績從英華女校畢業,隨即考入香港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又北渡東瀛,留學于日本明治大學。
青少年時代的莊月明,一帆風順。人生的道路上,開滿鮮花,充滿陽光。
而李嘉誠的人生之路卻沒有那么平順。父親的過世,讓他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他做過茶樓堂倌,做過鐘表公司的學徒,做過走街串巷的行街仔。后來,他終于獨立創業,但白手起家,無富親資助的他,很長一段時期,還是位卑財薄的小業主。
不少人認為,李嘉誠與舅父兼岳父的關系比較疏淡。倘若是事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人認為,當年李嘉誠毅然離開中南鐘表公司,拂逆了莊靜庵的一番好意。因此,李嘉誠后來艱苦創業,莊靜庵并未鼎力幫襯。李嘉誠外銷塑膠花,歐洲批發商要李嘉誠找殷實的富商擔保。李嘉誠在舅父那里碰了壁。也許他真的未去求舅父,這不外乎有兩個原因,一則李嘉誠不愿給舅父添麻煩,二則估計舅父不會伸出援手。
更多的人,在分析李嘉誠與舅父“不咬弦”時認為,主要原因是嘉誠與月明互相愛慕。
一直與莊李兩家保持交往,不肯公開姓名的Z先生,在接受《明報周刊》記者采訪時透露:
“莊靜庵先生初時不大喜歡李嘉誠,但表妹莊月明卻對表哥一心一意,無論如何也要跟著他……”
“當年,表妹為了表哥,不顧父親反對而委身下嫁。婚后,她并不時常回娘家,尤其是近年,我多次找他倆(李嘉誠和太太),都要傳話(指見面少)……”
少年時在周大福珠寶行學徒的香港珠寶大王鄭裕彤,深得老板賞識,于是老板就把自己的女兒許配他為妻。世人稱鄭裕彤為乘龍快婿,由于這門親緣,鄭裕彤成為周大福珠寶行的掌門人,奠定了他成為香港超級富豪的基礎。
而李嘉誠卻沒有成為莊家的乘龍快婿。
這大概可以說明:岳丈不承認外甥為未來的女婿;另外,婚前婚后,李嘉誠至少在事業和錢財上,未沾岳丈的“光”。
暫且不論岳丈的態度,按照世俗的眼光,出身貧寒,只有初中學歷的小業主李嘉誠,是不可高攀出身名門名校,才貌雙全的大家閨秀莊月明的。然而,結果卻是不可以世俗論斷。
人們自然會探究,人生道路迥然不同的一對,是如何結合到一起的?
毋庸置疑,他們是由親情、友情發展為愛情的。境況優越的表妹,無時不在關注表哥的命運和事業,在精神上給予表哥莫大的鼓勵和支持。表哥在事業上的每一次進步,表妹都感到無比的欣慰。
表哥在內心深處領會表妹的愛,也深深愛著表妹。他明智地估衡自己的地位,他深知唯有干出同輩人中出類拔萃的業績,才能配上名門才女表妹。這無形中,成為李嘉誠日后臥薪嘗膽,奮發進取的動力。正是愛情的力量,將李嘉誠鍛造成不屈的男子漢,促使莊月明不顧外界的壓力和世俗的眼光,執著追求。
沒有花前月下,只有心心相印。
莊靜庵沒少為女兒的婚事操心,他曾多次介紹女兒“相睇”(相親)。他們中,有含著銀鑰匙出生的世家弟子,更有留學歐美的才子,結果他們都遭到女兒的拒絕。莊靜庵最終同意女兒“私訂終身”——一則,女兒成了大齡姑娘;二則,外甥的業績,越來越讓舅父感到驚奇。
輿論談論起李莊的婚姻,絲毫沒有責備莊老先生之意。世上哪有不疼子女的父母?莊靜庵即使極力反對女兒的婚姻,也是擔憂女兒嫁給阿誠吃太多的苦。
在“笑貧不笑娼”的香港,“嫌貧愛富”并非貶義詞,是人的正常心理。反之,安貧樂道、鄙薄金錢,會被人們視為荒謬可笑,所以,莊靜庵有“嫌貧愛富”的思想,也就不足為奇。
李嘉誠是個非常注重實際的人,他為了使婚后的日子溫馨美滿,為了不使表妹像他過去那樣吃苦,于結婚的前半年,他便斥資63萬港元買下一幢花園洋房,這就是李嘉誠至今仍居住的深水灣道79號3層宅邸。1995年10期的《資本》雜志這樣介紹這幢宅邸:
“李宅外墻只漆上白油,外型既不起眼,也并無海景,但勝在交通方便,兩三分鐘車程便可達高爾夫球場。李家大宅不算很大,約1.1萬平方英尺,市值約1億元。”
《資本》雜志以香港首富的標準來評價這幢大宅。在當時,擁有獨立花園洋房的華人富翁,寥寥無幾(就是今日也不多)。李嘉誠躋身豪宅寓公階層,令人刮目相看。
其實,就李嘉誠自身的生活需求來說,他并不想“未富先聞”——居住這般豪華奢侈的洋房。雖然他的事業蒸蒸日上,卻算不上富豪,拿出63萬元錢來也非一件容易的事。他既要擴大塑膠生產規模,又要投資地產。也正因為他只是一位地產商,所以,把購置新婚屋居當作了物業投資。
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與李嘉誠交往的朋友說:“這幢花園洋房,是誠哥送給表妹最好的結婚禮物。”
1963年,李嘉誠與莊月明這對青梅竹馬的有情人,終于結成眷屬。
新婚后,莊月明立即參與李嘉誠的事業,進長江工業公司上班。她流利的外語、謙和勤勉的作風,獲得了同事的尊敬。
莊月明為李嘉誠生了兩個公子——李澤鉅、李澤楷。生子后的莊月明漸退到幕后,但仍傾心傾力輔佐丈夫的事業。相夫教子,有口皆碑。在莊月明的栽培下,李澤鉅、李澤楷勤奮好學,先后赴美完成大學學業。
長江實業上市,是李嘉誠事業的重大轉折。莊月明任長江實業執行董事,是公司決策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嘉誠不少轟動一時的大事,都蘊含了莊月明的智慧和心血。
莊月明在公眾面前始終保持低調,她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也不接受記者采訪。
一位熟悉李氏家庭的人士說:“人們總是說地產巨頭李嘉誠,如何以超人之術創立宏基偉業,而鮮有人言及他的賢內助及事業的鼎助人莊月明女士。我們很難想象,李嘉誠一生中若沒遇到莊月明,他的事業將又會是怎樣的情景?”